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

“下章到都察院,讓徐成楚這個素衣御史辦寶鈔局這個案子,陳末要仔細配合。”朱翊鈞又下了一道聖旨,給徐成楚分派了任務。

徐成楚之前因爲脖子上的大瘤子被人排擠,通過手術,他治好了自己的病,如果治好了大瘤子,徐成楚選擇與人和光同塵、相忍爲國,那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已經脫離了原來的階級,成爲了統治階級,建立新的階級認同,理所當然。

但徐成楚仍然不肯與人和光同塵,非要點了寶鈔局的炮仗,既然他想做英雄,朱翊鈞就給他做英雄的機會。

徐成楚當年痛批丁亥學制的弊病,張居正憤怒之下,甚至把徐成楚的全楚會館腰牌都收了,把徐成楚和他的妻子趕出了會館,無處居住,徐成楚還是要上奏疏。

徐成楚當初的勇氣,還在。

寶鈔局官鋪的亂象,並非只有徐成楚知道,寶鈔局的糜爛,已經鬧到了文華殿上,那到底是怎麼爛的,其實大多數臣子心裡已經有數了。

大家都不敢點這個炮仗,徐成楚敢點,那就讓他做這個英雄。

徐成楚領了聖命,就到了北鎮撫司,開始和陳末一起督辦此案,辦着辦着案子就辦不下去了。

“查還是不查?”陳末看着面前的案卷、物證,面色凝重的問着徐成楚的意見。

“案情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我等未曾誣告,不負皇恩,查,一查到底!”徐成楚面色變了數變,最終選擇了繼續。

“先暫停吧。”陳末嘆了口氣,拿起了所有的案卷,站了起來說道:“我還是奏聞陛下,詢問清楚爲宜。”

陳末入了通和宮,奏聞了陛下,案子好查的很,陳末作爲五年份的墩臺遠侯,十七年的刑名緹騎,查這種案子,真的是手拿把掐。

但問題是,查到了不能查的人身上。

“所以,是皇親國戚,還是宗室?還是大將軍,還是元輔?”朱翊鈞有些疑惑的問道,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涉及到內閣和宗室,陳末都不會如此請示。

陳末俯首說道:“是武清伯。”

這武清伯李偉沒什麼特殊的,他是皇帝的外祖父,李太后的生父。

“混賬!”朱翊鈞一聽,攥緊了拳頭,厲聲說道:“朕和他說過很多次,他要是缺錢,就問朕要錢,萬曆七年他修大園清華園,朕一次就給了他七萬銀子!朕多摳門,他不知道嗎?”

“非要做這等事兒!真當朕不敢拿他不成?!”

朱翊鈞將案卷仔仔細細的看了許久,又看了書證物證,纔對着趙夢佑說道:“趙緹帥,點緹騎兩百,把清華園給朕抄了,所有案犯全部收監,等候發落!”

“正好理工大學堂要擴建,清華園改學堂!”

求財沒問題,李偉也沒少問皇帝討銀子,他幾次討銀子修宅子,就是修清華園,朱翊鈞甚至還派了人給他好生規劃了一番,順便給了一些御用之物,讓他充門面。

李偉大宅落成,宴請四方的時候,朱翊鈞也派了宦官去道喜。

他對這些不領兵的武勳、宗親、皇親國戚的要求,就只有一個,花錢可以,他有錢,養得起,要排場面子也可以,朱翊鈞還能幫他撐場面,但不要添亂,不要上了御史的彈劾奏疏。

若是讓皇帝不體面,他李偉怎麼體面?

朱翊鈞將案卷合上,推到了一邊,惡狠狠的說道:“怪不得先生說計窮也,先生縱橫睥睨三十餘年,何曾計窮?天塌下來他都有辦法!到了這事兒,一句計窮也,朕還奇怪,感情不是沒辦法,是不能有辦法!”

陳末欲言又止,李偉其實已經老實了,幹這事兒的是長子李文全,從緹騎的調查來看,李文全九成九是瞞着李偉做的。

李偉年紀也大了,皇帝警告了兩次,再加上皇帝也有恩賞,李偉沒什麼動機去惹事了。

李文全作爲皇帝的大舅,讓人堵了寶鈔局官鋪的門,寶鈔局的吏員連告狀都沒法告,這可是皇帝的大舅,誰知道是不是皇帝默許?誰知道這膿包捅破了,會是什麼結果?

“臣遵旨。”趙夢佑直接俯首領命,抄太后父親的大宅,這件事太后怪罪下來,趙夢佑也沒辦法,只能寄希望於皇帝能出面庇佑了。

趙夢佑點了兩百緹騎,就直接奔着清華園去了。

京師西北郊外,從西直門至昆明湖一帶,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家園林勝地,自金章宗始至萬曆年間,歷代皇家、勢豪,都在此地興建的宮殿苑囿、園林別業,這裡的豪園,多達百餘座。

正因爲如此,這裡纔有了秀錦街這條赫赫有名的外室街。

清華園內,李偉已經收到了宮裡來的消息,皇帝點了緹騎來抄家了!

李偉大驚失色,他自問自萬曆四年後,他從未惹禍,皇帝想要他的清華園修學校的事兒,李偉自然十分清楚,他哪裡敢惹這位主兒生氣?家不要了?

真的惹了陛下,宮裡的女兒,根本不護他!

李偉之所以能收到消息,這事兒還得說回嘉靖年間,李偉是從山西逃難到了京師通州永樂店,那時候窮的叮噹響。

李偉自己本人在通惠河幫工,大兒子李文全跟着他在碼頭做縴夫,二兒子李文貴在一個染坊裡做學徒,家裡的姑娘,也就是現在的李太后,被賣到了永樂店陳府,給陳小姐家裡做侍女。

最小的兒子李文進,實在是養不起了,就直接入了淨身房,引刀一快,成了太監,那年,李文進才七歲。

嘉靖三十七年,陳小姐被選爲了側王妃入了裕王府,但肚子遲遲不見動靜,就越發的急切,陳王妃知道夫君喜好美色,就讓貌美如花的李姑娘,讓裕王給瞧見了。

裕王也沒客氣,彼時還是丫鬟的李小姐,就這麼入了裕王府,還有了兩個兒子,母憑子貴,就做了皇貴妃,後來更是在隆慶六年成了兩宮太后之一。

李太后的弟弟李文進,在宮裡當宦官,即便是有李太后撐腰,李文進依舊沒能爬到太監的高位上,這宮裡的老祖宗,沒點本事,真的爬不上去。

李文進是宮裡的御馬監太監,這可是宮裡的二號實權部門,東廠提督,理應由御馬監太監執掌。

但這些年,馮保這個司禮監太監一直兼領東廠,這裡面有歷史原因,正德年間立皇帝劉瑾倒臺,司禮監兼領東廠就成了規矩;也跟李文進無能有很大關係。

李文進和李太后是姐弟關係,這麼硬的背景,李文進依舊鬥不過馮保,李太后也知道自己弟弟那點能耐,上不得檯面。

萬曆初年,主少國疑,讓李文進跟王崇古這幫人鬥?李文進不被王崇古生吃了纔怪!

李文進雖然不管東廠事,但宮裡發生什麼,李文進還是清楚的,他得知皇帝發兵清華園,立刻馬上差人告訴了父親。

李偉看着宮裡傳來的消息,皇帝已經發兵,說什麼都晚了,他看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厲聲問道:“你們幹了什麼!皇帝,皇帝要來抄家了!”

李文全和李文貴互相看了一眼,彼此眼神裡全都是駭然。

知子莫如父,就這一個眼神,李偉就知道完了,全完了!

他辛辛苦苦修了一輩子的清華園被收走也就罷了,被抄家也就罷了,這次大難,能保住命,恐怕都難,要知道,當年他入宮見女兒,被皇帝擦着耳朵射了一箭!

那時候他攬下了京營冬襖的買賣,以次充好發了點財,被御史告到了皇帝這裡,皇帝當時在習武,一箭就射了過來,擦着耳朵釘在了柱子上。

而他的女兒,李太后,甚至沒有訓誡皇帝,而是訓誡了他李偉,切責之。

李太后告誡李偉不要惹是生非,振武乃是國家大事,若是李偉仗着皇親國戚,還要在京營身上發財,那就不能怪她李太后無情了。

“究竟做了什麼!”李偉拄着柺杖,面色通紅,憤怒無比的問道。

“寶鈔。”李文全挑重點的內容,告訴了父親,他們兄弟倆,究竟幹了什麼。

李偉聽完兩眼一黑,這和當年一模一樣!

大明發鈔醞釀了十五年,滿朝文武、多少雜報都在討論錢荒帶來的危害,大明這個龐大的體量,多少銀子、赤銅填進來,都無法滿足。

鈔法是唯一解決錢荒的辦法,這是滿朝文武的共識。

黃金髮鈔,是國家大事,皇帝發兵抄家,李太后,不會過分干涉國事。

皇帝可是個殺星!

“我是國舅,我還不信,皇帝能下得了手!我倒是要看看,他要如何殺我!”李文全看父親那個驚慌失措的樣子,略帶一些不屑,不屑父親的膽小。

父親如此顯貴,這麼多年,沒仗着皇親國戚發財,每年跟討口子一樣,祈求皇帝施捨點銀子修園子,簡直是笑話中的笑話。

皇帝他再瘋,還能大義滅親不成?大義滅親這種鬼話,騙騙窮民苦力就是了。

次子李文貴也是從最初的震驚回過神來,一點都不擔心的說道:“就是就是,大哥說的對,皇帝家裡無人,不指望我們,皇帝指望誰?就是做做樣子而已。”

“這就是你們有恃無恐的原因,皇帝家裡無人?!”武清伯李偉舉着柺杖,顫抖着問道。

李文全十分確信的點頭說道:“不是嗎?除了咱們家親戚,皇帝還有來往的親戚嗎?那個格物院的皇叔院長不算,那是格物大家。”

道爺旁支入大宗,生了八個兒子,就留下一個裕王,裕王登基,只留下了兩個兒子,四個女兒,李文全和李文貴的話沒錯,皇帝陛下能來往的親戚,只有他們李家。

李偉靠在了椅背上,擡頭看着房樑,面如死灰,喃喃自語說道:“蠢,蠢!蠢啊!”

“父親?咱們現在要不要進宮面見太后?”李文全和李文貴趕忙湊了上去,父親這膽子也太小了,有李太后在宮裡,能出什麼事兒?

就是上了刑場,只要一封懿旨,什麼事兒都解決了。

“你們倆,蠢啊!”

李偉看着房樑說道:“萬曆五年,西山襲殺,爲了護住張居正,皇帝親自披堅執銳,手刃凶逆數人;萬曆十三年,維新最危險的時候,皇帝南巡,差點被燒死在仁和;今年南衙選貢案,皇帝駐蹕揚州,沒有避開選貢案,直接去了南衙。”

“陛下爲了天下再振,他連自己都捨得啊!”

“愚不可及,愚不可及。”

李偉靠在椅背上,撐着身子坐了起來,大聲說道:“來人,取白綾來,兒呀,父親最後護你們一次,寶鈔的事兒,咬死了是我授意的,至於我死後,你們怎麼辦?那只有看天意了。”

李偉沒有選擇入宮面見李太后,女兒不會保他,絕不會,不是女兒無情,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如果李太后去求情,這鈔法,根本沒辦法真正推行了。

天平的兩頭,一面是國和女兒自己的家,一面是李偉他這個家,孰輕孰重,女兒又不是糊塗人,怎麼可能分不清?若是分不清,皇帝射那麼一箭,李太后早就憤怒,訓斥皇帝,而不是他李偉了。

“爹!爹,萬萬不可啊。”李文全和李文貴攔着父親,下人們也嚇住了,不敢去取白綾。

這一鬧,緹騎就到了,趙夢佑親自帶人抄家,也沒有掘地三尺,而是把人帶走,把家宅所有門封上,沒有帶走任何的東西。

李偉的身份畢竟是皇帝的外祖父,若是案情有了反覆,也有進退的空間,趙夢佑有資格參加廷議,他很清楚的知道,陛下和李太后,最近因爲潞王就藩的事情較着勁兒。

政治,其實是交換,萬曆元年王景龍刺王殺駕案,陛下就拿去做過交換。

這頭趙夢佑執行了有史以來最溫和的抄家,把人都拿到了鎮撫司繼續審問,而通和宮這頭,李文進躲到了佛塔,請李太后庇佑。

李太后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等到李文進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李太后有些迷茫的看着李文進,即便是從李文進的口中聽到了這些事兒,依舊不敢確信。“大哥和二哥做的?”李太后呆滯的問道。

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聖母千歲,陳太后到了。”

“妹妹,你家裡出事了。”陳太后來的很急,也顧不得什麼禮數,直截了當的開口說道,看到了李文進跪在地上,也知道,李太后清楚事情全貌了。

“誰給他們的膽子?!”李太后看着陳太后,又看着李文進,這纔回過神來,表情從呆滯,變得憤怒的說道:“瘋了嗎!”

“萬曆寶鈔,是我兒謀劃了十七年的大政!!十七年!我兒用了十七年,才累積出的大勢,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差錯!”

“你們,是瘋了嗎!”

李太后出離的憤怒了!喊話的聲音都有些破音了,面色通紅,憤怒到了極點。

犯錯的是父親,是大哥二哥,可是,他們破壞的是自己兒子用了十七年才累積出來的大勢,才能推行的國策。

爲了萬曆維新,皇帝每天去操閱軍馬,潞王甚至胡說,親哥比磨坊的驢還要勤勉。

爲了這一天,皇帝付出了什麼,滿朝文武,天下黎庶一清二楚。

因爲洪武初年寶鈔政策的失敗,所有人都在看着萬曆寶鈔如何推行,這個時候,武清伯府跳出來,爲大明內外上下表演了,寶鈔該如何破壞!

“妹妹,氣大傷身,氣大傷身,你不要着急,我是局外人,我去找陛下求求情,稍安勿躁。”陳太后趕緊勸自己妹妹,不要如此動怒。

的確,當初她是小姐,李太后是丫鬟,但李太后有倆兒子,她陳太后沒有,李太后就是宮裡實際主事,誰讓李太后的親兒子是皇帝呢?

這些年,彼此都是以姐妹相稱。

這件事,還只能陳太后出面勸,李太后沒辦法要求兒子,寬宥武清伯府。

“不勸!讓他們死!死了活該,我看日後,誰還敢壞了寶鈔新政!”李太后立刻轉頭對着陳太后說道:“姐姐勿要去勸。”

“商鞅變法,可不是立根柱子,秦人就遵從了,而是太子犯法,公子虔、公孫賈代爲受過,連太子犯法都要處罰,法令才能推行。”

“王者無私,爾等,死有餘辜!”

李太后當然不願意父親、大哥二哥被斬首示衆,但是,她選擇了成全兒子,這是一個母親的選擇。

如果潞王犯法,那李太后也不會去勸皇帝寬宥,因爲都是兒子,她對長子的嚴格,是因爲長子是社稷主,對潞王的偏愛,是補償。

“聖母千歲,張大璫帶着番子來了!”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奏聞,跪在地上顫巍巍的說道:“張大璫說要帶走李大璫。”

李太后看向了李文進,嘆了口氣說道:“這裡面也有你的事兒?”

“有。”李文進嚇蒙了,他完全沒料到李太后會是這個態度。

“讓張宏進來拿人吧。”李太后有些心灰意冷的擺了擺手,如果李文進不涉及其中,李太后還保一保,既然涉案,全聽皇帝陛下發落就是。

“參見聖母千歲,聖母吉祥萬安。”張宏入門沒有狷狂,跪在地上,俯首帖耳的說道:“臣領皇命前來拿人,還請聖母千歲開恩,准許臣行君命。”

這態度恭敬,可話卻不是很客氣,張宏用皇帝壓李太后把人交出來覆命。

“張宏,當初你在廊下家,靠着狠勁兒,我準了你到陛下身邊,入了幹清宮,這些年,你做的不錯,護陛下於左右,日後也要如此忠心耿耿,無論何時,定要記得,你是陛下的人。”李太后沒有計較,她這番話也不是訓誡,更不是要阻攔拿人。

皇帝做的事兒,有多危險,在場的人,除了李文進糊塗之外,其他人都一清二楚。

張宏作爲陛下最後一道防線,李太后希望張宏能一直和現在一樣的忠於陛下,爲了皇帝陛下的聖命,連太后都敢得罪。

張宏再拜說道:“臣謹遵聖母千歲教誨。”

“人你帶走吧。”李太后這纔有些無奈的說道。

“謝聖母千歲!”張宏鬆了口氣,他壓根就沒想到李太后居然這麼好說話,這就讓他拿人了,本來,無論鬧得多難看,他都要抓人,等到覆命之後,找根繩把自己吊死,這可是衝撞太后的罪名。

但李太后直接放人了,也不用鬧起來了。

朱翊鈞忽然嚴旨抄了武清伯的家,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連張居正、王崇古都被皇帝的決斷給嚇到了,二人立刻進宮面聖,但被攔在了通和宮外,他們二人未能面聖。

臨近傍晚的時候,皇帝張榜公告,簡單通告了事情的經過,皇帝不張榜,謠言滿天飛了,不如簡單公告下究竟發生了什麼。

“陛下,陳太后來了。”馮保看陛下處置完了奏疏,趕忙說陳太后到西花廳已經等了小半個時辰了,得知皇帝在批閱奏疏,陳太后讓宮人們等陛下忙完了再通稟。

“宣。”

“見過母親。”朱翊鈞站起來,算是行禮了。

陳太后環視了一圈御書房,御書房非常的亂,書櫃上都是打開的書,桌子上全都是各種奏疏,書房後面數排書櫃上是各種的標籤,很多事都千絲萬縷的有關聯,皇帝要時常取閱舊檔,確定自己記憶沒錯。

陳太后見過先帝的御書房,整整齊齊,硯臺都沒硯過墨,那根本不是一個君主該有的書房。

先帝是極爲不合格的,陳太后勸過,然後就被冷落了。

“皇帝肩負日月,爲社稷主,如此勤勉,乃是國朝之幸事也。”陳太后端着手,再看了一圈陳設,沒有任何名貴的寶石、也沒有爲了裝飾用的昂貴鎮紙,書房裡最貴的就是那幾只筆了。

皇帝尚節儉,穿青衣。

“母親別看朕這裡亂了點,是朕不讓宮人們胡亂收拾的,母親不必怪罪宮人,這看着亂,其實朕知道急需之物放在何處,母親坐,坐下再敘。”朱翊鈞讓馮保看茶。

“挺好,挺好。”陳太后坐穩後,看着皇帝說道:“我這次來,也沒別的事兒,就是皇帝下旨抓了武清伯一事。”

“母親,這是外廷的事兒。”朱翊鈞臉上依舊帶着笑容,但話裡卻沒有任何的轉圜餘地。

陳太后看皇帝態度堅決,卻沒有退讓,開口說道:“武清伯是你孃親的父親,這的確是外廷的事兒,也是家事,王者無私不假,可是皇帝,也得想想,若是真的滿門抄斬了,日後如何讓你孃親自處呢?”

陳太后是嫡母皇太后,她出現在這裡,就是提醒皇帝,李太后這個太后位,是後來朝臣們並尊來的。

如果李太后的家人,被滿門抄斬,李太后這個兩宮並尊來的太后,恐怕無法自處了。

朱翊鈞聞言,趕忙說道:“母親教訓的是。”

陳太后趕緊說道:“妹妹非常堅決,當着我和宮人的面,說他們死有餘辜,也不讓我來勸,還讓張宏拿了李文進,我左思右想,還是覺得該來這麼一趟。”

“旁人是不便說的,只能我來說了。”

朱翊鈞點頭,也有點無奈的說道:“孃親差人來過,告訴朕,讓朕公正處置。”

“我也沒別的事兒,皇帝思慮清楚就是,走了。”陳太后站了起來,又看了圈御書房,不住的點頭說道:“我大明有如此聖君在朝,何愁不興?”

“恭送母親。”朱翊鈞也站了起來,送陳太后離開了御書房。

馮保有些疑惑的問道:“陛下,臣愚鈍,陳太后這是何意?”

當初兩宮並尊,這陳太后這個嫡母皇太后嘴上不說,心裡也該計較,這個時候,陳太后不來,看着李太后倒黴纔是,但陳太后還是來勸了。

“陳太后性情寡淡,沒有那麼多爭權奪利的心思。”朱翊鈞坐在太師椅上,將奏疏簡單整理了下,才說道:“陳太后兩次說朕做的不錯,對得起先帝託付,其實就是說,朕有功於社稷,就是這次寬宥了李偉等人,天下也沒人敢說什麼。”

“朕的功德,還是能庇佑李偉等人的不法,也就是看朕願不願意。”

“陛下聖明。”馮保俯首說道。

陳太后確實性情寡淡,這些年在宮裡,從來沒要跟李太后爭權的打算。

嫡母皇太后這五個字,註定陳太后在宮裡不會受任何委屈,所以陳太后也願意做這個和事佬,她還想和李太后一起帶孫子孫女呢。

“徐成楚是骨鯁正臣,先看看他的處置意見吧。”朱翊鈞沒有馬上做決策,他已經委派了徐成楚和陳末稽查此案,大明有國法也有家規,先查清楚案件詳情,再做處置。

徐成楚和陳末忙了十數日,在臘月之前,終於查清楚了案件的規模。

“李文全和李文貴二人,一共就撈了7800銀?”徐成楚看着最後彙總的案情數目,揉了揉眉心。

廢物就是這樣,連辦壞事,都辦不利索,誰都不看好,偏偏他們還不爭氣。

一共就弄了不到八千銀,就被皇帝給抓了個現行。

陳末翻找着案卷問道:“那清華園修建用了多少銀子?”

“十七萬銀,都是陛下內帑斷斷續續給的。”徐成楚找到了賬目,遞給了陳末,一臉哭笑不得。

兩個蠢貨冒着天下之大不韙,犯過法,搞的銀子,還沒陛下一年賞賜的多。

李偉其實早就發現了,自己努力,不如磕個頭求賞賜,努力的銀子還沒賞賜的多,努力個屁!

“其實,持有寶鈔的勢要豪右們,根本不會低價兌現,他們也在等,等着陛下是不是會發現這些端倪,看陛下會不會處置,這幾日,陛下一抓人,這寶鈔民價,立刻漲了回去。”徐成楚也是感慨,這些勢要豪右確實雞賊的很。

很多時候,勢要豪右等的也是陛下的態度。

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
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