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編戶齊民

“大好河川啊~”

“合該由我諸夏之民所有!”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程不識策馬立於一處丘頂,一時間感慨萬千。

漢匈高闕之戰,已經是去年冬天的事。

新的一年、新的一個冬天已經到來。

程不識也已經將自己的注意力,從河套及其北部的高闕,轉移到了河套以西。

在後世,河西被稱爲河西走廊,亦或是黃土高坡。

但在這個時代,河西尚還不曾被黃土所瀰漫。

事實上,後世華夏版圖中,靠近北方邊境的數百里區域,如今也都還屬於長城外的‘塞外’;

但凡是長的出草的地方,便都與草原相連。

若是將時間倒退回百年前,甚至就連秦都咸陽,都可謂是一座屹立於草地邊沿地帶的城池。

在過去百十年,以及未來兩千多年,華夏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邊界線,其實一直在北移。

華夏文明在擴張,草原遊牧之民則在收縮。

人爲的、主動的戰略收縮也好,天然的,被動的地理位置收縮也罷——總歸是在收縮。

但至今爲止,河西至少還是河西,還是和幕南一般無二的遼闊草原。

作爲如今漢室數一數二,甚至勉強可稱‘頭號人物’的大將,程不識對遊牧之民、對草原的情感,不可爲不復雜。

曾幾何時,生活在雁門郡的少年程不識,與每一位生長於邊境的漢家少年郎一樣,對遊牧之民恨之入骨,順帶着,也對遊牧之民棲息的草原恨屋及烏。

爲了有朝一日,向匈奴人報仇雪恨,向遊牧民族報仇雪恨,程不識自幼磨練自身。

習武,讀書,雖然沒留下類似‘聞雞起舞’之類的典故,但作爲一個二十歲不到,便因功得拜爲中郎的才俊,程不識的青少年時期,幾乎盡被軍事訓練,以及軍事素養學習所佔據。

直到那一年。

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單于大舉犯邊,兵峰直指長安!

世人皆道那一戰,漢家險些被攻破帝都長安,差點就不了周王遷都的後塵。

但沒人知道,那一戰,長安僅僅只是出現了一絲絲‘可能被兵臨城下’的風險。

匈奴人真正的主力,遠在長安千百里外的簫關;

哪怕是距離長安最近的匈奴先鋒,也只是火燒回中宮,距離長安仍舊有上百里。

這就嚇得世人膽戰心驚,以爲漢家要滅亡,至少是遷都/棄都,固然是因爲長安城的重要性,對漢家而言無與倫比。

反倒是邊境,那些不爲人所注意到的‘苦寒之地’,才成了匈奴人真正耀武揚威,肆意彰顯勇武的舞臺。

程不識清楚地記得,那一戰,自己原本只是打算開開眼界,見見血,爲日後躋身軍伍做鋪墊的。

但打着打着,情況不對勁了。

一開始,站在雁門城頭的,是程不識的父、兄。

父兄本爲軍卒,戍守城牆是應有之理。

只是不久後,程不識便在牆,看見了自幼讀書的堂兄、手腳無力的叔伯。

程不識不明白,爲什麼要讓這些人上城牆。

後來,程不識才得知:當時的情況,逼得雁門守將不得不孤注一擲,將雁門城所有及冠,且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男子,都給堆上了城牆。

再後來發生的事,世人就都知道了。

——雁門程不識,隴右李廣,兩位少年相隔上千裡,卻在同一場戰爭中鳥哨成名,一鳴驚人。

在隴右,李廣箭無虛發,連連射殺匈奴貴族,使得匈奴入侵大軍出現騷亂;

而在雁門,程不識卻只做了一件事。

守城。

程不識清楚地記得,當自己被披上一件破爛不堪,且沾滿血污的皮夾,被送到雁門牆頭時,自己才十六歲。

父親重傷下了城牆,兄長更是於城牆上失蹤,大概率戰死沙場,屍骨無存。

程不識來不及悲痛——和當時,每一個雁門男兒一樣,根本顧不上悲痛,只懷着半腔熱血,半腔迷茫,登上了牆頭。

程不識左右,時時刻刻都有人倒下。

幾乎每一瞬間,都有黏膩的猩紅血液,從不知名處濺到程不識身上,甚至是臉上。

血水糊住程不識的雙眼,讓程不識視線中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層好似獨屬地獄的猩紅。

程不識不語,只一味的劈砍,移動。

慢慢的,防線穩住了,程不識便開始指揮。

幸運的是,程不識多年所學,並沒有塑造第二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在程不識的指揮調度下,那一小段城牆,成了匈奴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登上的生命禁區。

“當心!”

“馳援!馳援!!”

“送傷員下牆,將城中老弱也都召來!”

“若城破,毋分男女老少,都死無葬身之地!!!”

那沙啞、低沉的呼號聲,似乎猶在程不識耳邊迴響;

那遊牧之民策馬逼近,大軍壓境的景象,也猶在程不識眼前。

直到戰後,匈奴人都推走了,程不識也還是彷如魔怔了般,不斷地指揮戰友填補防線漏洞,並把城牆外,任何想要登上牆頭的人,都一視同仁的砍下城牆。

等確定匈奴人退走,程不識心中,那根始終緊繃着的弦悄然斷開,程不識當時還不算成熟的身軀,也於牆頭上轟然倒塌……

“最是熱血少年時啊……”

“不知不覺間,那一戰,竟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曾經的未冠小兒,如今已是年過四十,鬢角掛霜。”

“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也宛若冢中枯骨,不止何時,便要化作黃土一捧……”

感懷唏噓間,程不識自然而然的低下頭。

看着身下,被自己騎跨於上的踏雪烏騅馬;

腰間懸着一柄御賜戰劍,是高闕之戰後,當今劉榮親自爲程不識掛上去的。

自然還有將軍印。

車騎將軍印。

還有官印。

朔方太守印……

“陛下曾說過。”

“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官職越高,職責也要更重。”“——某封侯拜將,幾近位極人臣。”

“要揹負的責任,有許多啊……”

喃喃自語間,程不識再次擡起頭,掃視向天地間的河西大地。

作爲當今劉榮最拿得出手的太子班底,以及漢家如今幾乎唯一拿得出手的新生代將領,程不識對當今劉榮的想法——尤其是戰略構想,可謂是相當瞭解的。

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但程不識非常確定:在當今劉榮心中,西域的重要性,甚至高於幕南!

程不識依稀記得,太子時期的當今劉榮曾說過,西域,纔是漢匈雙方一決雌雄的戰場。

漢家若勝,則開疆拓土萬千裡,匈奴人也只能被趕去天寒地凍的北海,要麼竹簡演化爲北海地區的‘冰族’,要麼被滾滾歷史長河所碾碎。

若是敗了,那漢家會很慘。

很慘很慘。

——窮兵黷武後的失敗,對於一個封建王朝而言,是致命的。

後世人總說,窮兵黷武是貶義詞,是絕對錯誤的。

但事實上,在後世,窮兵黷武四個字,也有一個近似的說法。

挖掘戰爭潛力。

在一場決定國家,乃至文明走向的大戰前,盡最大限度挖掘戰爭潛力,甚至透支部分戰鬥潛力,本質上是沒有錯的。

只要最終勝利,那過度挖掘的戰爭潛力也好,預先透支的戰爭潛力也罷,都能憑藉戰爭勝利的果實彌補回來。

唯有戰爭失敗了,挖掘戰爭潛力,纔會演變爲透支國家發展潛力。

而在程不識的認知中,劉榮對西域的重視和擔憂,便與此相關。

在劉榮看來,漢匈雙方之間,不會爆發連續不斷的無數場決戰,而是會在幾場決定性的大戰後,轉變爲消耗戰、拉鋸戰。

而且展現很可能遠離雙方領土,有極大可能會在西域。

一旦事態發展到那一步,那最終結果不說是兩敗俱傷,也至少是:嬴者險勝,輸着慘白。

那樣一場拉鋸戰、消耗戰勝利,漢家也依舊需要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休養生息好幾十年,才能緩過勁兒來。

至於敗了?

劉榮的原話是:西域若敗,則或漢亡!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於西域屢屢碰壁,且最終在漢匈雙方於河西進行的消耗、拉鋸戰中率先低頭的漢家,還真差點亡了國!

漢武大帝晚年,漢家已經開始出現農民起義的苗頭!

在太宗文皇帝駕崩短短几十年後,對太宗皇帝感恩戴德,順帶着對其子孫後世之君也愛屋及烏的天下百姓,直接不買賬了!

太宗皇帝的仁德、世宗皇帝的武勳,都沒人在乎了。

因爲大家活不下去了。

太宗皇帝的人的,世宗皇帝的英明神武,都救不了窮途末路的底層民衆了。

於是,不知多少‘仗義’之士揭竿而起,勢必要推翻漢武大帝的‘暴虐’統治,還漢室天下——更或是沒有漢室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若非漢武大帝一紙輪臺罪己詔,以天子之身,在‘天子不能有錯’的漢朝承認自己的錯誤,外加太宗皇帝遺德的加成,漢世宗孝武皇帝,很可能會變成漢煬帝。

這個說法半點都不誇張。

漢武大帝晚年,漢家因貳師將軍李廣利,而在西域接連蒙受失敗的戰略實力,已經威脅到了劉漢社稷的統治根基。

可同樣是挖掘戰爭潛力,在漢武大帝早年間,天下卻從未有人說漢武大帝、說漢家‘窮兵黷武’。

爲什麼?

無他,勝敗而已。

只要戰爭能取得勝利,那即便是百姓民把底褲都捐出去當軍用物資,心裡也都是高興地、自豪的,甚至是與有榮焉的。

可一旦敗了,哪怕是哪些沒有弓弦一錢、粒米的人,也會抱怨這筆用在戰爭當中的錢,本該用在底層民衆的民生民計之上……

言歸正傳。

作爲當今劉榮的絕對心腹,程不識很清楚西域,在當今劉榮心中的重要性。

而漢家要想與西域搭上聯繫,得到西域這塊戰場的准入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橫在漢家和西域之間的‘走廊’:河西。

只有搞定河西,甚至徹底佔據河西,漢家纔能有機會像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那般,通過冗長的後勤補給線,以一種極不具備性價比的方式,成爲西域這塊棋盤的執棋方之一。

搞定河西。

談何容易?

莫說是河西各部——便是已經名義上臣服漢室,並將休屠澤雙手奉上,甚至還有救王族後裔在漢家做官的混邪部,程不識處理起來都非常棘手。

遊牧之民總說:漢人奸詐、狡猾;

但這只是說相較於遊牧之民,華夏農耕文明更擅長,也更喜歡用計謀,而不是莽撞的正面衝突。

事實上,真要論奸詐、狡猾,遊牧之民永遠都不可能輸給憨厚、老實的華夏農耕之民。

漢人重信。

人無信不立之警言,更是不可能出現在人類發展歷史上,除華夏文明外的第二個文明!

爲了保全名聲,堅守誠信,這個時代的漢人甚至願意付出生命!

反觀遊牧之民?

欺騙,背叛,幾乎是草原永恆不變的主旋律。

看似豪邁、直爽的遊牧之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謊言和欺騙之中。

如果說,華夏之民生下來就會種地,那草原遊牧之民,則是生下來就會說謊。

對程不識而言,這些看似豪邁無比,實則心眼子一個比一個多,小心思一個比一個毒的河西部族,根本就不是自己這個武將所能搞定的。

只可惜,程不識並非尋常武將。

中郎出身,曾平吳楚七國之亂,又在當今劉榮當時的太子宮鍍了一層金,成了當今劉榮的潛邸心腹。

更何況如今漢室,再也沒有第二個程不識,能被當做‘上馬能治軍,下馬能牧民’的高級全能軍事人才。

用劉榮的話來說,就是:卿,要好好學學做官啊~

好好學學怎麼做漢官。

只會讀書,做不了漢家的官。

只會打仗,也同樣不行……

“傳朔方太守政令!”

“限時三月,使河西各部編戶齊民,造冊奉上!”

“不如令,必有天罰!”

“勿謂言之不預!!!”

如是一番話,程不識說的務必冷靜。

只是那語調中,令人下意識縮起脖子的徹骨冰寒,卻是爲本就異常寒冷的草原凜冬,再添了幾分陰冷。

——今年的草原,今年的河西,很不好過。

在程不識‘橫插一腳’後,就更不好過了。

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88章 賊心不死!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558章 後宮第458章 難啊第99章 十日?!第388章 藍圖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93章 兒,斗膽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30章 人才啊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晚點更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35章 稅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16章 大棒!第340章 驗金石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7章 樑《孝》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324章 試探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374章 拍板第340章 驗金石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65章 調節閥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41章 處置第9章 執棋者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559章 押注第435章 稅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08章 太上皇?第556章 玄之又玄?睡一覺第108章 誓師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486章 絞肉機?第479章 冰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20章 衛青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88章 藍圖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556章 玄之又玄?
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88章 賊心不死!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558章 後宮第458章 難啊第99章 十日?!第388章 藍圖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93章 兒,斗膽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30章 人才啊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晚點更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35章 稅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16章 大棒!第340章 驗金石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7章 樑《孝》王第88章 賊心不死!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324章 試探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374章 拍板第340章 驗金石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565章 調節閥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41章 處置第9章 執棋者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559章 押注第435章 稅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08章 太上皇?第556章 玄之又玄?睡一覺第108章 誓師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78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486章 絞肉機?第479章 冰雕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20章 衛青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88章 藍圖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556章 玄之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