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

泰西在搞文藝復興,在搞大旅行活動,這個大旅行活動,將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傳統宗教國家排除在外,而大明在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將那些至聖先師們的理論進行再編纂,再註釋,同樣也在進行聚談。

根據萬士和的描述,大明的聚談,也不過是一種袖手談心性的另外一種體現,因爲一切聚談,最終都要聚焦於一件事,那就是政治制度的演化,但是英明的大明皇帝,讓一切政治制度方面的探討,都需要拋開陛下不談。

大明的聚談之風,是在大明皇帝的默許之下展開的,但一旦皇帝,或者說統治階級不再需要聚談的那一天,那聚談的所有成果就有可能被束之高閣,甚至被打成異端,徹頭徹尾的銷燬。

明君的時候,不需要聚談,昏君的時候,又無法聚談。

大明的聚談之風,完全是靠皇帝的縱容支撐起來的,像林輔成、李贄這樣大膽至極的言論,就是陛下的縱容,否則早就被打爲了不忠不孝的一列,送菜市口斬首示衆了。

“周良寅走了十年,從北平行都司的大寧衛,走到了大同府做巡撫,他開始大刀闊斧的對地方吏員進行裁撤,王次輔似乎對此舉不太贊同。”朱翊鈞說起了王崇古的拒絕。

大明皇帝和次輔就精簡地方衙門、裁撤吏員之事,交換了意見,王崇古表示了保守的反對,並且並不打算爲周良寅提供幫助,那麼周良寅就要自己想辦法,這件事朱翊鈞沒有急於推進,而是和朝中的萬金油萬士和再次溝通。

僵化和臃腫,越是僵化就越是臃腫,越是臃腫就越是僵化,如此死循環,最終如同一潭死水。

“陛下,王次輔的意見是,不易操之過急。”萬士和稍微解釋了下王崇古爲何會保守反對,現在王崇古在文淵閣坐班,和張居正就聊起了此事,負責吏治、搞出考成法的激進派張居正,最終被王崇古說服。

大明的縣衙,大門前是一個大牌坊,上面寫着宣德教化或者崇禮尚義,在牌坊左右,有兩個六角亭叫旌善亭,一般就是張榜公告修橋補路、修繕官舍、向養濟院捐款的善事,而另外一個叫申明亭,一般張榜公告皇帝的聖旨、朝廷的政令、一些性質惡劣的大案進行公示。

縣衙的大門頗爲大氣,大門兩側有小門,大門就是縣太爺和上級巡視才能走的地方,兩側小門是吏員進出。

走進大門,是一條長三十多丈的雨道,雨道左側是膳館和外監,整個縣衙的吏員都在膳館吃飯,外監則是分爲監牢、女牢、死牢三個牢房,而右側是寅賓館和衙舍,寅賓館就是客人下榻之處,衙舍就是站班皁隸、捕班快手、壯班民壯這三班。

以大同府廣靈縣爲例,庖廚就有58人,而衙役三班光是在衙門裡坐班的就超過了78人,而不在縣衙坐班的衙役,超過了千人。

走過長長的雨道,就到了儀門,一入儀門一塊巨大的影壁牆,左右兩邊是兵刑工、吏戶禮六房,六房左邊是吏舍,就是六房書吏居住的官舍;六房的右側是典吏衙,典吏衙就是典吏所在,管的是吏員,也分管雜職官,課稅、鐵冶、批驗、倉、庫、河泊、閘壩、遞運等雜職官。

大同府廣靈縣,光是第二進的各色吏員,就有272人,關鍵是這272人,有250人都不在衙門坐班,光吃衙門的俸祿,只有22個書吏幹活,幹最累的活兒,拿最少的俸祿,因爲太過於忙碌,也只能在縣衙吃飯,縣衙的膳館的飯菜,也和豬食沒什麼區別。

過六房復行數十步,則來到了月臺,月臺之上,就是縣堂了,審案斷案,都在這大堂之上,大堂之後,就到了縣衙的第三進。

第三進左邊是主簿衙,一共七間房,右手邊是縣丞衙,爲八間房,這裡面住的人,都是主簿和縣丞的司務,大約等同於幕僚、秘書的角色,分理諸事。

大同府廣靈縣縣堂,主簿和縣丞共有司務74人,除了輪番在主簿和縣丞手底下伺候之外,其餘都是輪班。

第四進就到了內宅,也就是縣太爺住的地方了,縣太爺內宅,左手邊是稅庫,右手邊是銀局,銀局有小膳房一間,能養庖廚四到五人。

第五進就是後花園,門左右兩邊是西花廳和東花廳,後花園各地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比如廣靈縣縣衙的後花園,高達一百六十畝,光是園藝就有二十七人,專門負責假山、花草樹木、打撈人工水池的落葉垃圾等等,還有四僧,這四個僧人在佛塔禮佛,偶爾和知縣講佛。

另外養仵作、獄卒、門房、巡捕、弓兵、轎伕、傘扇夫、鳴鑼夫、吹鼓手、燈夫、更夫、馬伕等等數十人到數百人不等。

但凡是在縣衙裡坐班之人,全都吃俸祿。

廣靈縣一個僅僅十萬人的縣城,縣衙裡養了快三千官吏,周良寅要對這個動刀子,皇帝支持,可朝中沒有大臣支持。

有皇帝支持其實也足夠了,真的想大刀闊斧的幹,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有大臣,比如晉黨的黨魁支持,這樣就是政如通衢,順利穩定的執行。

“陛下,臣的意見也是不要動。”萬士和很清楚皇帝的意思,萬閣老對這件事什麼看法?如果贊同的話,那就遊說下王崇古,把這件事給辦了。

萬士和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告訴皇帝,周良寅想做事的本意是好的,這事兒全天下人都清楚,冗員臃腫僵化,但萬士和的意思是,不要動。

“爲什麼?”朱翊鈞兩手一攤問道,萬士和作爲帝黨黨魁,居然跟皇帝的意見不一致。

“陛下,朝廷是什麼?”萬士和斟酌了一番反問道。

“朝廷就是朝廷啊,就是官衙,就是代天子牧守地方的衙門,條條塊塊,構成了朝廷。”朱翊鈞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了這個問題,朝廷就是皇帝管理天下的工具。

“陛下,衙門就是地方看得見的朝廷。”萬士和言簡意賅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萬方黎民要問,朝廷在哪裡?朝廷就就是衙門,衙門就是看得見的朝廷,看得見的秩序。

“萬曆維新如同滔天巨浪,波濤洶涌,滾滾向前,不能指望着各地方衙門做事的同時,還在縮小地方的規模,這新政,總要有人去做的,誠然臃腫僵化,讓地方衙門變得效率很低,但也是這種臃腫和僵化,保證了官選官的階級,凌駕於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的地位。”萬士和還是選擇了實話實說。

萬士和作爲帝黨,和皇帝意見不一致,自然要說清楚,講明白。

萬曆維新所有的事兒,都要這些臃腫的吏員去做,這就是現狀,在地方博弈中,龐大的規模、各種規矩,就是朝廷的一部分。

“周良寅的想法很好,書吏272人,22人坐班,其他人都吃閒飯,這部分是需要進行考成精簡的,但按照周良寅的說法,把衙役縮減到百人左右,那爲官一方的朝廷命官就只能和地方勢要豪右同流合污了。”萬士和將王崇古和張居正的對話,複述了一遍。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所以,內閣的意見是,不應該是精簡,而是查空餉,吃空餉革罷?上次朕和次輔說此事,次輔支支吾吾,就是不肯把話說明白點,這麼一說,朕不就是明白了嗎?”

“就依內閣意見下章山西巡撫周良寅吧。”

朱翊鈞察覺到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良言嘉納,選擇了認可內閣意見,王崇古支支吾吾,其實很好理解,皇帝親自到全晉會館請他王崇古回朝,剛回朝,皇帝託付的第一件事,王崇古就反對,話自然不能說的太過於直接了。

張居正作爲帝師,皇帝長大了,也不太方便說教了,二十二歲,不是孩子了,還喋喋不休的說教,皇帝會厭煩的。

反倒是萬士和說這件事,最爲合適,因爲萬士和是帝黨,是皇帝的自己人。

海瑞反貪甚至都不會反到縣衙,大明各級官吏的俸祿並不是很多,做官主要靠陋規,一個知縣一年常例大約是一千兩,縣丞主簿大約七百兩,而典吏,也就是吏員之首,不過一百一十兩。

按照《皇明祖訓》、《大誥》的力度去反貪,知縣要被剝皮二十次了。

“陛下,這裡有一份訃告。”萬士和帶着極其悲傷的語氣說道:“吉林永吉知縣夏知節,在萬曆十二年七月初,爲保護屯耕田畝,帶軍兵和建奴廝殺,不幸遇難,遼東巡撫侯於趙請朝廷官葬,入忠勇祠。”

在爲國征戰中,死於戰亂的軍兵會建忠勇祠,忠勇祠在嘉靖末年出現,每遇戰皆有設立,現在忠勇祠上出現了一個文官,夏知節是個舉人,因爲考了三次沒考中進士,就到吏部報備,遼東雖然苦,但遼東位置多。

夏知節但凡是有一點辦法也不會帶着軍兵親自衝殺,一如當初譚綸在臺州,帶着軍兵和倭寇拼命,因爲再退一步,身後就是百姓。

“寧遠侯以建奴殺官爲由,對吉林以南、撫順以東的建奴進行了清剿,殺賊三千四百餘級,爲夏知節報仇。”萬士和補充了一下細節,關於寧遠侯李成樑的反應。

這件事還真不是李成樑覺得夏知節礙眼,讓建奴做掉了夏知節。

夏知節作爲讀書人,肯到苦寒的遼東爲官,李成樑是很珍惜的,夏知節就是再有骨鯁正氣,也管不到他一個侯爺的頭上。

夏知節死於建奴之手,李成樑跟瘋了一樣,甚至打到了朝鮮的地界去,的確是殺紅了眼,十二年以來,李成樑在遼東的政策,也是以戰促和,逼迫建奴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外喀爾喀部內附,和侯於趙的一個大明,皆爲王臣相得益彰。

這一次,李成樑真的高舉屠刀,打的旗號就是不報血仇,誓不爲人,可見是動了真怒,李成樑作爲遼東的土皇帝,漢人的比例在增加,意味着李成樑這個漢人侯爺的地位就會越穩固,敢殺官,李成樑就要征伐,就要報仇。

“大明要都是夏知節這樣的官員就好了。”朱翊鈞看着訃告,心都在滴血。

又一位骨鯁正臣,犧牲在了讓大明中興的路上,夏知節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大明失去了一名願意爲萬民而戰的戰士,再退一步身後就是百姓,譚綸當年沒有死在倭寇的手中,夏知節卻死在了建奴的手裡。

“下章到遼東都司,嘉獎遼東軍兵作戰英勇,自內帑支取十五萬銀犒賞,令夏知節入忠勇祠,年年官祭。”朱翊鈞寫了一副大字,送往廣西廣信府貴溪縣,這裡是夏知節的老家,無論遼東是否會忘記夏知節的忠勇,夏知節的老家會代代流傳。

“國子監納夏知節三子爲監生,以獎忠勇。”朱翊鈞思索了片刻,又補了一份恩典,夏知節的三個兒子,都可以入國子監成爲監生,算是國朝恩典。

“陛下,是不是給松江巡撫申時行的擔子實在是太重了些?”萬士和猶豫再三,說了句公道話,剛剛忙完了一條鞭法,申時行還沒有喘口氣,又一座大山哐當一下壓在了申時行的肩上。

松江府要進行僱傭關係確立的合同公證,這件事一點都不好做。

“他是要入閣的,既然要入閣,不讓天下人說閒話,要服衆,就得做出點成績來,其實完全可以把試點放在廣州,松江府是開海的急先鋒,廣州府就不是橋頭堡了嗎?”朱翊鈞其實有選擇,讓申時行喘口氣,給王家屏加點擔子。

但申時行終究是要入閣的,他不能靠着端水的功夫去做首輔,那就只能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獲得正果了。

所有人都不懷疑申時行可以入閣,甚至能做首輔了,但只有申時行自己懷疑,此時在松江府的申時行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他看着朝廷來的聖旨,由衷的迷茫了起來。

申時行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和高啓愚一樣,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厭惡了張居正,所以才被如此爲難。

翻過了一座山,面前是一座更高的山。

日子沒法過了!

“撫臺,松江遠洋商行的商總孫克弘遞了拜帖。”門房帶着一份拜帖,匆匆走了進來。

“請。”申時行有些疑惑,這個已經跨入了壟斷階級的商人頭子,爲何突然前來拜訪。

“孫某見過撫臺,身有畸零,不便行大禮。”孫克弘是舉人,本身就可以見官不跪,再加上皇帝曾經賜下了詩書禮樂簪纓之家,孫克弘其實也可以不用行大禮,再加上他本身有殘疾,但每次孫克弘見了巡撫,都要提一嘴,防止巡撫不悅。

萬一日後申時行做了首輔,對孫克弘的不尊重懷恨在心,他孫家就是有孫悟空那般本事,還是要被收拾的七零八碎。

“孫商總多禮了,看茶。”申時行伸了伸手,示意孫克弘的大管家把孫克弘推到茶几旁喝茶。

“這次冒昧前來,其實就是一件事,我聽聞朝廷要民坊的勞務契約公證爲合同,這事兒,孫家表示鼎力支持,松江遠洋商行、孫氏布記、棉紡工坊、海味行、成衣行、茶行等三百四十二個鋪,都會在三個月內完成公證,由契約,轉爲合同。”孫克弘開門見山,表示積極擁戴朝廷的政令。

“去把陛下賞的龍風團餅茶拿來。”申時行其實也不太懂茶,只知道這是貢茶,在申時行看來,茶和酒一樣,主要是情緒價值,國窖一個地瓜燒,不照樣人人趨之若鶩?

申時行真的沒想到,孫克弘居然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朝廷這份政令。

這就直接將這件事的難度降低到了輕而易舉的地步,最難搞定的壟斷階級都搞定了,那下面那些個小魚小蝦,手拿把掐,甚至不需要申時行出面,各個商幫、商行聞風而動。

“不瞞撫臺,我也老了,坑蒙拐騙,弟弟就是不肯回來,這孫家因爲開海的大風,扶搖直上九萬里,如今到了如此規模,我活着,能管事的時候還能約束,一旦我老的昏聵了,我們孫家恐怕就會從詩書禮樂簪纓之家,搖身一變成了蠹蟲,那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孫克弘如實的陳述了自己支持的理由,爲了老孫家延續。

孫克毅這個傢伙,在外面就是不肯回來!孫克弘甚至連病重的招數都想出來了,也無濟於事。

孫克毅不回來,孫克弘年歲越來越大,下面人都開始動起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心思,孫克弘也不得不防。

契書和合同不同,契書是雙方簽訂,合同需要見證人見證,而這個見證人充當了一定的擔保作用,一旦合同雙方出現問題,這個見證人要有一定的能力保證合同的履行,而孫克弘從商多年,立刻察覺出了其中的不同,聽聞消息,第一時間趕來了。

“孫家招人恨啊。”孫克弘有些無奈,他們家賺的錢太多了,光是捐給海事學堂就捐了一百五十萬銀之多,松江海事學堂能有今天這個規模,和孫家的捐贈有很大的關係。

萬曆十二年,孫家購買了一條萬曆四年下海的五桅過洋船,贈送給了松江海事學堂作爲教具。

“這話說的,開海的政策擺在那裡,孫家也沒有多吃多佔,孫家能有今天的規模,也不是偶然。”申時行肯定了孫克弘帶領的孫家,的確爲國朝開海大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我有點想不明白,陛下不是最憐憫窮民苦力嗎?爲何只確定了僱傭關係,爲何不進一步約束這些畜生們的行爲呢?”孫克弘對大明皇帝提出了質疑,認爲大明皇帝的保障力度,實在是太過於微弱了。

“畜生們?”申時行眉頭一皺。

孫克弘涵養功夫都丟到了爪哇國去,咬牙切齒的說道:“就這麼說吧,一些個工坊裡工匠們的待遇,還不如畫舫上的姑娘,至少畫舫上的姑娘還有一天三頓的飽飯。”

“我親眼見到過一個染坊,說是管飯,到了中午,用一個鉛桶裝着,裡面是秈米、鍋焦、碎米還有一些餵豬的糠麩,弄了一鍋說不上是粥的東西,餵給匠人,匠人乾的都是體力活,但匠人們爲了省錢,只能這麼吃了。”

“那染坊裡的工坊主,還洋洋得意的跟我分享,如何節省成本!說是包住,一個聯排大房,攏共七間房,上下兩層聯排的通鋪,人摞人睡在裡面,松江府各縣衙的監牢都比這住的好得多!”

“動輒打罵,張口閉口就是外地人、鄉巴佬、蘆柴棒、豬玀,自己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個什麼模樣!”

“這還不是最可恨的,尤爲可恨的就是這幫工坊主,洋洋得意的告訴我,到了發錢的時候,能拖就拖,能不給就不給,實在是鬧得沒辦法了,就以各種由頭,少給一點,安撫匠人,反正這些人不幹,有的是人幹。”

“匠人都是雁行人,來來去去,哪有那麼多功夫跟這些本地的工坊主長年累月的計較?最終只能吃這個啞巴虧。”

“天殺的畜生!”

雁行人,就是如同候鳥一樣的遷徙,就是說流動性很大,來來去去,終日爲了辛苦奔波,這就是這些本地工坊主們敢這麼肆無忌憚的根本原因。

孫克弘顯然火氣很大,他繼續說道:“都是做生意的,剋扣匠人那點口糧,能剋扣多少成本出來?一個點都剋扣不出來,但這些畜生,就是這麼做了,而且心安理得,朝廷既然要管,就該管到底。”

“人活這一輩子,都是當人的,不是當畜生的!”

“我親眼看到了一個織女,因爲生病了,要休一日,那工頭大吼一聲,假病,老子給你治,劈手就抓着那織女的頭髮,狠命的往牆上一摔,工頭人高馬大,壯如牛,這一摔,就把女工給摔的七葷八素,摔完了還不算完,一腳又一腳的死命的踹!”

“直到踹到了進氣少出氣多,這工頭還沒散完德行,抄起桌上的一盆冷水,當頭潑了去,那是冬天!松江府的冬天,也是上凍的冬天!”

“申巡撫!窮民苦力是不是陛下的子民?還是說,只有我這樣的勢要豪右,纔算是陛下的子民?”

“這幫對百姓敲骨吸髓的狗東西,他們還給匠人放錢,天殺的畜生!”

孫克弘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喊出了這五個字,因爲他,松江遠洋商行商總,大明壟斷階級的勢要豪右,產業遍佈松江府,松江府最大的地頭蛇,也曾經被那樣打過,他的腿就是這麼徹底斷掉的,當初徐階那些個爪牙下手的時候,和這場景幾乎如出一轍,直接喚醒了孫克弘內心深處最痛苦的回憶。

孫克弘是老爺,他真的看不得這些苦楚,直接把他看到的那家染坊給排擠到不能生存的地步,最終關門歇業。

但孫克弘一個商賈,能做的實在有限,當朝廷終於想起了保障窮民苦力的利益的時候,孫克弘積極響應,當然情緒極其激動的時候,孫克弘說了些大逆不道的話。

不夠,陛下做的很好,但遠遠不夠,還有太多的大明人在受苦。

“你說的這些,我都不知道,遑論遠在北衙的陛下了。”申時行十分明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陛下深居九重,對這些事兒知之不詳。

若是知道,陛下真的會提着戚家刀,衝到松江府南,直接將其當街手刃,申時行親眼見到過,陛下一定會這麼做。

“松江府的繁華,松江府的紙醉金迷,松江府在世界之林首屈一指的奢靡,是少數人能享有的,而這些繁榮盛景,全都是由到松江府的窮民苦力用雙手,一點點創造出來的,我們這些勢要豪右在享受之餘,能不能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良心,就一點!”

“哪怕是自己不長良心,朝廷能不能約束我們長點良心呢?”

“最起碼最起碼,也不應該敲骨吸髓的朘剝!人是人,人不應該被糟踐爲豬玀草芥!”孫克弘明確表示了對朝廷的不滿,朝廷管的太少了,太鬆了。

李贄在討論到金錢對人的異化的時候說:肉食者以金錢在組織生產的時候,就會以生產資料爲基礎,建立起一種對生產者近乎於主宰的權力!因爲生產者們沒有生產資料,也沒有生產工具,除了藉由勞動,不斷創造條件讓別人主宰自己、奴役自己外,別無可爲。

孫克弘親眼看到了,侮辱、毆打、比牢房還差的住宿、不如豬食的飯、近乎於生殺予奪的主宰權力,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種生產關係是不正常的。

“申巡撫是流官,終究是要入朝爲官的,但我是松江府本地人,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我的家鄉,被這幫畜生,糟蹋到如此地步,這麼下去,窮民苦力忍受不了,揭竿而起的時候,只會衝進我家,把我家裡裡裡外外殺個乾乾淨淨。”孫克弘闡述了自己爲何會如此激動的原因。

聖君如日中天,這世道,不該這樣。

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
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