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 世家的興衰

什麼是五姓七望?

五姓主要指的是李氏、崔氏、盧氏、鄭氏、王氏這五大姓氏,而其中李氏又分爲了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兩個分支,而崔氏則分爲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而其餘三家則沒有那麼多說法,就是簡單的范陽盧氏、滎陽鄭氏,以及太原王氏。

七望,則是指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七個郡望,分別是隴西、趙郡、清河、博陵、范陽、滎陽、太原,這七望之中,除了趙郡之外,其餘六處幾乎處處都是一知名姓氏的發源地,而後來趙郡也衍生出了趙郡李氏,而此外的隴西李氏,更是被唐太宗李世民追溯爲自己皇室家族的本根,在氏族志上特別標註。

這五姓七望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的相關資料,甚至直逼周朝時期,而歷代以來,這五姓的歷史龐大,千年世家的稱謂或許有一些狂妄,但是這五姓世家卻又大多數都有數百年的歷史,

數百年之間,王朝更替天下動亂,但是不管天下怎樣動亂,這些世家卻向來穩坐泰山,甚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天下怎麼亂,實際上讓世家傷筋動骨很難,而天下動亂,真正受苦的始終都是一些窮苦百姓。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以五姓七望爲代表門閥世家有巔峰期,自然也有衰落期。

門閥世家萌芽於東漢,發展於三國,巔峰於兩晉南北朝,衰落於隋唐。

wωω● тTk an● ¢O 東漢時期是中國門閥世家的童年,東漢門閥世家的形成離不開東漢的選官制度。

東漢時期,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被舉、被闢的人成爲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

門生、故吏爲了利祿 ,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大官僚與自己的門生、故吏結成集團,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

東漢後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

所謂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上具有這些特徵的家族。

東漢時期選士首先看族姓閥閱,所以門閥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徵辟中照例得到優先。

門閥大族是大地主中長期發展起來的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階層。當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們聯結、周旋。門閥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勢力更具有壟斷性,實際上統治了這些州郡。

漢末社會中的世家大族,魏晉時稱爲士族,影響很大,名士多出於這個階層,或者在政治上與這個階層結合在一起。

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爲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發布“唯纔是舉”令,選用那些不齒於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

但曹操不但沒有籠統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強調的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

曹操死後,曹丕 在尚未代漢稱帝之前,採納了陳羣建議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

實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權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裡,中正採擇輿論,按人才優劣評定品第高低,多少改變了東漢末年名士品評人倫、操縱選舉的局面。

在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代,門閥世家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如果熟悉《三國演義》,那麼應該對那個時代最大的幾個世家有了初步的瞭解:第一等的世家像袁術袁紹家的“汝南袁氏”、楊修家的“弘農楊氏”,

第二等的世家如荀彧荀攸家的“潁川荀氏”;起點稍弱但成功登頂的司馬懿家的“河內司馬氏”。

門閥世家的全盛時期應當是兩晉南北朝,而巔峰中的巔峰則出現在東晉。

在名著《東晉門閥政治》中,田餘慶先生將門閥政治定義爲“ 皇權政治在特定條件下的變態”,門閥世家勢力之強,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即琅邪王氏與司馬皇族分享權力的政治態勢。

更足以凸顯東晉門閥政治底色的是,當某個世家如琅邪王氏式微,換來的不是司馬皇族的“中興”,而是下一個門閥世家的接力,“主弱臣強”依舊。如田餘慶先生所說,當琅邪王氏以後依次出現潁川庾氏、譙郡桓氏、陳郡謝氏等權臣的時候,仍然是庾與馬、桓與馬、謝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綜上所述,造成門閥世家發展壯大有兩大原因。

一是,有利於世家大族發展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選官制度。

二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皇權衰落、政局動盪的局面,士族面對的不是一個穩定而有力的國家。

世上沒有長盛不衰的事物,世家大族的春天也終會過去。

世家的衰落與關隴軍事集團的形成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什麼是關隴集團呢?早在北魏時期,鮮卑族爲了利於統治,把陝西關中,甘肅隴山地區的門閥勢力,湊到了一起成立六個軍鎮,以鞏固北方的安定。後來,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東魏主要是高歡的晉陽集團,而西魏朝政其中有始至終都掌握在關隴集團宇文泰手裡。

西魏有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大家族,這就是關隴集團的核心。西魏實行的是府兵制,戰則兵,閒時爲民這個制度影響中國幾百年。後來,宇文泰取代西魏成立北周,關隴集團正式從幕後走向臺前。

隋唐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經不復存在,雖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爲王方慶、王睿、王璵、王摶,這幾個要是與兩晉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對比,真是滄海一粟了,南朝四大盛門中在唐朝能持續繁盛的實際上只剩下蘭陵蕭氏了,其中沒落得最徹底的當是陳郡謝氏,在唐朝,陳郡謝氏竟無一人出任過宰相!五姓七望也無法避免的衰落了。

中國門閥世家的興盛期僅僅限於魏晉南北朝,隨着隋唐統一王朝的到來,門閥世家衰落了,劉禹錫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似乎就是此種衰落的寫照。

492 騎兵的優勢0167 獻禮0120 後續影響643 赴宴0080 戲耍二道士0006 奇人馬周0127 斷句393 英雄遲暮386 彈劾0102 宗正寺0116 府兵制448 刀兵再起228 高陽公主0067 自污274 定計327 天子怒332 漢王大婚0014 母子談心416 禍兮福所倚449 歐陽詢0156 楚王李佑513 晉王大婚342 殺雞儆猴236 後知後覺495 薛仁貴立功0122 軍歌嘹亮358 蘇烈領兵308 各自謀劃398 房謀杜斷354 雲州城下481 蠢蠢欲動0157 楚王籌劃336 洞房花燭夜(二)363 大戰525 吐蕃賊心不死0010 茶0216 三月桃花0043 怒髮衝冠0044 暴揍長孫衝0057 醉臥美人膝0146 雪災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644 元家315 隱太子餘黨551 背後之人555 觀音誕0109 組建班底532 悲情太子0145 聚寶盆407 晉陽公主424 世子秦懷玉0197 鹽礦0005 中央官制466 武則天430 人禍0074 簡在帝心459 蕭美娘482 李泰在行動586 漢王遇刺(二)0002 決定奪嫡612 古人迷信0117 人才濟濟0203 入夢621 落霞寺赴宴383 班師回朝(二)0052 謀定而後動505 寸步不讓446 插秧455 文成公主238 李靖出馬0031 黑衣衛634 徇私舞弊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28 和親陷阱0023 飛白體550 呼之欲出242 被迫和談240 各抒己見643 赴宴610 軍民一家0116 府兵制393 英雄遲暮0205 烤魚618 殺鬼見血417 狩獵0055 策封羣臣351 刀兵再起272 李唐皇室573 國子監祭酒0194 暗棋425 薛仁貴499 決策0177 蘇府0028 千古一帝297 演練賽628 科舉制515 迎親250 初露鋒芒641 儒法並用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492 騎兵的優勢0167 獻禮0120 後續影響643 赴宴0080 戲耍二道士0006 奇人馬周0127 斷句393 英雄遲暮386 彈劾0102 宗正寺0116 府兵制448 刀兵再起228 高陽公主0067 自污274 定計327 天子怒332 漢王大婚0014 母子談心416 禍兮福所倚449 歐陽詢0156 楚王李佑513 晉王大婚342 殺雞儆猴236 後知後覺495 薛仁貴立功0122 軍歌嘹亮358 蘇烈領兵308 各自謀劃398 房謀杜斷354 雲州城下481 蠢蠢欲動0157 楚王籌劃336 洞房花燭夜(二)363 大戰525 吐蕃賊心不死0010 茶0216 三月桃花0043 怒髮衝冠0044 暴揍長孫衝0057 醉臥美人膝0146 雪災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644 元家315 隱太子餘黨551 背後之人555 觀音誕0109 組建班底532 悲情太子0145 聚寶盆407 晉陽公主424 世子秦懷玉0197 鹽礦0005 中央官制466 武則天430 人禍0074 簡在帝心459 蕭美娘482 李泰在行動586 漢王遇刺(二)0002 決定奪嫡612 古人迷信0117 人才濟濟0203 入夢621 落霞寺赴宴383 班師回朝(二)0052 謀定而後動505 寸步不讓446 插秧455 文成公主238 李靖出馬0031 黑衣衛634 徇私舞弊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528 和親陷阱0023 飛白體550 呼之欲出242 被迫和談240 各抒己見643 赴宴610 軍民一家0116 府兵制393 英雄遲暮0205 烤魚618 殺鬼見血417 狩獵0055 策封羣臣351 刀兵再起272 李唐皇室573 國子監祭酒0194 暗棋425 薛仁貴499 決策0177 蘇府0028 千古一帝297 演練賽628 科舉制515 迎親250 初露鋒芒641 儒法並用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