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

有了這麼一套相對健全的輪轉體系,漢家的軍隊,才逐漸從原先‘只認將軍,不認天子’的狀態,逐步轉變爲劉榮理想中的正常狀態。

——關於這一點,劉榮原本是不急的。

因爲劉榮非常清楚,很多時候,政策、體制,並非越先進越好,而是越符合時代背景、文明進程越好。

好比當今漢室,最應該大規模列裝的先進武器,是以鋼、鐵爲材料的冷兵器;

至少百年後,漢家才具備列裝入門級熱武器——如遂火槍、簡易炸藥等玩意兒的客觀條件。

至於技術含量更高、火力更強大的先進熱武器,如自動步槍、膛線炮,乃至導彈、無人機之類——壓根兒就不是這個時代能玩兒的轉的,甚至都不是這個時代養得起、玩兒的起,以及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

同樣的道理:政治體制體系、治國政策剛略,也並不是照搬後世的先進經驗,就一定可以在這個時代取得效果的。

還是那句話;

前進半步,那叫進步;

前進一步,那叫跨時代;

前進一步半,那就要扯着蛋了。

便說軍隊——在如今這個時代,劉榮真正應該推動的‘進步’,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明確軍隊指揮系統,並進一步劃分‘將’和‘帥’之間的區別。

能在有生之年,讓漢家每一個軍官指揮官,都成爲戰時窩在中軍大帳想策略,而不是身先士卒搞騎砍,就已經是劉榮‘有效推動華夏軍隊進步’了。

至於軍官對軍隊的過高掌控力度——倒不是說沒辦法解決,而是受限於時代侷限性,解決起來非常麻煩,且多少顯得有些沒必要。

因爲在這個時代,民衆的文盲率,那都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而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認哪怕一個字;

能認出自己的名字,就已經算得上是‘有文化’了,若還能寫出自己的名字,更直接就是街坊鄰居眼中的讀書人!

這個時代的文盲率有多高、知識壟斷有多嚴重,只需要提一點就可見一斑。

——在當今漢室,能寫會認的人,可以無條件進入體制內!

只要能寫會認,你就可以就近到地方郡衙、縣衙,在證明自己能寫會認後,被授予官職,免試吃上皇糧!

亦或者,也可以找一家地主豪強,亦或豪商富賈,人家也絕不會虧待你這個知識分子。

要麼把你當門客養着,要麼把你當賬房先生用着,實在不濟,也總會讓你去給他們家的孩子啓蒙,終究是餓不着你。

如果,你也和劉榮一樣,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卻並未能像劉榮那般,出生就佔據了皇長子的崇高身份,也沒有關係;

只要你能花費一點時間,把九年義務教育賦予你的文化素養,轉變爲對這個時代的語言、文字的瞭解,那你就可以憑藉‘能寫會認’四個字,直接解決基本的溫飽生存。

讀書人如此稀缺,能寫會認就能無條件吃皇糧,這個時代的文盲率,也就可見一斑了。

而文盲率,雖然無法直觀體現出民衆的道德素養,卻也能從某種程度上,側面體現民衆的認知程度。

底層民衆是千篇一律的文盲,能寫會認者千里挑一;

再加上封建時代皆有的人口流動限制,使得底層民衆往往窮其一生,都可能出不了自己所在的縣,乃至自家所在的鄉。

這,就意味着絕大多數民衆的認知,其實是侷限在極其狹隘的程度的。

誠然,他們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行爲準則,有一套淺顯易懂的思想道德認知;

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亦或是遠親不如近鄰之類。

但你要是問他們:什麼樣的人值得信任,什麼樣的人應該防備,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信之類?

他們大概率會回答你:我分不清好人壞人,也不知道什麼人能相信;

我只知道我爹孃不會害我,我族親不會害我,鄉鄰也不會害我。

至於外人——哪怕不會害我,我也信不過他。

尤其是在出遠門的時候,底層民衆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幾乎是完全本能的尋找親朋好友,亦或是鄉黨。

哪怕到了後世,類似這樣的情況也不絕於耳。

——孩子去外地上學,父母找當地的友朋親鄰託付;

——一家人外出旅遊,首先想到的是當地的舊相識;

——某人入職某單位、某公司,父母首先想到的,也是‘誰誰誰的孩子也在這兒上班,你倆互相照應着’之類。

而在當今漢室,底層民衆出遠門,幾乎只存在一種可能性。

參軍入伍。

和後世大部分小國一樣,如今漢室雖然算不上全民皆兵,卻也有着近乎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制度。

男子十四歲開始參加冬訓,磨練軍事能力,十七歲開始準備應召入伍;

二十歲‘始傅’,開始承擔納稅人的職責,並正式開始承擔勞役和兵役,且必定會在二十五歲之前服兩年兵役——一年戍衛邊疆,一年拱衛京都。

這種時候,鄉黨的重要性,就會得到最直觀的體現。

大老遠跑去北方邊塞/皇城腳下,沒個人照應怎麼行?

尤其戰場生死之地,要是沒人照應,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於是,參軍入伍的士卒們,開始本能的以‘鄉黨’爲紐帶報團取暖,並對同鄉抱以近乎絕對的信任。

到了戰場上,接收到上級的命令,士兵的第一反應絕非服從,而是和左右的同鄉戰友商量:咋整?

要不要聽從命令,前往某地駐紮/留守原地?

雖然最終,必然會得出‘不服從命令就要完蛋’的結論,但這個商量的過程,本身就讓同鄉們進一步綁定在了一起。

而這種情況,顯然讓軍隊的指揮系統無法接受。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但這個道理,是無法和底層出身,認知不足的兵士們講清楚的。

但每回下命令,同鄉出身的士兵們,都這麼‘商量一番’,這也不是個事兒啊?

怎麼辦?

簡~單。

直接將同一籍貫的兵士和軍官,都放到同一編制下即可。

你是下邑的,你戰友也是下邑的,你們的伍長甚至是你鄰居家的好大哥!

伍長的命令你不聽,鄰居家好大哥的命令,你總不至於還不聽吧?

好;

再來。

伍長是你鄰居家好大哥,再往上,什長又是和你們幾人,從小一起玩兒到大的孩子王。

他的話,你們難道也不聽?

忘了當年,就是因爲聽了他的話,你們幾個毛都沒長齊的娃兒,才得以順利偷看到村頭寡婦洗澡的了?

繼續。再往上的屯長,你們倒是不熟,卻也是同鄉——村頭地主家的兒子。

雖然和你們交集不多,但你們一入伍,人家就和顏悅色的把你們叫到了一起,又是好酒又是好肉,張口閉口‘出門靠鄉黨’。

最後更是直接大禮託付你們:戰場上建功立業,就靠諸位了!

你難道還有話說?

人家也沒讓你去送死——恰恰相反,人家比誰都更珍惜你的命!

至於替他建功立業——砍下來的敵軍首級,又不是不算你的軍功?

真要說起來,凡是你打下來的軍功,大頭都是你的,人家只是沾個‘指揮得當’的光而已。

這麼個同鄉老大哥,難道你還能不聽他的話、不遵從他的軍令?

就這麼一級一級往上——如今漢室,幾乎每一支部隊,無論是常備野戰軍還是臨時徵召軍,無論是長安中央軍還是郡縣地方軍,幾乎都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促成同一籍貫的士兵、軍官報團取暖。

當今漢室的任何一支軍隊,一伍的四名士兵、一名伍長,共計五人,必然是同鄉!

而且還不是同屬一郡、同屬一縣,而是一村、一里,從小光着屁股一起玩兒到大的‘真·鄉黨’!

什長也至少要保證:和手底下的兩個伍長、八個士兵同出一村,至少要做到彼此‘相知’——聽到彼此的名字,能大概想起來對方的長相,以及家住那裡、父母是誰。

屯長掌兵五十,可以和麾下‘不同村’,但也起碼得同屬一鄉;

彼此說道起來,你說:我是某某村某某裡,哪家哪房的兒子;

大部分屬下也能恍然大悟的說一句:哦~那地方我知道,我認識的誰誰誰就嫁去那兒了,嫁給了誰誰誰。

你再說一句:哦,我知道,那人我認識,是聽說他媳婦是你們那個村兒的來着……

至少得達到這種關係,你纔是真正意義上掌兵五十的屯長。

再往上,掌百人的曲侯——起碼得是同一個縣的吧?

掌五百人的隊率司馬,就算不是同一個縣,也得是相鄰某縣的人,讓大傢伙‘有所耳聞’吧?

率軍千人的校尉,號偏將,也起碼得和屬下上千兵馬同屬一郡,纔有臉說出那句:損兵折將,無顏以面XX父老。

這,纔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軍隊,並不是被軍官主動的、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的,轉變爲了自己的‘私軍’;

而是因爲這種鄉黨紐帶,自然而然的,變成了軍官掌控力度更高、朝堂掌控力度更低的武裝力量。

要想完全杜絕這種狀況,那就得將軍隊打散混編,甚至竭力避免同一籍貫的將士身處同一作戰編制;

但這又讓問題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將鄉黨編爲一部,是爲了更好地指揮軍隊,並讓將士們有更高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安全感。

是爲了讓士兵上了戰場後,不用擔心左右的‘陌生人’是否會害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正面戰場,並將後背安心交給身旁的鄰居家好大哥、遠房親戚家好大兒。

尤其這個時代,鄉黨,往往是和宗族掛鉤的。

同鄉,往往都是同族。

在如今漢室的鄉、村一級單位,有相當一部分,甚至直接就是以當地宗族的姓氏命名。

如李家溝,何家寨,張家坳——到了地方放眼望去,愣是看不到外姓人兒!

所以,與其說底層民衆參軍入伍後,更信任同一籍貫的鄉黨,倒不如說,是相信這些和自己一同生活,甚至沾點親、帶點故的遠方親戚不會害自己。

真要害了,那就要承受家鄉千夫所指,以及整個宗族戳脊梁骨。

在後世新時代,很少還有怕被‘戳脊梁骨’的人了。

但在如今漢室,對絕大多數底層民衆而言,被戳脊梁骨,很可能是比被凌遲還要痛苦的刑罰!

畢竟凌遲是肉體刑法,而戳脊梁骨,卻是精神懲罰。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正是因爲軍隊中‘鄉黨抱團’的情況,對當今漢室有利有弊,且利弊基本對半,劉榮原先纔不急着改變這一現狀。

畢竟當今漢室,將領對軍隊的過高掌控力度,還沒有出現‘讓軍隊脫離朝堂中央控制’的隱患。

更多的,是將軍們如指臂使,在戰場上表現更出色;

指揮更流暢,而不是擁兵自重,亦或聽調不聽宣之類。

直到有一天,劉榮親身經歷、親眼見證了某位將軍,對某隻軍隊的掌控,開始出現‘脫離官方掌控’的徵兆,劉榮才改變了主意。

沒錯;

不是別人,以及別的軍隊。

正是太宗皇帝年間,爲中尉周亞夫所節制的細柳營。

劉榮永遠都忘不了當年,太宗皇帝擺駕細柳營,卻在營門外被攔截的那一幕。

——周亞夫將令:任何人出入細柳大營,皆不可乘車!

從當年,太宗皇帝最終不得不下車,步行入細柳大營營門,也不難得知:便是天子,也同樣不例外。

當年,太宗皇帝並沒有因此而動怒。

恰恰相反——這近乎恥辱性的一幕,反被太宗皇帝當成了細柳營‘令行禁止,軍規森嚴’的佐證。

但劉榮沒那麼大度。

準確的說,對軍隊,劉榮沒那麼‘缺心眼兒’。

槍桿子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置疑的。

槍桿子的歸屬權,是絕對不容商討的。

看門的狗養不熟,那就只能放鍋裡煮熟。

而軍隊的‘反噬’能力,可比看門的狗,要來的強烈的多……

第589章 不難辦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36章 絕戶計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51章 新軍!第559章 押注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79章 冰雕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晚點更第589章 不難辦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05章 羽林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40章 驗金石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83章 不安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05章 羽林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6章 困獸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52章 博望苑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65章 酷吏?第6章 困獸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35章 稅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22章 漲工資!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577章 總結歸納回家晚了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80章 意外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66章 點將!第221章 老兵第553章 呵!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61章 陛下!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76章 無題
第589章 不難辦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536章 絕戶計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51章 新軍!第559章 押注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479章 冰雕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晚點更第589章 不難辦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05章 羽林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40章 驗金石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83章 不安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05章 羽林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6章 困獸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52章 博望苑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0章 賺錢賺錢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65章 酷吏?第6章 困獸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435章 稅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22章 漲工資!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577章 總結歸納回家晚了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80章 意外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66章 點將!第221章 老兵第553章 呵!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61章 陛下!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76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