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

胡濙在來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對策了。

如何將這件事的影響力降到最低,並且轉移其重點,達到保密的效果。

陛下是不想讓這六十一人被解救的消息暴露的,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圍繞這個目標,去制定策略。

在陛下的生氣的時候,要爲陛下積極獻策,這不是臣子的本分嗎?

但是又有幾個,維持這種本分?

朱祁鈺的餘怒未消,並不想談論任何事,他要知道,到底是誰,然後把他扔到解刳院裡,以解心頭之恨。

長洲詩社,乃是以蘇州府長洲縣爲名。

在正統初年,由蔣主孝與蘇雪溪、劉草窗、沈崆峒、王金粟及其弟主忠結爲詩社。

在正統十四年,推劉溥爲詩盟,其主要人員有湯胤勣、沈愚、蘇平、蘇正、晏鐸、王淮、蔣主忠、蔣主孝、王貞慶、鄒亮、徐震等人。

湯胤勣是信國公湯和的曾孫。

湯胤勣取了孫繼宗的女兒爲繼室,但是在南衙喪亂的時候,湯胤勣並沒有選擇附逆作亂,得以保全。

蘇平、蘇正,乃是寧海人,以不畏強權而聞名,具體來說,就是作爲寧海人,蘇平和蘇正兩兄弟,總是爲寧海方氏也就是方孝孺的宗族喊冤。

晏鐸,永樂十六年的進士,被朱祁鈺派去了湖廣做巡按御史,此人曾經在山東做過巡撫,平定響馬,彈劾孔府,最終被調任。

孔府那是山東的一片天,晏鐸隨意指摘孔府,那不是找罪受嗎?

一直到景泰年間才被舉薦。

盧忠收到消息,立刻帶着提刑千戶,奔向長洲詩社。

長洲詩社所在是宅院並不小,會昌伯府是正統年間和成化年間最大的外戚,甚至還有孫繼宗提領京營的事兒發生。

雖然會昌伯府倒了,但是長洲詩社一直還在辦。

而此時十幾位筆正,正在敲定這個月長洲詩刊《月旦評》的版面。

劉溥是盟主魁首,他坐在主位上,看着手中的版面,瞪大了眼睛,拍着桌子說道:“怎麼回事?爲什麼會有夜不收的消息?”

“吃的太飽了,去打聽夜不收的消息,是嫌命長?”

蘇正滿是不在乎的說道:“我可是廢了很大的力氣,纔打聽到的消息,可是花了三十兩銀子呢!”

“瓦剌人都跑了,這點事還不能說嗎?”

蘇平附和的說道:“我們可是好不容易纔找到了夜不收的遺孀,花了不少的功夫呢。”

湯胤勣是勳戚之後,他本來還不在意,可是看他們說的煞有其事,便拿起來看。

這一看不要緊,看完整個人愣在原地,好久都沒說話。

他不知道說什麼,他只知道大禍臨頭了!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沒事參加個詩社附庸風雅,居然惹了這麼大的麻煩。

夜不收是什麼?

夜不收就是老母雞身下的小雞仔,哪怕是老鷹來了,老母雞也要啄掉老鷹一顆眼珠子!

蘇正志得意滿的說道:“這次,咱們詩社一定會大出風頭!夜不收的事情,傳的神乎其神,咱們這可是京城獨一家!”

“六十一個夜不收,居然能從瓦剌人那邊活着回來。”

“這沒人配合?我不信。”

湯胤勣打着哆嗦問道:“問題就出在了這有人配合的事兒上。”

“這印了多少份了?賣了沒有?”

蘇平搖頭說道:“沒呢。這不是剛寫完,印出來的頭幾份,先給禮部衙門送過去。”

長洲詩社是輪班的,就是一人負責一期《月旦評》。

月旦評是東漢末年的一種雜談,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人物、時政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每月初一發一次。

大多數詩社活動,都循此例。

禮部負責審查之後,增補刪減覈定之後,還給詩社。

在長洲詩社還在討論的時候,盧忠已經帶着緹騎將長洲詩社團團圍住,一腳踹開了大門,闖了進去。

盧忠沒有廢話,直接將人悉數帶走。

蘇平、蘇正萬萬沒料到會被盧忠親自帶着人破門,雖然扛了一陣,但是最後還是交待的清清楚楚。

蘇平家中很是富碩,這年頭,能玩得起詩社的,多數都是富貴子弟。

蘇平、蘇正加入了長洲詩社後,一直想搞個大新聞出來,結果好巧不巧,真就給他們搞到了。

不到一個時辰,盧忠就把案子辦完了,將案子的審查結果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朱祁鈺這段時間一直沒說話,坐在藤椅上,一言不發,眉頭緊皺若有所思。

于謙和胡濙對視了好幾次,他們從來沒見過陛下這副模樣。

夜不收在陛下心中很重要,因爲夜不收的畫就掛在大明皇帝擡頭能看的地方。

朱祁鈺在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紕漏,到底誰走漏了風聲。

他甚至把自己登基之後所有的政令都梳理了一遍,去思考其中的漏洞。

不能只有朝臣們上萬言書,自己也需要反思。

是誰?

于謙和胡濙嗎?

但是完全沒必要,這兩個人,一個爲了大明把皇帝都廢了,這可是冒着天大的干係。一個打算把自己埋在金山陵園,壓根不打算落葉歸根。

石亨嗎?

是因爲沒有平定了南衙跟國公位懷恨在心嗎?

但是石亨爲什麼要廢掉自己的左右手?情報收集工作何其的重要,大明幾次動武,都是因爲夜不收出色的情報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勝利。

朱祁鈺連給石亨的國公世券都準備好了,只待再次動武,而且關於封爵之事,大家一直有溝通。

盧忠?

營救的接收工作是錦衣衛負責的,如果說泄露消息,的確是盧忠這裡的可能性最大。

但是盧忠爲什麼要這麼做呢?

看完了盧忠的調查報告,朱祁鈺嘴角抽動,自己懷疑了半天,但這次,船不是從船頂開始漏水。

這個蘇平和蘇正,自己打聽出來的。

朱祁鈺扔下了奏疏,用力的點了幾下說道:“蘇平和蘇正,必須送他們去解刳院!”

這六十一人中,有一個陳長貴的夜不收死在了草原上,這個陳長貴的妻子,也是知情人。

這個蘇平用的手段就是銀子。

事情已經過去兩年多了,瓦剌人都已經西進快一年的時間了,這個蘇平找到了這個遺孀,金錢開路,套到了獨家新聞。

蘇平和蘇正的確是搞到了大新聞,連皇帝都驚動了,這不是大新聞是什麼?

蘇平和蘇正的目的不僅僅是鍼砭時弊,藉着夜不收的辛苦,說皇帝不恤民力,窮兵黷武。

除此之外,蘇平和蘇正將消息賣給了一個西行商賈,這個商賈人還在京師逗留,被盧忠逮了個正着。

盧忠作爲專業的錦衣衛指揮使,查清楚了這個商賈是何許人。

蘇平和蘇正本就是被奸細收買的線人。

韓政派來的奸細。

就是那個安排了劉玉、韓陵刺王殺駕,在五原府外砍了渠家三兄弟車駕馬匹的韓政。

夜不收被營救的消息,被蘇平和蘇正賣了三百兩銀子,十倍利,還不知足,貪得無厭,還要在月旦評上發刊博得名聲!

名利,名利,有名望就有利益。

爲了利益,投機者會出售絞死自己的繩索。

蘇平和蘇正顯然也是如此的投機者。

在他們的眼裡,夜不收?不過是一羣丘八罷了,死了就死了,誰會在意?

因爲瓦剌西進,這個僞裝成商賈的奸細,並沒有及時把消息傳出去,事情沒有滑向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祁鈺思忖了片刻說道:“將蘇平、蘇正兩兄弟的問題審查清楚,兩次查補之後,和這個奸細一道送解刳院去!”

“問問太醫院還有沒有雅座!”

蘇平和蘇正這兄弟倆兒,若只是吟詩作對,朱祁鈺來懶得理他們。

結果他們倒好,給瓦剌人當線人,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必須要讓解刳院雅座伺候。

“去把湯和的曾孫湯胤勣,給朕叫過來!”

朱祁鈺靠在藤椅上,思考了許久說道:“日後這類涉及國朝戰略大事,要嚴格保密,即便是對家人也不能提起,胡尚書,擬個保密條例。”

朱祁鈺雖然平日裡對王復總是罵罵咧咧,但他還是很擔心王復暴露。

對於也先而言,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重要?還是從遙遠的大明京師,傳來一條似是而非的消息重要呢?

其實朱祁鈺不知道,僅憑這麼一條似是而非的消息,也先已經殺不死王復了。

王復已經組建了四個團營,共計八萬餘人的烏軍。

日後此類的事,要嚴格保密,需要設立保密等級,依據不同的等級進行保密。

胡濙點頭稱是。

湯胤勣連滾帶爬的爬進了御書房,一擡頭看到于謙、石亨、胡濙、興安和大皇帝都盯着他。

他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說道:“陛下,容臣陳情,都是蘇正和蘇平乾的啊,我也不比陛下早知道多久啊。”

朱祁鈺看着湯胤勣,就是氣不打一處來。

瓦剌南下的時候,搖脣鼓舌的鳳陽詩社跟他沒關係,大明抓姦細跟他沒關係,削太上皇帝號、廢太子跟他沒關係,殺稽戾王跟他沒關係,會昌伯府鼓譟南衙造反跟他沒關係。

湯胤勣的繼室是孫繼宗的女兒,但是湯胤勣就硬是沒摻和南衙謀叛。

孫繼宗的那個女兒被族誅一同坐罪給斬了,因爲那個女兒鼓譟湯胤勣前往南衙,被錦衣衛查到了書信。

這麼多大風大浪,死了多少外戚?死了多少勳臣?連親王都死了三個,皇帝都死了一個。

湯胤勣都依靠着絕佳的站隊技巧,活到了現在。

結果偏偏在這陰溝裡翻了船。

朱祁鈺怒其不爭的說道:“你說你,一個勳臣後裔,跟這幫讀書人走這麼近幹什麼?是打算乾點壞事?那倒是幹啊,朕一刀砍了你便是。”

“馬上過年了,過完年,進講武堂,別在外面飄着了。”

湯和對朱明的建立有功,當初湯和給還在皇覺寺的朱元璋寫信,相約造反,隨後朱元璋到了軍中,還成爲了湯和的上司。

這一點上,湯和幾近於泰伯讓王位的功德,所以湯和因此封公。

但是湯和死後,因爲子、孫、曾孫三代均早逝,無法襲爵,導致信國公爵位至今空懸。

湯胤勣和他的大侄子湯傑爭爵,鬧得沸沸揚揚。

國公位很重,湯胤勣無論是取了孫繼宗的女兒,還是和文人走的那麼近,其實都是一個原因,想要獲得支持,然後奪得爵位。

“這什麼長洲詩社,不要再辦了,夜不收六十一人獲救的消息,不得流傳坊間,只要被錦衣衛風聞,朕絕不寬宥!”朱祁鈺看着湯胤勣就來氣。

好好的勳臣後代,行軍打仗,建功立業多好,撫寧伯朱謙之子朱永,甚至奪得了大明第一杆冠軍旗,何其的威風?

整日裡跟一羣讀書人廝混在一起,還爭信國公國爵位?

連讀書人都知道軍功值錢了,王復、王悅直接棄筆從戎了。

湯胤勣還跟讀書人廝混,他能爭到爵位纔是怪事。

“滾回府去閉門思過,別再有下次。”朱祁鈺示意湯胤勣可以走了。

湯胤勣重重的鬆了口氣,俯首帖耳的大聲喊道:“臣領旨!”

他還以爲自己必死無疑了。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盧忠,其餘人等,一併送到雲南滇銅廠苦役三年吧。”

“臣領旨。”盧忠領命而去。

朱祁鈺其實一直以爲胡濙拿過來的這份社論,已經發出去了。

但其實並沒有。

這讓朱祁鈺有點疑惑的說道:“這些詩社發月旦評之類的東西,還要過胡尚書的手?”

新聞審查機制,這麼早就建立了嗎?

盧忠的查補顯示,六十一名夜不收被救的消息,依舊是長洲詩社內打轉,並沒有散出去。

也就是說,在發《月旦評》的時候,居然要被禮部先審查一遍。

胡濙點頭說道:“是的,這是禮法。”

“這也是禮法?”朱祁鈺滿是奇怪的說道。

于謙附和的說道:“鳳陽詩社的那片《布仁行惠疏》社論,是私發刊印,所以陛下在砍那鳳陽詩社十四人的時候,沒有人爲他們喊冤。”

“因爲他們本身就壞了規矩。”

“胡尚書,這個爲什麼是禮法呢?”朱祁鈺滿是疑惑的問道。

胡濙摸了摸下巴說道:“臣想想,從何說起。”

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
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