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

朱見深過了年就六歲了,他已經能夠十分清楚且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語言能力已經完善了,而且開始讀書識字。

朱見深雖然年紀小,但是因爲稽王府裡上上下下比較壓抑,小小年紀,心思也開始變重了一些,這是個好事,懵懵懂懂反而會把稽王府帶到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錢氏是稽王妃,朱見深是稽王世子,但是朱見深並非錢氏所出,現在錢氏在稽王府頗爲的尷尬。

她沒有孩子,也不可能再有孩子了。

在一切紛擾的時候,稽王府上下都要仰賴稽王妃拿主意,這主意倒是拿完了,這稽王府太平了,那些嘈雜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

她的話在稽王府也越來越不管用了。

周氏聯合府裡上上下下,要架空她。

母憑子貴,自古如此,她沒有孩子,怎麼能管好稽王府呢?現在連一些宮人,也對她的話,開始陽奉陰違。

倒是朱見深的生母周氏,府裡的幾個庶妃都圍繞在了周氏的名下,對錢氏不理不睬,顯然是要奪位。

錢氏的性子並不剛強,稽戾王北狩的時候,她整日哭哭啼啼,等到稽戾王被斬與太廟之時,稽王府隨時有滅門之禍,她不得不剛強起來。

現在她面對周氏的咄咄逼人,再無反抗的餘力,索性打算入廟爲尼,也躲個清淨。

錢氏拉着朱見深的手,叮囑道:“濡兒,你到了泰安宮請安,定不要說怪話,更不要問稽戾王的事兒。”

“等你長大了,懂事了,懂道理了,你自不會怪罪你的叔父如此行事,知道嗎?”

陛下殺人有錯嗎?

從公理而言去看,沒錯,獲罪於天,大義滅親,禮部的說辭是有道理的,並且無法攻訐的,否則那幫御史早就跳出來了。

從親親之誼、孝道大倫來看,陛下是有錯的,因爲長兄如父,此乃不孝之舉。

但是陛下首先是大明的皇帝,掌社稷神器,若是私宥稽戾王,那是對社稷和江山的不公。

錢氏不認爲陛下有錯,她更不希望朱見深未來覺得陛下有錯,那對稽王府而言,必然是滅頂之災。

那麼多宮人,那麼多的校尉,每日都用力的盯着,豎着耳朵聽着。

稍有不臣之心,必然是王府大禍。

現在稽王府裡還有個草原來的蠻公主,雖然不甚狷狂,但是錢氏爲自己那些日子流的淚,不值得。

一個皇帝,怎麼可以爲胡人彈胡琴?娶胡人爲妻,還生了孩子,得虧這個孩子回朝了,否則瓦剌人不知道要用那孩子,做多少文章!

爲何陳循聽聞稽戾王迤北娶親會唉聲嘆息頓足捶胸?

爲什麼禮部對稽戾王這最後一個孩子不理不睬,這是親王子嗣,卻是從不過問?

爲何大皇帝知道朱祁鎮迤北娶親,如此憤怒?

爲何袁彬咬牙切齒甚至要做出以下犯上的舉動?

因爲一旦娶了,孩子的名分就有了,瓦剌人能做的文章就太多了!

朱見深點頭說道:“孩兒知道了。”

京師的天空陰沉沉的,而且空氣中充斥着火燒火燎的味道,這個火烤的味道,並不是來源於京師,而是大明在燒荒。

已逝的穎國公楊洪,去年的時候,請旨燒荒,陛下准許,大明在草原上,每到秋冬就大肆燒荒,點燃草原荒草,讓草原不得進犯。

從集寧到開平衛,三百里,深五十餘里,皆是大火。

今歲陛下稍宥,將這天怒人怨的燒荒之令,稍微延後了月餘,因爲集寧地區的百姓無留供之資,但是依舊堅持執行到底。

朱見深下了車駕,走進了已經修繕過的泰安宮內,來到了泰安殿,三拜五叩大禮,俯首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禮數上絲毫沒有差池,朱見深俯首帖耳,等待着皇帝的回答。

朱祁鈺點頭說道:“平身,興安,給壓歲錢。”

朱祁鈺看着朱見深不斷的點頭,笑着問道:“濡兒已經開始蒙學了嗎?”

錢氏欠身說道:“承蒙陛下關切,已經開始蒙學了,已經讀完了《新編對相四言》,認全了三百八十八字,現在開始讀《千字文》了。”

《新編對相四言》是大明的蒙學之物,這本書乃是雕版刊印,全國統一的蒙學讀物。

共有三百八十八字,配有插畫三百八十八副,從日月星辰,到龍馬走獸應有盡有,乃是楊士奇在正統元年,請旨刊發,全國社學衛儒學堂,州府縣學,皆用此書。

若非上面都是正字,而非俗字,朱祁鈺也免不了用在農莊法裡,適用推行。

學者就應該搞學問,當官了,卻是糊里糊塗。

朱祁鈺點頭繼續問道:“算學開始學了嗎?”

在吳敬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之前,朱祁鈺的算學算是大明第一本數學教科書了,但九章算法,朱見深讀起來還不能理解。

錢氏趕忙回答道:“已經在讀了,能認一百以內的數字,二十以內的加減,十以內的乘除了。”

朱祁鈺略微感慨,六歲的孩子,連乘除都開始學了,已經算是很快了。

“嗯,朕知道了,領了壓歲錢,就回吧。”朱祁鈺點頭看着朱見深,示意他們可以離開了,一年見一面便是。

朱祁鈺除了銀幣的壓歲錢以外,還給了五顆飴糖,還有幾本書,還弄了幾個五六歲孩子玩的耍貨,比如木製陀螺,不過在大明叫尜尜(gá),還有騎竹馬,提傀儡,就是提線布袋偶。

這些東西都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用的,朱見濟最近就在玩,朱祁鈺就多備了一份。

去年放了壓歲錢,但是這壓歲錢和朱見深沒關係,唯獨喜那飴糖。

“謝叔父。”朱見深看到了那些耍貨,畢竟是小孩子心性,喜色言表。

錢氏行了一個大禮,俯首在地,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斗膽請旨入庵。”

該來的總是要來,錢氏無子,名不正言不順,在稽王府待着只會受氣,朱祁鈺倒是多少聽聞。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不許,稽王世子年齡尚幼,你作爲嫡母,要看護他。”

“若是你不肯,那誰來教育稽王世子?”

“濡兒的生母不淑無德,濡兒還是皇嫂來教的好。”

朱祁鈺的決定是有考量的,這朱見深的生母周氏,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在原來的歷史上,周氏就攛掇着自己的太監,跑去孫太后那邊進言,廢錢皇后立她自己爲皇后。

這事辦的太慢了,以至於明英宗嚥氣了,都沒辦完。

明英宗死後,錢氏作爲皇后卻無子,周氏居然擅傳外廷言:獨立周貴妃爲太后,不立錢氏。

後來朱見深聽聞,雖然他兩宮並尊太后,但是他只給嫡母錢氏上了徽號慈懿。

直到幾年以後,錢氏離世,朱見深纔給生母上了聖慈仁壽的徽號。

錢氏走後,按制要與明英宗合葬,周氏阻攔不得,便把墓道的門給堵死了,讓癡情人,死亦不能同穴。

這還不算完,周氏把朱見深的兒子明孝宗朱祐樘,放在膝下日日教導。

朱見深在大明的歷史上,是一個很專權的皇帝,被讀書人罵的幾近亡國之君。

朱見深幹啥事?

收稅,鈔關折銀,被罵與民爭利;

重設天順元年被廢京營,被罵窮兵黷武;

成化犁庭對外地大肆攻伐,被罵人神共棄。

重振正統、景泰、天順年間,幾乎被革罷的一乾二淨的衛學儒學堂,規定二衛必須有一儒學堂,嚴格規定軍生數量,而且定期派緹騎宦官巡查,這就被罵的更狠了!

大明皇帝怎麼可以和我們這些仕林搶學生、搶話語權呢?

周氏培養的明孝宗啥模樣?

鬨堂大孝了。

朱祁鈺對周氏頗爲不滿,如果稽王府沒幹出什麼謀反大事,朱祁鈺對朱見深的未來是有一定的想法的。

這要是讓周氏帶孩子,帶兩年帶出個鬨堂大孝的朱見深來,那太鬨堂大笑了。

還是錢氏帶着比較好。

錢氏面色悲苦,她在稽王府已經無力支撐,又無孩兒,本就心如死灰,她再次叩首說道:“還請陛下憐憫。”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還是搖頭說道:“不準,回吧。”

朱見深顯然意識到了什麼,庵是尼姑庵,入了庵就是斷了塵緣,他拉了下錢氏的衣服,低聲哀求般說道:“母親也要離開我嗎?”

朱見深雖然小,但是他知道他的父親被皇帝給殺了,他去年就問過了,陛下親口承認的。

他不能接受母親也離開,雖然周氏是生母,但是周氏平日裡頗爲尖酸,說話的方式,讓朱見深頗爲害怕。

他完全不能理解,明明非常和藹的嫡母,周氏要那麼尖酸刻薄的說話。

錢氏俯首在地,依舊有些堅持的說道:“還請陛下憐憫。”

她已經心如死灰了,稽王府的內鬥,讓她頗爲心煩意亂,稽王府已經那般模樣了,還要再爭鬥。

既然稽王府已經安定了下來,她沒有理由再待下去了。

若非打定了主意,她不會再陛下面前說這件事,既然已經說了,那自然是百無禁忌了。

朱祁鈺看着堅持的錢氏,坐直了身子,厲聲說道:“朕已經說了兩次不準了,安敢如此饒舌!”

朱祁鈺並不是覺得自己被忤逆了,他可以理解錢氏這種心態。

莊子有云: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生命的離去反而次之。

現在錢氏的心已經死了,他就是藉着大皇帝的威名訓斥,希望能嚇住錢氏,讓她回去繼續教導朱見深。

否則朱見深送到慈寧宮?還是放到泰安宮?

而且他作爲皇帝,也沒法訓斥他們這種內鬥,畢竟是稽王府內府之事。

但是顯然錢氏壓根不吃這一套,她依舊跪在地上,不肯起身。

朱祁鈺這次被觸怒了,他是皇帝,從未有人敢這麼挑釁他!

他深吸了口氣說道:“來人!取三尺白綾!”

興安眼睛瞪大,皇命他不敢違抗,但是他示意小黃門,趕緊去請皇后來!

這好好的過年拜個節,發發壓歲錢,表示一下親親之誼的好日子,怎麼變成了如此這般模樣?

汪皇后母儀天下,眼下陛下火氣只有皇后能勸得住了。

興安親自去取白綾,他的步子不快不慢,正好緊跟着汪皇后的腳步入了泰安宮,他左右看了看,將白綾甩到了房樑之上。

汪皇后一看這架勢,這還得了?她來的路上,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汪皇后行了個半禮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朱祁鈺一甩袖子說道:“不安,氣都氣死了。”

汪皇后笑着說道:“夫君,這事是家務事,不是外廷之事,臣妾覺得錯不在嫂子,明明是那周氏尖酸刻薄,陛下爲何要降罪嫂子呢?”

“陛下乃是九五之尊,整日裡在朝堂上,不是一片公心,就是天下爲公,整日裡講公平,公器,可是這般處置,對嫂子有何嘗公平呢?”

汪皇后看着朱祁鈺的表情,對着興安揮了揮手,示意興安把白綾撤去,這話趕話,氣上頭了纔會如此。

興安看了看陛下,看到陛下點頭,算是把白綾撤了去,鬆了好大一口氣,好在興安有點急智,請了汪皇后來。

這要是吊死了錢氏,那就得把整個稽王府上下,全都吊死了。

朱祁鈺火氣也下去了,皇后說的有理,這事的根子不在錢氏,錢氏如此這般,若非那周氏鼓動整個稽王府上下,錢氏也不會生出這等念頭。

汪皇后走了兩步走上了月臺,低聲說道:“陛下,其實這事好辦的很,把錢氏和周氏送到慈寧宮,讓孫太后教訓便是。”

“畢竟是孫太后的兒媳,鬧了亂子,哪有袖手旁觀之理?”

朱祁鈺點頭,汪皇后這處理方法卻是理兒,他點頭說道:“稽王妃,你和周氏今日進宮去,把你們的事兒說給孫太后聽,若是孫太后應了你,朕就讓你去庵裡。”

錢氏俯首帖耳,抽噎的說道:“謝陛下隆恩。”

錢氏也沒停,送回去了朱見深,就和周氏入宮去了。

上次會昌伯府對稽王府動手,死了個奢員,那時候錢氏就和孫太后鬧翻了,進了宮,孫太后必然肯讓她削髮爲尼。

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98章 火併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981章 破門謬論
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98章 火併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981章 破門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