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國家信譽

嚴格意義上來講,在目前這個時代,對於作爲漢天子的劉榮而言,幾乎沒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當然,各類新時代纔有的尖端技術,以及違揹物理規律的奇蹟除外。

北方匈奴,劉榮雖然不是想滅就滅,卻也是隻要想打,就隨時能擼起袖子揍上一頓。

南方百越,劉榮雖然不是說統一就能統一,說征服就能征服,但只要劉榮不心疼巨大的投入成本,也完全可以根據意願,來決定和嶺南玩兒‘文’的還是‘武’的。

朝鮮半島,也同樣如此。

——劉榮有意推動朝鮮半島,榮辱華夏文明的進程和速度,也同樣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劉榮。

只是具體怎麼做——具體如何開這個頭,並進行後續推動,則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後世人常說:封建時代的人們脫褲子放屁,做點什麼事都講究個‘師出有名’,簡直就是無病呻吟,沒罪找罪受。

造反要扯旗,要所謂的‘大義名分’;

平叛要發佈檄文,要所謂的‘正義之師’;

甚至就連奸佞擅權,都要給自己披上一層人畜無害的羊皮,以彰顯自己‘並非奸佞,而是大忠似奸’。

劉榮記得前世,在許許多多網文小說的評論區,看到類似的言談。

——搞點兵馬造反不就得了,搞什麼政鬥?

——拉起隊伍幹他不就行了,還扯什麼陰謀?

然而事實上,哪怕是到了後世新時代,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也依舊在本能的遵守這一套‘師出有名’的政治潛規則。

因爲無論華夏文明,還是其他的文明,其實都非常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而一個舉動是否正義、是否必要,便會直接影響到此舉能否‘得道’,能否得道大多數人的認可;

甚至再進一步來講,某人、某國的舉動是否正義,將直接影響此人、此國,在其他人、其他國家認知中的形象。

一個謊話連篇,動不動欺壓良善,無緣無故搶掠他人財物的人,必然是無法得到太多人信任、親近的。

同樣的道理——一個朝令夕改,一驚一乍,想一出是一出,動不動就讓鄰居上菜單的國家,也同樣不會得到太多國家的認同和追隨。

雖然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友誼、交情可講。

好比一個與鄰里和善、和睦,待人如沐春風,發生摩擦時總是以‘避免衝突’爲首要重點,國際形象相對正面的國家,在遭遇無法預料的困難時,總是更容易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

反之,一個與鄰里交惡,動不動就要起衝突、起摩擦,甚至三不五時要打一仗,待人待物傲慢、無禮,國際形象相對負面的國家,哪怕是被海嘯給淹了,也很難讓其他國家生出主動施以援手的念頭。

這麼說或許有些委婉。

那就換一種更直接、更直言不諱的說法。

——一個正義的國家,一個每有舉動,都總是能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站在正義一方的國家,會使得其他國家或主動、或被動的,不得不追隨這個國家,從而自然而然的稱爲領導者、領路者。

而一個不正義,做事總是不考慮後果、不考慮對錯,動不動就讓自己陷進道德譴責的政權,哪怕武力再強大、財富再充裕,也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由衷的追隨。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國與國之間的往來、相處,幾乎不受‘法律’二字約束。

法律的本質,是由統治階級制定,爲方便統治而推出,並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公約。

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法律的存在並非沒有意義。

統治階級,總是可以憑藉自己所掌握的權力,讓法律成爲民衆必須遵守,否則便要受到懲罰的鐵律。

但在國與國之間,卻並不存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這種關係。

兩個國家,或許一強一弱,或許旗鼓相當。

但只要不是實力差距太大,就不可能出現強大的國家單方面制定規則,弱小的國家單方面遵守規則的情況。

究其原因,便在於一個國家只要不弱小的過分,就總是能具備撕毀條約、掀桌子的能力。

好比這個時代的漢匈雙方。

——自有漢以來,一直到先孝景皇帝年間,前後五十多年的光景,漢匈雙方之間的和親友好條約,那幾乎是三兩年就要簽訂一次,而後被匈奴人單方面撕毀。

當匈奴人撕毀條約時,並沒有某條法律,能治匈奴人一個‘毀約’之罪,漢家也同樣沒有能力,因匈奴人毀約而進行報復。

這種情況,別說是後世新時代的人們了——就連如今漢室的熱血青年,也曾一度憤慨不已。

——憑什麼!

——憑什麼簽好的合約,匈奴人說撕毀就撕毀?!

——和親的公主,以及公主的陪嫁,難不成都便宜了匈奴人?!

——別再和親了!

——反正無論和親與否,匈奴人都會南下馳掠漢邊!

——省下那些本該給匈奴人送去的陪嫁物資,多養幾個兵!

——把本該嫁去草原的公主留在長安,給漢家再生幾個大好兒郎!

曾經,劉榮也是這些憤慨青年當中的一員。

曾經的劉榮也同樣不理解:爲什麼還要和親?

匈奴人根本就沒有契約精神,根本就不遵守和親條約,那漢家屈辱嫁女和親匈奴,意義到底是什麼?

皇長子時期的劉榮,甚至太子時期的劉榮,都沒能就此事,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只是不斷地安慰自己:時候沒到。

漢家還不夠強大,還沒到和匈奴人撕破臉的時候。

和親管用也好,不管用也罷——總歸是漢家僅有的,聊勝於無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穩住匈奴人、麻痹匈奴人的方式。

至於匈奴人是否遵守和親條約——遵守最好,算漢家運氣好。

不遵守也沒辦法,畢竟人家拳頭夠硬,有撕毀條約的底氣。

曾幾何時,劉榮甚至還曾暢想:有朝一日,把匈奴人打的親媽都認不出是誰,把匈奴人的狗腦子都打出來時,一定要逼迫匈奴人,反過來求漢家和親!

到了那時,漢家也要學曾經的匈奴人,看心情來決定撕毀和親條約的時間!

但在做了皇帝之後——尤其是成爲大權在握,君臨天下的實權天子後,劉榮才終於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並不是這樣。

曾經,自持強大的匈奴人,動不動就撕毀和漢家之間的和親條約,固然沒人能阻止;

但匈奴人,卻也並非沒有因此,而遭受損失。

——國家信譽;

——國家形象。

在那五十多年間,匈奴人不下二十次撕毀漢匈和親條約,不下三十次頂着和親條約,悍然向漢家邊境發動軍事進攻;

而這些舉動,也早已讓匈奴人——讓匈奴單于庭的信譽和形象,跌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如今還看不出來。因爲如今這個時代,是漢匈這兩個大塊頭的時代,其他所有的政權和文明,幾乎都是陪襯。

匈奴人內部,自然不會因爲自家政權不要臉、不守信用而不滿。

——看到國家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這纔是本國國民最真實、最正常的心理狀態。

至於漢家,也同樣不受此影響。

因爲無論匈奴人是否守信用,漢家現有的一套思維邏輯,都會本能的把所有非華夏族裔,視作反覆無常的小人。

щшш⊙ Tтka n⊙ C○

說是‘小人’,其實都有點委婉了。

說‘野人’,或許才更符合現實。

所以對漢家而言,匈奴人無論是否信守承諾,都無法改變其‘蠻夷’的物種分類。

很顯然,自詡爲已知世界唯一人種的漢家子民,不會在乎一羣野人是否講信譽、守信用。

也正是因此——正是因爲匈奴人自己,不在乎政權是否守信用,漢家也不在意北方草原上,是不是一羣守信用的蠻夷、野人,所以才顯得匈奴人反覆撕毀合約、習慣性不守信用的舉動,沒有顯得太過違和。

但如今,已經大權在握的劉榮卻深知:毒藥這個東西,只要吃了,那就總會有毒發的那一天。

如今的匈奴足夠強大,足夠‘硬抗’不守信用、不維護國家信譽的毒;

但早晚有一天,這一份隱藏在匈奴‘體內’的劇毒,會對逐漸衰弱的匈奴單于庭,發出致命一擊。

比如某一天,匈奴人實在被漢家打的擡不起頭,且毫無勝算,必須找一個幫手聯合起來,才勉強可以自保——如烏孫人,亦或烏恆、鮮卑之類;

到了那時,被找上門,或者說是被匈奴人求上門的烏孫人,亦或烏恆人、鮮卑人,便會回想起過去這五十多年間,匈奴人反覆毀約的‘簡歷’。

然後,他們就會想:匈奴人這玩意兒,它不可信啊?

和漢家之間,已知世界唯二的兩個大塊頭之間,官方簽訂的和親條約,匈奴人都是說撕毀就撕毀;

眼下,匈奴人承諾咱們得好處,豈不也是鏡中花、水中月?

反倒是漢人,似乎向來都很看重信譽,張口閉口‘師出有名’‘有的放矢’。

雖然顯得磨嘰了點,刻板了點,不知變通了點,但和他們打交道,還就是更讓人安心……

這,便是國家信譽,以及國家形象的重要性。

——如果你一直強大,你當然可以憑藉自身的強大,而在弱小者面前失信,甚至用信譽來換取短期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乃至一個文明,是不可能一直強盛下去的。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道理,華夏文明早在上古時期,便已經總結歸納了出來。

所以,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強盛,是無法永遠維序的。

而信譽和國家形象,卻可以長期留存及傳延。

還是那如今的匈奴人和漢室舉例。

——過去五十多年,匈奴人都是已知世界最爲強大,且幾乎沒有對手的地球霸主。

沒有任何人、任何勢力,可以違背匈奴人的意願——哪怕漢家都不行。

但匈奴人不守信譽、不信守承諾的形象,使得如今以及將來,逐漸衰敗下去的匈奴人,不可能再得到周邊國家、政權的信任,以及出於情誼而提供的援助。

用後世比較流行的一種表達方式來說,便是強大時期的匈奴人,把這條賽道的‘稅’收到了幾百年後。

所以,當匈奴人衰敗下去,草原遊牧之民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再通過‘毀約’獲利了。

大家都知道你不遵守合約了,自然也就沒有人跟你簽訂合約。

往後,哪怕匈奴人重新強大起來,又或是草原再冒出一個新的霸主,短時間內也很難和漢家,以及其他周邊政權簽訂合約,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問題。

反觀漢家,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不止過往幾十年的漢室,過去千百年來,華夏民族都始終在堅持師出有名,始終在堅持讓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這種深入人心的文明形象,使得所有周邊政權和文明,都天然的更信任華夏文明。

說的直白點就是:你可以不相信秦始皇、漢天子;

但你完全可以相信,華夏文明哪怕是要弄死你,也會給你一個無可挑剔的交代。

這個交代,會讓你自己都覺得自己該死。

而且,總是信守承諾,總是堅持‘正義’的文明形象,也讓華夏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總是多出一個‘政治渠道處理’的b方案。

匈奴人想要一塊地盤,那就只能打,通過武力解決問題。

頂天了去,也得是派軍隊去恐嚇,說到底還是武力解決問題。

但漢家想要一塊地方,武力征服,卻是最後的最後,不得已而爲之的下下之策。

在武力征服之前,漢家有無數種更溫和、更和諧的方式,通過政治渠道來解決問題。

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華夏文明‘千百年來總是師出有名’的文明形象和信譽作爲支撐的。

用最直白的大白話來說,就是華夏文明可以靠刷臉,來和周邊的鄰居們要來信貸。

華夏文明的承諾,大家都會相信,華夏文明的善意,大家都會樂得接受。

甚至就連華夏文明的惡意,都在此前提下,顯得沒那麼嚇人了……

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2章 博望苑第419章 考題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571章 還真是第401章 大魄力第553章 呵!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26章 朕!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4章 長安侯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69章 詭寂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540章 冬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94章 斟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21章 老兵第550章 皇長子第449章 戰鼓擂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523章 好好好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50章 單于庭第80章 有母明天更第465章 酷吏?第475章 人心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14章 蛇鼠一窩沒寫完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84章 爆!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38章 意外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11章 人才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80章 意外第205章 羽林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調的一手好作息我再改改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34章 草原王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43章 考校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21章 老兵第122章 暴君!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
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52章 博望苑第419章 考題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571章 還真是第401章 大魄力第553章 呵!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26章 朕!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4章 長安侯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69章 詭寂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540章 冬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94章 斟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21章 老兵第550章 皇長子第449章 戰鼓擂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523章 好好好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50章 單于庭第80章 有母明天更第465章 酷吏?第475章 人心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14章 蛇鼠一窩沒寫完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84章 爆!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38章 意外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11章 人才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80章 意外第205章 羽林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調的一手好作息我再改改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34章 草原王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43章 考校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21章 老兵第122章 暴君!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