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劉榮並不覺得這種心態有錯。

只能說,這就像是懶惰、好色,又或是好奇心、報復心、好勝心一樣——屬於非常正常的人性。

在特定的經歷過後,大概率會出現諸如此類的心理變化。

但不得不提的是:既然這些並不正面的心理變化,是因爲特定的人生經歷所造成,那就說明這些心理,是可以通過人爲干涉,來提前規避的。

好比劉榮。

雖非嫡出,也沒有人造嫡子的出身,卻也有着先帝皇長子的排序。

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皇位傳承規則中,至少佔了個‘長’字。

再加上先帝無嫡子,自然就成了規則範圍內的最優選。

佔着這個名分、大義,劉榮就不會爲了‘證明自己配得上漢家的皇位’,而做出太過偏激的舉措。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作爲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劉榮不需要證明自己。

哪怕窮盡一生都沒有任何成就,劉榮也依舊能泰然處之,絕不會因爲自己‘德不配位’而惶惶不安。

因爲劉榮‘得位正’。

劉榮繼承皇位,本就是應有之理,並不受劉榮的才能、成就影響。

反觀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得位不夠‘正’,自然就需要從其他方面進行找補。

在位中後期倒還好——是通過正兒八經的武功勳,靠‘漢武大帝’四個大字在找補。

但在即位初期,尤其是在建元新政被竇老太后廢除後,到竇老太后駕崩前的時間間隔內,漢武大帝證明自己、找補自己法理缺陷的方式,就只剩下搞排場。

又或者說,當今劉榮,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兩兄弟,就像是兩種不同情況下的富二代。

——劉榮是正妻所生的兒子,雖然母族並不能爲自己提供助力,但好歹是正妻所生,根正苗紅。

對於繼承家產,劉榮本就沒有太多的心理波動——本就該屬於劉榮的東西,劉榮不會去惶惶不可終日的想:怎麼辦?

該怎麼錯,才能繼承家產?

該怎麼錯,才能避免家產被別人奪走?

這一切,都不是劉榮所需要考慮的。

劉榮需要做的,僅僅只是按部就班的接受‘傳承者’規格的教育,並順理成章的繼承家產。

順利繼承家產之後,劉榮也無需有太過劇烈的動作,只一切求穩,順利完成權力交接,然後帶領家族產業繼續穩步前進即可。

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則好比富豪在外養的三兒所生,然後寵妾滅妻,扶正三兒,才得以繼承家產的私生子。

出身不正,上面又有很多個哥哥,讓漢武大帝本就有些心裡沒底。

雖然爭奪家產的過程中,漢武大帝自己,幾乎沒有做任何努力,但也正因如此,才讓漢武大帝更加的心虛。

就像是一筆錢,如果是努力工作所得的報酬,那花起來就總會心安;

可若是一筆意外之財,如中彩票之類,那興奮之餘,難免就要心裡沒底了。

皇位傳承,也是同樣的道理。

——自己掙來的皇位,坐着總是更有底氣,更能甩開膀子。

但別人替你掙來的皇位,你就免不得要心裡犯嘀咕,受那個幫你掙皇位的人處處掣肘,甚至是被其架空成傀儡。

衆所周知,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其實就是母親王娡居中謀劃,配合館陶公主劉嫖,以及阿嬌皇后青睞、東宮竇老太后認可,才最終得以繼承大統。

可以說,漢武大帝的皇位,是竇老太后、館陶主劉嫖、阿嬌皇后、王娡四人合力掙來的。

正所謂:吃人最短,拿人手短。

皇位都是人家幫你掙來的,那你免不得就要投桃報李,甚至把人家替你掙來的皇位,優先用來給人家謀福利。

但在原本的歷史上,即位初期的漢武大帝,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出身不夠‘正’,讓漢武大帝迫切想要證明自己;

而七歲得立爲儲,一直到十六歲,被彌留之際的孝景帝強行加冠,擺明了是要漢武大帝即位後立刻親政,又讓漢武大帝不免有些膨脹起來。

於是,什麼竇老太后、館陶公主,什麼阿嬌皇后、母親王娡,都被漢武大帝拋在腦後。

一手建元新政,把竇老太后得罪的死死的,直到老太后駕崩,漢家的大權都沒能真正落到漢武大帝手中;

再加上阿嬌皇后一曲《長門怨》,又得罪了館陶主劉嫖、阿嬌皇后二人,失去了自己在竇老太后面前,最大,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張底牌。

甚至就連母親王娡,漢武大帝的態度也算不上親近——動不動就是一句:莫復爲竇氏,來敲打、恐嚇母親。

這麼一通操作下來,替漢武大帝掙來皇位的四人,幾乎都被得罪了個乾淨。

皇位、法理的源頭被得罪,漢武大帝自然也就失去了短期內掌權,做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可能。

又迫切想要證明自己,就只能通過浮於表面的搞排場、搞形象工程,來維持自己可憐的體面了。

而劉榮,與歷史上的漢武大帝最大的一處不同,也恰恰在於此。

——劉榮的皇位,並非是靠旁人掙來的。

不可否認,竇老太后的首允、默認,館陶主劉嫖的‘不搗亂’,都是劉榮能得以繼承皇位的關鍵因素。

但也只是關鍵因素,而非決定性的核心因素。

真正讓劉榮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皇長子的身份,所賦予的法理資格,以及劉榮自己做出來的成績,在先孝景皇帝那裡得到的認可。

至於竇老太后、館陶主劉嫖,在劉榮得以繼承皇位的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不能說沒有,卻也僅限於:沒搗亂,沒壞事兒。

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則是竇老太后、館陶主等人合力扶上的皇位;

若是失去這些人的幫助,哪怕這些人不搗亂、不壞事兒,漢武大帝也幾無繼承皇位的可能。

這一點不同,就使得劉榮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呈現出兩種姿態。

劉榮面對竇老太后,是純粹把人家當長輩、當‘東帝’來尊敬,且對人家的竇氏外戚照顧有加,主打一個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雖然張口閉口‘皇祖母’‘孫兒’,但實際上,雙方几乎是以平等地位交流。

——至少在政治身份層面,祖孫二人是近乎平等的地位,只是多了一層祖孫的親緣長幼。

雖然劉榮仍舊隱隱低老太后一頭,但考慮到呂太后‘珠玉在前’,劉榮也總還能擡起頭說話。

面對館陶主劉嫖,那更別提了——劉榮心情好了,照顧竇老太后的面子,叫一聲姑母,皮笑肉不笑的聊兩句;

心情不好了,說劉嫖兩句,批評劉嫖一番,也沒什麼大不了。

雖然在親緣層面,姑侄二人長幼有序,但在政治層面,天子劉榮爲君,太長公主劉嫖爲臣。

論親緣,劉嫖大,論君臣,劉榮大。

二者結合,劉榮仍舊稍大一頭。

反觀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面對竇老太后——太皇太后對天子,稍低一頭,祖母對孫兒,又低一頭;

再加上皇位,都是竇老太后替漢武大帝掙來的,再低一頭。

三者結合,漢武大帝面對竇老太后,那純粹就是被壓得擡不起頭,只能跪着說話。

面對館陶主劉嫖,也差不多。

雖然論君臣,能壓劉嫖一頭,但多出一層‘丈母孃和女婿’的長幼關係,以及同樣承人家一個‘替朕掙來皇位’的人情,漢武大帝面對這位姑母,也照樣不怎麼擡的起頭。

以至於歷史上,纔剛入宮不久的衛子夫,被館陶主劉嫖一個‘外人’欺壓,差點給折磨致死,漢武大帝也是屁都不敢放一個。

究其原因,不外乎那一句:吃人最短,拿人手短。

人家替你掙來的皇位,你就別想着憑皇位壓制人家。

人家要的,你得盡力滿足,人家不希望看到的,你得盡力避免。

一旦沒做到,比如搞出來個建元新政之類的東西,把人家給惹惱了?

——罰你在太廟面壁思過都是輕的!

要不是娶了個好媳婦,廢立天子也未必不會成真!

說到這裡,劉榮和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二者之間,最本質的差距,也就很明顯了。

劉榮出身‘正’,得位‘正’,所以有底氣;

在面對竇老太后、館陶主劉嫖時,劉榮雖然仍舊要以晚輩自居,但總歸是能憑藉天子的權勢,來儘可能維護自身利益,以及宗廟、社稷的利益。

但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出身、得位皆‘不正’,所以根本沒底氣;

在面對竇老太后、館陶主劉嫖時,漢武大帝非但要以晚輩自居,甚至就連唯一能指望得上的天子身份,都是人家替你掙來的。

故而,什麼維護自身利益,什麼宗廟、社稷的利益,對即位初期的漢武大帝而言,都是絕對意義上的無稽之談。

——對竇老太后、館陶主劉嫖予取予求,然後熬死人家再說,纔是漢武大帝唯一能走通的路。

事實上,歷史上的孝景帝廢太子劉榮,立漢武大帝劉徹,也同樣是無奈之舉。

哪怕後來,漢武大帝成了‘漢武大帝’,證明了孝景帝眼光沒錯,但也依舊不得不承認:廢太子劉榮,是孝景帝迫不得已之下,纔不得不做的無奈之舉。

沒辦法。

實在是慄姬,以及慄姬背後的慄氏外戚上不得檯面,加之歷史上的太子劉榮,也同樣有些上不得檯面。

若非如此——但凡太子劉榮有一丁點可取之處,孝景帝也不可能廢黜已經及冠的太子劉榮,轉而去立年僅七歲,且必然會被竇老太后壓制的漢武大帝。

就好比如今這個時間線。

慄姬依舊是那個慄姬,依舊讓劉榮苦不堪言,度過了極其痛苦、鬱悶的十幾年;

慄氏外戚,也依舊是那個上不得檯面的慄氏外戚,一族百十來號人,劉榮滿共就淘換了一個勉強能用、中人之姿的慄倉。

但在這個時間線,劉榮上得了檯面。

於是,哪怕與立劉榮,有‘慄氏外戚’這個隱藏風險,以及‘慄太后’這個明面上的風險,孝景皇帝也依舊傳位劉榮,而不是歷史上的漢武大帝。

——因爲立漢武大帝,也同樣有風險。

廢長立幼,本身就是在冒險。

若非歷史上的太子劉榮實在不爭氣,讓孝景帝下定決心,寧願冒險一試——寧願賭一把,也不願意接受太子劉榮那寫在臉上的‘失敗’二字,華夏曆史上,恐怕大概率不會出現漢武大帝。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也正是由於歷史上的先帝年間,太子劉榮和弟弟劉徹之間的這段恩怨情仇,劉榮纔會在自己在位的這一朝,堅定不移的將嫡長子繼承製重新拉回歷史舞臺。

因爲孝景皇帝廢長立幼,一場豪賭,最終賭出來一個漢武大帝,本就是小概率事件。

——孝景帝夠幸運,賭出來一個漢武大帝,而不是漢獻帝、漢靈帝,亦或是絕後早夭的漢昭帝,乃至廢帝昌邑王。

人不可能總是這麼幸運。

十賭九輸。

豪賭的結果,往往是慘敗。

所以,劉榮不能讓漢家的後世之君,都養成這種‘開小號,立幼子賭一把’的觀念。

相較於這種不確定性極高的豪賭,顯然還是成體系的系統培養,才更能批量產出合格的皇位繼承人。

或許很難培養出太宗皇帝那樣的在世聖人;

但培養出先孝景皇帝那般,未必有天賦,但手腕必然老練的合格君王,是可行的。

——孝景皇帝本身,就是這套培養模式的成功案例。

連棋盤俠都能培養的出來,都能培養成孝景皇帝,搞出來一個文景之治,又有什麼樣的皇帝,是無法通過系統性培養,來最終培養成合格帝王的?

而在這樣一套規範的帝王培養體系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確定候選人。

若不提前把皇位繼承人候選,限定在一人,而是一次性培養數人,最終選其中最好的那一個,就很容易搞出九龍奪嫡之類的鬧劇。

有且只有確立嫡長子繼承製的正確性,將皇位繼承人,堅決限定在‘嫡長子’這一個候選人身上,漢家的皇位傳承,才能保證穩定過渡。

第268章 削藩第544章 百家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9章 執棋者第77章 我乏了第585章 別鬧第514章 大案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27章 開戰!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238章 宗祠第538章 意外第387章 商賈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53章 吞金獸!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24章 試探第531章 封禪?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調整一下狀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517章 上林宴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8章 宗祠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80章 魔改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11章 人才庫?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15章 活該!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65章 調節閥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20章 衛青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571章 還真是第208章 太上皇?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84章 爆!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41章 處置第425章 河西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19章 考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57章 行吧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31章 序幕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27章 開戰!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
第268章 削藩第544章 百家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9章 執棋者第77章 我乏了第585章 別鬧第514章 大案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227章 開戰!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238章 宗祠第538章 意外第387章 商賈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53章 吞金獸!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24章 試探第531章 封禪?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調整一下狀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517章 上林宴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8章 宗祠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80章 魔改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411章 人才庫?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15章 活該!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565章 調節閥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20章 衛青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571章 還真是第208章 太上皇?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84章 爆!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41章 處置第425章 河西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19章 考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57章 行吧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131章 序幕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227章 開戰!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