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

鄭朗徐徐說道:“西晉王戎喜錢財,臥於銅錢上,對外卻揚言說錢乃是阿堵物,爲後人恥笑。但過於喜好錢物,終是君子所恥。不過若是爲了國家,爲了陛下,爲了百姓,替朝廷謀財,替陛下謀財,替百姓謀財,使國家不愁錢帛用度,使陛下不爲錢帛擔擾,使百姓安居樂業,臣以爲即便夫子在世,也會褒獎。”

趙禎說道:“卿言甚美。”

都不談錢,學學林和靖,國家怎麼辦?

先正名,鄭朗又說道:“因此,今天的主旨便是談錢。”

一些大臣啼笑皆非。

卻沒有人反對,在宋朝談錢不醜,許多大臣還專門研究斂財之道。

“想要國家收入寬鬆,有兩道,一是節流,二是開源,銀行便是開源之道,但談論銀行,我有兩個問題想問一問諸位臣工。第一個是高利貸商人所做所爲對否,國家與這些高利貸商人爭利對否?”

大臣一起不能作聲。

宋朝有許多高利貸商人,有的一年能收入幾十萬貫。發放高利貸的人中間就有許多權貴。第一是一些不肖子借高利貸吃喝嫖賭,或者行商用來救急用的。對於這一種高利貸發放,並沒有人認爲不對,做生意想賺人家的錢,付出風險是謂必然,吃喝嫖賭更是自找死路。第二種便是用來救急用的,或者家人生病,或者家中生活過不下去,後者數額不大,然數量諸多,是高利貸的主流,大量侵田正是因爲借高利貸償還不清,將田地家產變賣出去,輪爲佃戶的。有的人都被逼得懸樑自殺,或者將女兒賣給妓院償還。參與的權貴諸多,但放在臺面上講。終不是好事。

搶高利貸的利益,有可能就會牽連在坐四分之一以上官員家庭或者親戚的利益,卻不能與之爭辨。還是能爭辨的,得用其他藉口。暫時是想不出來,於是一片緘默。

鄭朗不給他們機會,說道:“既然諸位臣工緘默,我認爲是許可了。再說第二件事,便錢匯兌。商業需要大量錢帛往來,週轉極爲不便,於是在唐朝官府與富商經營飛錢業務。我朝採納唐朝制度,允民攜錢至京師兌卷,再到地方便換,每年數額達到數百萬緡,朝廷得利,商人以便。先帝防止一些不法富商魚肉百姓,曾下詔禁止私人蔘與便錢匯兌事宜(是鄭朗替宋真宗遮醜的說法,這是宋朝維護兌換壟斷與控制銅錢之舉的倒退做法)。私人規模變得日益狹小。但有之,例如巴蜀道路遼遠難阻,一些商人使用交子代錢。實際是一種便錢匯兌,朝廷安撫遠方的藍帽回回,也默認了這些回回用錢櫃暗中經營飛錢事宜。”

藍帽回回便是猶太人,因爲種種原來,來到中國。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做生意很厲害,不僅是在後世,在宋朝同樣厲害。時間過得久,漸漸漢化,與漢人回人難以區分了。但到了後世,在河南一帶的趙、艾、李、張、石、金、高、章八大姓氏中,有許多人就是是猶太人的後裔。因爲後世以色列只承認母系傳承,認爲母親是猶太人才算是猶太人,而這些猶太人漢化,是父系傳承。故不符合以色列身份的規定。

然而猶太人在世界各地都遭到過殘忍的迫害,只有中國善待之。故後世中美無論怎麼交惡,那怕中國對反對以色列的中東國家表示支持,以色列人一直與中國交好。這是一種感恩,可惜中國除了周恩來外,其他人都沒有將這張牌打好。

在宋朝也善待,無論宋朝對飛錢控制有多嚴,猶太人照樣經營,宋朝政府也不問。

鄭朗繼續說道:“銀行所侵佔國家便錢匯兌無可爭議,然而也侵佔了少量藍帽回回與巴蜀商人利益,不過有策給予這些商人豪強更大的回報,可行否?”

能回報自然沒有問題,陳執中皺眉問道:“請說具體策略。”

“陳相公,莫急,銀行一事,乃是我與張方平於涇原路時構思謀劃,在樊樓上我與張方平、王堯臣、富弼、蔡襄、曾公亮又談論過這件事。然所需本金巨大,無法實施。”

龐籍問道:“多少本金?”

“若全國推廣,至少有銅錢,或相關的金銀,而非是布帛,價值十億貫以上之數,才能撬動全國銀行業務。”

所有大臣一起準備撲倒。

將玉皇大帝拖來,也變不出這麼多錢。

“諸位臣工,其實有的,自三皇五帝起,中國一直在開採金銀銅鐵,自古以來,留下多少銅錢與金銀,至今隋唐的銅錢仍在流通當中,不過大多數用來制器,甚至許多人埋在地下,湮滅矣。若將這些金銀銅一起拿出來,也許不足十億緡之數,但相差不會很大。不過不可能讓百姓將金銀銅一起交出來,給國家當作貨幣流通。所以此議擱了下來,在看平安監能帶回多少金銀銅。平安監成立很長時間了,國家鑄錢數量也翻了一倍多,大多數金銀銅依然成爲鑄器或者打製首飾之用,故數量仍然不是很大,一度讓我認爲無法實施。”這件事讓鄭朗頭痛了很久,看到一年鑄錢量不足一千萬緡,他有點急了。

肯定不夠的,若歷史不改變,離北宋滅亡還有八十年時間,往後北宋鑄錢量越來越大,低者三百多萬緡,高者五百多萬緡,八十年鑄就最少有近三億緡的銅錢。中間還發行了無數的鐵幣與交子,但錢仍然不夠用。

不能說流通到外國。

將契丹、西夏、回鶻、吐蕃、大理、交趾、南海諸國以及倭國、高麗等周邊所有國家加在一起,財政收入也不會達到宋朝的一半。流通會產生影響,不是主流,主要原因是宋朝龐大的經濟量,導致銅幣不足。

看到一年鑄幣不足一千萬緡,鄭朗急了。可又沒有什麼辦法,一直在想這件事。

繼續說道:“前日沒移皆山攜其女到我家中表示感謝,另外拜託我一件事,他從西夏帶來一些財富,想加入平安監造福自己的族人。平安監僅剩下五成契股,這是爲以後銀行做本金用的。我沒敢答應,隨後張方平前來我家準備辭行,我與方平便說到銀行一事。靈動一動,於是想出一策解決。”

坑出來了!

辦法不是我一個人想的,還有張方平,不設銀行則罷,一設銀行懂的人沒幾個,要不要將張方平發放到滁州?

趙禎定定地看着鄭朗,這個小心思他懂的。不過鄭朗謀私,還當着這麼多大臣的面公開謀私,還是第一次,不知道說什麼好。

並且鄭朗說了一句讓大家更不知說什麼好的話:“雖有張方平的智慧,陛下,臣在此言,亦有私心,可臣非爲自己謀私。乃是爲國家謀私。西夏危害邊陲不能討滅,非是軍隊不足,乃是財政不足也。黃河有策治理然不得施。非是無策也,乃是所用錢帛太多不得而施也。不過國家真正懂得經營之道的大臣太少了。”

俺就是謀私,說得正大光明。

何郯嘴張了張,最後忍了回去,差點一口氣沒有回過來,活活憋死。

趙禎抹了抹額頭上的汗,問:“具體的怎麼做?”

就是不顧國家安危,將內藏庫與三司所有金銀銅錢一起拿出來,也沒有幾千萬貫,這可是十億以上的數字。幾千萬塞牙疑縫也不行啊。

“其一,於東京、南京、北京、西京、真定府、密州、幷州、京兆府、成都府、興元府、江陵府、江寧府、蘇州、杭州、洪州、泉州、廣州十七個州府設銀行。撬動不了全國,但部分的撬動,又僅是十七個州府足矣。”

在座之中,僅是王堯臣與曾公亮、趙禎知道銀行一法,富弼與蔡襄未回京城。張方平準備離開京城,沒資格參加這次會議。

趙禎默想了一下,這十七個州府也不簡單,要麼是宋朝最富裕繁華的城市,要麼就是重要的港口,可以說集中了宋朝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財富,再加上幅射範圍,能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也就是最少需要三億貫以上的金銀或者銅錢數量。

有一點,所有人自動忽視,自成都府到江陵、洪州、廣州一線往西或者往南,還有着大片的領土,超過宋朝土地面積三分之一以上,鄭朗沒有安排一個銀行。

不能設,可能會引起蠻人的紅眼,謀反更烈。

若是部分的撬動,用了一個撬字,大約能成功,也不容易,這得需要多少現錢?

趙禎問:“然後呢?”

“然後是經營形式,我朝鹽茶礬酒香進行專營,雖說朝廷政策治民安民,實際在苛民,唐初鹽以鬥計價,最低時一斗鹽僅十幾文,然今天一斤鹽最低也有二十幾文錢,高者一斤能達到幾百文錢。這都是民生之用,是變相的魚肉百姓。”北宋政策還算好的,不過北宋言論自由,芝麻大的事能說成西瓜,只要不謀反,敢說反而認爲是忠臣。過份誇大不好,但多少起到監督作用。鄭朗這樣說也不過份,可他不想在五個專營上糾纏,迅速掠走,道:“臣計算一下,若是專營得功,國家一年最少能收益八千萬緡以上的收入,僅是專營所得,就能維持一大半國家的運轉。實際呢?朝廷得到的不足三成之一。故銀行設立之始,便要嚴格執行蔗糖作坊的對半契股制度,一爲國家謀財,二爲商賈大戶豪強不過份反對而使銀行夭折,奪其利給其利。”

“佳!”趙禎道。

十幾年前他初爲皇帝肯定不懂,今天會明白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若是賈賈大戶豪強一起反對,什麼法也會夭折。

至少有部分利潤的讓出,能將這些豪強的嘴巴堵上。又能控制官吏的貪墨,乃是一箭雙鵰之策。肯定沒有那麼完美,若干年後,必然產生許多新弊端,例如大契股侵吞小契股,例如部分管事的成員還能有辦法做賬貪墨。但眼下才實施不久,鄭朗在朝,國家吏治還算清明,這些弊端不嚴重。

“陛下,故臣以爲先籌集八千萬緡銅錢或等價的金銀作爲原始契股,作十萬股,朝廷與豪賈各佔五成。以後根據情況陸續增加股份。”

文彥博問道:“朝廷那來的四千萬緡之巨的金銀銅錢?”

兩千萬也拿不出。即便拿出。國家不用了?

“不需要動用國庫,一是平安監的契股,二是銀行的契股,便可以籌集這些本金。”

“不可能。”何郯說道。平安監如今收益顯著,五成的契股都不能籌集一千萬緡錢,況且一個空中樓閣的銀行五萬契股,能值三千多萬緡?

“何御史,請聽我將話說完,你便知,陛下。諸位臣工,我再說它的經營方式與謀利手段。一爲便錢匯兌,朝廷便錢匯兌僅是在京城,一爲控制富商爲富不仁,二爲控制銅錢流通,使京畿有充足的錢幣可用。然有平安監,銅幣鑄就量始大,再有一旦動援。會將許多百姓家中的銅錢與金銀擠壓出來,以及交子,貨幣會進一步的充實。朝廷不需要僅在京城便錢匯兌,可以將範圍擴大到這十七個州府,僅此收益便會增加五倍以上。”

“交子不妥,”高若訥說道。

鐵錢與銅錢都有私人僞造,況且一張紙幣。那是在巴蜀錢不足情況,特例特辦,與朝廷無關。一旦實施交子,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僞造,砍頭不要緊,只要貨幣真。這個利可不是兩倍三倍的利,可能是幾百倍的利,抄家滅族也控制不了!

鄭朗一笑,即便沒有自己,宋朝以後也會必然發行交子。不過發行的方式不對罷了,說道:“高相公。非是巴蜀的交子。一是數量,交子的發行只能是本金的之數,例銀行裡有八千萬貫現幣,只能發行八千萬貫,以便百姓隨時能兌現,讓交子產生足夠的誠信。二是面額,面額不能大,由五文開始,分成五文、十文、二十文與百文。”

也就是相當於人民幣兩塊錢,五塊錢,十塊錢,五十塊錢,再多不敢多了,再少成本不足。

“也不妥,”高若訥說道。休說一百文錢,一文錢能有多少,仍有許多百姓僞制,況且百文。

“莫急,且聽我往下說,三是工藝,第一不是紙幣,乃是絹幣,採用全國最上等的絹綾做爲幣底,然後集全國最優秀的刺繡、織成、刻絲工藝,先後製作十處防僞圖案,再鑄十個刻板,用最複雜的技術雕印文字,刻板分成十份,朝廷掌控五份,富商掌控五份。將這些防僞標識通告天下。”

不用再解釋。

首先最精美的絹綾,無論選擇那一州府的名牌產口,產量都極少,也許有老百姓不認識,但還有後面二十條防僞措施,總能認出一些。若是私人僞制,有本事能集一處或者數處刺繡織成刻絲工藝,然而任何一個私人,也沒有本領將全國天南海北的十處最優秀的繡工集中,只有國家纔有這個能力。況且還有防僞的特殊雕版印刷。即便有能力者,想要將這些條件一一滿足,也會鬧出很大的動靜,朝廷不管?

還會有人僞造,利太厚了,可是防造的條件太高,必與真幣有極大的誤差。這樣製造交子,成本雖很高,是笨辦法,但管效。

趙禎誇道:“好方法。”

“不敢,一是增加貨幣,二是便錢匯兌規模擴大必增加數倍收益,三是利於商業貨幣流通,民間益富,國家也會增加商業稅所得。”這是必然的,鄭朗做好事,送了幾萬緡錢給三司,還是用金用銀,也用了三輛車子纔將它們運到三司。若是用交子,一百文錢一張,幾十萬張,體積也許不小,重量卻大大的下降,頂多一輛車子就拉走了,這是一個比喻,若是財富達到幾萬貫,還能在以前的匯票上着手,更加方便。但中小規模的行商,交易量僅是幾千貫與幾百貫,會變得很方便。繼續說道:“其收入僅是較小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便是存貸。鼓勵民間存款,活期不收費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者,年付百分二利息給存款人,五年以上十年付百分之三利息,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者,年付百分之四利息,終生存款僅取利息者付百分之五利息。”

諸位大臣面面相覷。

存錢在唐朝就有了,不是付出利息,而是要交納手續費。因此這些猶太人,後來清朝的晉商們一個個悶聲大發財。多成爲富商,就是這樣賺錢的,存付錢,貸更付錢。他地兌換也要交手續費。

付線給存款的人,第一次聽說過。

鄭朗沒有多做解釋,繼續往下說道:“這是付,激勵百姓將家中的錢幣拿出來放入銀行。得便是貸,分爲兩種,小規模的救急貸款,短期年付息百分之十。長期百分之十五,數額不能超過五十緡錢,這是救民之舉,與青苗法類似。”

變向的青苗法實施很久,因爲不作政績考覈,官吏興趣不大,又擔心收不回來,且與當地發放高利貸的大戶發生衝突。效果不大。甚至明詔不得禁止百姓求貸,各地官吏也不向求貸的百姓發放青苗貸糧。

這是官府經營。

若換成一半私人加入經營,必爲追求謀利。而大肆放貸。

所以一開始便讓它裡面一半契股變成私人的。

“二是商貿性質的大貸,短期貸款年息百分之十五,長期百分之二十。防止收不回來貸款,必須以其資產抵押,沒有資產者不得貸。銀行本來就是謀財之舉,若是五等以下赤貧戶,自由朝廷賑濟。”鄭朗嘆息一聲,沒辦法的事,即便是好心,若開了這個先河。各處銀行會製造僞賬,說放給了貧困戶,收不回來了,賬面嚴重敗壞,後果不堪設想。事實青苗法已經出現部分類似的情況。只能狠狠心腸了,繼續說道:“又防止一資多貸。再劃分各銀行範圍,貸者資產契約自貸款時必須交給銀行看管,那麼貸者償還不清,可以用其資產爲銀行彌補損失。若估資時資產高估,是銀行僱員之失也,規銀行內部處罰。陛下,諸位臣工。銀行在中間扮演的角色,便是利用朝廷的威信,權利,龐大的經濟運轉能力中介之。許多百姓因爲不想付錢櫃之利息,而將錢幣埋藏於地下。這些錢幣一旦從民間釋放出來,會達到什麼樣的數量?僅是這十七州府幅射範圍內的財富最少有幾億貫之數,僅是京城一年高利貸之所得也有幾千萬貫之巨。不用說全國,我所選十七州府,一來一去之間,經營得當,謀取其來去之間百分之十的利差,會有多少收益?我將這個契股價值估爲三千來萬緡錢過否?”

轟!

大殿裡炸了營。

沒有辦法算下去了,若是推廣到全國,收益更難以想像。

國家之所以重稅,缺錢用啊。若有錢,兩稅不徵又有何妨?

賬不能這樣算的,人員工資,運輸費用,損耗等等,實際盈利沒有鄭朗所說的那麼樂觀。但若推廣到全國,盈利確實難以想像。什麼行業最來錢,不是平安監的礦業,不是各個作坊,而是銀行。

前天晚上鄭朗與張方平將想法說出來後,張方平怔住了,崔嫺也呆了,江杏兒呆了,月兒回不過神了,四兒與環兒差一點流口水。

大半天后張方平說道:“這一票玩大了。”

甚至因爲其撬動,會阻止還銅爲器的蔓延,因爲不得不需要更多的貨幣支持。到時候不用朝廷下禁令,而是各大富商自發地獻銅爲幣,整個市場經濟會越來越活。最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將宋朝本來就富裕的經濟推上一個高峰。

趙禎蒼白的小臉上露出紅光,說道:“議!”

准奏了,但得商議更具體的步驟。

同時趙禎想法深遠,如果這樣的話,一個平安監,一個銀行,會將所有精英一起綁在朝廷戰車上,國家會更加平穩。

“陛下,莫急,臣還有一奏,銀行之始,範圍不大,最終必須將它推廣到各個州府,各縣,以及各鎮,才能真正推廣全國。所需本金更龐大。故臣以爲開始時,不能動用其盈利所得,將其所得作爲銀行的流動資產,部分分紅單劃一庫保管,以便有本金繼續擴大。所以臣認爲必有一會經營,德操佳,不喜交結之能吏掌管銀行運行,臣推薦張方平。”

尤關到國家經濟,雖是公私對半開,私人可以推選代表共同管事,也必須共同管事,讓官員來管,最後變成什麼樣子,天知道。但主管必須是朝廷大員。

然而諸位官員一起發呆,心中鄙視地想到,鄭行知,你用這種方法撈人,未免做得太過份了吧。RQ

六百五十九章 刀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79章 擋箭牌九百十二章 後背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123章 去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213章 大三元(九)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356章 猙獰第308章 雞鳴山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七百九十七章第171章 走鋼絲(中)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264章 悲絲(下)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47章 狼變羊八百二十八章 笑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第254章 鬥法(四)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61章 道(五)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64章 悲絲(下)第294章 點將(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199章 放榜(上)第119章 解試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106章 求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八百十三章 捅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97章 講仁(五)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97章 走隊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34章 西風烈(下)六百十章 夏雷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35章 考(下)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238章 出手(上)第157章 準備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九百十二章 後背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42章 花會(下)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319章 最神奇(下)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37章 小戰(下)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
六百五十九章 刀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79章 擋箭牌九百十二章 後背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四百三十二章 各人心思下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第123章 去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213章 大三元(九)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356章 猙獰第308章 雞鳴山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七百九十七章第171章 走鋼絲(中)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第264章 悲絲(下)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147章 狼變羊八百二十八章 笑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第254章 鬥法(四)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61章 道(五)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第264章 悲絲(下)第294章 點將(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199章 放榜(上)第119章 解試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106章 求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八百十三章 捅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97章 講仁(五)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97章 走隊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第334章 西風烈(下)六百十章 夏雷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35章 考(下)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238章 出手(上)第157章 準備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九百十二章 後背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42章 花會(下)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319章 最神奇(下)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37章 小戰(下)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