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

朱翊鈞之所以反覆提及糧草問題,是因爲在原來的兩次萬曆援朝戰爭中,朝鮮屢次背刺大明,明明糧草‘無人輸運,堆積露處,幾時運來而可吃’,在露天堆積如山,任由其腐爛,也不肯交給大明軍兵使用,以至於大明在朝作戰軍兵,是啼飢號寒。

在萬曆二十一年,大明軍正式進入朝鮮作戰之前,朝鮮國王李昖、大臣崔興源等人,承諾入朝則給四萬軍兵、兩萬戰馬兩個月的軍糧,在李如鬆的帶領下,大明軍四萬正式入朝作戰。

李如鬆援朝,在平壤以796人傷亡爲代價,消滅了倭寇一萬餘人,小西行長減員11300餘名,逃離平壤,而在平壤大捷之後,朝鮮承諾的糧草,遲遲沒有交付明軍。

總督軍務、遼東經略大臣宋應昌在奏疏裡痛罵朝鮮國王李昖、崔興源等人出爾反爾,痛哭入朝作戰軍隊的悽慘,曰:衆兵自渡江至今,菜肉鹽豉之類無由入口,甲冑生蝨衣履破碎,一遇天雨,渾身溼透,相抱號泣,馬倒者且有一萬六千匹,兵士可知矣。(《報三相公並石司馬書》)

宋應昌是個文官,他恨不得把朝鮮君臣全都殺了!

在平壤打出了大捷,結果光是馬匹就餓死了一萬六千匹,可想而知糧草短缺程度。

李如鬆只能按兵不動,一直等了足足兩個月,大明糧草運到,李如鬆纔開始繼續進兵,這兩個月時間,朝鮮國王李昖不停催促李如鬆進兵,大明皇帝和兵部尚書也屢次催促,但李如鬆不動如鬆,他跟朝廷解釋,沒有吃喝,而朝鮮國王則狡辯稱連年疲敝,不能自振。

而萬曆皇帝對此的態度是:情有可憐,非盡險詐,朕亦推誠不疑。

萬曆皇帝採信了朝鮮國王李昖的說法,說情有可原,反覆下旨催進,李如鬆叫苦不迭,皇帝不信他,他能怎麼辦?

每當大明軍打贏一次,這種情形就會出現一次,嘴仗打了無數,但打嘴仗打不出糧草來,朝廷催、軍兵餓、馬匹倒、火藥不濟,李如鬆在遼東豪橫了半生,就沒打過這麼憋屈的仗。

現在,李舜臣也直接了當的告訴皇帝,糧草問題,朝鮮方面是非不能實不願。

“爲何不願?倭寇難道打的是大明朝嗎?”朱翊鈞非常不解,朝鮮王李昖腦子被驢踢了嗎?被倭寇打的是朝鮮,而不是大明!

有也不給,非要大明從內地運輸,從天津港發糧一萬石,就得三萬石的運費!大明就是天朝上國,如此打七年,也撐不太住!

“在我王眼裡,倭寇爲賊,天兵亦爲賊,倭寇不能勢大,天兵亦不能勢大,若是天兵真的是那王者之師,那他朝鮮王如何爲萬民之王?”李舜臣回答的非常迅速,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語調裡甚至有些委屈。

李舜臣委屈大了!

李舜臣之所以可以如此快速的給出答案,和他在朝鮮的經歷有關,朝鮮也有興文匽武的風力,李舜臣在朝鮮帶兵作戰,糧草只能自籌,自籌就得燒殺搶掠,強取豪奪,一時間朝鮮軍兵在萬民心目中,和匪徒沒有區別,在大明當武將難,在朝鮮當武將亦難。

天兵真的是王者之師,會嚴重影響朝鮮國王的統治根基,這就是李舜臣所說的非不能,實不願的全貌。

“朝鮮多山,這王駕出漢城,再出開城,再出平壤,可再至義州,王駕可隨勢而動,而萬民如何能動?”李舜臣俯首說道:“萬望大明天兵解朝鮮萬民於倒懸,亦望陛下看清朝鮮王公貴胄之鼠目短視,莫要被騙了。”

在李舜臣看來,打完仗能到大明做個韃官,那是他最好的下場,所以他的立場天然站在大明這邊,若是在戰場上死了,那也是抗倭忠勇英烈,左右都不虧,唯獨繼續對朝鮮國王效忠,是最蠢的行徑。

不值得,李舜臣對朝鮮的統治階級已經恨的咬牙切齒了。

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做人做事,不能當畜生,大明軍是入朝作戰,消滅倭寇是爲朝鮮消滅,解救的是朝鮮的百姓,結果大明軍入朝,敵人不僅僅是倭寇,還要跟這幫畜生不如的東西鬥智鬥勇,他希望大明朝廷能夠早日看清楚這幫畜生的真面目,減少損失。

尤其是陛下。

這是作爲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底線,事情說破天去,也是大明入朝作戰,救的是朝鮮。

對於大明而言,滅倭也不是必須假道朝鮮,可以從長崎總督府出發,一把尖刀,直插倭國,大明水師強橫,而且還在不斷地變強,李舜臣到大明看到了邸報,最近大明朝廷在吵架,爲了水師擴軍而爭吵。

主要是爲了擴多少爭吵,激進派認爲五萬,保守派認爲太多了,三萬足矣,極端保守派認爲十萬,擴張到二十萬水師,就和永樂年間差不多了,算是復祖宗成法了。

“興師四方,轉餉千里,朝鮮國王如此不明事理,軍兵入朝,必然啼飢號寒,朕實不忍心。”朱翊鈞思索了很久,深吸了口氣,對着李舜臣說道。

這哪裡是送軍兵去朝鮮作戰,分明是讓軍兵去送死,大明京營銳卒,培養一卒就要十六頭牛,朱翊鈞哪裡捨得。

“這其實也沒什麼吧。”李如鬆一臉疑惑,有點愣愣的說道:“咱們直接繞開朝鮮國王不就得了?打下一地,就歸爲漢土,尺進寸取,一點點打進去,把糧草鋪進去即可。”

戚繼光面色平靜,甚至有點嚴肅,李舜臣左右看了看,也不說話,大家都看向了皇帝陛下。

李如鬆如此理所當然的說辭,其實就是已經把朝鮮看成了囊中之物,大戰之後,朝鮮國內一千七百萬衆,能剩下多少?兵禍可比天災嚴重的多的多,戰爭之後,朝鮮國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大明把朝鮮半島納入版圖,即便是以國朝賤儒的精算之風,也無法精算掉。

“李將軍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李舜臣問道。

“臣以爲無不可,朝鮮萬民誠盼甘霖。”李舜臣也沒有多猶豫,反而十分贊同李如鬆的激進。

朝鮮分爲南北兩部分,北部多山,土地貧瘠,旱田七成、水田三成,道路修建不易,物產也不是很豐富,降水較少;而南部爲平原,水田七成,旱田三成,一望無際的平原,道路容易修建,人口比較稠密,而且多港口,工商業發達。

如果大明單獨拿走了北部,那精算賤儒就要敲着算盤,大聲的質詢皇帝,開疆拓土搞這些山坳是準備扶貧嗎?!能不能找點自然稟賦好的地方開疆拓土?!

但倘若大明把南北部都拿走,精算賤儒敲一敲算盤,也就勉強接受了這次的開拓。

戚繼光認爲此次入朝作戰,理當步步爲營,而李如鬆也沒什麼好辦法,直接抄太祖高皇帝的拿手絕技尺進寸取。

尺進寸取,是朱元璋運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戰略,兩百年來,一再被運用。

這種戰略其實是焦土戰略的變形,打一百里卻只取十里,不盲目擴大戰果,不盲目追擊,而這九十里就是戰爭的緩衝區,這個緩衝區內隨時都會爆發戰鬥,這種情況下,緩衝區會變成無人區,這很殘忍,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戰略。

這種打法,唯一的問題,就是有點慢,慢就代表着曠日持久,朝中不能反覆的翻燒餅,要一以貫之的推行,除了慢之外,好處就很多了,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後患,因爲緩衝區到無人區的漸變階段,人們已經做出了各自的選擇。

“陛下,臣說的有問題嗎?”李如鬆低聲詢問。

“沒問題!要的就是你這種理所當然,把這件事當自家事辦的理直氣壯!”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

陛下說沒問題,李如鬆是真的信,他信戚繼光,也信陛下,陛下說他的想法是對的,那就沒人能說是錯的。

李如鬆不喜歡政治,他甚至反對文臣總督軍務,他覺得自己的父親李成樑有點過於老奸巨猾了,而自己作爲武勳之後,可以單純點,單純的做個武將,爲了戰勝而戰勝。

而李如鬆的這種單純,最大的倚仗,就是陛下在塑造一個武將、軍兵不需要面對那麼多人心鬼蜮的環境。

在萬曆朝當將軍,是一種幸運。

李如鬆一時技癢,就跟李舜臣乒乒乓乓打起來了,李舜臣不是李如鬆的對手,現在的李如鬆是大明的第一猛將,逐漸衰老的戚繼光都已經打不過李如鬆了,熊廷弼秋闈考中了舉人,要在全楚會館備考明年的會試,否則這李舜臣恐怕連熊廷弼都欺負不了。

李舜臣能打,但也就是朝鮮地面,和大明悍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陛下,寧遠侯到了。”小黃門奏聞陛下,李成樑來了,他是來辭行的,在過年之前,他要回到遼東去。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

朱翊鈞笑着說道:“寧遠侯,請坐,朕實在是心有愧疚,寧遠侯年事已高,不願征戰,但此次大軍前往朝鮮征戰,其他人,朕不放心。”

“君有命,臣自當肝腦塗地。”李成樑再俯首,才坐下,這次回遼東,李成樑上了兩次奏疏拒絕,他認爲王如龍在遼東就夠了,自己不必前往,但王如龍要跟着戚繼光一起入朝,朝中一時間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李成樑真的不想去遼東了,都說他李成樑養寇自重,爲了自家勳爵的世襲罔替,李成樑也要主動減少這種可能性,而且打仗,可是一件極耗心力之事,絕不輕鬆。

但情況就這個情況,不得不去。

馮保將李舜臣告知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明,李成樑目光炯炯,一直靜心聆聽,仔細思考,一直聽到李如鬆說出了尺進寸取四個字,才笑着說道:“讓陛下見笑了,我家這大郎,素來憨勇,還沒打下來呢,就劃到了自家家門裡了。”

“不過李舜臣所呈送的王京、平壤大小道路,備細畫圖貼說送看,臣以爲不可全信。陛下,不是臣信不過李舜臣,李舜臣就在這裡,臣信不過朝鮮國王李昖,他給使者的堪輿圖,可能有部分是對的,但一定有錯的。”

“朝廷要是全部採信,恐吃大虧。”

朱翊鈞猛地擡起頭,看向了李成樑,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李成樑對朝鮮國王不信任到了極點,甚至認爲朝鮮給大明的道路圖裡面有陷阱!

這讓朱翊鈞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李昖真的有可能給大明挖坑!

“寧遠侯所言甚有道理!”朱翊鈞十分確信的說道:“這堪輿圖還是大明自己畫,纔可信。”

“臣不信朝鮮王,自大明開海以來,連倭國都有長崎、廣島、播磨、攝津、和泉、大阪堺市等開海港口,可是朝鮮一個都沒有,朝鮮明明有義州、仁川、釜山等良港,可是時至今日,無一開海港口與大明貿易。”李成樑身子微微前傾,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朝鮮在抗拒啊。” 李成樑對朝鮮很瞭解,朝鮮那麼多良港,可是一個都沒有營造出來,反而緊咬着朝貢貿易不放,這不是爲了大明那點賞賜,大明的確厚往溥來、倍償其價,但朝鮮方面,更多的是爲了壟斷和大明的貿易權。

在李成樑看來,這就是抗拒。

抗拒大明正在逐漸形成的白銀貿易體系。

大明以白銀作爲主要流通媒介的供給體系已經在悄然構建,這一點在軍餉的支付上就可見一斑,大明的全餉是朝廷給白銀半響,剩餘由地方給軍兵實物,而地方從朝廷拿銀子,站在朝廷的角度去看,全餉全支白銀,而在地方衙門來看,他們負擔了一半的實物,在軍兵來看,他們拿到了平價的實物和足夠的白銀軍餉。

而朝鮮的閉關鎖國,造成了朝鮮沒有白銀爲一般等價物的環境,大明軍兵入朝作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給軍兵的白銀,根本沒地方花銷,入朝作戰,給糧爲先。

“陛下臣有入朝平倭五事疏。”李成樑拿出了奏疏來,當面呈送了陛下。

一,就是權責劃分,大明入遼東糧草,遼東方面負責將糧草從旅順、遼陽,運到朝鮮義州,李成樑保證這一段路上,糧草無礙;二,平整旅順到朝鮮義州、遼陽到義州的道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以工兵團營修建馳道;三,選熟知朝鮮事、有才識優長、練達事務及熟識道路險易者,爲大軍嚮導;四,營造車輛、置辦牛馬五萬輛,運至義州以便大軍使用;五,征伐伍長千名,到朝鮮備用,方便解運糧草。

“現在得多一項,征伐各地糧長入朝耕種屯田。”李成樑臨時加了一條,爲入朝平倭六事。

最後一條,是因爲大明戰略有變化,額外增加的事項,尺進寸取的話,必須要耕種屯耕,以耕養戰,否則長久的消耗,大明朝廷無法負擔,屯耕或者說軍屯衛所是尺進寸取的前提,否則曠日持久的戰爭,必然造成糧草上的巨大負擔。

李成樑上這道奏疏的意思很明確,他不是回遼東享福去了,而是回遼東盡心辦事,務必保證大明軍在朝鮮征戰的順利。

“有勞寧遠侯了,不知寧遠侯可願在戰後前往朝鮮鎮守?”朱翊鈞頗爲認真的說道。

“誰愛去誰去,臣不去。”李成樑立刻說道:“那窮鄉僻壤之地,臣不願前往,而且臣一把老骨頭了,鎮守也鎮守不了幾天,陛下另選賢良便是。”

李成樑看向了李如鬆,他和殷正茂、張元勳不同,他的兒子李如鬆是要做京營總兵官,大明大將軍的,他要是去了朝鮮做地頭蛇,影響李如鬆進步。

他不能去,除此之外,他覺得自己一把老骨頭了,活不了多久,鎮守也鎮守不了幾日了。

李成樑不知道自己能活九十多歲,他覺得以自己的歲數,再有幾年就是冢中枯骨了。

“打完再說吧。”朱翊鈞點頭,沒有過分糾結此事。

“此子倒是頗有幾分勇武,等到戰後,到大明爲官也不埋沒他的才華。”李成樑對李舜臣倒是青眼有加,放在朝鮮有點浪費了,滅倭之戰裡,李舜臣能起一個千金買馬骨的作用,有利於大明在朝鮮的王化。

李舜臣被重用,代表着大明沒有過分輕視朝鮮地方的態度,這個態度可以非常有效的緩解大明王化之中的矛盾,有些事兒,李舜臣這個朝鮮人開口說,比大明開口說要有效的多。

禮部做事也算是有條不紊,還真的找來了織田市詢問。

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口號,的確喊過‘席捲明國,合三國爲一’,而且羽柴秀吉的確明確解釋過入唐二字的含義:餘生存中必加唐土於我版圖,根據織田市的訴說,倭國入唐之風極爲濃郁,這也是織田信長能夠發動侵朝戰爭的根本原因。

朝鮮使臣李後白、李舜臣對倭國指控是完全成立的,甚至還有朝鮮方面不瞭解的詳情,比如毛利輝元和大明商人來往頻繁,甚至多次對別人說:一旦攻唐,明國必有萬千衆響應,共襄盛舉等等言語。

大明嘉靖中期到萬曆初年的倭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當禮部一五一十奏聞朝廷的時候,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覆:朕南巡時,還是殺的少了。

在大明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緩緩運行的時候,倭國在萬曆十三年十二月初二,以朝鮮國王不肯入京都參洛爲由,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一個小黃門捧着塘報,連滾帶爬的衝進了通和宮,是真的慌了神,順天府陷落,這五個字一出,把小黃門嚇到半死,這倭國難道是有什麼厭勝之術嗎?居然能從倭國打到大明京師來!

“什麼玩意兒?順天府陷落?”朱翊鈞拿過塘報,一臉的疑惑,自己就在順天府,倭寇真的打到京師來,他這個皇帝居然不知道?織田信長難道要執行斬首行動?

朱翊鈞看完了塘報,才知道,不是大明的順天府陷落了,而是朝鮮的順天被倭寇攻佔了。

(朝鮮順天)

朝鮮的順天府在露樑津海峽附近,就是露樑海戰的露樑津海峽,這戰報看起來就格外的嚇人,不知道的還以爲大明皇帝被倭寇給俘虜了去。

倭寇兵分三路,一路攻破釜山、東萊,兵鋒已至慶州,一路攻馬山、巨濟、玉浦,一路攻打露樑津、順天,這一路一看就是要奇襲漢城。

“這朝鮮這麼不經打的嗎?居然無一合之敵?連一個回合也走不了,就被全數攻破了?”朱翊鈞猛地站起來,看向了堪輿圖,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惡劣,朝鮮方面是一觸即潰,一瀉千里。

即便是最激進的李如鬆,都認爲朝鮮能頂三個月,而戚繼光認爲,無論如何朝鮮方面能頂半年,結果,這一接戰,三天時間,所有防線形同虛設,三個月?一個月都夠嗆。

“朝鮮文武在幹什麼?”朱翊鈞在堪輿圖上點着釜山說道:“釜山、玉浦、順天,以朕軍盲來看,都是易守難攻的要處,這三個地方,就是栓條狗,也不至於三天就被倭寇拿下!”

朱翊鈞不通軍務,但以他淺顯的軍事知識來看,這三個地方,居然被三天之內拿下了,這朝鮮真的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陛下,有內鬼。”馮保也看完了塘報立刻說道:“朝鮮方面有不少將領被收買了,倭寇兵鋒所至,這些將領直接開城門投降了。”

“那就不奇怪了。”朱翊鈞這才點頭,理解了爲何這仗打成這樣了。

大明軍有自己的規劃,還需要準備,年後纔會出發前往遼東,至遼東都司後,看情況前往九連城(今丹東),等到皇帝的聖旨再入朝作戰,大明不急,急的該是朝鮮。

大明皇帝比朝鮮國王更早知道釜山陷落的消息,大明方面嚴重高估了朝鮮的抵抗能力,在倭寇侵朝戰爭發動的第十九天,朝鮮王城漢城陷落。

消息傳到了大明,把大明文武百官的眼珠子都快驚掉了!

萬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明朝廷的文華殿內,參加廷議的文武百官議論紛紛,隨着小黃門齊喊聖上駕到,羣臣才安靜了下來。

朱翊鈞龍行虎步的走上了月臺,揮了揮手說道:“不需多禮,坐。”

“從倭寇誓師進兵,僅僅十九天,朝鮮王城漢城,在昨日就已經落入倭寇之手,就是三十萬頭豬,倭寇十九天都抓不完,但朝鮮三十萬人,只用十九天,就把首府給丟了,朕真的是大開眼界!”朱翊鈞看向了大將軍戚繼光,眉頭緊蹙的問道:“戚帥,倭寇在南衙也是如此逞兇嗎?”

“陛下,倭寇入寇南衙,被振武營三千衆打退了,追擊一百二十里,斬首一千二百餘級,燒燬船隻一百餘艘,倭寇來犯三千四百餘。”戚繼光趕忙俯首說道。

雖然大明南方拆了城牆,雖然大明南方興文匽武的厲害,雖然大明各種糟心事,能寫幾本書,但倭寇在大明手裡,沒有討到過這種好處。

朝鮮養兵號稱三十萬,倭寇入寇十九天奪下王城。

“織田信長那個黑番彌助,都能在朝鮮耀武揚威!”朱翊鈞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氣,實在是太不經打了。

織田信長有個武士叫彌助,是個黑番,正經的西非奴隸,被紅毛番販運到了倭國的黑番,在朝鮮戰場,跟殺神一樣,所向披靡,當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陛下,要不要提前進兵?兵敗如山倒啊,看這架勢,朝鮮扛不住三個月。”曾省吾作爲保守派,認爲大明作爲宗主國,現在該進兵了,既然朝鮮國王不能守,那就讓大明代替好了。

釜山三戰的迅速敗北,倭寇的進攻就像是利刃切豆腐一樣的絲滑,戰敗的連鎖反應,一旦開始戰敗,根本就剎不住車,士氣直接完全瓦解之後,無法形成任何行之有效的抵抗。

“不急。”朱翊鈞搖頭說道:“戎事茲事體大,既然定好了方略,就要做好萬全準備。”

“臣遵旨。”曾省吾俯首領命,大明沒有武力介入之前,不必急於一時。

“陛下,倭國國王織田信長的兒子們,都已經順利抵達大明,現在已經入住四夷館,織田市、神田真一上織田信長國書一封,請求內附。”禮部尚書萬士和將一本國書,呈送到了御前。

朱翊鈞打開看了許久,織田信長在國書裡承諾:兵鋒至漢城便不再向前繼續進攻,留下朝鮮北部作爲和大明的緩衝帶;並且割讓已經佔領的仁川給大明;請求大明水師駐軍仁川、釜山、邪馬臺軍港,以便鉗制;織田信長承諾,他只要活着就不會攻打大明,若有違背,則被京都地檢部緝拿歸案。

“緩兵之計?”朱翊鈞將手中的國書舉了起來說道:“連倭寇都知道,在戰爭中,如何搞好外交!知道大明是此戰關鍵的勝負手,會用盡一切手段來拖延大明入朝時間,而朝鮮呢?!還在哭訴所謂的父母之邦!”

“人怎麼能這麼蠢!”

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請假條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
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709章 意見簍子林輔成,被捕了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請假條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