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

“奏。”朱祁鈺坐直了身子,頗爲鄭重的說道。

這是他回京以後,第一次處理朝臣們在大朝會上的奏議,這第一個奏議,代表了朝中的風力,尤其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賀章發言,這人是科道言官的總頭目。

他倒是要看看清楚,回京後的第一次大朝會的第一件奏議,到底是什麼。

賀章將一本奏疏遞給了小黃門的太監,高舉着笏板說道:“陛下,景泰十年五月初六,石景廠發生了滲水事,兩名窯工,北嶺永定鄉馮必富、馮必貴,在水勢漫漲之時,不顧自己安危,晃動了銅鈴發出了警報,八百餘名窯工因此獲救。”

“馮必富、馮必貴兩兄弟卻不幸遇難,骸骨前日尋回,臣爲二人請頭功牌,以茲其功,以彰其德。”

什麼德?

自然是能固其羣、善其羣、進其羣的公德。

朱祁鈺萬萬沒料到,他回京後要處理的第一件政務,居然是大明科道言官的頭子,在爲百姓請命,而且是兩個最普通的窯民。

朱祁鈺打開了奏疏,果不其然,他們只是北嶺的窯民,祖上兩代都是佃戶,到了這兩兄弟這兒,下煤窯挖煤,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不僅討了老婆有了娃娃,在石景廠的煤鋼園有了住處,他們四個孩子,都在石景廠的工匠社學讀書。

這年頭,能供得起孩子讀書,那大抵能稱得上一句中人之家了。

五月份的煤井司滲水事,又快又急,如果不是這兩個窯工奮不顧身的提醒,這下井的八百名窯工怕是永遠埋葬于山下。

朱祁鈺合上了奏疏說道:“朕在南衙曾登多景樓,看到了題刻,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春,陳亮所作《念奴嬌·登多景樓》。”

“上半闕曰: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朕很欣慰,回京之後第一件奏議,爲一黔首授勳。”

“賜二人頭功牌,兩家各賜銀幣五十,以茲其功,以彰其德,令其二人子嗣遷戶大興南海子,入學舍,成丁後可入講武堂或講義堂。”

朱祁鈺的賞賜極爲豐厚,頭功牌之外,還有銀幣賞賜,並且還安排了他們的身後事。

民間有着極其濃郁的‘吃絕戶’的陋習,兄弟二人皆亡,他們的孩子生計就成了大問題。

大興南海子,是大明墩臺遠侯的家眷聚集之地,遷戶至此,就是給了這兩個孩子等同英烈後人待遇,成丁可入講武堂、講義堂,如果不願爲國效命,也可自謀生路。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二十四史非史,二十四姓之家譜,是封建帝制下的通病,歷史裡普通百姓的長期缺位,是歷史的缺陷。

歷朝歷代的史料,皆是單一地從帝王將相的視點出發,忽略了最廣大的人羣,百姓。

賀章的這種改變,有可能是襄王公德私德論的成果、也有可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愛民如子,賀章投其所好。

但無論何種原因,改變就是改變,朱祁鈺很欣喜看到了這種改變。

“謝陛下隆恩。”賀章俯首謝恩,看了看手中的笏板,再次俯首說道:“陛下,臣仍有本要奏,臣彈劾石景廠總辦陳有德。”

陳有德因爲螺旋水利鍛壓機得奇功牌,徐四七貪贓枉法被髮配遼東廠之後,陳有德從兵仗局平調至石景廠任總辦,至今已經五年有餘。

“所劾何事?”朱祁鈺語氣變得凌厲了幾分。

賀章將笏板插入腰封,從袖子裡拿出一本奏疏遞給了小黃門,重新拿起了笏板俯首說道:“臣彈劾石景廠糜費頗重,石景廠一盞華燈就作價五十銀幣,而門前一棵行道樹,就要三百銀幣,石景廠的牌坊門額居然高達三十四萬銀幣!”

賀章只有一隻手,這番動作倒不算吃力,只是在這奉天殿內,顯得格格不入。

朱祁鈺打開了奏疏,看着上面的字跡,這顯然是賀章用左手親自寫的,雖然不如之前的臺閣體,但也頗爲周正了。

“陳有德,你來說說,是賀總憲誣告於你?”朱祁鈺看完了這奏疏,眉頭緊皺的說道。

三十七萬銀幣一座寫着大明石景廠的牌額,三十七萬銀幣可以養於少保的九重堂四百一十一年!

貢院附近三條街的頂級學區內的獨門獨戶三進三出的院子都可以買兩座!

陳有德面色變了變,似乎有些憤怒,但還是出列俯首說道:“陛下容稟,這三十七萬,其實是爲了做賬,是從煤市口至石景廠的道路硬化的錢,不僅僅是那單單一個牌額。”

朱祁鈺看向了戶部尚書沈翼,問道:“陳有德所說是否爲實情?單純是爲了做賬嗎?”

沈不漏是一枚銅板不漏,這麼大的一筆虧空,負責審計的沈不漏居然漏掉了?

沈翼出列,猶豫了片刻回稟道:“陳總辦…所言非虛,的確是爲了方便做賬,就將石景廠到西直門煤市口修路的錢,一併併入了這牌額之中。”

如果是修路,這三十七萬,看起來並不是很多,朱祁鈺的面色稍微好看了些,他知道這件事怕是另有隱情,否則沈翼的表情,不會如此的猶豫不決。

賀章似乎沒打算追究到底,這件事顯而易見的不清不楚,但賀章而是俯首說道:“臣知其一,不知其二,還請陛下恕罪。”

“嗯,歸班吧。”朱祁鈺沉默片刻,才揮了揮手示意賀章歸班。

這件事,透露着詭異,賀章淺嘗輒止,彈劾了一半忽然收回了拳頭。

陳有德被彈劾居然流露出了憤怒的神情,但也僅限於就事論事。

沈翼的表情更像是有難言之隱,爲陳有德作證,不情不願。

朱祁鈺放下了心中的疑慮,繼續主持奉天殿的大朝會。

開封段黃河有水患之虞,河南布政司請旨疏浚;

遼東煤鋼廠的煤炭和鋼鐵產量節節升高,並且開始持續不斷的通過水路向關內和南衙運送煤鋼,而吉林造船廠全面恢復,整個遼東一片欣欣向榮;

兩年共計輸入倭銀四百五十萬兩,又創歷年新高,而且還在不斷的擴大之中,倭國的名田主從守護代,變成了戰國代,倭國深陷低烈度戰爭的泥潭之中,生產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倭銀的產量卻在節節攀升,不得不說不愧是倭國;

永平府永平煤鋼廠開始投建,永平府在順天府東北方向,山海關內,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鐵礦,此地有大量的陶土,素有瓷都,此地是唐太宗李世民徵高句麗駐蹕之地,又叫唐山;

還有某個不知名的名士離世,請求朝廷諡號,朱祁鈺也不知道這人是誰,讓胡濙拿主意,胡濙也不知道這個名士是何方人士,遂作罷。

連胡濙都不知道的名士,顯然名不副實,對大明並無突出貢獻,完全不到請諡號的規格。

大朝會進行了整整兩個時辰有餘,興安高聲宣佈退朝之後,朱祁鈺留下了賀章、沈翼、陳有德,胡濙和于謙似乎有事,也一併留了下來。

朱祁鈺一直坐在寶座上,等待着朝臣們退去才站起身來說道:“隨朕去講武堂。”

大明皇宮沒有秘密,就跟個篩子一樣,在這裡說什麼,都是大聲密謀。

柳溥對升龍皇宮的滲透,讓朱祁鈺瞠目結舌,誰知道這奉天殿的宦官、宮婢都是誰的人。

大駕玉輅很大,拉幾個人完全沒有問題,一路上大明皇帝沒有講話,羣臣們都是一言不發。

到了講武堂的御書房,算是到了朱祁鈺的絕對地盤,他走進了御書房說道:“說說吧,到底怎麼回事兒。”

陳有德是工匠出身,到底還沒有貴族化,陛下一問,立刻便臉色漲紅。

徐四七當年貪腐鉅萬,完全是因爲不肖子孫,陳有德的兩個兒子,不賭不嫖,自然不需要死命的撈錢。

“臣沒有貪污,這錢,這錢都是被順天府給借走了!”陳有德支支吾吾,終於說出了實情。

賀章差點樂出聲來,他今天在奉天殿上彈劾,拐了那麼大個彎兒,其實還是彈劾的戶部尚書沈翼,但是賀章又不想直接把沈翼劾倒,也知道劾不倒,所以才適可而止。

沈翼剛剛帶着戶部搞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仁政,風頭正盛,這件事,還不足以扳倒沈翼。

“咋回事?說清楚。”朱祁鈺眉頭緊蹙的問道。

陳有德認真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纔開口說道:“石景廠投產的時候,陛下只說在盧溝橋設立抽分局抽分,石景廠利潤不用上交。”

“景泰三年,戶部郎中王祜、內帑太監林繡提議上交利潤盈餘一成半,陛下硃批准奏,自此利潤一成半上交國帑、內帑。”

“景泰五年,王祜、林繡再提議上交利潤六成,陛下以搜刮過甚,石景廠無以爲繼,只取利潤三成至今。”

“景泰八年,王祜、林繡再奏石景廠上交利潤六成,陛下言循舊例,不加攤派。”

“這幾年,石景廠攢了一百八十餘萬銀幣,就等着陛下回京後再議上交之事。”

“多,多少?”朱祁鈺看着陳有德,略顯驚訝的問道,他又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陳有德十分確切的說道:“一百八十三萬七千六百五十二餘銀幣。”

壟斷就是暴利,這還是每年朝廷除抽分外,直接拿走三成利潤,並且石景廠還援建了勝州廠、大同廠、江淮廠、馬鞍廠、六枝廠、遼東廠和清遠廠的前提下,石景廠攢下了近兩百萬的家當!

陳有德無奈的說道:“去年二月,京師朝陽門至通州草市民舍發生疫病,順天府拆借到了石景廠這裡,要重建朝陽門外草市民舍,這一拆借就沒個頭,這賬就平到了石景廠的牌額上。”

朱祁鈺看向了沈翼,堂堂戶部尚書,做賬做到讓都察院這幫清流言官們看出來的地步。

沈翼面色變得苦楚,無奈的說道:“陛下,這錢也不是臣借的,是順天府衙門拆借石景廠,這也是蕭規曹隨,自有了石景廠就有這拆借事了。”

“以前是有借有還,這東城外草廟平整重建,又要修路,實在是太多了,就沒把賬平上。”

胡濙見陛下眉頭緊鎖,才坐直了身子,稍微解釋了一下。

朱祁鈺才徹底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石景廠因爲只上交三成利潤,富得流油,所以順天府衙門經常去拆借。

石景廠可以不借嗎?

當然可以,那順天府給石景廠穿小鞋,就不能怪順天府無情了。

順天府想針對石景廠不要太簡單,有的是辦法,盧溝橋抽分局、五城兵馬司、窯民覈查等等。

三天兩頭的折騰石景廠,石景廠能受得了?

順天府去石景廠拆借,今年借明年還,這也算是個暗地裡不成文的規矩。

之前有借有還,去年因爲翻建朝陽門外草廟民舍的額外支出,造成了這筆爛賬。

這賬必須要平的。

這個時候,石景廠不樂意了,錢借出去了,這賬還得他們石景廠平,虧空他們石景廠揹着。

都是陛下的臣子,憑什麼?!

所以石景廠,就把這賬,做的假到清流言官都知道是假賬的份上。

都察院乾的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的活兒,自然把這件事揪了出來。

事情已經擺到了陛下的面前,根本原因是順天府衙門不能欠錢。

衙門哪有欠錢的道理?

朱祁鈺敲着桌子,而後坐直了身子說道:“以後地方官吏不得到官廠拆借,一經發現,立刻革罷。”

“地方衙門真的要借錢,可以到大明銀莊借去,利息四釐(年化4%)。”

大明國帑問內帑借錢,是低息大約一釐(年化1%)甚至無息,多數情況下都是用資產比如次年的正賦、抽分、關鈔、關稅等去抵押借款。

陛下尚節儉,皇莊的收益都花不完,更別提內帑了,大明的內帑更像是大明的應急儲蓄金。

朝廷有需要應急的時候,這些地方衙門自然也有,朱祁鈺讓地方衙門到銀莊裡借錢,而不是到設在地方的官廠裡借錢。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石景廠利潤仍上交三成便是。”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