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

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

朱翊鏐是個混世魔王不假,但他做事從來不是蠻不講理,他又不是蠻子也不是胡人,他講道理。

щшш¸Tтka n¸¢Ο

他做事和皇帝非常的相近,正如他說的那樣,如果不是再次提價,他會願意給出一些利益,維護團結。

都是漢人,都是出門在外,朱翊鏐不願意鬧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可是事與願違。

這世間似乎向來如此,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金山伯,我是有退路的。”朱翊鏐等到婁虎駱尚志和瞭山趙穆離開後,語氣變得溫和了許多。

他再次申明,他有退路,而且很大,開拓不成,狼狽回到大明,除了被人笑話兩句之外,皇兄不會對他有任何的懲戒,還會有恩賞。

皇帝曾經有個瞞天過海的大計劃,出發前,朱翊鏐曾經嚴詞拒絕過,他狼狽回到大明,以皇帝的寵愛,朱翊鏐甚至可以二次就藩去別的地方。

但金山國,沒有退路。

“這次跑馬圈地,損害的是金山國的整體利益。”權天沛嘆了口氣說道:“殿下,臣知道,臣就是不願意看到血流成河,但得寸進尺到這般地步,就容不得婦人之仁了。”

權天沛知道,潞王殿下是對的,潞王殿下可以一走了之,可這金山國日後,無論做什麼,都要給這幫所謂開拓元勳們,出讓足夠的利益,小小金山國這點利益,根本填不滿人的貪慾。

權天沛想到了一些事兒,劉邦殺韓信,太祖高皇帝殺武勳。

洪武三年,高皇帝設宴召集了武勳言:

爾等從我起身,艱難成此功勳,非朝夕所致。比聞爾等所蓄家僮,乃恃勢驕恣,逾越禮法。小人無忌,不早懲治之,或生釁隙,寧不爲其所累?

朱元璋當時給所有人面子,說是武勳府中所蓄家奴恃勢驕恣,屢有不法,懲戒一番,這次宴請,是朱元璋的敲打,不要目無國法。

洪武五年朱元璋立下了六殺鐵碑,告訴武勳,不得觸犯以上條規,忤逆者死,但是武勳們依舊我行我素。

廖永忠在洪武六年開始,就不停地破壞開中鹽法,破壞邊屯。

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被朱元璋下旨斬首,這是朱元璋殺的第一個武勳,從免死鐵券、設宴警告、六殺鐵碑,再到大開殺戒,這是矛盾一步步的激化的過程。

事實上,新開闢的金山國也面臨着大明國初開闢的問題,這些開拓元勳們,在潞王殿下這裡擺資格,這沒問題,潞王殿下初來乍到,也願意出讓利益。

可問題就出在了慾壑難填,出在了得寸進尺之上。

這次動手,罵名都被潞王殿下給擔了,好處卻是給整個金山國的。

“金山伯,你說誰給他們的底氣,讓他們對孤,如此蹬鼻子上臉!”朱翊鏐的語氣裡除了憤怒,還有一些疑惑和不解。

他可是潞王!他就是把東太平洋的天捅破了,他也可以回大明去,天下之間,背靠皇兄,誰敢如此這般得罪他?

“哎,他們覺得殿下頗爲年輕,而且還是天潢貴胄,不會撕破臉。”權天沛還真知道這些人怎麼想的。

大家都是出門在外,還都是漢人,他們覺得潞王殿下這麼年輕,稍微逼一逼,就會亂了陣腳,再加上天潢貴胄,事事都想着體面,絕對不會撕破臉做事,纔會得寸進尺。

“不是,等會兒!金山伯的意思是,他們就覺得我好欺負,所以纔來欺負我?”朱翊鏐立刻聽明白了權天沛的意思,年輕、好面兒,加起來,不就是好欺負的代名詞?

“嗯。”權天沛認真的點了點頭,這就是全部原因了。

最開始,權天沛還以爲是五大商行們在背後裡挑外撅,但經過了長達一個月的觀察後,他發現,這背後,沒有別人的身影。

五大商行的商賈們,他們主要在大明腹地混,得罪了潞王就等於得罪了皇帝,商行傾覆,就在頃刻之間,商人是謀財,不是找死。

覺得潞王殿下好欺負,這個理由如此的荒誕,以至於朱翊鏐確信,這個理由是真的。

不光是這些跑馬圈地的人,覺得潞王好欺負,在朱翊鏐到之前,權天沛也這麼想。

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嘴上毛都沒長齊,長於深宮之中,對世事缺乏足夠的瞭解,再加上貴人身份,加起來,就是好欺負。

“我好欺負,可這三千水師銳卒,可一點都不好欺負啊。”朱翊鏐嘴角抽搐了下,他已經下令駱尚志進兵了。

趙穆在磨刀,他磨着磨着,思緒有些遠了,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在閒暇時候,就在院子裡不停地磨刀。

他父親的磨刀石是塊砂岩,而趙穆手裡這塊是御賜的翠微山油石,他這塊磨刀石吃鐵很快,只需要片刻,就可以把刀磨好。

磨刀需要技巧,趙穆技藝純熟,他父親教他的磨刀技藝。

趙穆笑了笑,他又在刻舟求劍了。

磨刀之後,趙穆就去了校場,駱尚志已經點了兵馬,大軍已經出發。

趙穆乾的活兒有點不光彩,他要在金山城裡抓人,大軍開進,是去灘塗上處理那些阻礙金山港擴建的奴隸。

這些奴隸背後的奴隸主們,則是趙穆帶着海防巡檢、牙兵進行抓捕。

“長途跋涉,舟車勞頓,要不要歇一歇?”駱尚志對趙穆的態度,頗爲和善,但這份和善裡帶着些疏離,年輕人氣盛,可年輕人總是對這個世界抱有太多的善意。

今天這個流血之夜,如果趙穆拒絕參加的話,駱尚志會親自帶着海防巡檢督辦,保證這背後鼓譟之人,一個也不會走脫。

“駱帥,我是水裡生,水裡長,不累。”趙穆在清遠衛就是人精,他最擅長察言觀色,很小時候就學會了,如果不會察言觀色,他就討不到食物,就會餓死。

善意?趙穆在六歲到九歲,沿街乞討那三年,這個詞,他早就丟掉了。

他只講一報還一報,皇帝對他有恩,凌雲翼幫他報了血仇,把該是他的還給了他,他就對皇帝報恩,對凌雲翼報恩。

“刀刃向內,最是不易。”駱尚志露出了一絲笑容,但他一個殺星,笑的略顯瘮人。

趙穆想了想說道:“我父親小時候教我的第一個成語,就是適可而止。”

趙穆的父親之所以離開山東即墨,做了刀口舔血的客兵,就是有人沒學過適可而止這個成語,他父親和幾個鄉里的壯漢,歃血爲盟,殺了地主全家,逃之夭夭,成了亡命徒。

客兵不問來歷,只要肯上戰場拼命,就能得賞錢。

他父親和幾個鄉鄰,殺地主全家滿門,連孩子都放不過,又是誰對誰錯?

是非對錯,趙穆懶得分辨,也分辨不清,他也講不出那麼多的大道理來,他讀過一些書,夫子在鄉黨篇講:不多食。

趙穆理解爲:不要多吃,不是自己吃的東西,不是自己碰的東西,不要吃,不要碰,否則會撐死。

包括金山國這批所謂的開拓元勳,不知道適可而止。

修橋補路、開墾荒田、驅逐夷人、捨生忘死的時候,沒有這幫蟲豸的身影。

摘果子的時候,蟲豸說自己是元勳了,這便罷了,還得寸進尺。

“行,你去吧,不要放過一個。”駱尚志聽明白了趙穆的意思,下達了命令,讓他去抓人。

“末將領命。”趙穆抱拳離開了潞王府,帶着一百二十名海防巡檢,前往了金山城的大酒樓,金海樓。

這座酒樓也是金山城唯一的酒樓、青樓,裡面的姑娘,來自大明、倭國、泰西,算是金山城爲數不多的銷金窟。

趙穆對案情已經非常熟悉。

萬曆十七年,陝西大旱,餓死了千餘人,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了平涼府,但凡是大災死亡人數集中,代表這個地方有極大的問題,彼時皇帝南巡,太子監國,平涼府餓殍大案,驚動了不視事的德王朱載堉。

朱載堉發了緹騎前往平涼府,餓殍案浮出水面,平涼知府被一個經紀買辦說服,把府庫全部掏空交給了經紀買辦,經紀買辦把銀子都扔到了燕興樓交易行的金銀市,開始也賺了些錢。

金山城(今北美舊金山)、金池城(今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金船到港,金價暴跌,血本無歸的經紀買辦自殺謝罪,平涼府一應官員被斬首示衆,其家眷全部被流放到了金山城(912章)。

流放到金山國的流放犯們,大多數都出身勢豪鄉紳之家,他們因爲識字,到了金山城也頗受器重,久而久之,流放犯們組成的金山士族,就形成了。

這次跑馬圈地、藉機擡價生事的這些人,就是金山士族中的十六家。

簡而言之,就是餘孽。

此時金海樓昭德房內,燈火通明,來自南洋的輕油石灰噴燈一共十二盞,照亮了整個房間,十二名舞女在樂班的節奏中,翩翩起舞,在場的十數人身邊都有美姬伺候。

只不過這些美姬,伺候的既不是酒水,也非美食,更非自己,而是一杆杆的煙槍,這些身穿綾羅綢緞的士族人家,都靠在一個軟榻上,對着煙槍噴雲吐霧。

顯然這不是淡巴菰那種菸草,而是大明嚴禁貿易的阿片。

音樂漸止,舞女拖着長裙緩緩離場,爲首之人名叫韓卿德,他的父親就是被皇帝下旨斬首的平涼知府,他出身名門,是南陽韓氏,此刻的他,眉頭有着散不開的怨恨。

恨皇帝、恨朝廷,更恨潞王。

皇帝殺了他的父親,朝廷大臣非但不求情,還把他流放到了這鳥不拉屎的金山城,恨是自然,他恨潞王,則完全是因爲:潞王來了,青天就有了。

潞王沒來之前,金山牙兵指揮謝瑞祥是個海寇出身,只重視錢財,只要給夠了銀子,謝瑞祥就給人方便,權天沛又是個老好人的性子,很好拿捏。

韓卿德爲了收買謝瑞祥,沒少花銀子,只要收買了謝瑞祥,這金山城,他們金山士族就可以爲所欲爲。

剛剛收買成功,潞王就把謝瑞祥給殺了,連帶着剛剛開闢的生意都給斷了。

韓卿德做的買賣,是阿片買賣,這些個阿片,從南洋到金山城,再到墨西哥,利潤每過一個海道口岸,就會翻一倍,一年只要賣120箱的阿片,就有十餘萬兩銀子的利潤。

這個買賣,斷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況且大明皇帝真的把他親爹給殺了。

韓卿德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所有的舞女、樂班、美姬都緩緩離開。

他其實比較厭惡這樣的場面,他本人不吸阿片,如果不是突遭變故,他正在準備進京考取進士功名,他很有信心,放眼整個河南,他的才學都是鮮有對手。

阿片不是什麼好東西,韓卿德本人從不吸食,他曾經用阿片賄賂過權天沛,權天沛避如蛇蠍。 一直等到所有人回過神來,韓卿德才震聲說道:“諸位,今日齊聚金海樓,事關海港田土之事。”

“今天金山伯尋到我,說咱們降回第一次談的價錢,金山伯就說服潞王殿下收地,諸位以爲如何?”

金山港擴建之事,潞王有些心急,沒有搞定這些金山士族就開工了,這不怪潞王年輕,他全都以爲是荒地,也就沒當回事,結果一動工,全都是有主之地。

最開始談的一畝地二兩銀子,潞王着急擴建金山港配合大明環太商盟的成立,就答應了下來。

以韓卿德爲首的金山士族一看潞王答應,開始坐地起價,派遣家中那些奴僕,開始阻撓擴建,一畝地獅子大開口,要十二兩銀子!

權天沛下午找到了韓卿德,問能不能降回一畝二兩銀子,蘇鬆地區的地價最貴,一畝地也不過五到七兩銀子,這十二兩銀子,有點太貴了。

“金山港擴建乃是急務,他潞王爺完不成聖命,怕是要被陛下責罰!不降,不降!”

“就是,潞王爺不把咱們當人看,要修港口,居然連問都不問,直接動工,真當這金山城是他的了?”

“好叫他知道,這金山城究竟是誰的金山城!”

……

金山士族七嘴八舌,當然不肯認同,韓卿德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對着四方說道:“那好,那就不降,看他潞王爺能如何!”

“今日,我們不醉不歸!”

韓卿德說是喝酒,喝了三杯後,就找了個理由離席了,他今天一直心緒不寧,有一種強烈的不安感。

他的目的倒是很簡單,藉着金山港擴建之事,彰顯自己在金山城的影響力,鬧一鬧,日後能索要更多的利益,他的心理價位,其實就只是一畝二銀,再抻幾日,等港口的亂子再大點,再答應下來,讓潞王不敢小覷了他。

按照他在大明的經驗,地方士族和衙門,都是這麼鬥過來的,類似的劇情反覆發生了上千年。

只要潞王付錢,那麼金山士族就是受害者,他們就在人心這件事上,立足了跟腳,如果他們不是受害者,潞王殿下爲何要爲此付錢呢?

他當然想過,潞王殿下是個不按常理做事的人,但他很快就搖了搖頭,把這個顧慮拋到了腦後,潞王是天潢貴胄,越是貴人,就越是放不下臉面這東西。

韓卿德打開了窗,任由帶着鹹腥味的海風,吹進了房間裡,這十月開始,金山城就進入了雨季,東太平洋的風暴正在醞釀。

很快,韓卿德意識到了不對勁兒,今天夜裡,金海樓的周圍,有些太安靜了,街上一個行人沒有。

金山城不設宵禁,這才晚上戌時一刻(晚8點),金海樓這個金山城最大的銷金窟,居然一個人都沒有了,不對勁,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對勁!

趙穆帶了一百二十海防巡檢,每三名海防巡檢帶牙兵十名,總計牙兵四百人,這些牙兵都是金山伯的人,權天沛全程配合了潞王行動,他的立場,也一直站在了金山國整體利益去考慮。

權天沛是個好人,是個體面人,他師從邢雲路,在金山城也是天文學家多過城主,他擅長經營,卻不擅長管理,人心太複雜了,權天沛也常常感到心力交瘁,他做事,很少會撕破臉、掀桌子。

金山國今日局面,其實和權天沛老好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牙兵負責清街,整個街上一個人影都見不到。

趙穆下令點起了火把,他拔除了手中的雁翎刀,噌噌的拔刀聲在街邊響起,趙穆將雁翎刀舉起,大聲說道:“鯨波怒卷樓船側,願以殘軀鎮海瀾。”

“海防巡檢、金山牙兵聽令,酒家中人,一律拿下,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路不平,終須有人去踩,當吾輩爲先!”

“忠誠!”

趙穆下了明確的命令,將手中的刀緩緩放下,指向了金海樓。

公平?正義?趙穆從來都不信這些,狗屁的公平正義,都是讀書人扯出的彌天大謊!

趙穆能夠獲得清遠衛百戶身份,能夠拿回失去的一切,都是因爲皇帝的意志,所以他要用忠誠回報陛下。

軍兵開始進入金海樓,樓下的小二、夥計、龜公們早就意識到了不對勁,晚上是賭坊生意最好的時候,今天卻是門雀可羅,這些個夥計們全都面朝牆蹲下,舉起了雙手。

以前金山城剛建的時候,經常有人來搶劫,夥計們都是這麼應對,至於給樓上老爺們示警?夥計們沒跟着劫匪一起去樓上搶劫,已經對得起自己的報酬了!

一個月才幾兩銀子,拼什麼命啊!

趙穆以爲會有激烈抵抗,但是進入金海樓後,發現所有人都已經靠牆蹲下,他下令上樓,軍兵踹門和尖叫聲此起彼伏,趙穆坐在大堂上,一應案犯全部被抓捕歸案。

韓卿德意識到了不對就要逃跑,他在軍兵進樓之前,就從後門跑了,他拿了一百兩銀子賄賂認識的牙兵,但牙兵像不認識他一樣,直接把他摁下。

平日裡,收就收了,潞王爺發飆,牙兵可不敢收這些銀子,一旦潞王爺追查下來,沒人能跑得了。

很快,海防巡檢、牙兵被分爲了十六隊,開始對所有出現在金海樓內的金山士族開始抄家。

朱翊鏐一直站在潞王府最高處的正衙鐘鼓樓,看着城中,火把在金海樓亮起,隨後一條條火龍向着城中而去。

抓捕、抄家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才停下。

在城中逐漸變得安靜後,遠處海邊的戰鬥也落下了帷幕,那些個奴隸,面對全副武裝的金山水師,立刻馬上選擇了投降,快到大軍進剿,都沒有殺幾個人,奴隸成片成片的跪在地上,根本不做抵抗。

奴隸們很清楚,他們是財產,大軍開進投降之後,他們還是奴隸,哪怕貴如潞王,幹活也要他們,無論主子是誰,聽話就死不了,頂多挨兩腳。

十九年十月七日,金山城流血之夜結束,說是流血之夜,卻沒死幾個人。

趙穆開始審理案件,抄家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新情況,比如大不敬、比如販賣阿片、比如買賣漢人等等,這些案子,每一件,都比港口圈地要惡劣的多。

“殿下,這十六家抄沒的文書在此,十六家有十四家,對陛下多有怨言,其污言穢語,不堪入目。”趙穆將證物呈送潞王殿下面前。

朱翊鏐要打開,孟金泉摁着書信搖了搖頭,主不可以怒而興師,這裡面的東西他看了,他怕朱翊鏐看了怒急攻心。

朱翊鏐示意孟金泉起開,他將所有文書挨個看過後,額頭的青筋直跳,憤怒已經寫在了他的臉上。

“氣煞我也!拿刀來!”朱翊鏐怒極,一拳捶在了實木長案上,聲音極大。

“皇兄爲了大明再振,付出了多少,我親眼所見,此等惡言,人神共棄!此番公審,我將親自主持,首惡韓卿德,由我斬首!”朱翊鏐用了一刻鐘,才壓下了進入金山府衙牢房,把人挨個剁碎的憤怒。

朱翊鏐說皇帝是磨坊裡的驢,黎牙實說陛下摳,這也是大不敬,但這種大不敬,更多的是說皇帝陛下過於勤政和過於節儉,過猶不及。

過於勤政,政治生命會非常短暫,過於節儉,時間久了,皇帝也要問問自己究竟在圖什麼。

但朱翊鏐看到的這些污言穢語,都是奔着下三路去的,朱翊鏐無法接受。

他朱翊鏐是個混世魔王,被罵是他活該,但無論如何,皇兄不該被罵。

大明人不感謝陛下,這是就藩以來,朱翊鏐最大的感受,大明腹地如此,大明海疆也是如此。

因爲,喉舌、筆桿子,都被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所掌控,這些人,在浩浩蕩蕩的萬曆維新中,利益受損或者沒有分到足夠滿足他們慾望的蛋糕,自然是滿腹牢騷和怨氣。

“去牢房!”朱翊鏐越想越氣,站起身來,他倒是沒拿刀。

孟金泉面色爲難的說道:“殿下,公審後再殺爲好。”

“我知道,我不殺人。”朱翊鏐當然清楚這些人的作用,他要對這些人公審,以安民心,公審的發明人,可是他朱翊鏐!

殺不得,先揍一頓出出氣。

朱翊鏐怒氣衝衝的進了金山府衙的牢房,找到了韓卿德,不由分說,就是一記炮拳就砸在了韓卿德的臉上,而後一個膝撞砸在了韓卿德的肚子上。

韓卿德的面色變得五彩斑斕了起來,一會兒漲紅、一會慘白,甚至還有會發黃,很快韓卿德就汗如雨下,捂着肚子蹲在牢房的牆角里,他覺得自己快死了,眼前一片空白,眼冒金星。

朱翊鏐下手很有分寸,韓卿德緩了一陣,便沒那麼疼了。

“敢罵皇兄,等着我把你活颳了!”朱翊鏐惡狠狠的啐了一口,宣佈了韓卿德的死法。

韓卿德有點站不住,靠在牆邊坐下,聽聞潞王殿下如此說,可謂是生無可戀,他顫巍巍的說道:“殿下明鑑,韓某,從沒罵過陛下。”

“還敢狡辯?!”朱翊鏐勃然大怒。

孟金泉小聲提醒道:“殿下,韓卿德抄家,家裡文書的確沒有對陛下不敬,十六家只有兩家沒罵陛下,韓卿德韓家,就是其中之一。”

韓卿德恨陛下,這是殺父之仇的恨,可他父親做的那些事兒,連韓卿德都覺得確實該死,陛下這些年辦的案子,沒有一件案子是冤案。

這頓打,白挨。

“找幾牀棉被來,把罵過皇兄的全都吊起來,我每天過來打一頓!”朱翊鏐下了命令,他要每天過來活動下拳腳。

韓卿德聽着牢房裡傳來的慘叫聲,往牆角里縮了縮,他挨那兩下,的確算輕的了。

殿下這拳腳功夫,當真十分了得!

打完人的朱翊鏐,心氣兒終於順了些,他路過韓卿德牢房前,站定看了韓卿德一眼,才說道:“韓卿德,我讓你死個明白,皇兄臨行前,告訴我,絕對不能讓按鬧分配,成爲某些人謀求不正當利益的慣用手段。”

“這裡不是大明,大明能容忍你們這些手段,那是大明家底厚實,金山國纔剛剛開闢,若是此事讓你成了,這金山國就得亡。”

“你明白了嗎?”

韓卿德有些錯愕,他終究是嘆了口氣說道:“明白了。”

金山國不是大明腹地,金山國這點規模,真的養不起。

(本章完)

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
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1005章 廣佈耳目,深植爪牙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841章 大明初行鈔法第732章 潛龍開瀆醒,赤膽壓天寒第805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545章 清流名儒難負盛名,憐孤惜寡上門認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