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安石的來意,方仲永明白。
無外乎是對省試甚至是接下來的殿試沒有信心。要說以王安石的才華,中試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對名次期望太高,只要他不犯二。
方仲永的連中六元是怎麼來的?除了自身的實力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場外因素。所謂時也,運也,命也。非大氣運者不可得。
王安石的氣運不小,方仲永是知道的,但想要達到如方仲永一般逆天改命,只怕是絕不可能的。
如果按照歷史進程,五年後,也就是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雖沒有位列三鼎甲,但也是極高的名次。因爲第二名與第三名都是老鳥,所以他在應屆考生裡面是事實上的第二名。
隨後,王安石放棄留京入館閣的機會,自請外放爲親民官,治理地方頗有政績。
再之後,有宰相文彥博、名臣歐陽修等人多次推薦,王安石皆皆以服喪與有恙不仕。
一直等到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 ,起用他爲江寧知府,旋即詔爲翰林學士兼侍講。從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纔算是真正步入了權利中心。
王安石真的如此淡泊名利嗎?
不盡然吧!否則何苦去考那勞什子的科舉。
王安石真的是大奸似忠嗎?恐怕更多的是政敵的抹黑吧。
如果拋開王安石理想主義化和執拗的性格,他的所作所爲其實都是爲了趙氏集團的長治久安與百姓的福祉,堪稱聖人。
當然了,聖人也不是生下來就是聖人的。
比如眼前的王安石,還在爲省試的名次憂慮,甚至不惜惡意賣萌。
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富弼見人家兄弟有話說,也不多待,只是與方仲永約定臘月十六日務必到他家中,爲其新得之子過滿月。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今年特別適合生孩子嗎?
滿口許諾必有大禮奉上,把這瘟神送走。
一回頭就看見王凌薇那幽怨的表情,方仲永無奈地說道:“夫人莫急!先把安石的事情解決了再說。”
說實話,比起爲了人類的繁衍生息,王安石的問題似乎更難以解決一些。
王安石是傻子嗎?呵呵!
王安石是靠賣萌爲生的嗎?屁!
他剛纔抱怨省試報名程序的繁瑣,無外乎是試探方仲永的態度與實力,所謂“投石問路”也。
當然,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方仲永是樂意爲小舅子解決一些問題的。
比如座次,比如接送,比如提前半天知道名次。
王安石明顯不滿意:“吾與曾子固誇下海口,必奪省試、殿試頭名。若是不能,豈非失信於人?”
失信於人是這麼用的嗎?
王凌薇也眼巴巴地看着方仲永,說道:“相公昔日連中六元,助安石得個省元應當不難吧?”
這兩位把四年一遇的省元當什麼了?幼兒園的小紅花嗎?
方仲永耐心解釋道:“薇兒你不曾參加過科舉,不知道這裡面的難處。除了不可捉摸的時運以外,便是行文也有極大的訣竅。安石,你以爲什麼樣的文章纔是好文章呢?”
王安石肚子裡還是有貨的:“自然是言之有物,立意高遠爲佳。”
“太過空泛,於實際沒什麼大用處。”方仲永評價道。
“語不驚人死不休,總可以了吧!”
“過於追求新奇,爲新奇而新奇,你覺得考官是那麼好糊弄的嗎?”
шωш. тт kǎn. ¢ ○
“那你說怎麼應對策論吧!”王安石對自己的詩詞一向是引以爲傲的,自然是不擔心詩詞了。
“其實總結下來,從古到今的文章無外乎五個層次,通、順、美、感、深而已。”
晏溶月抱着自己剛剛學認字的兒子也跑來蹭課,笑道:“相公詳細說說吧!妾身也想考個狀元噹噹呢!”
方仲永笑道:“如果今後的科舉都以文章定輸贏,其基本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咱們先從文章的層次說起。
通者,語句通,文理通,人情通。此乃寫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本無需多言。但既然咱的寶貝兒子也在,你們也不妨再聽聽,終歸是沒有壞處。
語句通自然是不用多說。若是連句讀都不知,別字、病句連篇,何談寫文章。
文理通就要難一些了。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想說什麼,然後還要看所用的詞句,是否都是圍繞你想說的觀點組織的。如果不是,大概就是屬於文理不通了。
最難的是人情通。其意有三。
一是你要明白寫的文章是給誰看的。若是給喜歡考據的考官看,自然是要多用典,力求精準,不可妄言。若是考官是個喜歡風雅的,則行文之時便恣意一些。
第二則是你所站的出發點應當符合自己的身份,遣詞造句時更應該注意。若是殿試時,主考爲官家,當以臣子、後輩的身份說話,不可教訓。安石,你要切記。”
王安石一臉懵逼,我教訓官家?這是從何說起?
方仲永心道:你這不知死活的玩意兒,在殿試的時候,好死不死地寫了句“孺子其朋”,冒充長輩教訓起了趙禎,生生地把到手的狀元拱手讓給了楊寘(楊察的弟弟)。
方仲永也不解釋,繼續說道:“這第三點嘛,常見於市井話本。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過,那話本中便是砍柴的樵夫,一張嘴也是滿口的之乎者也,風雅的不得了。你都有這能耐了,還砍柴作甚?尋一學堂坐館,或是當個賬房也好啊!”
已經變大了的丫鬟貓奴笑道:“原本還不覺得,聽少爺這麼一說,還真是那樣。不過,那寫話本的都是些落魄的文人,只怕想不到這些吧?”
方仲永說道:“非也,非也!彼輩雖然沒有什麼大才,編故事的本事還是有的。只不過,他們深知,去聽話本戲曲的,必然是略懂文墨的富家子弟,若真是把鄉間俚語照搬,反而不美。因此,爲了吸引讀者,不得不爲之。”
王安石很是鄙夷:“不過是胡編亂造罷了,提他作甚?姐夫,您接着說那順字何解。”
“順者,一要順句式,二要順情理。
順句式好理解,也就是在全文中要保持自己一貫的風格,不能或文或白,不能忽文忽白。別上句還是陽春白雪,下一句就成了下里巴人。
順情理,就要難一些了。安石你一向喜歡新奇,行文必力求推陳出新。卻不知所謂意料之外者,情理之中也。”
王安石辯解道:“杜工部有云‘語不驚人死不休’,我甚仰慕之。杜工部詩風老辣,常懷憂國憂民之思,當爲吾輩楷模也!”
方仲永笑道:“若是有人寫出如《柳毅傳》那樣的傳奇,大家也許會讚一句想法獨特,但終究還是沒有超過我們能夠理解的範疇。
但若是有人寫到,天上掉了塊石頭,石頭上站頭牛,牛說了句‘how are you’。喔,這句是洋文,你好的意思。夠新奇了吧,可你覺得靠譜嗎?”
王安石畢竟沒有在論壇上混過,也沒當過水軍都督,雖然覺得有些不對,卻又不能反駁,只得說道:“你還是說說美吧!”
方仲永繼續上課:“要想說明美,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美。真的,善的,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的,我們稱之爲美。假的,惡的,只能迎合小部分人的想法的,則是醜的。具體到行爲來說,則就是優美的辭藻,營造出的美好的氛圍,描寫出的美好的情感。符合這一條件的,可稱爲美文也。”
王安石說道:“這跟科舉有什麼關係呢?即便你是相如再世,太白重生,殿試只考策論,駢四驪六、用典太多是不是不太好呢?”
“通篇都是美文自然不好,便如同一棵樹若只有鮮花而無綠葉的陪襯,自然是不美的。但若是隻有綠葉,何來美感一說?其中程度,還需要你自己把握。我們再來說說感吧!
所謂的感,意指感人,也就是感染人的力量。如果你能根據主考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去寫自己的文章,自然能夠投其所好,無往不利。”
王凌薇來了興致:“相公可知道本次省試的主考是誰?”
“不知道,無外乎是禮部的那些人閱卷,再由朝中抽調一位大佬主考。但你要知道一點,凡有資格當閱卷官甚至是主考官的,無不是資歷夠老,水平夠高,且科場名次靠前的。
這樣的人看試卷有個習慣,不喜歡平實,卻又討厭過於新奇。彼輩享富貴日久,對於窮酸氣是絕對看不順眼的。既要花團錦簇,又要言之有物,委實是難伺候。”
王安石點點頭道:“姐夫言之有理,安石受教了。再說說最後的深吧!莫不是發人深省之意?”
“是這個意思。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要給別人留下思考的空間。讓人讀了之後,能夠從中有所受益,才能真正算得上好。若是隻是一位地追求爽快,最後會剩下什麼呢?就如同那啥一般,只剩下乏味與勞累了吧!”
晏溶月啪地一聲拍在了方仲永背上:“孩子在呢,說話也不注意點兒!”
方仲永不好意思地一笑:“下次一定注意。我曾經讀過兩句詩,雖然短小,卻真正地是深刻之極。你們聽一下,一句是‘天生黑眸,只尋光明’,另一句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汝當效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