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章 鏟佃

八百六十章 鏟佃

“天亮了,”趙頊也喃喃道。這三年來,他同樣熬得難受,終於天光見亮,差一點喜極而泣,道:“諸卿,今天就不要回去了,朕在御苑設宴款待諸卿。”

當天,趙頊開心之下,居然吃醉了,心情激動,當着諸人的面,來到鄭朗面前,說道:“鄭公,這幾年苦了你。”

“陛下,是臣子的本份,只是臣做得不好,以致外面騷動,臣慚愧啊。”鄭朗謙虛地答道。

吃味的人不多,鄭朗對權利比較淡泊,國家只能說看到亮光,太陽並未升起來,還存在着巨大的欠負,離不開鄭朗,並且鄭朗這幾年過得最苦逼,不得不承認的。

君臣盡興而散。

鄭朗剛回到家中,王安石找上門來,說道:“鄭公,爲何西北匆匆結束?”

鄭朗主動將西北戰事結束,做了謙讓,大多數大臣同意的,可是王安石很不滿。

“介甫,我說兩個人,第一個乃是寇準,寇準澶淵有功,功垂千古,否則有可能我朝早成了半壁江山。但執政能力若分成五等,能劃爲幾等?三等都不及。還有另外一個人,範希文,德操堪稱我朝第一,執政能力能劃爲幾等,勉強三等。爲何?固執,不會做謙讓,或者做了不理智的謙讓!雖聰明過人,但沒有辦好事情。”

執政非是指在地方上的作爲,而是在擔任宰執時的執政能力,寇準及格分都打不到,范仲淹勉強及格。

拋開兩人在歷史上巨大的影響力與名氣,這個評價卻是很客觀的。

“你也是如此,朝堂苟和派居多,但要看各自的用心。文彥博昔日刻意邀請我去樊樓赴宴。想要化解我們之間的分岐。我也委婉的同意了,可是文彥博隨後又猶豫起來,接着陛下將他貶到洛陽,大約是他產生誤會。以爲是我的主意。實際與我有何干系?於是帶着許多反對改革的士子引發爭議,只要我同意的,文彥博就反對,形式類似黨同伐異了。然而司馬君實有這個心思?”

“這不會的。”

“乘勝追擊有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讓梁氏徹底屈服,贏得西北和平。這是最好不過。第二個結果,梁氏此女兇悍無比,若不屈服,必將更加反撲,慶曆戰爭開始。如今國家經濟情況纔剛剛轉好,仍擔負着巨大的欠負,若再來一場慶曆戰爭,西夏固然更窮困,可我朝呢?若是欠負在一億以下。我就不會同意了。因此君實的擔心也沒有什麼歹意,我也不敢賭啊。你仔細想一想。”鄭朗道。不僅是欠負,未來還有事,河湟,大旱一天天臨近了。都是要用錢的地方。

“但妥協與謙讓,必須要讓得聰明,不能學習范仲淹,謙讓於韓琦,結果讓君子們產生分裂,遺笑千古。看我第一讓,將戰俘交換,介甫,難道你不想經營西夏?戰爭傷亡避免不可免。戰俘就不同了,當真用來做勞力?或者學習白起項羽,將他們全部坑屠?想經營西夏,適度的時候還要樹立一些恩信,得到西夏就會減少仇恨,容易治理。況且一旦釋放,以後戰鬥不利時,既沒有生命危險,會有更多的西夏將士選擇投降。有此兩條,難道交換不值嗎?”

“倒也是。”

“那是,在軍事上你可不行的。”

王安石樂了。

“再說第二條,我朝若是用軍糧倒貼,使橫山羌度過危機,這非是在大敗下做的妥協,而是在大捷之下做的仁政之舉,橫山羌當真不會感恩?不是我朝補貼不了這些軍糧,而是梁氏若意識到危機,會不會同意?這一舉,是給梁氏出的難題,若同意,我朝有恩於橫山諸羌,若不同意,橫山諸羌必忌恨之。這樣,我做的兩條謙讓,還能不能稱爲軟弱了?”

“這個我都沒有想到。”

“不但你,估計能想到的也沒有幾人,非是他們不智慧,而是對軍事不懂,對西北不瞭解。介甫,終有一天我會離開朝堂的,不是陛下不信任,乃故事,當真誰能在相位上呆上十幾年之久?只要欠負清還,大約就是我離開相位之時。然而誰來鞏固這三年的改革成果?至少在經濟上國家離開了我之後,就不能離開你。若你繼續固執下去,堅持己見,學習寇準與范仲淹,那是否能將這個重擔扛起來?”

王安石沉思。

忽然外面傳出鞭炮聲。

京城人多,每天都有婚喪嫁娶的事發生,鄭家上下不以爲意,但鞭炮聲越來越烈,似乎全城人都在燃放似的。

鄭朗迷茫地問崔嫺:“嫺兒,今天是什麼節日?”

“沒有啊。我出去問一問。”一會兒崔嫺回來,原來去年收支傳了出去,有少數人爲改革終於結束長鬆了一口氣而高興,還有一部分人因爲有股契與朝廷絞在一起而高興。治平時韓琦想打銀行監的主意,許多股東都嚇了一大跳,國家年年改革,年年欠負,趙頊壓得擡不起頭,這些股東也不是很開心,再欠負下去,只有幾條路可走,一是不認賬,二是苛壓百姓,三是打這些股契主意。國家出現盈餘,還是很可觀的盈餘,甚至不好聽的說法,若是再發生慶曆戰爭,只要保持這種健康的經濟狀況,每年六千萬的盈餘,也足以將慶曆戰爭的費用勉強維持下來。他們未必知道股契的捆綁作用,可多少知道榮辱與朝廷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了。聽聞後,十分開心。也有的百姓十分開心,總的來說,皇上與諸大臣這幾年執政還能得民心的,沒有苛民。還有的覺得西北大捷快的。先是少數人家聽聞後放鞭炮慶祝,後來放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鞭炮聲就是民意。

聽着鞭炮聲,王安石道:“鄭公,由你主持,有了皇祐之治,嘉祐之治與鄭公不無關係。自去年起。熙寧之治又來臨了。”

指民間的。國家欠負嚴重,實際百姓已經在種種惠利的政策下,進一步的休養生息,但前年不能算。亂蓬蓬的一團,去年才能算是真正熙寧之治開始。

“還不能算,只能說終於看到一個良好的開頭,然有今天。非是我一人功勞,有你的功勞,有君實的功勞,衆人拾柴,火焰才能高起來。正好,今天我心中也比較舒暢,我讓人將君實、晦叔、子由他們喊來,大家聚一聚。特別是子由,子瞻去了黃州,有幾句話我一直想說。”

同門在鄭家歡聚。

趙頊也聽到鞭炮聲。一會兒得知情由,高興地將向氏喊到高滔滔處。再擺家宴慶賀。有一件事對他影響很深刻,趙禎死的時候全京城的百姓都在發瘋似的痛哭,鄭朗一夜白頭,但自己父親大行之時,圍觀的人有之,哭泣的人無之,有,大臣們在乾嚎呢。整整三年了,第一次從鞭炮聲中聽到百姓對他開始認同。

舉起酒杯,帶着微微醉意,對高滔滔說道:“母后,當年你讓兒臣前去鄆州,兒臣現在才知道母后多英明,難怪鄭公多次對兒臣說,有事可以請教太后。”

“頊兒,他這麼說過?”

“是啊,母后。”

“果然是良臣矣。”

“兒臣想加封他官爵,母后,你想一想,如今朝堂,韓公、文公、曾公、富公皆比鄭公官職高(職官),這很不公平。”

“頊兒,不可。”

“爲何?”

“木秀於林,風必催之,鄭卿功高,本有人忌憚,你再加他官,豈不是讓更多的風催之?”

“難道不能加官?”

“倒也不是,若功成身退之時,你可以任意加官,不過以他的性子,恐怕不會受,多半身退之時,不是受官,而是辭官。”

“兒臣不讓他退。”

“你說什麼諢話,不過國家有那麼多事,他一時半會想退也退不了。”

鄭朗“善解人意”,多少維護了高曹向三家,讓三個女人對鄭朗皆不惡。不過鄭朗不會認爲這種感情會長久的,在這幾年內,三個女人不會改變她們想法的,但十年呢,十五年呢,若鄭朗不識相,那時想法就不會一樣了。

兩次飲酒,趙頊終於喝趴下。

第二天大肆封賞涇原路諸有功大臣將士,對此司馬光不是很同意,隱晦地說了一句:“陛下,有功必賞,不過臣害怕自此邊境多事矣。”

趙頊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又將吳充喊到內宮,說道:“吳卿,朕想讓你擔任參知政事。”

“陛下,臣沒有這個想法。”

“不是朕授命的,乃是鄭相公進諫的。”

“鄭公?”

“正是他,以前朕與鄭公談到朝堂中大臣誰可勝任首相之職,鄭公列舉了幾名重臣,其中就包括你。”

吳充先是茫然,隨後額頭上涔出微微的汗水,最後說道:“臣不及鄭公遠矣。”

鄭朗進諫讓吳充進入中書,有幾個原因,一是張方平丁憂期滿,若調回中書,與王安石很不合,再擔任地方長官有些屈了,三司使對於張方平來說,是最合適不過。而且張方平資歷深,能壓制住呂惠卿、曾布與章惇,這三人必須要用的,但防止他們激進,將財政引向極端。吳充或多或少起到這個作用,不過對財政,非吳充所長。從這個方面想,張方平乃是最佳人選。其次朝堂過於和氣,對自己未必很有利,師生幾人皆位極人臣,沒有政敵那可不行的,吳充因爲自己提撥了彭思永等人,對自己不滿,讓他進入中書,也是做一個表率,性質與他提撥歐陽修、文彥博、陳昇之性質一樣。

趙頊看出第二點,沒有看出第一點。

聽後有些苦笑,難道朕就這麼小心眼?

這兩年吳充確實也有些功勞的,能升遷,但將內幕說了出來,你就不要再恨鄭朗,大家一起聯手將國家治理好吧。

趙頊說道:“昔日我在鄆州,鄭公對朕說了很多道理,有幾句朕至今銘記,用人不能以自己喜憎用人,能對事不能對人,賞罰分明。吳卿。切記啊。”

“臣遵旨。”吳充又羞又愧地退下。

趙頊走到殿後。問:“母后。兒臣處理得如何?”

“還好,”高滔滔啼笑皆非,她在想另外一個人,難怪兩人如此合拍。她非是穿越者,否則一定會想到一詞,悶騷!

姑父對自己說出那個隱秘,不是給自己把柄。實際是讓自己以後勸丈夫或者兒子放心大膽用好鄭朗。

鄭朗一個德性,一個勁地將政敵往中書塞。

自己與兒子就這麼小氣麼?

但鄭朗小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史上王安石與趙頊的關係,有人說親密無間,有人說趙頊一直提防着王安石。皆是籠統的說法,兩者皆有。史上趙頊迫於國家危機,對王安石是很信任,採納了王安石種種治國政策,甚至結爲師友關係,單諡一個文字也能證明這一點。

但史上宋朝危機有多重?

大多數史實讓某些文人一次次抹殺,難以考證了。還有隻言片語文字記載殘留下來,比如司馬光的進諫。地方官員爲了維護財政,多向大戶借債。這也是必然的,有銀行,卻因爲鄭朗制訂的規矩,不敢濫印交子,再說,一半私人股戶也不可能讓朝廷濫印交子,使銀行信譽倒塌。又沒有國債券這玩意兒,只能透支未來稅務,或者強行借錢。

借了多少,依然很模糊,只知道治平二年時的支出是收入兩倍,僅這一年就虧空了一億多。相信虧空的總數字未必比這一世少多少。

王安石有沒有償還所有欠負,補納百姓的透支,同樣不得而知,不可能留下這個美化王安石記載的。但相信必然償還大部分。

如此危機下,既奉爲帝師,應當給予無限的信任,然而趙頊一邊重用王安石,所世無比,一邊又將司馬光、富弼、文彥博等元勳大臣安排在對壘的位置上,以便達到“異論相攪,即各不敢爲非”。

隨後王安石兩次罷相,與趙頊無關,但第二次罷相後,在王安石經營下,大約欠負問題解決,國家財政又沒有多大危機,甚至出現盈餘,這也是必然的,王安石只要將朝廷支出控制在一億三千萬以下,史上又將收入維持在一億六千萬到一億八千萬之間,不可能象自己這樣將所有欠負與透支一一償還,甚至還略付一些利息,以安人心,更不會拿出五千萬緡錢來裁兵,那麼償還起來會很快。

於是趙頊便沒有再召王安石了。

這纔是趙頊與王安石在史上關係的真相。

也許自己好一點,至少現在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可千萬不能將趙頊當成趙禎,儘管趙頊在自己教導下,處處學着做趙禎。

再說,每一個人都自己想法的,例如自己幾個學生,雖勸一勸,也在慢慢改變,但自己能要求王安石與司馬光,和自己想法一樣嗎?那是不可能的。趙頊同樣如此。

共患難可以,同富貴更難,到時候自己位高權重,若是有人挑唆,性質又會是兩樣。

高滔滔認爲鄭朗有點“悶騷”,這不要緊,儘量不要讓這母子二人產生疑心,至少在國家許多弊端真正解決之前,改革未穩定之前,鄭朗不想出意外,非是爲了權利,而是爲了這個國家,爲了趙禎臨終前的囑咐。

當然,這一路行來有多難,難得讓他數次喊累了……

長亭外,鄭朗正在送一人離別。

曾布。

宋史趙頊朝奸臣傳有蔡確、邢恕、呂惠卿、曾布、安惇、章惇,安惇和邢恕確實差了一些,但兩人現在沒任何影響,若鄭朗有心,他們就自動會消失了。鄭朗最提防的乃是呂惠卿,有才能,可此人野心太大了。對蔡確未置與否,看法有好的有壞的。然而最欣賞的就是曾布與章惇這兩個奸臣。就算是奸臣,他們也是真小人。

特別是這個曾布,頗有才幹,並且很堅持原則,一生也沒有做過類似呂惠卿那種背後捅刀子,或者三面兩刀的不好行爲。經過一些人的篡改,將曾佈列於奸臣傳,的確過了,梁啓超曾說過,“荊公之冤,數百年來爲之昭雪者。尚書數十人。而子宣之冤。乃萬古如長夜,吾安得不表而出之。”鄭朗很贊同。

而且相對於章呂二人,曾布並沒有那麼激進,曾一度反對王安石的市易。結果不用說了。市易法惹了一大堆麻煩,收益還很小,甚至將商稅、利息與其他收入算進去,實際乃是嚴重虧又找罵的買賣。

嘉佑二年。曾布與其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一道考中進士,於地方上擔任多年地方官員,因政績讓韓維聘爲開封府檢校庫監庫,又經韓維與王安石推薦,上書言政,提出爲政之本,厲風俗,擇人才,並且提出八大要務,勸農桑、理財賦、興學校、審選舉、責吏課、敘宗室、修武備、制遠人。趙頊看完。十分欣賞,親自召見曾布。授其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判司農寺。

然後鄭朗又將他召見,兩人語久,讓鄭朗再次推薦,進入三司擔任條例司使,官升象坐火箭一樣,快得讓他人矚目。

看着野外,鄭朗說道:“春天不久就要回歸了。”

“芳草菲菲,最是可愛之時。”

“溪山掩映斜陽裡。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鄭朗忽然吟哦道。

曾布一聽,差點蹌倒。

“子宣,你想做一個清官,也沒有必要非要妻離子散,我家娘子聽到你娘子的曲曲新詞後,十分仰慕,卻沒有想到子宣卻將她一直留在老家。夫子說,修身齊家治國。不過算我多言了。”

鄭朗說的是曾布妻子魏玩,朱熹曾說:“本朝能詞婦人,惟有魏夫人、李清照二人而已。”這個魏夫人就是指曾布的妻子魏能。不知道爲了什麼原因,自從曾布爲官後,一直將這個女子留在江西老家。以致這個小才女寫了許多語言清麗的愁思小令。當然這個不重要,除非蘇東坡那些作品,否則魏能這些小詞遠沒有鄭朗所批的每一次硃筆來得更重要。

然後看着遠方,說道:“沒有想到又冒出這麼多新房舍。”

曾布再次愕然。

宋朝人口增加速度之快,也讓士大夫們瞠目結舌。本來就很快了,鄭朗出現,一次次惠民之舉,更增加了這個速度。很早,江東圩提前開發,杭州平安監的出現,實際已經在推動着這個速度增加。南方大開發,更是將人口增加的速度推向極致。兩廣還沒有兩百萬戶,僅有一百八十萬戶,可從原來的小戶,十幾年下來,全部變成大戶。福建路與江南西路本來人口抽出來一部分,十幾年下來,又再次稠密。商業的發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城市規模也在飛快地擴大。不僅是京城,其他各處皆是如此。這兩年的休養生息,又再次使人口增加速度提了上去。

這一切,與鄭朗不無關係。

鄭朗看曾布的表情,知道他誤會,又說道:“我自來京城後,幾乎兩點一線,朝堂,家,幾乎未出城了。”

“鄭公,屬下萬分敬重也。”

“不用,是我份內的事,知道我今天爲什麼不顧你再三勸說,非要送你到長亭嗎?”

“屬下不知。”

“你此行頗有些麻煩,你升遷的速度快,資歷有些淺,雖我用人看才能用人,可外面人不會這樣想,送一送,增加你此行聲勢。”

“鄭公,屬下不會讓你失望的。”

也就是主持河東酒務的投名狀事宜,這次投名狀錢帛數量大,會產生很多貓膩,還有西域來人了,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勸說百姓種植葡萄,都需要一名幹吏呆在下面。

於是鄭朗挑了曾布到河東親自主持。

長亭快要到了,鄭朗停了下來,眼中出現一絲猶豫。

曾布問道:“鄭公,還有什麼要囑咐的嗎?”

“子宣,你在地方上爲官多年,可曾聽說過鏟佃?”

“鄭公,這個真的不能碰,”即便是曾布,聽到這一詞後,臉上也露出驚恐之色。(。)

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21章 喜訊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2章 修剪第148章 銅錢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七百三十章 姓李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176章 幸福第339章 放巴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72章 糊塗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91章 吹打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75章 興趣第129章 中(下)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61章 道(五)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177章 平靜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340章 難第236章 割(五)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147章 狼變羊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零四章 大炮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293章 點將(中)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七十章 平衡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309章 雞鳴山(下)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八百章 光暗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186章 第二抓·抓
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21章 喜訊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2章 修剪第148章 銅錢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七百三十章 姓李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176章 幸福第339章 放巴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九百零三章 融合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72章 糊塗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第13章 刻絲(下)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291章 吹打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75章 興趣第129章 中(下)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61章 道(五)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六百七十五章 幽蘭操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177章 平靜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340章 難第236章 割(五)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第147章 狼變羊第46章 花之戰·雅詞第32章 岳父的糊塗四百零四章 大炮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第293章 點將(中)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七十章 平衡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309章 雞鳴山(下)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46章 嫁衣神功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八百章 光暗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186章 第二抓·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