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還真是

關於皇長子,以及皇后曹淑、外戚曹氏的輿論,在劉榮有意無意的引導下,很快便平息了下去。

只是難免生出些‘小’插曲。

——在劉榮明確表示自己這一朝,漢家將恢復嫡長子繼承製‘立嫡立長’的傳承規則,並必然‘立嫡’後,本就算不得安分的儒家,又開始自作聰明瞭。

一開始,只是幾個毛都沒長齊的儒生,在街頭巷尾散佈流言說,劉榮自己是庶長,先帝實際上也是庶長;

劉榮現在鐵了心要傳位嫡子,就是在打先帝、打自己的臉。

發現這個言論沒什麼市場,也沒什麼反響之後,又有一些小有名氣的儒生跳出來,旁敲側擊的開始討論:先帝到底算不算嫡長。

只是這一不小心,可就捅到了馬蜂窩。

——竇老太后直接炸了!

什麼意思?

我兒子不是嫡長?

合着你們這些個腐儒,是在拐彎抹角的,說我不是太宗皇帝正妻是吧?

好啊!

挖宗廟、社稷牆根,這都不揹人了?!

便這般機緣巧合之下,儒家原本有意無意的試探,竟是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尤其是在試探發酵後的第二次,竇老太后召見了天子劉榮。

雖然還不到指着鼻子,把劉榮罵的狗血淋頭的地步,卻也絕對算得上是嚴厲的批評!

批評劉榮不知道維護先帝父親,以及毋庸置疑‘庶長’出身的自己。

這一下,事態徹底鬧大了。

——連天子都捱了罵、捱了批評!

在這個主辱臣死、主憂臣勞的時代,天子受了批評,底下的官員還能落着好?

開玩笑!

幾乎是劉榮前腳出長樂宮,丞相竇嬰的請罪疏,便送到了未央宮宣室殿的御案之上!

緊隨其後的,是三公的其餘二位:御史大夫衛綰,以及大司空韓安國。

天子捱罵,三公告罪,九卿更直接就跪到了宣室殿外。

這下,輿論總算清淨了。

也沒人說先帝是不是嫡長、太宗皇帝原本是不是另有髮妻,並和那位髮妻育有嫡子了;

連帶着,就連當今劉榮,也沒人再拿‘當今乃庶長’說事兒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輿論越來越沉寂,朝堂內外的氛圍也越來越壓抑。

最要命的是:天子劉榮從始至終,都沒有再在這件事上表態。

既沒有從善如流,順着竇老太后的怒火,在宣室殿的朝儀之上大發雷霆、宣泄怒火,也沒有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像是個旁觀的老者般,老神在在,興致盎然,就是不插手。

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也從劉榮‘只關注,不作爲’的態度中,隱約嗅到劉榮的意圖之後,丞相竇嬰最終,還是單獨找上了天子劉榮。

只是這一場原本算不得正式的會面、這件原本算不得多大的‘小事’,卻是以竇嬰不顧丞相之尊,對天子劉榮跪拜見禮作爲開端……

·

·

·

·

·

·

“魏其侯這是何故?”

御榻之上,天子劉榮淡然端坐。

對於跪地叩首向自己見禮的丞相竇嬰,劉榮既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惶恐’,也沒有虛情假意的起身去虛扶;

只輕描淡寫的一句‘何故如此’說出口,劉榮便自顧自收回目光,端起面前的茶碗輕抿一口。

而在御階下,感受到劉榮淡漠態度的丞相竇嬰,心中也是頓時生出一股苦澀。

照理來說,這次的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往小了說,這就是一次坊間輿論、閒言碎語,引發東宮竇老太后震怒的輿論事件。

按照正常的處理方式,要麼是冷處理,擱置一段時間就過去了;

又或者,是象徵性抓幾個散播流言的小蝦米,把人交給竇老太后撒撒氣,泄泄憤了事。

反正老太后要面子、要名聲,不可能真拿人家怎麼樣。

頂多就是打一頓板子,亦或是充軍、流放之類。

可往大了說,這可就涉及到先孝景皇帝的法理、法統,以及竇老太后‘漢太后’‘漢太后’的合法性,以及由之延伸出的當今劉榮的法統來源合法性!

真要是把事件定性成這個方向,那散播流言的人沒的說——保底也是一個‘居心叵測’的大帽!

至於背後暗中鼓搗、慫恿的幕後之人,那更是圖謀不軌,洗都沒得洗。

最要命的,是劉榮眼下這個態度。

——看似是放手不管,任其發展;

但在這種事情上,沒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劉榮,是要放任事態擴大!

劉榮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擺明了是想讓這次介乎於‘輿論事件’和‘政治事件’之間的變故,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

從最初的閒言碎語、坊間傳聞,到如今,竇老太后雷霆震怒後的政治事件;

再往下呢?

若是繼續深挖,從最初散佈流言的人,到母后慫恿的策劃者——繼續挖,那可就要挖到整個事件的源頭:儒家了!

這也是今日,竇嬰爲何會獨自前來,且不顧丞相身份,直接跪拜天子劉榮的原因。

——作爲現如今,儒家最拿得出手的政治人物,在事態愈發不可控制,且劉榮擺明了要敲打儒家的前提下,丞相竇嬰,就是那個最有能力,也最應該站出來處理此事的人。

當然,如果只是個普通的,單純儒家出身的丞相,竇嬰此刻最應該找的,其實是東宮竇老太后。

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嘛。

事態由竇老太后雷霆震怒作爲開端,自然就需要將竇老太后的怒會平息,纔有機會平息事態。

但尷尬的點就在於:竇嬰姓竇。

雷霆震怒的東宮竇老太后,是竇嬰如假包換的族親長輩。

甚至就連竇嬰這個丞相之位,都有至少一半是沾了竇老太后,以及竇氏外戚的光。

於是,問題就變得無比尷尬了。

——作爲儒家在朝堂之上的最高代表人,這件事,只能竇嬰去解決。

但竇嬰不只是‘儒丞相’,也同樣是出身竇氏的‘外戚丞相’。

在竇老太后面前,竇嬰別說是做了丞相——哪怕是篡漢社稷做了天子,那也照樣得規規矩矩喊一聲:姑母。

到了竇老太后面前,就沒有竇嬰‘爲儒家存亡計’‘爲宗廟社稷計’的份兒;

竇嬰只能張口閉口‘侄兒以爲,此事當如何如何’‘唯竇氏計,望姑母如何如何’。

好比此次事件。

竇嬰要真去東宮找老太后,那別說是解決事端了——反倒是要以侄子的身份,好好給竇老太后解釋一下:朝堂內外好好地,怎麼就掀起關於先帝、竇老太后法理和法統的討論了?

若是給竇老太后惹惱了,噴幾句‘你這個丞相怎麼辦事兒的?’‘你做的哪門子丞相’之類,那也不過是便宜之內,順嘴的事兒。很顯然,竇嬰對此有着極爲明確的認知。

於是,自知在竇老太后那裡討不到好,甚至可能還要挨一頓罵的竇嬰,便只能換一個思路,找到了另外一個繫鈴人:天子劉榮。

——此次事件,看似是竇老太后的震怒,才導致事態陡然升級;

但朝堂內外都清楚:若非天子劉榮如此放任不管,事態根本發展不到這個地步。

換而言之,竇老太后的怒火,不過是事態升級的導火索。

真正利用這個導火索,來推波助瀾,導致事態升級的,其實是天子劉榮。

也就難怪竇嬰剛走入宣室殿,就又是跪地又是磕頭,半點丞相的體面都顧不上。

而作爲‘始作俑者’,目的尚未達到的劉榮,自然也就沒有像尋常時日那般,將漢家的丞相,放在地位不比自己低太多的位置;

而是好似後世明、清般,對臣下——尤其是百官之首跪地叩首的‘失禮’之舉視而不見。

劉榮敲打竇嬰的意圖,可謂是顯而易見。

但眼下,真正應該受到敲打的儒家,卻還沒有得到敲打;

此時的竇嬰,也顧不上自己在劉榮這裡的印象分了。

“還望陛下,救救我儒家之學吧……”

不出劉榮所料。

都沒等劉榮玩弄帝王心術,竇嬰便已是徹底亮了底牌。

——此次入宮,竇嬰是來求劉榮的。

嘴上說是讓劉榮‘救儒家’,然實則,卻是讓劉榮放過儒家。

只可惜,此次敲打,是劉榮下了大決斷、大決心的。

好不容易把板子舉高,眼瞧着就要打下去了;

就算最後,板子沒打下去,而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也不能這麼容易。

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魏其侯,何出此言吶?”

依舊淡漠的一問,惹得竇嬰面色又是一苦。

心下卻也已瞭然:此番,劉榮並不打算輕易放過儒家。

事實上,哪怕是作爲‘當局者’,竇嬰心裡也非常明白:過去這些年,甚至可以說是過去百十年,儒家,就像是個被寵壞的孩子一般,始終沒能吸取到教訓。

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儒生們前仆後繼的前往長安,就爲了能吃上一口秦俸。

後來,始皇雄心壯志,深感壽命不足以爲萬世開太平,便開始沉迷尋仙問藥,最後殺了幾個欺君罔上,偏始皇尋仙經費的方、術之士;

順帶着,處死了一批對始皇不敬,揚言要教始皇帝‘怎麼做皇帝’的狂生。

本只是個例,卻被儒家粉飾成了始皇嬴政,對整個儒學的系統性迫害。

到了如今漢家,又鬧出了高皇帝,和酈食其的‘高陽酒徒’事件,搞得好像儒生多不受漢家待見似的。

結果如何?

呵!

也就是不能做官而已,甚至僅僅只是做官艱難而已!

沒看人家叔孫通,正兒八經儒家出身,受荀子授以《周禮》,照樣成了太祖皇帝的寵臣?

至於其他的儒生,也並非完全不能做官。

更多的,還是不願意接受基層職務、不願意擔任做事的官員。

那太祖皇帝也有話說的!

——你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儒生,說是滿腹經綸,結果連《詩經》都沒讀過完整版!

看你能寫會認,我給你個二百石的官職,讓你給縣令打打下手、收收稅,還委屈你了?

特麼什麼貨色,就要做二千石的博士?

真當我漢家的祿米,是大風歌刮來的不成?

——還有你!

——七十好幾的人了,牙都沒剩幾顆,倆人左右合力扶着都走不動道;

就算你真的有學問,這般年紀,又能幹點啥?

真要讓你擔任公卿二千石,我都怕你嘎上朝路上!

結果好麼,太子太傅你都不稀罕,非要做皇帝太傅……

我特麼開國之君啊!

我不要面子的?!

我特麼用你教我怎麼做皇帝?!!

便如此這般,儒家就成了自己口中的‘入仕從政艱難’。

搞得好像漢家有一條法律條令,不允許儒生爲官、升官,亦或是有什麼‘不錄用儒士’的潛規則一樣。

然而事實卻是儒生們自視甚高,實際能力卻和自我認知嚴重不符,才讓掌權者,自天子到整個官員體統,自上而下的一致厭惡。

除此之外,儒生們的日子,卻是半點不受影響。

該‘躬耕傳家’的躬耕傳家,該隱居山林的隱居山林;

想和人辯論就和人辯論,想登臺講學就登臺講學。

自漢家開國至今,儒家出身的大賢、大家,更是在數量、質量上,均碾壓其他各個學派——包括有漢以來的執政學派:黃老學。

或許也是這種百無禁忌,看似處處受限,實則無比自由的好日子過多了,讓儒家生出了某些不應有的錯覺。

在他們看來,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儒生們指點江山,教祖龍如何做皇帝,最後也不過是犧牲了幾個個體。

而在秦亡漢興之後,在太祖劉邦溢於言表的厭煩、惡意下,儒家也僅僅只是斯文掃地,丟了臉,實則依舊沒有受到具體的傷害。

再加上儒家內部的個體,依舊過着想說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的理想生活,就難免讓這些被寵壞的巨嬰,生出了些不該有的念頭。

一如當年,試圖教始皇嬴政‘如何做皇帝’一樣,此番,儒家又跳出來,試探着干涉漢家的皇位傳承了。

可惜,儒家提到了鋼板。

而且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史詩級鋼板。

——穿越衆,天子榮。

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87章 僵持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0章 驗金石第480章 意外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523章 好好好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44章 長安侯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3章 黑土地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22章 去吧,去吧告假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35章 稅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17章 上林宴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沒寫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睡一覺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92章 蒙王?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94章 斟酌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53章 吞金獸!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晚點更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37章 連鎖反應?剛落腳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553章 呵!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99章 十日?!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0章 有樣學樣
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87章 僵持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0章 驗金石第480章 意外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523章 好好好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44章 長安侯第552章 第二個晁錯?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3章 黑土地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22章 去吧,去吧告假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35章 稅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17章 上林宴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沒寫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睡一覺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92章 蒙王?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94章 斟酌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353章 吞金獸!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晚點更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95章 凡事都有兩面性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37章 連鎖反應?剛落腳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553章 呵!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99章 十日?!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0章 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