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

朱祁鈺在加強大明朝堂對權力的掌控,權力可以對利益分配,利益朱祁鈺可以分給在海上冒險的勢要豪右們,但是權力絕對不會下放。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頗爲冷厲的說道∶“前幾天,錦衣衛們走訪,抓了幾個經紀買辦,得到了一件趣聞。”

“咱大明辦事就是體面,連收賄賂都收出了門道收的體面,之前是炭敬,冰敬,這住進了官邸,這眉目算是不能用了,但是這送錢收錢還是得體面,怎麼辦呢?”

“這些政治掮客們把銀票放進了信封裡,當着面拆信封總是不體面,但是這收賄賂的貪官污吏們這手一摸,就知道里面有多少了,比咱們石景廠裡的大工匠們驗配料還要準。”

政治掮客們送錢的時候都是包在信封裡,塞得就是寶源局出具的大明票證,這錢亮在明面上大家都沒面子,放在信封裡,有多少卻是彼此門清兒。

這送錢的放錢進去自然知道多少,這收錢的摸一摸就能知道,可謂是咄咄怪事。

這薄薄的一張票證纔多厚?但是這些收受賄賂的貪官們,只要一上手,就知道里面有多少錢。

可謂是奇聞一樁。

“說來也是奇怪,襄王殿下在京監國的時候,大家家門緊閉,別說貪腐了,連燕興樓吃酒的達官顯貴都少了很多,朕回京了,反而報復性的貪了起來,要不讓襄王坐這位子?”朱祁鈺環視了一圈冷冰冰的問道“報復誰呢,報復朕?還是報復自己兩年沒貪錢,手癢的很?”

朱祁鈺每到地方,地方官員都是如臨大敵,生怕被朱祁鈺給挑出錯了,現場宰了,都跟見了閻王一樣,謹小慎微。

京官則完全不同,他不在京的時候,京官們反而老老實實。

等到他回來之後,反而止不住自己的貪婪之手。

難道是他這個閻王沒有威懾力嗎?

自然不是,這其實不意外。

皇帝不在京,嫡皇叔襄王監國,這個時候搞貪腐稍有不慎,收到了野心家的斷子絕孫錢,這野心家要謀大位,搞出事來,必然要連坐,那就是抄家滅門的大罪。

幹什麼都行,千萬不能捲到造反事兒裡面來,贏不了,還得納兩遍稅,輸了人,也輸了錢。

但是陛下回京了,貪腐被查到了,也不過是貪腐查處罷了,這種案子辦起來,都是專案專辦,等閒不會牽連他人,即使審問的錦衣衛千戶們,也只讓他們交待自己的問題,不得胡亂攀咬。

朱祁鈺講貪腐的意圖太明確了,他就是要敲打一些傢伙,不該碰的地方,只要伸手就把爪子給他剁了。

既然要爲遮奢豪戶們說盡好話,那就不能怪他無情了。

王翱坐直了身子,反腐抓貪是他的職責範圍,清明吏治的核心手段,而且陛下交待要盤一盤翰林院這片地頭,王翱已經開始抽調人手和佈局動手了。…

有些事,就得繞個圈子,朱祁鈺在談開海事前,先繞了兩個圈子,先說了大明眼下工坊如何殘酷殷剝,致使脫離勞監的俘虜都求告到了原來的江淮廠,官廠生產力優勢是一種權力,而繞的另外一個圈子,則是貪腐事。

朱祁鈺這話裡話外,沒有一句說到大明海貿事的權力、利瀾分配,但是字字句句不離他今天廷議的中心議題。

“現在來談談最近鬧得最兇的兩件事,第一個是不是讓李賓言挪挪位置,第二個就是官船官貿。”朱祁鈺這才收起了氣勢,說起了今天的中心議題。

當官的要三思,這第一個就是思危,第二個就是思退,第三個就是思變。

思危,就是要想到做這件事可能的後果,自己是否能夠承擔,是否會影響前途;思退是要給自己找好退路,不能一個勁兒的悶着頭蠻幹;思變,是要考慮朝中局勢的變化,順勢而爲,不要逆勢而行。

思危、思退、思變,是當官要每天都要思考的三思。

陛下繞這兩個圈子,已經給足了體面,要是仍然不肯體面,那就只能大家都不體面了。

于謙終於等陛下把話說到了正題上,才向前探着身子說道“陛下,臣來淺談一下官船官貿的好處。

“這官船官貿規模再大,可這海貿事上的利兒,就像是那汪洋大海一樣,官船官貿,還能把大洋給吞了?”

“這官船所到之地,必然是大明水師所到之地,這海上討生活的,都命苦,這海上的買賣,那都是搏命的活兒,若是官船到了,水師到了,就是搏命,咱大明的船不也有優勢嗎?”

“這和在地上做買賣,一個道理,攔路搶劫的匪寇們遇到了官軍,還不是能避則避?”

官船官貿最大的好處是治安,眼下在海上漂,哪有什麼規矩,各個海商們,入港爲商出港爲盜,上岸彬彬有禮,下海就是凶神惡煞。

沒當過海盜,沒有被人搶劫的經驗,也好意思自稱下過海的海商?

說是做買賣,其實都是在玩命,但是官船官貿開始後,至少這治安一事,會變好很多。

有了官船官貿,至少商賈們跟着官船官貿一起出海,會安生很多。

議的是海貿,說到底,議的是權力。

“這次的官船官貿和永樂年間亦有不同,比如在永樂二年,文皇帝敕∶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爲平頭。所在有司,防其出入。今日官船官貿,亦未禁絕商舶商貿。”

“這種不同,還有很多,沈尚書以爲呢?”于謙提到了最重要的第二點利益相關之事。

那就是官船官貿並不壟斷,也不禁商船出海,這是景泰海貿和永樂海貿的最大區別。

永樂年間的下西洋是一種政治活動,核心在於利用大明的強橫國力和生產力帶來的豐富商品,輻射周邊國家,利用經濟槓桿,實現外交利益最大化,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最惠國制度。…

同時,也可以利用堪和貿易體系,掌控主導經濟貿易權,建立對周邊國家的貿易體系,實現經濟羈縻,加強對藩屬國的控制。

而永樂年間興建北京、五徵漠北、收復交趾、穩定遼東、修官道驛路等等,這樁樁件件,哪一件不是糜費頗重,沒有下西洋的豐厚利益,那完全無法支撐。

那麼下西洋這樣一個給大明帶來了巨大利益的政令,最後落到人亡政息,必然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其中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用的公家的東西,最終都入了內帑。

無論是船隻的營建,還是商貨的供應,都是大明戶部在籌措,但是戶部傾盡國力籌措貨物,最後都換來了內帑的充盈。

所以有些翰林院的翰林們纔會抓着不放,說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而是化公爲私的天下。

于謙問到了沈翼,沈翼眼睛裡都是血絲,昨天戶部上下又熬了個大夜,輕油噴燈的燈油都用了幾十斤,他聽到于謙問他,他稍微緩了緩神說道∶“官船官貿的船營建好了,是朝廷的船,屬於公產。”

沈翼言簡意賅,不通財會事的一些朝臣們聽了有些迷糊。

“沈尚書昨天熬夜沒講透,這船建好了是隸屬於戶部和工部,戶部統一調派管轄,工部掌握固定資財,而海貿所獲利盈餘一分爲三,內帑五成,國帑五成。”朱祁鈺開口說道,有些話沈翼不方便開口說,朱祁鈺就替他說了。

沈翼從胡淡那兒得到了二手消息是,皇帝仍然遵循舊例五五開,但是在沒有聖旨和口諭的情況下,沈翼當然一個字都不能提。

朱祁鈺索性直接把話,當着所有人的面兒,說開了講透了,省的大家有所誤讀,耽誤了政令的推行。

不禁私船、不盡歸內帑,是景泰年間和永樂年間開海的最大區別。

船的歸屬,就是託塔李天王手裡的那個塔,是一種保障,也是一種朱祁鈺對戶部、工部的一個承

諾。

託塔李天王李靖手裡的塔,是吳承恩對哪吒鬧海民間故事的一個改編。

在《西遊記》裡,哪吒鬧海後,李靖恐生後患欲殺哪吒。

哪吒知道後,割肉還母,剔骨還肉,還了父母精血,只剩下一點靈魄到了如來面前,如來便將碧藕爲骨,荷葉爲衣救了哪吒的命。

這哪吒得了正果,想要宰了李天王報仇,這李天王沒辦法求到了佛祖面前。

佛祖要是不幫李靖,這關係就走死了,李靖可是天庭的四大天王之一。

可是要幫忙,清官難斷家務事,讓還了肉骨精血的哪吒放棄怨恨?還是讓李靖引頸就戮?

佛祖就繞了個圈子,讓哪吒認佛做父,賜給了李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讓哪吒對塔磕頭,而拿塔的人是李靖,其實哪吒磕的還是李靖。

這樣一來,就有了父子之實,哪吒也不用認仇人做父親,後來這李天王就變成了託塔李天王。…

這就和當年朱棣勸降鐵鉉,讓鐵鉉面北而跪一個道理。

佛祖爲什麼要繞個圈子給李靖一座寶塔,讓哪吒認佛做父,和現在朱祁鈺搞得官船官貿,讓官船在朝廷手裡,是一個道理。

至於改編不是胡編,這哪吒到底是太乙真人救的,還是佛祖救的,那隻能找吳承恩討論了。

“陛下英明。”沈翼從來沒想過能從陛下這裡得到親口承諾,而且還有官船這個手段去制衡,他趕緊送上了一句馬屁,熬了個大夜,一時之間也沒有組織好語言,該怎麼把馬屁拍的圓瀾一些。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諸位,都聽明白了吧。”

這制衡的手段聊勝於無,朱祁鈺說有用,那自然有用,他說沒用,還不是一紙詔書的事兒?

但是朱祁鈺給出了正經的承諾,而是對所有廷臣的承諾。

“那麼官船官貿的事兒,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朱祁鈺詳細解釋了自己的政令後,讓朝臣們開始廷議。

在文華殿就是說話的地方,有反對意見就可以趕緊提出來,若是到了奉天殿上宣旨後,再搞什麼幺蛾子,那朱祁鈺作爲皇帝,也可以拿起非刑之正,以誅心二字,治大不敬、指斥乘輿這樣的罪名來搞幺蛾子。

反對自然也有,說辭也比較老套,還是那套與民爭利,多少站不住根腳,更說不出多少道理來,而最應該反對官船官貿的戶部,卻成爲了官船官貿的擁躉,本該爲先鋒的戶部尚書,搖身一變成了陛下的馬前卒,這廷議自然變得一邊倒了起來。

最終以二十四人支持,三人保留意見,通過了這項廷議。

朱祁鈺又說到了老大難的西域行都司事兒上,這是第十四次關於西域行都司的廷議,仍然是沒有什麼結果。

在西域行都司的廷議之後,是工部尚書王巹提議在北海北岸,建一座太素殿,用錫做材料,用於避暑納涼,朱祁鈺還以爲有什麼新技術,細細一問,才知道就是單純的建宅子。

泰安宮已經很多年沒有添宮殿了,堂堂亡國之君,不修宅子不修園子,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

朱祁鈺一問要花二十萬銀幣,就立刻否決了此項提議,這修太素殿,是戶部出錢,還不是內帑,但這麼多錢,能修好幾裡馳道了!

對於尚節儉的大明皇帝而言,這二十萬銀幣修一座一年都待不了幾天的宮殿,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

而都察院賀章,鄭重的拿出了奏疏,要彈劾了一名邊將名叫李文,乃是西寧衛人士,青海西李土司李英從子,官至陝西行都司都指揮使,而彈劾李文的發起人,則是景泰二年的狀元郎柯潛。

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是地方三司使,並稱三司,爲封疆大吏,彈劾陝西行都司的都指揮使,那自然要做到有理有據,證據確鑿。

而彈劾李文的第一大罪,是養寇自重,這可

是掉腦袋的重罪,但是柯潛來勢洶洶,連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把這件事拿到了廷議上廷議。

在景泰年間彈劾武將,而且是鎮邊武將,很有搞“興文匱武,的嫌疑。

“武清侯以爲呢?”朱祁鈺眉頭緊蹙的看着石亨問道。

石亨斟酌了一下詞句說道“土司世官不肯改土歸流。”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十二章 吊!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十二章 吊!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