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

胡濙聽到了陛下的擔心,也只能嘆息,別說是雲貴川黔邊方之地,甚至連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願意去的讀書人都是少之又少。

朱祁鈺翻找了一下,拿出了題本,開口說道:“洪武初年,高皇帝廣開社學以興文教,在洪武二十三年,各地社學已經名存實亡。”

“九成九的私塾都建在了城池之中,從各地農莊彙總的消息來看,衛所儒學堂出來的軍生是唯一願意在農莊教泥腿子讀書寫字的人。”

朱祁鈺這份報告是于謙結合各地農莊弄的,大明各地農莊壓根就沒有學舍,都是儒學堂的軍生在教授這些孩子們讀書寫字。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唱高調,喊口號一個比一個積極,真到了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躲的快。

大明教育口現狀。

“朕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們是不是可以暫停科舉,六年後重新開科,任何沒有在地方任教超過五年的舉子,都不得參加會試。”

“如果到雲貴川黔蒙等邊方之地,時間縮短爲三年。”朱祁鈺試探性的問道。

于謙立刻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不可,此事茲事體大,若是暫停科舉,六年後重新開科,大明萬千讀書人何去何從?”

“陛下,事涉朝綱,還請陛下三思!”

胡濙也連連搖頭的說道:“此事太過於冒進了,陛下,臣也以爲不妥,若是停了科舉,大明官場立刻就是一潭死水,沒有活水進,這朝綱崩壞,旦夕之間。”

于謙和胡濙反對這種做法,因爲事涉朝綱大計,暫停科舉,可不是小事,稍微弄不好就是亡國的政令。

于謙想了想繼續說道:“陛下,一塊壞肉,粘的滿鍋腥臭,若是強按着去,這些人必然心存不滿,反而將大樹的根腐化,若是自願前往,則完全不同。”

“陛下,想想夜不收收哨的墩臺遠侯,沒有人要求過他們。”

“這也算是爲陛下過了一遍篩子,誰能用,誰不能用,一目瞭然,何樂而不爲?”

于謙知道皇帝心中對酸腐文人的忌憚,並且以此爲切入點勸諫陛下收回成命。

這些酸腐文人下鄉,還不如讓他們待在城裡風花雪月,在朝廷倡議之下,願意自願前往之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心裡必然揣着大明。

胡濙還要說話,朱祁鈺伸手打斷了胡濙的進言說道:“朕已經說了,是個不成熟的想法,別說聖旨,甚至連口諭都算不上,二位愛卿不必緊張。”

“遠赴邊方的讀書人給一份合同,月給稟米一石,隨時定俸如何?”

朱祁鈺說的這種解決辦法,就是給編制,定俸祿。

“月給稟米一石是不是太多了。”胡濙有些肉痛的說道:“按照韃靼米價,月給稟米一石,最低價也是一塊銀幣,如果再加上運抵等事,兩塊銀幣也打不住。”

“倘若遇到災年,更是昂貴。”

在御書房的諸位,可不是不知柴米油鹽貴的人,看似只給稟米一石,但是實際發到這些人的手裡,至少需要兩到三石的行政成本,若是再加上修路災荒等因素,那還要翻倍。

“胡尚書的擔心,不無道理。”朱祁鈺對胡濙的說法非常贊同,月給一石,真的很貴。

朱祁鈺思忖了片刻做出了決定,平靜的說道:“至於具體定俸幾何,留給戶部和計省商定吧。”

“滿口仁義道德,用到的時候,卻是一個人影都看不到,若是踊躍,朕何須憂心。”

“不能爲君分憂,讀再多的聖賢書,又有何用呢?”

衆多臣子沉默不語,陛下說的是實情,這也是陛下爲何對文人常懷警醒的原因。

這到雲貴川黔蒙邊方任教,也不是什麼掉腦袋的事兒,就是吃點苦,稍微吃點苦就叫苦連天。

夜不收乾的是掉腦袋的斥候之事,三千夜不收每次都能收到上萬餘人報名,沒點本事還進不了夜不收。

能怪皇帝對酸腐文人有偏見?不給這些酸腐文人機會?

真的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朱祁鈺不是沒辦法,但是正如於謙所言,這幫人下了鄉,真的有可能敗壞大明的根基,搖脣鼓舌,弄的大明一地雞毛。

“陛下,關於韃靼人丁,也是需要登記造冊,臣以爲,是不是讓他們改爲漢姓?”胡濙開口打破了這份寂靜,讀書人就這個模樣,若是給稟米還是不肯去,那就只能按着陛下說的法子,暫停科舉了。

胡濙提到了王化韃靼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事兒,改名換姓。

“那先給孛兒只斤氏改個漢姓吧,就改元姓吧。”朱祁鈺忽然想起了奧斯曼王國的那個康姓使者,改姓這種事,大唐就做過一次,效果極佳,到了大明依舊有昭武九姓之人。

胡濙拿出了一本奏疏,給孛兒只斤氏下面填了一個元字,然後將奏疏遞給了興安說道:“臣給韃靼諸部八盟定了十六個姓氏,還請陛下硃批。”

胡濙常懷恭順之心,給孛兒只斤氏改姓,那隻能陛下來,他要是提前寫上,那是僭越。

胡濙既然提議,自然是有所準備,韃靼人平日裡叫什麼,那不歸朝廷管,但是在大明他們只有漢姓漢名。

朱祁鈺拿過來看了看,硃批了胡濙的奏疏,胡濙從來不說廢話,說幹就幹。

“景泰十六姓。”朱祁鈺看了片刻將奏疏還給了胡濙。

蒙古文是表音文字,確切的說,只有發音,這會引起極大的不便。

朱祁鈺就知道,後世的日、韓、朝、越等國,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去漢字化,就是將漢字拼音化。

這種簡化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那就是重名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韓國的身份證上,必須標註漢字姓名進行區分,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有很多的韓國人在致力於恢復漢學教育,因爲表音文字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當然韓國人把漢學讀作韓學,把漢字說成韓字,是韓國人特有的倔強和不要臉。

改名換姓並不是什麼小事,不過也不是什麼難事,這一代人可能很難接受,但是三五代之後,那冗長而含糊的表音文字的名字,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不見。

這也是大明王化之路的一部分。

“說到哪兒了,我們繼續。”朱祁鈺將奏疏遞給了興安,繼續討論。

關於韃靼王化的議論還在進行,一直到了將近中午的時候,朱祁鈺才停下了關於韃靼王化的討論。

朱祁鈺看着厚重的備忘錄說道:“讓脫脫不花那個大兒子脫古入京來,日後事涉韃靼之事,也給脫古一份,讓他上個奏疏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衆多臣子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諸位,今日皇長子朱見濟和稽王朱見深會有一次考校,大家都來聽一聽。”朱祁鈺示意衆人平身。

“宣大皇子、稽王覲見。”興安一甩拂塵高喊了一聲。

朱見濟和朱見深早就等在了門外,聽到了傳見,便邁入了聚賢閣內。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朱見濟和朱見深俯首行禮問安。

朱祁鈺擡了擡手說道:“無須多禮,朕昨日給你們留了課題,近日撒馬爾罕分城而治,瓦剌單獨一城居住,此舉利弊,暢所欲言。”

撒馬爾罕來的消息,那自然是王復傳來的,在坐的明公,都知道王復的情況。

朱見濟拿到密報的時候,已經全然瞭解,昨日他梳理其中細節的時候,就思考了許久,該站在什麼立場去談論這個問題。

“臣以爲,此事對於瓦剌而言,對於大明而言,都是利大於弊。”朱見濟頗爲篤定的說道。

朱見深則搖頭說道:“此事對於瓦剌而言,弊大於利,對大明而言,利大於弊。”

錢氏昨日安全回到了稽王府,朱見深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他知道,錢氏並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那麼稽王府的一切,今後都得朱見深來守護。

朱見深不能不讀書識字明理辯是非,他必須表現出足夠的價值,才能保住稽王府。

朱見濟聽聞朱見深說對於瓦剌而言弊大於利,和他的意見相左,立刻開口說道:“堂兄,就蒙古西征而言,無論是金帳汗國還是伊利汗國,亦或者察哈爾汗國,不同程度發生了突厥化,成吉思汗法典被替代,圍城圈地,隔絕分治之法,可以阻止這種突厥化。”

朱見深立刻反問道:“堂弟,突厥化,對瓦剌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入鄉隨俗,瓦剌畢竟是外來人,若是不肯入鄉隨俗,孤芳自賞,最終不過是走胡元的老路罷了。”

朱見濟嗤笑的說道:“那還叫什麼可汗,直接叫蘇丹好了,那瓦剌也別叫瓦剌,直接叫突厥人算了,同文同種同法何必區分呢?禮法離亂,天下紛爭,百姓苦楚。”

“僅對瓦剌而言,左是被大明王化,右被突厥同化,西進如此,不西進也是如此,那不是白西進了嗎?”

朱見深聞言立刻回答道:“分治之法,真的能夠阻擋他們突厥化嗎?十年二十年的確攔得住,那一百年,兩百年呢,最後還不是突厥化?徒勞無功。”

朱見濟擺了擺手說道:“因時而異,此時的瓦剌但求生存。分治之法最爲有效,瓦剌畢竟是一羣強盜罷了,若是不分治,馬放南山,解甲歸田,沒有了騎卒彎刀的震懾,一百年、兩百年都撐不到。”

朱見深卻嚴肅的說道:“分而治之,就能保證瓦剌的軍事優勢?不須十年,瓦剌人必然尚奢尚惰,屆時還騎得動馬,握得住刀嗎?”

“軍事戎政和分治之法,並無直接關聯。”

朱見濟思忖了片刻纔開口說道:“無論多麼堅固的城牆,無論多麼精密的軍械,無論多麼完善的戰陣的首要前提就是人,是人在城牆上守護,人在擊發箭矢火銃,是人在發炮,羅馬滅亡在前,你說軍事戎政和分治之法,並無關聯?”

“那羅馬被奴隸打開了城門,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人攻破,這才兩年光景,堂兄已經忘記了?”

朱見深一時間有些啞然,他是第一次和朱見濟辯論,兩個人並沒有底稿,就是考校臨場發揮,沒想到這朱見濟如此善辯。

不過朱見深稍加思忖,便要開口,朱祁鈺卻開口說道:“好了,對瓦剌是利是弊,你們說的都很好,那對大明有利大於弊又從何說起呢?”

朱祁鈺這番話其實拉了偏架,明明是朱見深略遜一籌,朱祁鈺卻說都很好。

朱見濟明顯有點不服氣,但是他親爹都說了一樣好,他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胡濙說的很對,日後這種皇帝拉偏架的事兒必然少不了,他會學着接受。

朱見濟鄭重的說道:“分而治之,必然不能同心同德,瓦剌今日所做種種,皆爲大明做嫁衣罷了。”

“西域寂寥,耕種田畝極少,只要大明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商路,大明西征乃是必然,撒馬爾罕,就是橋頭堡,瓦剌就是大明的前鋒,是大明的先徵軍。”

朱見濟欲言又止,停頓了片刻說道:“也先明知如此,也不得不同意分而治之,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生存。”

朱見深看了朱見濟一眼說道:“臣以爲對大明利大於弊,是因爲這天下利來利往,瓦剌求活,則商路暢通,大明西北邊陲,便不再是負擔,沉重的賦稅、勞役,每年三邊,近百萬石糧食,不再是空耗國帑,只進不出,此爲對大明之利。”

“也先明知如此,也不得不爲,他們首先要活下去。”

朱祁鈺頗爲滿意,尤其是看朱見濟是越看越滿意,這孩子懂進退,朱見深所言,朱見濟並非不知,可是朱見濟說了,朱見深只能說俺也一樣。

朱見濟的這一個停頓,進退有據。

再怎麼拉偏架,朱見濟都已經贏了一局,不必窮追猛打。

少年心性多是爭強好勝,很少想到退一步,但是恰恰這退一步,朱見濟拿捏好了其中分寸。

杭賢妃極度反對朱見濟爭,這都是朱見濟自己的思考和臨場反應。

“興安,賞!”朱祁鈺對着朱見濟笑着說道:“濟兒,你做的很好。”

“謝父皇誇讚。”朱見濟要贏,不但要贏朱見深,也要贏朱見澄,更要贏他這位父皇,結果不重要,他父皇的器重才重要。

爭勝,如何爭,朱見濟心裡如同明鏡一般。

“濡兒也說的不錯,很好。”朱祁鈺看着朱見深面色複雜,朱見深要是個蠢貨昏君,朱祁鈺殺也就殺了,可惜這是個麒麟子。

“謝叔父盛讚。”朱見深俯首行禮,鬆了口氣,滿是感謝的看了朱見濟一眼,剛纔還在劍拔弩張,口舌之爭一言一語頗爲犀利,第二問朱見濟退這一步,實在是出乎朱見深的預料之外。

“第三問。”朱祁鈺笑着問道:“朕聽聞,也先賜給了王復一對兒金盃,又賜下了一把金刀,其爲何意?”

朱見濟和朱見深對視了一眼,他們並不知道有這兩樣東西,這完全看他們的反應了。

“取筆墨紙硯來。”朱祁鈺示意興安取文房四寶,讓他們寫下答案。

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