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斟酌

即便是在後世,這也是一片非常神奇的土地。

這裡遍地黑土,卻常年冰封;

這裡山河錦繡,卻銀裝素裹。

對於絕大多數歷史時期的華夏文明,以及北方草原、朝鮮半島的文明而言,這片區域,就像是一個被凍在冰塊裡的大西瓜。

好吃嗎?

當然好吃。

哪怕沒吃過,光是看看那賣相,就不難看出其有多好吃。

但再好吃,也從沒人吃到過、品嚐過這個西瓜的香甜。

因爲在這個西瓜外部,有着一整塊冰,砸不開,融不化,撬不動。

——尤其是作爲穿越者的劉榮,是最清楚這片被後世人成爲‘黑土地’的區域,是有多大的發展潛力的。

但即便如此,在來到這個時代後的前二十年裡,劉榮都沒有將自己的目光和注意力,投向這片沃土片刻。

在太宗皇帝年間,劉榮無視東北黑土地,還可以說,是彼時的太子劉啓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皇長孫劉榮更是完全的透明人,在漢室政壇根本沒有存在感。

先帝年間,得立爲儲君太子之前,僅僅只是皇庶長子的劉榮,似乎也沒有能力去動東北黑土地的心思。

可奇怪的是:先帝在位的後三年,劉榮得立爲儲,甚至太子監國,而後更是繼承皇位,爲漢天子!

在漢匈河套-馬邑戰役——尤其是在漢匈高闕之戰後,劉榮更是威儀已立,大權在握!

彼時的劉榮,已經有能力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將所有可能出現在封建王朝的奇蹟,給兌現爲現實了。

但劉榮並沒有這麼做。

劉榮有這麼做的能力,卻並沒有這麼做,那就只剩下一種解釋。

——不是劉榮不想,也不是劉榮沒這個權利和資格去推動,而是這件事,本身就辦不成。

就好比蘑菇蛋,劉榮想不想搞?

當然想搞!

如果劉榮非要搞蘑菇蛋,那能否調動起當今漢室所有的必要資源?

當然可以!

但問題在於:搞不定。

在這個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連土法水泥、土火藥都屬於‘黑科技’範疇的落後時代,別說是蘑菇蛋了;

單就是性狀穩定,可以成建制裝備並應用於戰場的軍用爆炸物,就足以在這個時代,掀起一場不亞於工業革命的科學大進步。

在東北搞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

——劉榮當然知道,這片土地只要利用的好,那是能養活上億人口的!

而當今漢室人口,滿共也才三千多不到四千萬!

這就等於說,只要能把東北黑土地開發出來,那漢家除了在這片地區種地外,其他所有地方都可以退耕!

甚至就連這片土地,都不用每年都耕種——只須黑土地一年豐收,就夠天下漢家子民吃兩三年!

這,還只是這片黑土地,在農業方面的發展潛力。

在工業方面,作爲穿越者的劉榮,更是對這片地區垂涎三尺,並寄予厚望。

但說過來說過去,還是那句話:這個大西瓜,很甜,很香,卻根本吃不到嘴裡。

因爲在如今這個時代,位於後世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代的代國,就已經是‘北方苦寒之地’了;

哪怕是位於漢室版圖最東北的燕國,對應的也是後世河北、京城地區,而非‘更東北’的關外三省。

對於後世人而言,東三省很冷,河北京城就還好,再往南一點,其實就算不上冷了。

但在這個時代,燕國——尤其是燕東右北平,以及燕北地區,卻是華夏文明認知中最爲寒冷、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永凍區。

對於當今漢室而言,燕國以北和北極,根本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人類無法生存,分分鐘要被凍死的極寒之地。

燕國都冷的人類差點不能生存,代、趙都被歸類爲北方苦寒之地;

也就不難看出東北黑土地,對這個時代究竟意味着什麼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也並不複雜。

——在如今這個時代,底層民衆的生存能力,以及生存物資獲取能力,是無比底下的。

而且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還沒有在這個年代,體現出絲毫‘科技讓人類生活的更幸福’的特性。

在寒冷的地方,這個時代的底層民衆,往往只能通過點燃篝火,然後坐在篝火旁取暖的方式,來驅散寒冷。

頂天了去,運氣爆棚,也就是能找到像樣點的泥瓦匠,搞一個牆壁與竈臺相連的壁爐,勉強抵禦寒冷。

更進一步——什麼暖氣不暖氣,地暖不地暖,別說這個時代的底層民衆了;

就連天子劉榮,都已經盤算着在宣室殿鋪一層地暖,琢磨了好幾年,愣是沒想到像樣點的辦法。

更要命的是:除了暖氣這種統籌形式的供暖方案,這個時代的民衆,連棉衣這種個人禦寒手段都不具備!

別忘了;

這個時代,可還沒有棉花!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要等到至少百十年後,原始版、未經改良,只能作爲觀賞作物存在的棉花,纔會從西域傳入華夏。

而後經過數百上千年的育種改良,才最終成爲了可用作禦寒的衣物、被褥填充物。

換而言之:在如今漢室,想去東北——甚至是燕國走一圈,那純純就是在拿小命開玩笑。

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更沒有棉衣棉褲,絲綿被褥;

衣物、被褥,都只能以‘絮’作爲填充物。

有錢人家的公子哥還好說——什麼鴨絨、鵝絨之類的稀罕物,暖爐、馬車之內的配套設施,怎麼都凍不死。

但若是孑然一身,身無長物的農人,去如此苦寒之地,那真就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這種情況,不單存在於底層民衆之間,也同樣影響着這個時代的朝堂中樞,對這片凍土的開發規劃。

——好比劉榮如今盯上的朝鮮半島,氣候寒冷程度絲毫不亞於東北的凍土。

在後世的偶像劇當中,歐巴們也總是風衣、圍巾,張嘴說話就是漫天熱氣。

這就導致劉榮未來,如果想要通過武力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首先就要保證出徵將士的禦寒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了:河套-馬邑之戰,漢家將士在河套奔走,難道就不冷了?

尤其高闕之戰——臘月凜冬奇襲高闕,漢家將士難道就不冷了?

劉榮只能說,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因爲漢匈河套-馬邑戰役,是在秋中時節爆發,於入冬前徹底結束的。

且河套地區,對應的其實也是後世內蒙、寧夏、陝西三省交接——冷歸冷,但總歸還在可以忍受的程度。

至於高闕之戰——高闕,卻是位於後世的‘北方苦寒之地’內蒙。

但別忘了;

高闕之戰,並非是一場曠日持久,戰線延綿的拉鋸戰,而是一場突襲戰、閃電戰。

在戰役爆發不到十日內,漢家便成功掌握了高闕要塞,基本結束了整場戰役的‘進攻階段’。而且,在攻下高闕之後的第一時間,河套北部的博望城,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往河對岸的高闕,轉運從長安送來的禦寒過冬物資了。

甚至於!

即便做了如此周全的準備,那一戰,漢家也依舊遭受了不下數千人的非戰鬥減員,均是極寒天氣所導致!

而朝鮮半島,卻不同於河套和高闕。

——朝鮮半島的面積,比河套更大,且地形比河套更復雜、更‘跌宕起伏’;

如果說,漢家謀奪河套是‘聲東擊西’,奇襲高闕是‘攻其不備’,那朝鮮半島,漢家就只能堂堂正正的從燕國東出,平平無奇的一路推過去。

而且,朝鮮半島和河套,還有一點不同。

——河套地區,只有難免有黃土高坡爲天塹。

其餘三面,雖說均有黃河作爲‘護城河’,這也正是河套這一名稱的由來,但河套地區的黃河流域,本質上也只是一條緩衝帶、預警線。

漢家想要跨過去,就肯定能跨過去,區別只在於動靜大小,時間快慢。

而且度過去之後,便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再也沒有第二道天然阻隔。

這就導致曾經,掌控着河套地區的匈奴人,需要將河套與西部的河西、北部的幕南,以及東部的還是北地郡隔離開。

哪怕河西、幕南皆爲匈奴人所掌,也同樣如此。

因爲河套水草豐美;

無論是河西部族,還是幕南的部族,都想在河套咬下一塊肉,更或是舉族遷居河套。

所以本質上,曾經屬於匈奴人的河套地區,是需要‘三面戒敵’的。

反觀朝鮮半島,顯然就沒有這層顧慮率。

——能被稱之爲‘半島’,便足以說明朝鮮半島三面臨海;

唯一與大陸接壤的西側,甚至都還和漢室版圖,隔着一條馬訾水。

馬訾水,或許聽上去有些陌生。

其古稱:浿水,更直接就是生僻字。

但在後世,這條河流有一個極爲響亮的名稱。

鴨綠江。

從如今的還是燕國地區出發,東出右北平,跨過鴨綠江,便可以踏足朝鮮半島。

而踏足朝鮮半島的同一時間,也將直接踏足衛滿朝鮮的版圖西部。

以此爲出發點,從軍事角度來看,如果漢家要武力解決朝鮮半島的問題,那大軍的行軍路線,也基本是定死了的。

——長安朝堂從南、北兩軍,以及羽林、虎賁二衛中,挑選出兩到三個校尉作爲骨幹;

從關中大規模徵召兵丁,以南北兩軍、及羽林虎賁二衛骨幹擔任軍官,組建起一支十萬人左右的遠征軍。

而後,大軍自長安出發,一路向東,出函谷,經河、洛;

自樑國折道向東北,過趙國而抵燕。

於燕國稍作休整,再配備足夠數量的燕國郡兵,來作爲嚮導和極寒求生指導,方大舉東進。

如果一切順利,大軍或許能撐着衛滿朝鮮反應過來之前搶先渡江。

當然,哪怕反應過來了,衛滿朝鮮也大概率不敢在漢軍渡河、踏足自家版圖之前先動手。

第一場戰鬥,大概率會爆發在馬訾水東畔,漢家纔剛踏足朝鮮半島,情況不明、立足未穩之際。

之後的發展,就要看每一場戰鬥的結果了。

而眼下,劉榮一紙詔書,把朝鮮半島有名有姓,拿得出手的‘君主’都給叫來了長安。

這些人的行動路線,就是完全反着的了。

首先,領土位於馬訾水以東,與漢家隔馬訾水嚮往,卻被衛滿朝鮮唯獨在角落的真煩人,大概率能順利渡河,踏足燕國。

而其他政權的使團——如辰韓、馬韓等,要從南半島出發,一路北上,然後想辦法通過衛滿朝鮮所掌控的北半島,才能踏足漢室版圖極東北的燕國。

這裡的‘想辦法通過衛滿朝鮮版圖’,無疑就是劉榮給衛滿朝鮮君主:衛右渠下的套了。

——辰韓、馬韓等國使團,要借道去長安覲見,沿經你衛滿朝鮮領土,你放不放人過去?

無論放不放——你自己來不來長安?

劉榮敢打包票:衛右渠自己肯定不敢來。

但也肯定不敢不派使團,且大概率會派幾個有分量的人,來組成覲見長安的使團。

劉榮大膽猜測,使團中至少會有衛右渠的一個兒子——且很可能是衛氏朝鮮太子;

另外,還會有一名衛氏朝鮮重臣——極大概率是相國。

然後,事情就會變得有意思了。

等衛氏朝鮮使團抵達長安,劉榮先可以揪住衛右渠的小辮,好好責問衛氏朝鮮使團:朝鮮君爲何不朝長安?

這事兒聊完,使團少說要脫一層皮。

再接下來,劉榮就要問問使團:其他使團,爲什麼還沒到/爲什麼沒能踏足燕國?

是不是你衛氏朝鮮從中作梗,阻止外藩忠臣覲見宗主國?

這一指責,衛氏朝鮮使團但凡給不出個像樣的交代,劉榮這便是有了‘出師之名’。

——小弟來給我這個大哥磕頭,這狗東西不讓我小弟下跪?!

——它不死誰死?

當然,衛氏朝鮮也有更爲理智的選擇:忍辱負重,放所有借道的使團過去,並一同前來長安覲見。

可即便是這樣,劉榮也還是有話說。

咳咳;

獲取數十年來,朝鮮諸藩,屢屢要朝長安,卻多半未能成行。

怎麼回事呢?

劉榮也不確定這其中,是不是——是否總是衛氏朝鮮在使絆子。

但沒關係;

劉榮完全可以厚着臉皮,毫無顧忌的喊出一句:朕說你是,你就是!

你衛氏朝鮮,是降,還是亡?

是給朕滑跪,還是繼續執迷不悟?

好自‘斟酌’吧……

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76章 無題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65章 酷吏?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31章 序幕第544章 百家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3章 家宴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58章 難啊沒寫完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51章 新軍!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9章 詭寂第221章 老兵第334章 草原王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晚點更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88章 駭人!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65章 物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71章 鹽鐵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35章 稅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59章 押注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08章 將戰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48章 墨家?第302章 戰書?第514章 大案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46章 廟算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35章 奏對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565章 調節閥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31章 封禪?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
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76章 無題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65章 酷吏?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31章 序幕第544章 百家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13章 家宴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58章 難啊沒寫完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351章 新軍!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369章 詭寂第221章 老兵第334章 草原王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晚點更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88章 駭人!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65章 物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71章 鹽鐵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35章 稅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59章 押注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08章 將戰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448章 墨家?第302章 戰書?第514章 大案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46章 廟算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35章 奏對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565章 調節閥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531章 封禪?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71章 父皇,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