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

朱祁鈺接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大明?他心裡有數。

那他的那個擺爛的哥哥朱祁鎮接手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大明?

朱祁鎮接手的大明朝是一個仁宣之治後鼎盛大明朝。

前有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武功赫赫,後有仁宗宣宗兩位皇帝的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但是朱祁鈺接手的大明,完全不是如此,是一個正在崩壞的大明朝。

東南方向福建有超過百萬人的起義,波及數省,聲勢之浩大,比之黃巢起義,旗鼓相當。

西南方向麓川之役四戰平叛,連年征伐,叛亂依舊,只能以擦屁股紙的盟約束縛,連續十數年,大軍疲憊、空耗國帑懸而未決。

東北方向,瓦剌人擊敗了女真人,長期威脅大明的廣寧、山海關等地,甚至在正統十四年,廣寧一度易手與瓦剌人手中。

西北方向,瓦剌人更是打出了土木堡驚變!俘虜了大明皇帝朱祁鎮!將河套平原作爲了自己的後花園,山外九州變成了瓦剌人的屠掠之地。

這是一個在逐漸崩壞的大明,如何重塑大明,就是他這個庶皇帝的職責。

“朕的想法是,兵部與戶部聯手,覈定戰亡戰傷軍士名錄,立英烈冊,將這些軍士的名字寫在這些英烈冊上。”

“在這戰場故地,立一個八角亭,立碑刻下這些名字,凡是有人路過,或者逢清明春祭,百姓們也有去處。”朱祁鈺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但是每年只有朝廷祭祀,是不夠的,百姓們也應該知道他們的事蹟。

于謙呆滯的看着朱祁鈺,他還是略微小瞧了這位陛下的體恤愛民。

連身後名這種事,陛下都考慮到了。

于謙認真的想了想說道:“陛下,這些戰亡、戰傷的軍士們的家鄉也可以立一塊碑文,不許幾釐地,刻上他們的名諱和功績,花費不了多少散碎銀兩。”

“也可令各縣修訂英烈冊,記錄本縣戰亡、戰傷名諱功績,臣以爲此乃上善之舉。”

“只是陛下,軍士名諱多數都是比較簡單,以數爲多數,比如父母生娃娃的時候,父親十七,則這個孩子就叫徐十七,若是記錄名諱,大軍就要改名了。”

“其實也不難,比如勇字營,就可以用姓氏加勇字再加一字定名,臣再琢磨琢磨,寫成奏疏,面呈陛下。”

“上次於尚書說的匠爵的奏疏,還沒寫完,這件事,交給別人吧,你看這不就來了嗎?”朱祁鈺努努嘴。

打德勝門來了一個俞士悅,正式好筆桿。

俞士悅雖然是個文人,但還是披着甲,來到了朱祁鈺的面前,氣喘吁吁。

俞士悅可不是于謙這種全能型人才,騎馬射箭駕車樣樣精通。

俞士悅就是典型的文弱書生,這一身棉甲,從德勝門跑到彰義門來,累的他臉都白了,滿是虛汗。

“陛下…”俞士悅準備行禮,但是卻話都說不全,就開始喘了。

俞士悅把妻兒老小送到了南方,這件事辦得不機密,還被人知道了,言官們天天拿着這件事彈劾俞士悅。

都察院的御史們,沒事還攪三分呢,更別提這種證據確鑿的事兒了。

俞士悅奉命協助都督防守德勝門,連甲都不敢脫,日夜巡視,也算是個可用之人。

朱祁鈺讓興安把俞士悅扶了起來說道:“俞侍郎姍姍來遲啊,這樣吧,這裡有份差事給你。”

朱祁鈺將剛纔和于謙的想法,告訴了俞士悅,這是他擅長的活兒,俞士悅俯首領命。

夜襲這件事,最後落到了石亨和範廣手中。

兩個人頗爲得意的領到了兵符,呵呵的傻笑着。

劉安看着倆人的兵符也是頗爲羨慕,這可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好男兒上戰場不就是爲了建功立業嗎?

眼瞅着這功勞被石亨和範廣拿去,劉安也只能乾瞪眼。

誰讓劉安此時是戴罪之人呢?這等好事,自然落不到他頭上。

“廣寧伯,你領五千人殿後,準備隨時接應二位將軍,若有危難而不救援,斬!”于謙又取出了一塊兵符,遞給了劉安,讓他殿後掠陣,接應石亨和範廣。

“好勒!”

劉安蹭的站了起來,美滋滋的接過了兵符,這也是功勞!聊勝於無。

若是石亨、範廣兩個人冒進,他救援有功,那就是大功一件了,至少能夠把斬監候的罪,給摘了去。

石亨和範廣打仗,都以忘戰而暴名於野,打起仗來不要命,劉安這個接應的活兒,大有可爲。

“夜襲以騷擾疲憊敵軍爲主,切記不可戀戰,冒險深入。”

“軍士乃是新軍,極有可能陷入進退兩難之地,兩位將軍,切記,不可貪功。”于謙安排好了夜襲的諸多事宜之後,又語重心長的叮囑。

從八月十五中秋節,朱祁鎮在塞外搞出了土木堡驚變之後,于謙的一系列反應,包括立朱見深爲太子,讓郕王監國。

隨後又因爲朱祁鎮的兩次叩門,他又一力促成朱祁鈺登基。

這些事情,其實于謙的內心認爲大明的存續遠比大明的皇帝更加重要。

社稷爲重,君爲輕,是他的理念。

朱祁鎮在敵人陣中,最大的害處就是有可能對大明這些備操軍的軍心造成影響。

這是他唯一擔心的點兒,所以他寧願放棄戰機,也不願意進行孤注一擲的軍事冒險。

“末將領命!”石亨和範廣兩人俯首領命,他們知道于謙那沒有說出口的擔心,都是戰場的老油條了,這點分寸,他們還是拿捏的死死的。

于謙手裡握着一本奏疏,吹乾了墨跡說道:“此戰暴露了我們的一些問題,我總結了一下,第一,我們的反應速度極慢,很容易給敵人帶來各個擊破的可能。”

“今日彰義門之戰,西便門的馳援到了最後纔到,也只有馬軍,而右安門的援軍居然打完了纔到。”

“敵軍有二十餘萬,如果以優勢兵力全軍壓上,我軍有可能會被各個擊破,你們有什麼好主意嗎?”

于謙就今天的防守戰展開了分析,首先就是援軍太過於遲緩。

“還不是瓦剌人不堪一擊嘛。”石亨滿不在乎的說道:“若是瓦剌人撐得久一點,那援軍來的不就正好嗎?”

嗯?

這個思路…

于謙差點被石亨給氣笑了,這人思考問題的切入角度,實在是刁鑽。

“末將以爲,應該讓城牆上的錦衣衛起點作用。”範廣認真的說道:“城外畢竟傳遞不便,還是應該讓城頭以狼煙爲號,若有急情,也快得多。”

“看到狼煙就開始籌備馳援,接到軍報就可以隨時出發,這樣安排就妥帖了一些。”

“好主意。”于謙點頭,不過這就是要城頭上的錦衣衛配合了。

“第二個問題,怯戰畏敵之心。”他頗爲無奈的說道:“本就是備操軍、備倭軍,預備軍士們,面對敵軍的馬刀、弓箭、火銃、弩炮多有畏懼,頗爲貽誤戰機。”

“這事好辦的很啊,彰義門大捷,傳播城內城外,鹹使聞知,自然可振奮人心,亦可破滅瓦剌鬼神之論。”石亨繼續說道:“自古這提升士氣,則是賞罰分明,畏戰者罰,有功者賞。”

于謙再次點了點頭說道:“我會向陛下請旨犒賞,不過御史和給事中們,怕是要說我們未勝先賀了。”

石亨滿不在乎的說道:“幾個措大喋喋不休,又有何懼?有本事讓他們出城來啊!在後面狺狺狂吠,讓某抓到了,必拔了他們舌頭!”

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
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