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呵!

沒有任何意外。

在迎接自己的長子降生當日,幾乎是日頭剛過正午,劉榮便接收到了來自東宮長樂的召喚。

——東宮兩位太后,尤其是竇老太后,召見天子劉榮。

孝大於天,劉榮自然只能乖乖前往。

只是剛打過招呼,並於殿內客席落座,御榻上的兩位太后,便齊齊向劉榮投來怪異的目光。

甚至就連近乎全轄的竇老太后,都好似一個雙目清明的正常人般,嘗試着望向劉榮所在的方向。

而在兩位太后望向自己的‘目光’中,劉榮看到了如出一轍的情緒。

“皇長子,乃曹氏女所生。”

“雖是陪嫁滕妾,卻也母憑子貴——終究是成了皇長子之母。”

“來日,待皇后孕育子嗣,皇帝有了嫡長子~”

“曹氏……”

“咳,咳咳……”

與過往數十年一般無二——竇老太后輕易不開口,一開口,便必然直擊要害。

聽聞竇老太后這意有所指的一語,劉榮也只是下意識將目光,移向陪坐於御榻之上的母親慄太后。

而後,便見劉榮古怪一笑,而後含笑低下頭,陷入了短暫的思慮之中。

竇老太后的意思很明白。

——平陽侯曹氏家族,已經憑藉剛出生的皇長子,初步具備了後族外戚的政治資本。

等將來,皇后曹淑爲劉榮誕下嫡長子,那曹氏一族,就將成爲一個巨大的隱患!

至少對竇老太后,以及慄太后二人背後的兩家外戚而言,是不容忽視的巨大威脅。

這也不難理解。

竇老太后心中所想,固然是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延長竇氏一族的昌盛。

雖然又薄太皇太后、先帝薄皇后祖孫二人的先例,讓竇老太后根本生不出‘插手後位’,從而讓漢家再出一位竇太后,一次來延續竇氏一族的榮光的念頭;

但除此之外,竇老太后可謂是百無禁忌。

旁的不說——當朝丞相魏其侯竇嬰,便是竇老太后通過與劉榮的一系列政治交易,給手把手扶上丞相之位的。

除了丞相魏其侯竇嬰,還有太僕南皮侯竇彭祖作爲雙重保險。

在這兩層保險的維護下,竇氏一族的衰敗,幾乎必定不再會以竇老太后宮車晏駕爲開端;

而會是以竇嬰、竇彭祖二人被罷官,甚至被免爵失勢爲開端。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竇氏一族,可以就此躺在竇老太后,以及竇嬰、竇彭祖兩位朝中重臣的羽翼下,過上無窮無盡的安生日子,並始終保持‘大漢外戚牌面’的超然地位。

和官職一樣,外戚在漢家政治生態中的地位,也同樣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孝惠皇帝、前後少帝年間,呂太后及其背後的呂氏外戚一族,便佔據着漢家‘實權後族外戚’的蘿蔔坑;

故而,孝惠皇后張嫣背後的宣平侯張氏一族,便始終無法真正染指朝中大權。

哪怕張敖之後,侯世子張偃被封魯王,也僅僅只是作爲呂太后遍封諸呂時,吸引朝堂內外,乃至天下人注意力、怨恨的一枚羣嘲棋子。

按照正常的邏輯,張氏外戚要想掌漢家大權,必須等到呂太后駕崩,且呂氏外戚竹簡率領、逐漸淡退出漢家的政治舞臺。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隨着呂太后駕崩,呂氏外戚一族,差點就和劉漢社稷撞了個玉石俱焚。

等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後族外戚自然而然,就成了故代王太后、孝文薄太后的宗族:薄氏一族。

至於張氏——饒是孝惠皇后張嫣,都沒有在太宗皇帝手中,得到一個像樣點的說法或名分;

明明早在前少帝即立時,就已經應該被尊爲太后,卻是在亡父的弟弟在位時期,仍舊以‘孝惠皇后’的身份避居桂宮,直到默默無聞的死去。

後族外戚,是需要太后掌控,並作爲靠山而存在的。

後族外戚的衰敗,也基本都是以本族太后的駕崩作爲開端。

而在太宗皇帝在位年間,孝惠張皇后雖然尚還健在,但政治生命本質上已經終結——甚至從來都沒有開始過。

故而,漢家幾乎從來都不會想起曾經,有過張氏這麼一家後族外戚。

至於太宗皇帝的母族:薄氏外戚,情況也同樣特殊。

——薄昭被太宗皇帝親自逼死,薄太后避居深宮,從此不再過問朝中!

那場變故,雖然還說不上是終結了薄太后的政治生涯,卻也基本等同於薄太后,與太宗皇帝達成了政治默契。

薄太后通過避居深宮、不問朝政,來委婉向太宗皇帝承諾:在太宗皇帝在位期間,東宮太后,不會成爲太宗皇帝聖君路上的絆腳石和掣肘。

而這個代價換來的,是太宗皇帝投桃報李,接受了母族外戚:薄氏的聯姻請求,爲自己的儲君太子劉啓,安排了以爲薄氏的太子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景薄皇后。

簡而言之便是:薄太后通過‘自廢武功’,換來了一個爲薄氏謀未來、謀求第二位‘薄太后’出現的可能性。

只是後來發生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

先孝景皇帝,愣是做到了讓自己的正宮皇后,在前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始終不曾誕下一兒半女!

而這,也讓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竇氏一族——尤其是當今竇老太后,深切的意識到了一點。

——無論哪家外戚,都絕對不要奢望自家,能出第二位漢太后!

漢太后,對於任何一個家族而已,都只是一次性的體驗券。

用過了,就失效了。

出了一個太后,這個外戚家族就應該知足,並在這位太后在世期間,盡最大可能延長家族的顯赫期。

與此同時,‘蘿蔔坑’的問題,也在太宗皇帝與先帝年間,薄、竇兩家外戚此消彼長,進行權力交接的過程中顯現了出來。

——上一代後族外戚不退,下一代後族外戚,就無法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後族外戚,也無法真正享受到屬於後族外戚的特權!

如太宗皇帝年間,哪怕薄太后因薄昭一事而隱退,薄氏一族卻仍舊穩坐外戚頭把交椅,根本沒有竇氏冒頭的機會。

等到太宗皇帝駕崩,薄太后更是進階爲太皇太后!

若非薄太后真的不願意爭,且薄氏一族人丁不興旺,只有薄昭之子薄戎奴能勉強撐起場面,竇氏一族想從薄氏手中,接過外戚頭把交椅,也必然是要花費好一番功夫,外加三五年的時間。

當然,還有現如今。

——先孝景皇帝駕崩,當今劉榮即立,竇太后進階爲竇太皇太后。

且隨着當今劉榮即立,竇氏一族非但沒有走向衰敗,反而像是一個被壓抑多年,一朝爆發的火山般,迅速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期。

漢家默認不能由外戚擔任的丞相,竇氏的魏其侯竇嬰做成了。 朝堂內外心照不宣的,同一個外戚家族不能出第二位公卿重臣的潛規則,也同樣被二世南皮侯竇彭祖所打破。

最關鍵的是:作爲漢家真正意義上的第三位太皇太后,竇老太后即不同於呂太后那般強勢,也不似薄太皇太后那般淡薄。

——朝政,竇老太后已經不怎麼插手了。

但權力,卻是被竇老太后握着越來越近!

不管朝政,不是管不了,而是不需要管、不屑於去管!

這就使得漢家的外戚家族頭把交椅,仍舊死死焊在竇氏一族的屁股底下。

慄氏一族哪怕背靠漢太后,在太皇太后健在的當下,也依舊毫無辦法,日子都快趕上呂太后年間的張氏一族了。

有竇太皇太后扛着竇氏一族,慄太后的慄氏外戚尚且要乖乖排隊,自更枉論當朝皇后曹淑背後的平陽侯曹氏家族了。

只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對於竇老太后,以及背靠老太后的竇氏一族而言,只要竇氏還撐得住場面,那後族外戚的頭把交椅,就輪不到慄氏、曹氏去坐。

反之,慄氏、曹氏外戚要想盡快,儘早坐上後族外戚的頭把交椅,那竇氏一族,就是必須要買過去的檻。

只有把竇氏這個佔着坑的蘿蔔給拔掉,把蘿蔔坑空出來,慄氏、曹氏兩家外戚,纔會擁有佔據蘿蔔坑的機會。

而從方纔,竇老太后如此直言不諱的提醒劉榮:先後孕育皇長子、皇嫡長子之後,曹氏外戚已經成爲隱患的舉動,其實就不難看出,從曹氏外戚身上,竇老太后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

當然,並不是因爲曹氏外戚一族有多麼強大,甚至強大到讓竇老太后這樣的老牌政治人物都如臨大敵。

而是竇老太后,已經很老很老了。

五年前,先孝景皇帝駕崩,享年三十七歲。

如果先帝至今都還健在,便該是四十二歲。

作爲先帝的母親,竇老太后如今,已近花甲之年。

雖然按照原本的歷史走向,劉榮能得知竇老太后,還有至少十年的壽命,但這並不意味着竇老太后自己,有信心能再活十年。

還是那句話。

在這物資貧瘠,醫療條件季度欠缺的公元前,人類個體的存活,真的有很大程度都要仰賴運氣二字。

但凡運氣差點,隨便染上個頭疼腦熱,那就很可能一命嗚呼,與世長辭。

——不單是老人、小孩,而是每一個人!

哪怕是壯年男性,在這個時代染上疾病——染上後世人眼中稀鬆尋常的小病,都會面臨嚴峻的生命威脅。

所以,竇老太后還能再活十年,僅僅只是劉榮這個穿越者,從‘天眼’中得知的訊息。

對於自己的壽命餘額,竇老太后自己心裡是肯定沒低的。

拋開老太后雙眼基本已經完全失明不談——哪怕是個務必健康的小老太,在這五十大幾將近六十歲的年紀,也已經到了要考慮、安排身後之事的時候了。

而對竇老太后而言,這世間唯一還值得操心、還需要老太后親自操心的,無疑就是背靠着自己的竇氏一族。

主動延長竇氏的榮光,自然是應該做的,且老太后已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了極致。

但與此同時,老太后還要防備慄氏、曹氏——尤其是曹氏,在自己‘有可能命不久矣’的當下,過早的覬覦竇氏外戚所佔據,且未來還將佔據一段時間的後族外戚頭把交椅。

慄氏,竇老太后並不十分擔心。

不只是因爲慄太后沒那個手腕和段位,也同樣是因爲慄氏外戚一族,本身也並非多麼能打。

這麼些年就出了箇中人之姿的慄倉,放在竇氏一族,就慄倉這樣只能湊合用的男丁,老太后掰着指頭都數不過來!

但曹氏一族卻不同。

在成爲漢家的後族外戚之前,曹氏一族,首先是開國元勳中數一數二的代表性家族:平陽侯家族。

自有漢以來六十來年,其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也就是近三十年,平陽侯家族都始終屹立於漢室朝堂中央權力核心。

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在位年間,前後將近二十年,是初代平陽侯曹參;

而在呂太后掌權的那八年時間裡,則是二世平陽侯曹窋。

雖然從太宗皇帝入繼大統以來,平陽侯家族就始終走在落寞的路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最重要的是:哪怕暫時衰敗,平陽侯家族也有再度顯赫的底蘊,以及曾經顯赫的經驗。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竇老太后對曹氏一族有所防備——至少是防備曹氏一族,不允許曹氏過早、過快成爲漢家的外戚牌面,也實屬尋常。

只不過,隨着年紀的增長,竇老太后似乎不止是眼睛全然失明;

就連一向能洞察人心、人性的政治目光,以及無比敏銳的政治嗅覺,似乎也隨着竇老太后愈發老邁,而逐漸退化。

“皇祖母,怎就不想想呢?”

“若非朕有意爲之,曹氏一族——平陽侯曹氏家族,又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成長爲讓皇祖母都爲之忌憚的力量?”

“呵……”

如是想着,劉榮面上不動聲色,佯做對竇老太后言聽計從之狀。

但暗地裡,劉榮卻仍舊堅定無比。

——竇氏一族,實在是在漢家的朝堂中樞,顯赫太久了。

從太宗皇帝年間,在太宗皇帝的默認下,以章武侯竇廣國爲代表,向薄氏發起挑戰至今,幾近二十年。

竇氏的日子,過的實在太美。

美到饒是竇老太后,都似乎忘記了漢家的天子,想來不允許太過強大的後族外戚家族出現。

甚至就連爲天下人奉爲‘在世聖人’的太宗孝文皇帝,亦尚且未能免俗。

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07章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婚假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465章 酷吏?第105章 西進!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50章 皇長子第13章 家宴第135章 奏對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06章 傻了吧?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454章 故年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08章 將戰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我再改改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3章 家宴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53章 吞金獸!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11章 幽冥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99章 十日?!第381章 洗牌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31章 面聖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54章 故年第250章 單于庭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14章 大案第475章 人心啊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02章 戰書?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40章 冬第591章 妙,妙極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11章 人才庫?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沒寫完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11章 幽冥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53章 呵!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31章 頂級映射
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07章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婚假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465章 酷吏?第105章 西進!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50章 皇長子第13章 家宴第135章 奏對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406章 傻了吧?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454章 故年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08章 將戰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我再改改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3章 家宴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53章 吞金獸!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11章 幽冥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99章 十日?!第381章 洗牌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31章 面聖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560章 意外之喜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454章 故年第250章 單于庭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14章 大案第475章 人心啊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302章 戰書?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540章 冬第591章 妙,妙極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11章 人才庫?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沒寫完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11章 幽冥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553章 呵!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31章 頂級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