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

“攝魂術。”朱翊鈞看着自己這第一張相片,拉着王夭灼說道:“咱們大明士大夫們叫他攝魂術,比較有趣的一種說法,迂腐守舊,固執己見表現的淋漓盡致。”

朱翊鈞對這個相片很喜歡,順便罵了罵大明的士大夫們,賤儒們見到攝影機就像是見到了鬼一樣,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王夭灼倒是對攝影機非常好奇。

謠言的開始,是技術不成熟導致的。

之前的攝影機曝光需要長達四個時辰,才能蝕刻,而且非常的模糊,因爲光影的變化,讓最後的成像,有些光怪陸離,比如有一個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士大夫,就讓朱載堉給他拍了一張。

結果拍完之後,旁邊多了一個人影,這個人影比人短小,而且比較扭曲,這個士大夫以爲是鬼影,整日裡嚇得寢食難安,認爲攝影機能看到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堅認爲有髒東西跟着自己,爲此嚇得整日裡驚懼,直接嚇出一場大病來。

士大夫之間就流傳出了攝魂術這種說法來,說攝像可以攝取人的精氣神,三魂六魄,輕則大病,重則殞命。

謠言的廣爲流傳,則是士大夫不滿格物博士們,得到了皇帝的青睞和優待,雖然格物博士一再證明,自己對得起這份青睞和優待。

大明士大夫的迂腐守舊、固執己見,有一部分是因爲對新生事物瞭解不足導致的,但有些人則完全不是如此,那些賤儒很多時候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睜着眼說瞎話。

“確實好看,看得出皇叔精雕細琢了一番。”王夭灼十分隨意的指出了幾個修改的地方,這是皇帝沒有發現的,朱翊鈞看了半天,都沒看出哪裡修改過,但王夭灼一眼就看了出來。

朱翊鈞對這種事一向不是很在意,如果一兩白銀,少了一分,朱翊鈞只要看一眼,就會發覺,但是這相片上有些細微的修改,就無所謂了。

“朕對林輔成、李贄這些意見簍子,不滿意的地方,就是他們對權力的異化,討論的不夠充分,淺嘗輒止,雖然大臣們告訴朕,保定府遊記,已經足夠讓人震驚了,畢竟連晉黨的嫡系,範應期都住進了解刳院之中。”朱翊鈞想了想說道:“其實先生對權力的異化,討論更加深入。”

“朕大致總結了下,就是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同理心,設身處地的、感情注入的共情能力,會隨着掌握權力越深、掌握權力的時間越長,而越發的變得冷漠、無情,把所有事情都當做是理所當然,這對當權者是極爲危險的。”

掌握權力的時間越久,人就會變得薄涼寡恩,這是一種必然,沒有人可以倖免的一種變化,因爲始終在制定規則,會越來越倚仗規則,逐漸變成一塊石頭,覺得天下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符合規律、規則,就像是機器一樣,按照規則和紀律運行。

任何不符合規則的事情,都要徹底打倒,成爲一架冷漠的政治機器。

雖然張居正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一個字提到過道爺,但字字句句不離道爺。

道爺晚年的怠政,大抵就是這種聖人無情,失去了年輕時候的銳意進取,這種同理心的淪喪,人就會變成權力的奴隸,被權力所異化,這種異化就是絕對的、極端的儒家那一套,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

老百姓不體諒朝廷的難處,難道就要毀堤淹田逼着百姓改稻爲桑?這顯然不是理性,是異化。

就像是阿片不斷對人異化,讓人失去了抑制疼痛的激素,哪怕是血管在體內流動,都像是螞蟻爬一樣的難以忍受。

同樣,掌握大權日久,權力對人的異化就越嚴重,只需要下命令就可以爲所欲爲,不需要在意任何人的想法,長此以往,自然而然會不再理解他人的需求,設身處地爲他人思考的能力會徹底喪失,因爲只需要命令就可以獲得。

朱翊鈞沒有這種‘理性’,他是個活生生的人,在科道言官攻訐到了墩臺遠侯的時候,朱翊鈞一點都不理性,直接下令把兩個傢伙扔到了爪哇島,跟大鱷魚齜牙去了。

哪怕是劉自機真的帶了鹽去了草原,在忠烈後人這件事,朱翊鈞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試探。

“沒有同理心之外,則是狂妄和傲慢。”朱翊鈞說起了異化的第二重境界,這種狂妄和傲慢,即:我就是規則、我就是律法、我就是邏輯、言出法隨、天下莫敢不從,我就是絕對正確的‘朕與凡殊’,自己自認爲自己是聖人,不再是凡人。

犯病最嚴重的無疑就是明堡宗朱祁鎮了。

“權力的異化,危害最大的就是迂腐,無法接受新興事物和新的觀點,固執的認爲自己是對的,是世界錯了。”朱翊鈞簡明扼要的闡述了最大的危害迂腐。

迂腐就是沉溺於‘朕與凡殊’的敘事中,構建出一個脫離實際、全靠臆想、絕對虛妄的泡沫世界、地上神國,具體表現就是當權者的一廂情願,不正視現實,罔顧現實的指鹿爲馬,讓自己所領導的組織、社會、江山社稷,缺少新的前進動力。

站在過往的經驗和功勞簿上,不斷地重複着過去發生一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這就是權力異化的最大危害,迂腐造成了政權的腐朽。

權盛者摧,功高者隳。

朱翊鈞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無論鐵馬還是攝像機,他都沒有那種古板的迂腐,他積極擁抱這些新的變化,積極推動甚至是主導生產力的發展,讓大明獲得新的前進動力。

這是很危險的,歷史告訴朱翊鈞,這可能對他的皇位形成顛覆性的衝擊,但朱翊鈞無所謂,大明變得更好就足夠了。

朱翊鈞親自攝像,破除了攝魂術的謠言,又開始了每日的忙碌,黎牙實是費利佩的使者,是世俗官,而伽利略是個學者,反對宗教,大明唯一能公開活動的傳教士,只有利瑪竇。

但利瑪竇的傳教並不順利,在大明腹地,他不被允許傳教,而在草原上,利瑪竇的傳教更是一塌糊塗,已經狼狽的回到了京師,繼續研究《道藏》去了。

大明拒絕傳教士,其實是拒絕泰西教士們的思維方式,泰西的傳教士的行爲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思維,這是被大明所牴觸的。

泰西人做什麼事兒,都是一股子宗教味兒,你不可以不贊同我,你如果不贊同我,就是異端,就要徹底消滅,這種思維方式,對於大明而言,就像是有毒一樣。

我過我的日子,你非要對我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那就會被牴觸。

大明只喜歡泰西的算學,因爲現在大明的算學,稱不上是天朝上國式的領先。

朱翊鈞的目光看向了朝鮮戰場,戚繼光已經佈置下了一個巨大的口袋陣,擺出了明牌,逼迫倭寇在平壤,跟大明軍進行第一階段決戰。

而此時在大同江的東側,倭寇已經集結了四個軍團,人數高達7.7萬倭寇,12萬的花郎協,就是由朝鮮人構成的協從軍,這十二萬的花郎協,被之前朝鮮國王養出來的花郎所統領。

這些花郎在戰爭之前,騎在朝鮮軍兵的頭上爲所欲爲。

現在這些花郎依舊騎在窮民苦力的頭上耀武揚威,沒有任何地位上的變化,他們甚至沒有任何道德上的負擔,這也就是李舜臣、韓克誠等人,對這些花郎恨到咬牙切齒的原因。

規模將近二十萬的倭寇、花郎協,正在等待着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福島正則,下令發動對平壤的總攻。

無論怎麼講,二十萬對七萬,優勢在我!

大明方面只有京營四萬,平壤守軍兩萬餘,再加上兩個遼東步營六千人,大明方面賬面上的實力,總共就只有七萬人。

二十萬對七萬,而且倭寇還挾大勝的士氣,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優勢。

“花郎協們已經在叫囂着要攻入大明順天府,逼迫大明皇帝俯首稱臣了。”小西行長端坐在迭席上,看向了另外三個軍團的軍團大名,嘆了口氣說道。

盲目自信、自大、浮躁無比,就是眼下大同江東岸的氛圍,這種氛圍,讓小西行長非常不安,畢竟花郎協蠢,小西行長不蠢,驕兵必敗的道理,小西行長非常清楚。

而且小西行長率領的第一軍團已經抵達大同江畔二十多日,和大明軍大小戰役,碰撞了二十一次,幾乎每日一次碰撞,但到現在爲止,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連一個大明軍的人頭都沒砍下來。

大明軍除了保持着全勝的戰績之外,還保持着零傷亡的戰績,這對倭寇的士氣打擊,非常巨大,現在斥候已經無法派到大同江西岸,連大明軍在幹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現在可以從下游渡河。

這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口袋陣,等着倭寇跳火坑的口袋陣,小西行長看了出來,但他無計可施。

小西行長真的不是花郎協,狂妄到讓大明皇帝俯首稱臣的地步。

“織田信長已經第三次下令,讓我們回到漢城了。”加藤正清眉頭緊蹙的說道:“織田信長在過年前,就曾經下令,不要讓我們越過臨津,不要進攻開城,打到漢城位置,依託臨津江、漢城構建第一道防線,並且把主要兵力用於維持後方穩定之上。”

“用關白的話說,就是死也要碰掉大明一顆牙,這樣一來,大明朝就不會輕易進入我們本土了。”

織田信長在拖遠征軍的後腿,接連幾次大勝之後,前線的遠征軍已經不再接受織田信長的指揮了,對織田信長的警告命令,根本沒有任何執行的想法。

按照織田信長的戰略規劃,打到漢城就是勝利。

在臨津、漢城、忠州、釜山建立四道防線,利用防線消耗大明軍的銳氣和力量,無論如何要崩掉大明一顆大門牙,無論如何要給大明造成重大傷亡,不讓大明進一步進攻倭國本土。

如果執行關白的命令,此時的九大軍團,應該在驅趕着朝鮮的窮民苦力,大力營建城防,來應對大明的攻勢,按照織田信長的規劃,大明在消滅掉入侵朝鮮的倭寇後,根本無力進入倭國,只能和倭國議和,這是最好的結局。

但軍隊不聽織田信長的話,倭國下克上的風氣,非常普遍。

“要不我們留下花郎協,偷偷撤軍,回到漢城?花郎協十二萬,夠大明軍殺十幾天了,咱們趁機回到漢城構建防線如何?”福島正則提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主意,讓花郎協殿後,倭國的武士撤離戰場,回到漢城。福島正則十分確信的說道:“要打你們打,反正我不打,那大明軍不是人力能抗衡的,他們的火器很厲害,光是火炮就有千門之多,無論是怎樣的衝鋒,都會被大明軍的火炮覆蓋,而且,他們的火銃比我們的鐵炮打的遠,打得準,錦繡山下的衝突,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到現在,大明軍都是零傷亡。”

福島正則趕到這裡,本來還在叫囂,一看戰績,立刻就清醒了起來,這都是自家的武士,少一個,都是損失。

“入朝以來,每一戰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花郎協跑得比我們快。”小西行長十分確定的說道:“別的不會,但朝鮮軍隊的確非常善於逃跑,而且我們回不去了,要麼打下平壤,要麼死在平壤。”

“戰爭從來都不是兒戲。”

入寇朝鮮,本身就是在激烈內部矛盾、高壓之下,不得不進行的賭國運的行爲,傾巢而出,傾盡全力,只要敗就是死無葬身之地,而違背織田信長命令,從漢城繼續向西進攻,這本身還違反了織田信長的命令,走到這一步,只有繼續走下去。

此刻,在大同江畔的所有倭寇,都是賭贏了、而且是大贏特贏、贏紅了眼的賭徒。

“撤軍?哪怕是花郎協跑的沒有我們快,我們就必須要告知我們的武士們,我們撤軍的理由,關白的命令看起來是個好理由,但我們違背了關白命令,私自向平壤進攻,這個理由就不成立了,那麼我們一直掩蓋的真相,就會被所有武士們知曉。”小西行長具體解釋了爲何不能撤軍的原因。

一旦撤軍,一直被隱瞞的大明軍強悍戰力,就再也無法隱藏了,這個真相,一直被小西行長所封鎖,他也減少派出的斥候,防止未戰先怯的事情發生,同時他在大力宣佈:殲敵一億,大明軍不足爲慮!

加藤清正面色嚴肅的說道:“一旦撤退,我們將迎來大潰敗,和朝鮮人一樣的潰敗,看起來,是進是退,是可以選擇的,但其實,就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進,死中求生。”

不退還能打一打,至少現在士氣可用,一退,吊着那口氣就散了。

“我們也可以不渡江,就留在這裡,等待大明軍主動進攻,這也是以逸待勞的辦法,而不是渡江,把戰場的主動完全交給對方,然後我們鼓譟聲勢,說大明軍畏懼我們強悍的戰力,在跟我方議和。”福島正則給出了另外一種規劃,在進或者退之間,選擇或者。

福島正則選擇了陰謀詭計,就在這裡不進不退。

大明似乎沒有主動進攻的打算,這是個極好的消息,製造一種議和的風力,無論朝鮮地面的所有勢力是否相信,只要大明朝廷信了就行。

就像是朝鮮的倭寇沒有聽從關白命令一樣,打破信任,就是整個陰謀詭計的核心邏輯。

小西行長嘆了口氣說道:“你的主意真的很好,本來應該有些效果,但大明皇帝把所有在大明活動的倭國商人,全都殺了,而朝鮮王公貴族也被大明給軟禁了,大明皇帝提前預判了你的想法,大明只會聽到來自大明軍的聲音,我們製造的風力輿論,沒有任何效果。”

“最重要的是,戚繼光征戰這麼多年,大明皇帝從沒有干涉過戚繼光的具體作戰。”

“而且,我們沒有時間了,朝鮮那些流寇的活動,影響到了後勤補給,我們的糧草連半個月都堅持不了。”

“留給我們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攻。”

小西行長作爲倭國內亂中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對戚繼光有些不屑一顧的,他總覺得覺得,當初他若是在浙江,戚繼光只能是他的手下敗將!

但他跟戚繼光一接戰,就立刻陷入了絕對的被動之中,戰略、戰術上的絕對被動。

明明已經看穿了戚繼光的所有謀劃,但,就是沒有破解之法。

“想來,能死在戚君手中,也是一種榮幸吧!下令,明日早上飽食後,渡江,進攻平壤!”小西行長深吸了口氣說道:“諸位,逃跑無用,唯有齊心協力,方有生機!”

“必勝!”

“必勝!”幾個軍團的大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露出了一絲瘋狂,齊聲喊道,他們心裡抱有一份僥倖,萬一,萬一大明軍沒有那麼強呢?

倭國的下克上普遍存在,戰場上逃跑,他們這些大名不肯剖腹自盡,自然會有人幫他們介錯。

一旦正面擊潰了大明軍,那麼進入順天府,讓大明皇帝俯首稱臣,也不再是個夢了。

而此時的大同江畔,戚繼光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鏡,對着李如鬆說道:“李總兵,伱說倭寇何日發動總攻?”

“花郎協在外圍,千里鏡可以看到,花郎協的營中,已經升起了炊煙,進攻就在明日。”李如鬆勒了下繮繩,笑着回答了這個問題。

“然也,明日倭寇就會發動總攻。”戚繼光又問道:“他們會如何進攻?”

“春天大同江水淺,可以徒步過來,我判斷,他們會讓花郎協在長津渡口渡河,吸引大明軍、平壤守軍的注意,而後倭寇本部從更下游的羊角渡口渡江,羊角渡水更淺,距離牡丹峰極遠,不能半渡而擊。”李如鬆又看了一下大同江,十分肯定的說道。

“然也,倭寇必然以花郎協吸引我軍注意,在我們應對花郎協的時候,主力從羊角渡渡江。”戚繼光又問道:“若是你是主帥,你如何應對?”

李如鬆鄭重思索了片刻說道:“按兵不動,在西門七星門與倭寇決戰!最大程度上,發揮我軍的火力優勢,殺傷敵軍。”

“嗯,走吧。”戚繼光勒了下繮繩,看了眼倭寇的大營,他的面色頗爲平靜,根本沒有大戰前的緊張,作爲帶兵出征的平倭大將軍,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謀劃之中。

相比較嘉靖年間平倭的跌跌撞撞,現在,戚繼光有信心拿下完勝,這不是傲慢,是對大明軍的信任。

“戚帥,若是你會怎麼應對?”李如鬆拍馬追上,大聲的問道。

“就你說的那樣啊,你的應對很好,我也是這麼想的。”戚繼光笑了笑,拍馬而走,向着平壤而去,在倭寇裹足不前的時候,大明軍完成了對平壤的換防。

“啊?戚帥也是這麼想的嗎?”李如鬆眼前一亮追問道,他很需要戚繼光的認可。

小西行長真的是善戰的良將,那麼他就不該給大明京營換防的機會,就應該趁着只有騎營在平壤附近佈防的時候,傾盡全力,殊死一搏。

在朝鮮守軍開城門投降,小西行長害怕有詐沒有進入的時候,就已經輸了,就他倭寇有援軍,大明軍沒有?

“你很強,倭國那些吹上天的大名們,摞一塊都不是你的對手。”戚繼光稱讚了李如鬆,到了朝鮮戰場之後,戚繼光發現,其實自己不來,把戰場完全交給李如鬆就可以,他已經逐漸成長爲了帥才。

只不過皇帝特意叮囑了戚繼光,防止李如鬆做先登,李如鬆真的能幹出這種事來,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李如鬆進攻平壤的時候,就下了馬,帶着軍兵衝上了平壤城頭,成了先登的一員。

次日的清晨,天矇矇亮,就像李如鬆說的那樣,花郎協開始在長津渡渡口渡河,這個渡口水流很小,剛剛沒過了膝蓋,三月的早晨還是有些寒氣,但是這些花郎協,在花郎們的逼迫下,不得不開始渡河。

這些花郎們別的本事沒有,督戰、斬殺逃兵,從不心慈手軟。

戚繼光則看着城頭飄起的兩個熱氣球,這兩個熱氣球是絲綢做的,是大明皇帝拿到戰場的試驗品,作爲瞭望塔使用,有繩索拴着,也飛不了多遠,因爲有風,熱氣球在空中晃動的幅度很大,但足夠瞭望敵情了。

大明軍的軍陣非常的奇怪,只有薄薄四排,但是戰線拉的很長,每個人都是肩並着肩,幾乎是緊緊的站在了一起,這是大明的新戰術,線列戰術,步兵的第一排是虎蹲炮,整整五千門虎蹲炮被擺放在了步兵的最前面。

這次作戰的主要武器是火器。

大明皇帝給的太多了,還有四千門虎蹲炮沒有鋪在戰場上,不是沒有火藥,也不是要節省,單純就是戰場擺不開了。

在軍陣的後方,是大明的火炮,城牆上是沉重的十五斤火炮,可以打開花彈,而九斤的野戰火炮則在步兵陣線的後方,九斤火炮被安裝在了偏廂戰車上,等待着命令。

大明軍早已經準備好了,敵人開始進入視線。

首先進入千里鏡視野的是一羣老弱病殘,這些都是朝鮮的百姓,他們被花郎協驅趕着來到戰場送死,抵擋第一波火力。

戚繼光沒有放下了千里鏡,而是舉起了手,他身後的牙旗翻轉,開始快速揮動着,城牆上的火炮開始裝彈。

戚繼光看着這些老弱病殘已經進入了射程之內,放下了手臂。

十五斤火炮重達四千斤,填裝火藥15斤,炮身長達一丈一尺二分,發射的開花彈徑高達四寸,是一種不方便移動的守城使用重型火炮,開花彈的有效射程爲一千步,在戚繼光放下手臂時,火炮的火捻被點燃,幾乎是同時,火炮的轟鳴聲在城頭響起,在劇烈的爆鳴聲中,城頭上硝煙瀰漫,而春風將硝煙緩緩吹散。

四十門十五斤火炮發射的動靜,可謂是地動山搖,劇烈的爆鳴聲,甚至驚動了遠處山林中的飛鳥,無數的飛鳥向着天邊飛去,逃離戰場。

而開花彈在空中旋轉着划過來一條弧線,反射着清晨的朝陽,飛向了那羣花郎協,開花彈飛到花郎協的頭上,凌空爆開,在爆炸之中,無數的鐵蒺藜呼嘯着射向了沒有甲冑的花郎協,爆發出了陣陣的血霧,慘叫聲就像是在所有人耳邊迴盪着。

戚繼光再次舉起了手,等待對方在爆炸中恢復了勇氣和陣型的時候,戚繼光的手再次放下,開花彈再次發射。

如此反覆了三次,花郎協終於停止了進攻,而是在火炮的射程之外停下了腳步,花郎協此時沒有潰散,不是士氣旺盛,而是身後那些花郎們,會殺死逃跑的人。

戚繼光沒有下令進攻,而是在等待着,他要消滅的是倭寇,倭寇的主力已經在羊角渡完成了渡河,正在進入戰場。

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
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590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628章 敵在本能寺!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