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鬥法(二)

鄭宅比以前更大,不是因爲母親,家中人口越多,原來宅子住得太擠,於是又將邊上的民宅買下來,花了一百緡錢,兩宅打通,中間隔了一個拱門,又得了十間房,才勉強住下。

書房還在前面,難得的清閒時光,鄭朗與四個學生一起坐下來讀書。

司馬光忽然說道:“鄭大夫,還是不妥。”

“什麼不妥?”

“災民不可能送回去的,朝廷補救之策無非是給錢帛,一旦給了錢帛,關注的人更多,這麼多災民,不可能全部能順利安排下去……”

一出問題,那麼老賬新賬一下清算,什麼功績都抹平了。

“竭力吧,”鄭朗淡淡道。

他心中也沒有想出什麼好主意,也是他將事情鬧大的原因。不鬧,一干人會以爲自己逆來順受,那麼事情走向真會如司馬光所料。又說道:“這也是我朝弊端之一,我見過幾個知州,座師劉知州、高知州以及泰山崔知州,前知州王知州,等等,皆似碌碌無爲之輩,但真是碌碌無爲?正是如此,纔不敢有大作爲,一有必然產生紛爭,非有功,而成有過之舉。我假如只興修兩圩,是政績。修八圩,拓港口,未必是政績。”

不是功高震主,是功高震臣。

氣得不行,說話還是很偏激。嫉妒功績的大臣會有,可到了王曾與呂夷簡、宋綬、杜衍與蔡齊這等地位,值得他們嫉妒嗎?功績的神馬,在他們眼中早成爲一朵浮雲。除非鄭朗真的將幽雲十六州與靈夏收回來,那麼諸位大佬才一起會震驚。

兩封信幾乎不約而同地到了京城。

鄭朗的小心眼,根本瞞不了呂夷簡,一看信就知道鄭朗想要東西了,錢或者帛或者糧。笑了一笑,原來如此,差一點讓我也以爲你真是什麼天上的星星下凡的。

與幾位相公商議,宋綬有些失望,道:“他也沒有辦法……”

這個話很不對的,鄭朗有能力將手中所有資源最大限度擠出來,並且更好的發揮,不僅是學問,也有後世的經驗,但絕對不會點石成金。

王曾想一下,問:“如今之計怎麼辦?此事不能拖下去,馬上災民到了太平州。”

王隨問道:“他準備要多少錢帛?”

呂夷簡道:“不急,災民到了,我們不提出來,他也要提出來。”

王曾沒有作聲,可幾個大佬皆會意,現在提出來,鄭家子會大張口的,不能按照鄭朗那種算法,那要多少錢帛?五十萬緡錢是基數,一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有一百萬緡錢,朝廷自己早就解決了,何必等你來處理?

但真有了一百萬緡錢,放在朝廷只能說勉強解決。放在太平州,不用一些手段,將一百萬緡錢效果放大,會給鄭朗帶來更大的風波。呆板的用錢,一百萬緡錢在太平州還是不夠!

暫時壓了下去。

王昭明的奏摺卻直接遞到宮中,趙禎看後,莫明其妙,這都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滿朝大臣合計着算計朕,算計着太平州,大怒,將幾個宰相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臣召進宮內。

開始詢問。

呂夷簡說了四個字:“祖宗法制。”

四個字就讓趙禎不能說話。

但是幾萬災民眼看就要到了太平州,耽擱不得,於是動用快馬,非是小青,寫了一份旨書,給鄭朗,非是你所想的那樣,祖宗法制。

趙匡胤兄弟留下一些規矩,不殺柴家後人,言者無罪,不殺士大夫,這是最主要的祖宗詔命,還有其他的一些,比如對權利進行層掣肘,不僅是軍權,還有相權、臣權,包括太宗的權利,甚至皇帝的權利。

皇權也要進行着約束,若是一封詔書,從知制誥到中書,有一環不通過,這份詔書也通過不了。但也要看,若是皇帝胡作非爲,你不同意,朕就換人,一個不同意,就換掉一個,一百個不同意就換掉一百個,那麼這種約束力也就失去了效果。可換成趙禎這樣的明君,反而苦逼了。

簡單的民主有了,利弊卻無法分清。

下面知州同樣有通判進行監督制約,除了縣,縣太小,再製約沒有多大意思。

旨書很快到了鄭朗手中,趙禎讓呂夷簡四個字嚇蒙了頭,想又沒有想明白,所以用最快速度給鄭朗提一個醒。

鄭朗看後,很長時間不語。

若是這樣上大帽子,麻煩會很大的,幾個學生同樣也無言,王安石道:“怎麼牽扯出來祖宗法制?”

會牽扯的,若自己不作爲,坐觀事態繼續發生下去,十幾年以後這四個字會天天講,時時講,甚至不久後就要大講特講。

說道:“真套可以套用,我開了先例,以後其他各州漠視朝廷,各州未立如立,其一。”

“不會如此……”

“不會如此,爲什麼災民前來拒不受。”

“是不能受。”

“都不能受,以後詔書如何執行?”

“鄭大夫,你講的不是道理,是歪理。”

“可許多人會抱有這樣想法……不僅如此,未來我開一例,下面各州爲了事急從權,全部漠視朝堂命令,又怎麼辦?”

“不漠視,圩怎麼圈得起來?鄭大夫,我明白了,這也是中庸。”

“不是中庸,而是遠比中庸更麻煩的東西。”

“是什麼?”

“內耗。”

說完鄭朗寫信,既然要講道理,大家一起講道理。

“景民原圩不足四百頃,議決五十載不決,奏摺盈積如山,尺犢卷鋪延千里餘,而臣擴之三倍有偶,八相佛餘圩陸續拓於湖澤之中,何日決之,百年千年?”

不要說什麼祖宗法制,一個原來的萬春圩,面積還沒有我現在的景民圩三分之一大,就讓你們這羣大佬一吵吵了大半個世紀過去,寫的奏摺鋪開能鋪成一千里路那麼長,有沒有商議出來一個準確的答案?

“幽雲十餘州乃我朝大恨,靈原然黃河沃野之所,諸位相公,託於汝之一人,半載復之,成否?力有大小之分,財有貧富之分,奈何以一州之地納數萬九等百姓也?”

力氣有大小,州的力量也有大小,一個小州居然能納幾萬貧困災民,誰能做到,或者讓你們中間一個人領兵半年替朝廷收下幽雲十六州與靈州如何?只有幽雲十六州收回來,以宋朝的財力將故長城修一修,何必受制於契丹人?將靈州收回來,將李元昊壓縮到夏銀與南河套的沙漠戈壁灘上,他能唱什麼戲出來?

能不能做到?

“太平州三萬偶戶,砌八方大圩,上下離心,奈何成之?數圩乃成,諸事安定,而與朝廷離心也,諸相當警覺也。圩方興起,猶草木萌芽之季,何用大言謀也?”

別要說什麼祖宗法制,這僅是太平州,一個三萬多一點戶數的小州,就想做什麼獨立的事都做不出來。祖宗法制是好意,也要就事論事,別給太平州這樣的小州戴上高帽子。要戴也要等事情結束後戴。否則這樣的小州,做這些大事情,上下離心,能不能做好?

“兩圩收成未計,畝出四斛有奇,新拓耕地一千九百餘頃,每年增糧七十萬斛有偶,而八圩並起,成何數也?且有港口稅益,此乃一中下小州爲朝廷所得也,奈何事才起,諸公扼殺也?”

兩圩一年最少增加七十萬斛糧食,若是八個圩一起起來,會增加多少糧食?還有一個港口一年增加的商稅稅收呢。這僅是一箇中小州完成的奇蹟,可爲什麼事情纔開始,諸位大佬,你們就想將它扼殺了?

是什麼意思!

“自去年兩圩建者,州內官吏日以日之,夜也日之,萬事紛至沓來,而六圩齊開,諸事倍於去年者四五,朝廷有意掣約,上下離心,諸事休矣,彼時忽上下之季,蟻穴之差,湯池皆潰,予又喏以州民,力不逮也,朝廷數之掣約而來,改敗乎,之於彼弗如此,允臣辭官返鄉,望開兩圩寸功,一年廢寢忘食之苦,不至於臣身敗名裂也。”

已經很吃力了,諸位大佬你們再象一個玩具一樣玩,用什麼祖宗法制這樣的大帽子,壓我迫我,非得出大事情不可,不如讓我早點辭職罷官,不罷我的官不行啊,我答應那麼多條件,全部沒有實現呢,讓我有一個體面的結果吧。

既然要講道理,大家一起講道理。

鄭朗終於看清楚了,什麼祖宗法制,別當真。

那是呂夷簡敷衍之詞。

有可能一干大佬對自己不大滿意,事情做得大,可沒有與他們商議,認爲剝奪了他們手中的權利。但還不是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是不想給多少錢帛,今年災害不多,然而元氣大傷,國庫還是很緊張,所以呂夷簡想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實事。

至少呂夷簡有可能是這麼想,可自己收了災民後,會發生什麼,管呂夷簡何事?

於是有了這份辨奏。

改了,沒有條件可談,我要辭職。

倒不相信,朝中那些清臣,王曾、宋綬、蔡齊等等,外加一個趙禎,當真全是糊塗蟲。

並且災民就要到來,看誰沉住氣。

敢情他與呂夷簡都將災民當作底牌在打。

可鄭朗纔是迫不得己。

書奏寫好,送向京城。

鄭朗自己卻出關了,真辭了職,也要等京城的官員來完成交接,他才能事了。

趙通判這些天苦得,見了面,很想放聲大哭,道:“知州,你終於出來了?”

“秋收正式開始,不能不管。”

“京城那邊怎麼說?”

“祖宗法制。”

“祖宗法制?”趙通判聽了這四個字後,差一點嚇得坐在地上。全州官吏上下一心在做好事,爲了百姓,也爲了國家,管祖宗法制什麼事?

“我們做得大,爲不讓朝廷干涉,沒有向朝廷逐一稟報,有人不服。還有一些人不想掏多少錢帛支援,祖宗法制僅是一個藉口。”值得麼?自己改的僅是一州,又沒有打算將它推向全國,在全國頒發什麼改革,改變什麼制度,甚至連自己修的中庸到現在都沒有動手,連太平州的大戶人家利益,自己也考慮好了。

即便呂夷簡是保守派,也不會向自己下黑手。

“難道他們不給?”

“給要給的,要我說,要我求,還想給得少。”

“原來是這樣……”這徹底顛覆了趙通判對中書諸相神聖的認識。

“若不是這樣,就做不好宰相。”

“……”

鄭朗說完又去了兩圩,它成了重心,也成了自己向諸位大佬叫板的本錢。

許多人圍了上來,一路走一路有人詢問,真相鄭朗沒有說,也不能說,只是含糊地說道:“朝廷安頓災民,本來是好心,可是我州力不足,不能支持。所以與諸位相公產生一些爭執,你們不要想得太多。”

又象以前那樣,繼續恢復處理州務。

秋糧陸續的收穫上來,一共六十萬餘斛,實際數字有可能略高,多年下來,百姓已經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隱匿人口,隱匿田地,也隱匿產量。但隱匿產量不會很多,實際的頂多六十五斛。

雖是秋收,也是主要收穫季節,夏收產量不高。一年下來,兩圩產量不會超過九十萬斛,實際不會超過一百萬斛。

但這個收成僅指新開拓出來的耕地,原來補償各個圩戶的耕地沒有計算。

結果也在鄭朗預料之中,在百姓精耕細作之下,兩季或者三季總產畝產接近五石,但不足五石。秋收三石多一點。不算特別好,也不算特別差。

貢稅六萬斛,包括夏稅能達到近九萬斛。

將這些數據一一記錄下來,交給朝廷。

已經很了不得,圩內百姓喜氣洋洋,將春天州府發放的牛貸與糧貸陸續償還清,只有十來戶因爲家中發生一些特殊情況,沒有還清州貸。

又花了錢,買了十萬斛稻穀,與災民無關,這批買來的糧食以及稅糧,僅能提供築圩勞力的口糧。

派官吏組織起來,從外地買來種豬,一共八千頭豬崽子,五萬只雞鴨鵝,士大夫以豬肉爲鄙,可就是四等戶人家,也不能奢侈地每天都有豬肉吃。改善百姓的伙食,提高一下業餘的收入,還能有一個肥料來源。

很正常的安排,一個月前鄭朗就對百姓說過此事。

除這些,沒有看到鄭朗對災民提供過什麼,或謀劃過什麼。曹修睦詢問,鄭朗也不答。

鄭朗寫的奏摺到了中書,呂夷簡一看惱火了,派便人問鄭朗,小子你倒底想要什麼?

鄭朗答道,我什麼都不想要,要麼你們安排災民,讓我辭職。要麼讓我繼續,將災民送回去。

雙方在拉鋸,弄得太平州百姓看到兩圩大豐收,卻半點開心不起來。

連江、寧百姓也聽聞了此事。

魏五娘帶着魏十娘來到太平州。見了面,魏五娘躬身施禮道:“上次多謝了鄭知州。”

“是本官的職責,五娘勿要謝。”

“那些壞和尚!”魏十娘恨恨的踢着石榴樹。

魏五娘臉上微微一紅,事發後她一直想過來說幾句感謝話,可是丈夫聽聞後,無端地產生懷疑,夫妻倆人生起一些齷齪,過了一年時間,才和好如初。

但想想也好後怕,這些和尚們膽好大,居然敢殺人,敢將婦女囚到山窟裡。

坐了下來,又問:“妾聽聞鄭知州與朝廷起了爭執?”

“雙方產生一些誤會,解釋了也就清楚了。”鄭朗淡淡說道。然後看着魏十娘,皺了皺眉。

大波妹經過一年時間,比去年更加波濤洶涌,但未免跑得太勤快。然後又看着施從光,那一天得提醒一下。以魏家的地位,不可能讓她嫁給自己做小妾的,小妾也不稱爲嫁,納。難道看中了自己兩個學生,王安石與嚴榮小,呂公著與司馬光勉強可以談婚論嫁,可他們兩家地位高貴,反過來也未必能看重魏家這個土財主。

這個神情一閃而逝,幾人沒有注意。

魏五娘說道:“我家也有船,前幾天在揚州看到災民船,此時大約快到了長江。”

這是她親自過來的用意,表示一下感謝,再報一個信。

司馬光與王安石同時看了呂公著一眼。

不是別人,你父親爲了自己權位,敢將皇后拉下馬來,爲什麼不能變通?

“謝過五娘,”鄭朗表情很輕淡,轉過頭對四個學生說道:“此時來的三個朝廷命官,都有一身好學問,你們不懂之處,可以向他們請教,會對你們有所裨益。”

魏五娘看不透鄭朗想法,怎麼就是這句話。

但災民很快就到來了。

不是少人,一路所來,各州府都派人提供了護送,省怕出任何閃失。

過了江寧府,就是太平州江面。

一干官員站在船頭上,衝宋庠三人拱了一下手,率船回去。

蔡襄看着前面的江面,說道:“沒有想到這麼麻煩。”

賈昌朝與宋庠皆是不語。兩人腦海裡轉過一些念頭,難道朝廷某一個大佬想有意整鄭家子?

可轉念一想,又不大可能。

然後一百多艘船上的災民一起涌上船甲板上,興奮地指着江面說道:“太平州到啦。”

這一路行來,每艘船擠了近三百人,吃喝住都不方便,吃了很多苦,終於到了美好的所在。一路上賈昌朝等官員已經聽到事情的經過,可災民不知道,一個個地在甲板上跳了起來。

更讓三人蹙眉頭。

不知道太平州鄭朗有何安排,可船舶逆流而上近半個時辰,未看到太平州派出一艘船舶前來迎接,已經露出不善的徵兆。

但醜媳婦要見公婆的,隱隱的前方看到長江南岸出現了太平州城,水陽江口到了。

……

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158章 撫琴(上)第274章 老貪第144章 衣服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303章 殺雞(中)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九百十九章 輾壓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225章 法輪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九百十八章 扯皮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274章 老貪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342章 相公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39章 出手(中)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128章 中(中)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84章 臨江仙第356章 猙獰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305章 疑問品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66章 法度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八百零一章 反擊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2章 修剪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六十章 凝望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九百章 逆轉中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140章 問一(二)第228章 大中庸(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82章 潮第261章 慶金枝第243章 號角七百六十五章 退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340章 難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317章 祗園精舍第119章 解試第80章 較勁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306章 保護五百十七章 請使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五百章 老大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36章 蛇書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68章 拜師第304章 殺雞(下)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
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158章 撫琴(上)第274章 老貪第144章 衣服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303章 殺雞(中)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九百十九章 輾壓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225章 法輪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九百十八章 扯皮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274章 老貪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342章 相公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39章 出手(中)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128章 中(中)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84章 臨江仙第356章 猙獰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305章 疑問品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66章 法度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四十一章 權利二八百零一章 反擊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2章 修剪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六十章 凝望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22章 三疊陽春(上)九百章 逆轉中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140章 問一(二)第228章 大中庸(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82章 潮第261章 慶金枝第243章 號角七百六十五章 退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340章 難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317章 祗園精舍第119章 解試第80章 較勁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306章 保護五百十七章 請使四百零四章 大炮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五百章 老大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36章 蛇書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68章 拜師第304章 殺雞(下)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