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揚眉吐氣

宴會過後,回到漢王府,漢王府的心腹都已到齊,看到衆人喝得不夠盡興,李恪又讓楊恩置辦酒菜,開始在府中設宴,跟衆人繼續喝到天亮這才罷休。

翌日, 獻俘大典。

“咚!咚!咚!”

一道道震耳欲聾的戰鼓之聲自承天門下傳出,波散開來,聲動長安。

這是李恪歸來長安的第三日,正是北伐大軍的獻俘大典。

這一日,朱雀門、明德門盡數洞開,自明德門向北望去,整條寬闊的天街宛如一條巨龍盤桓於長安城內。

承天門外,侍衛林立,無數大唐文武大臣分立承天門兩側,擡頭看着立於承天門城牆上的李世民。

今日是李世民揚眉吐氣的日子,四年前,頡利南下叩關,李世民爲保長安,不得不同頡利籤城下之盟,納財貨,遣質子,李世民深以爲恥。

而如今,四年後唐軍北伐大捷,曾經還統軍二十萬,在渭水邊耀武揚威的頡利可汗已經成了李世民的階下之囚,自突厥被押來長安。

這一日不只是大唐的盛典,李世民的盛典,李恪盛典,更是屬於長安城二十萬將士的盛典。

承天門爲皇城正門,皇帝李世民立於承天門城牆正中,楚王李恪同太子李承乾分立於李世民左右兩側,受萬軍朝拜,這是李世民,也是大唐軍方給予李恪的禮遇和榮耀。

李恪本爲庶子,若非他在大唐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在突厥爲質四載,無論如何他都不該,也沒有資格站在這個位置,大唐軍方那些軍功蓋世的將軍也不會允許他站在這裡。

但是現在,他站在了這裡,沒有任何的質疑,沒有任何的阻礙,甚至一左一右,看上去也沒有任何的不適,似乎李恪已經有足夠的底氣站在這個地方,有與太子分庭抗禮的資本。

有了現在的第一步,纔會有以後的無數步,至少從這一刻開始,大唐的朝局已經悄然改變,那個本不出彩的庶出三皇子已經發出了屬於他自己的聲音,叫百官,叫萬民看到了他。

享受着這一刻屬於他的榮耀,李恪突然覺得,在突厥四載爲質都已值得了。

“大唐萬勝!陛下萬勝!”

“大唐萬勝!陛下萬勝!”

自李世民攜李承乾與李恪出現在城牆之上起,城下的林立着的大唐士卒便呼吼了出來,山呼海嘯般地襲來,滾滾不絕。

也不知是因爲身體不適,還是少經這般場面,年少的太子李承乾在萬軍海嘯般的呼喝聲中,臉上竟多了一絲蒼白,額頭上也浸出了一絲汗珠,不過身爲太子的他倒也不至於怯場後退,還在勉力支撐。

反倒是另一側的李恪神情平淡,面目端正,彷彿一顆紮根岩石,矗立於狂風之中的勁竹,毫不動搖。

作爲少年,李承乾的表現固然已經算得上很好,但跟旁邊的李恪相比卻有些相形見絀,這一幕,身旁的李世民興許看的並不真切,但下面站着的羣臣卻看在了眼中,高下立盼。

李恪似乎就是爲大場面而生的一般,竟能絲毫不露怯色。

這一幕入眼,旁人也許不知,但李靖、張公瑾以及諸多北伐的將士卻很清楚,當初恆安城下的形勢比如今危機萬分,那時李恪尚能慷慨陳詞,遑論今日?

但無論如何,今日李恪的表現已經叫衆人看在了眼中。

“吉時已到,獻俘!”

上午辰時,時辰既到,獻俘大典的主持,宰相房玄齡沉下口氣,朝着對面朱雀門的方向吼道。

隨着房玄齡一聲令下,承天門南面的朱雀門中一隊唐軍自朱雀門外魚貫而入,而在這隊唐軍的正中,衆軍鎖拿着的便是突厥的頡利可汗。

“突厥可汗頡利何在!”李世民看着城下的大唐衆軍問道。

此時的頡利連遭挫折磨難,再已不是當初的草原雄鷹,現在的頡利只是一隻被鎖拿在籠中,想要搖尾乞活的老狼。

頡利跪地回道:“罪臣頡利在。”

李世民看着跪在城下的頡利,一時間竟覺得有些恍惚,昔年與他爭雄北地,叫他深爲之頭疼的頡利可汗現在竟真的跪在他的腳下。

李世民頓了頓才道:“頡利,自你登可汗之位以來,便擅起戰端,至兩國百姓蒙受苦難,朕便在此斥你六罪:爾父國破,賴隋以安,不以一鏃力助之,使其廟社不血食,汝罪一也;與我鄰而棄信擾邊,汝罪二也;恃兵不戢,部落攜怨,汝罪三也;賊華民,暴禾稼,汝罪四也;許和親而遷延自遁,汝罪五也;掠朕愛子,使我父子數年不得見,汝罪六也。以上種種,你可知罪?”

頡利聽着李世民的數落,低下了原本高傲的頭顱,跪拜道:“罪臣知罪。”

沒有爭辯,沒有糾結,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卻代表了太多東西。

自突厥立國以來,突厥便於中原王朝戰和糾纏多年,多少中原王朝都未能徹底地平定北患,但如今,大唐做到了。

隨着頡利的一聲認罪,突厥稱臣,大唐稱雄,突厥北患徹底平定。

但隨着頡利認罪稱臣,李世民看着跪在城下的頡利,心中竟生出了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

欣喜、興奮猶在,但心裡卻莫名地空了一塊。

隨着隋末亂起,李世民起兵救世,破薛舉,敗王世充,生擒竇建德,李世民一步步跨過了無數對手,隨着頡利稱臣,這個天下再能有資格做李世民對手的已寥寥無幾。

在這樣熱鬧的場合,李世民竟莫名生出一種寂寥之感。

至於頡利的生死,其實李世民已早有考量。

大唐四周邊患不斷,突厥不會是唐軍征伐的結束,突厥只是一個開始,李世民要的不是一個世人畏大唐如虎的局面,他要的是萬國來朝,海內景望,所以頡利他不會殺。

他要通過頡利來告知天下人大唐皇帝的仁德與寬容。

李世民對頡利道:“朕若要殺你,自由千萬個理由,但你我曾於渭水立兄弟盟約,故朕不欲殺你。”

0006 奇人馬周0043 怒髮衝冠643 赴宴413 勝出0208 奏章0077 王珪518 趣話305 演練賽結束379 大獲全勝331 元宵0049 各有算計299 足球比賽0019 被李世民暴揍511 亂起352 排兵佈陣476 針鋒相對0092 政事堂574 孔穎達336 洞房花燭夜(二)565 李世民的苦惱323 暴躁的太子0010 茶354 雲州城下0056 醒掌天下權529 三武滅佛555 觀音誕0183 貞觀元年356 會面308 各自謀劃0083 第一奸臣575 儒法之爭437 行刺607 挖井619 殺鬼見血(二)545 李元昌584 王玄策296 準備597 褚遂良上門(二)523 初唐四傑0126 君子遠庖廚623 以不變應萬變229 母子情深544 造反團伙0008 跳繩0076 褚遂良432 梟雄亡(二)0146 雪災239 針鋒相對359 對話軍神0158 賑災625 太子的拉攏(二)0108 生意紅火521 鵝毛筆0210 大功告成0158 賑災605 貞觀十五年403 妙手回春0115 各方反應437 行刺325 遇刺0051 密談629 主考官634 徇私舞弊261 豆腐腦492 騎兵的優勢296 準備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81 岑文本255 風聞奏事430 人禍242 被迫和談622 桃花朵朵開0155 羣魔亂舞479 王謝袁蕭469 喜事447 蝦夷人414 武則天出現236 後知後覺392 秦瓊病重543 太子的危機0035 傢俱457 危機642 王霸之道637 君子六藝460 拜訪364 契苾何力0090 闖大禍了285 平安無事484 李恪的謀劃477 塵埃落定0126 君子遠庖廚519 噩夢0080 戲耍二道士0132 千夫所指585 漢王遇刺0036 改良技術0040 機智如妖0010 茶0162 紛紛入轂0213 十八學士
0006 奇人馬周0043 怒髮衝冠643 赴宴413 勝出0208 奏章0077 王珪518 趣話305 演練賽結束379 大獲全勝331 元宵0049 各有算計299 足球比賽0019 被李世民暴揍511 亂起352 排兵佈陣476 針鋒相對0092 政事堂574 孔穎達336 洞房花燭夜(二)565 李世民的苦惱323 暴躁的太子0010 茶354 雲州城下0056 醒掌天下權529 三武滅佛555 觀音誕0183 貞觀元年356 會面308 各自謀劃0083 第一奸臣575 儒法之爭437 行刺607 挖井619 殺鬼見血(二)545 李元昌584 王玄策296 準備597 褚遂良上門(二)523 初唐四傑0126 君子遠庖廚623 以不變應萬變229 母子情深544 造反團伙0008 跳繩0076 褚遂良432 梟雄亡(二)0146 雪災239 針鋒相對359 對話軍神0158 賑災625 太子的拉攏(二)0108 生意紅火521 鵝毛筆0210 大功告成0158 賑災605 貞觀十五年403 妙手回春0115 各方反應437 行刺325 遇刺0051 密談629 主考官634 徇私舞弊261 豆腐腦492 騎兵的優勢296 準備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81 岑文本255 風聞奏事430 人禍242 被迫和談622 桃花朵朵開0155 羣魔亂舞479 王謝袁蕭469 喜事447 蝦夷人414 武則天出現236 後知後覺392 秦瓊病重543 太子的危機0035 傢俱457 危機642 王霸之道637 君子六藝460 拜訪364 契苾何力0090 闖大禍了285 平安無事484 李恪的謀劃477 塵埃落定0126 君子遠庖廚519 噩夢0080 戲耍二道士0132 千夫所指585 漢王遇刺0036 改良技術0040 機智如妖0010 茶0162 紛紛入轂0213 十八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