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

知善面‘露’難‘色’地說道:“鄭施主,有時它也不靈,要看香客的虔誠。”

“難道我不虔誠嗎?”鄭朗反問一句。

也讓人容易產生誤會,我幾個娘娘就信佛,我從小受她們影響,並且連學習都在用着打禪坐的姿勢,這不虔誠,何謂虔誠?其實鄭朗真的很不虔誠,但問一問有何不可?

知善哪裡知道這過節,默然道:“好,鄭施主,貧僧馬上準備開金輪。”

不是什麼香客都能看到金輪轉的,想要看,要麼很有地位,要麼捐了許多香火錢,太平州有一個姓劉的大戶人家前來求平安,看到金輪在轉,當時發下宏願,願意捐出一百畝良地給寺裡,於是金輪轉得很快,越轉越捐,最後居然捐了四百畝地,成爲太平州的“美談”。

僅是在太平州很了不起,但放在整個宋朝不算什麼。四十年前,武將安守忠將自家四十八頃良田捐給廣慈禪院祈福,後面還有一個更猛的人,張鎡將杭州的府邸舍爲十方寺院,又將潤州六千三百畝地舍爲常住田。

所以象臨江寺這樣有名氣的寺院,想動它十分困難。

知善開始吩咐小沙彌準備。然而他的反常態度,連四小也產生更濃厚的懷疑,原先知善聽聞鄭朗要看金輪還很高興的,又多次說願意主動封掉求子觀音禪院。真封的時候遲疑不決,到開金輪時再次遲疑不決,爲什麼?

扭頭看着鄭朗,鄭朗暗暗向他們搖了搖頭。

今天過來是看一看究裡,順便將禪院封鎖,現在達到目的,不能‘逼’下去,‘逼’得太緊,打草驚蛇。

不一會兒山上撞鐘寺裡面的金鐘撞起,清脆的鐘聲在山林裡回‘蕩’着。四個和尚手持着木魚、鼓、磬、雲板,走了進來。知善道:“鄭施主,請跪下來上香。”

“方丈,恐怕不當,我與陛下在一起時,陛下也不讓我跪下,今天爲聽一聽鐘聲就跪下去,不知傳到京城,陛下怎麼想?”

讓我跪啊?沒‘門’!

但何嘗不是一種心理戰術,不能跪,一跪就是一種折服,甚至有可能這一跪,‘迷’信的人連心靈自此被奴役起來。

“鄭施主,它是佛祖。”

它是一尊了無生機的塑像!但鄭朗沒有多辨,繼續道:“陛下也是聖人也,此乃是相國寺高僧說的話,故聖人見聖人不伏。我不跪伏於聖人陛下,爲何伏於佛祖。佛自在心中坐,方丈着相了。”

“鄭施主不是聖……”

“方丈,你今天真的很刮噪!我信不信佛,豈是你來做評價的!豈是這一跪,就證明什麼的!”鄭朗低聲慍怒地說。

“鄭施主執意如此,只好依鄭施主。”

鄭朗爭贏了,還是很恭敬的上三柱香。想要看它轉啊,不“虔誠”,就轉不起來,怎麼看。

香上進香爐,四個大和尚敲起木魚、小鼓、磬與雲板,略有些吵,可在這吵鬧聲中,巨大的金輪搖晃一下,慢悠悠的轉動起來。

鄭朗與司馬光、王安石他們就等着這時刻,看到金輪轉動,眼睛立即瞪大起來,看啊,風不用考慮,人推也不用考慮,外面沒有一個人,就是有人也夠不到這個高度,除非站在高椅上,況且金輪是如此的巨大,想要推動它,丁勝自己上去,也未必見得輕易推動起來。

也未見有其他的一些機械設置,前面除一個香爐外空無一物,大佛下面鏤空成蓮‘花’狀,此時光線又很好,更是能看得清清楚楚,空空‘蕩’‘蕩’的,別無任何一物。

力學原理解釋不通,共振原理也不能解釋,共振只是響,不是動。

見到如此奇壯,魏家姐妹已經深深伏下去。不但她們,外面也進來許多遊客與香客,陸續的伏在‘門’口,喃喃祈禱。

香燒完,金輪停了下來。

知善道:“鄭施主,今天有可能你雜念太多,金輪轉得慢。”

看過了,鄭朗也不爭,道:“方丈,有可能是。”

走出臨江寺,魏氏姐妹跟上來,道:“狀元公,你們有沒有帶船?”

“帶了。”

“能不能載妾等到太平州。”

讓鄭朗一攪和,求子不成,要回江寧,此時臨近中午,此地無車無船,只好求鄭朗,也不怕。若鄭朗是壞人,天下間再無可相信的人。

“那就一道。”

幾小與呂三叔還在思考,司馬光茫然若失地說:“鄭大夫,不大好辦啊。”

不是山上的事要證據,這個金輪不將它的法破掉,百姓會繼續膜拜,到時候有人一個煸風點火的,民變就能發生。

“司馬三郎,不難,”鄭朗呵呵一笑,又道:“但我在想另外的事,這個金輪倒也巧妙,若有七八樣這種奇蹟,放在蕪湖縣城裡,會不會吸引一些遊客?”

“遊客?”

“有了遊客,再有幾樣東西讓他們參觀,能在哪裡逗留,一逗留,客棧、食店,都有了生意,甚至購一些小物件,地方上就富裕起來了。地方百姓富裕,朝廷也可以多徵一些稅。以前我與陛下說過開源的事,這纔是真正的開源,而不是替國家斂財苛民。”

“這個主意好,爲什麼不向陛下進諫。”

“難,爭議多,實施不當,有可能適得其反,擾了民‘花’了經費沒有效果,得不償失。必須我自己來墊付這筆錢,以免其他州縣官員胡‘亂’學習。”

“那個金輪爲什麼轉的?”王安石問。

“回去對你們說。”

“你們在說什麼呀?”魏小娘好奇地問道。

對這個小姑娘,鄭朗無視之,沒有回答。

“難道那個金輪轉,是另有他因?”

“我說過另有他因?”

“沒有。”

“是虔誠之心,你沒有聽到剛纔那個方丈說的話嗎?”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一會兒又上來說道:“不對,你們說話很不虔誠。”

“再說三道四,我要將你們丟下去,不帶你們回太平州了,讓你們自己走回去。”

小婢挑着幾個奩櫃急切地說道:“那不行哪,這太陽大,走到太平州,奴一定會累得趴下去。”

幾小一起笑起來,呂公著心好,道:“你們不要多問,鄭大夫是爲了你們好,三個月後你們就知道了。”

上了船,順流而下,鄭朗盤坐於艙板上,其他幾小沒有學他,坐在船艙裡看書。魏家小娘子又好奇地問司馬光:“爲什麼你們不稱狀元爲先生?”

“先生不讓我們稱呼他爲先生。”

“爲什麼呀?”

對這個好奇寶寶司馬光很無奈,放下書道:“他說自己歲數太小。”

少‘女’盯着鄭朗看,然後點頭道:“是好小。”

“比你大。”

“只比我大兩歲,”少‘女’不服氣地說。

“所以先生不肯我們用先生的稱呼。”

“那麼他盤坐於地,爲什麼你們不盤坐於地?”

“鄭大夫是在學習,我們沒有他的記憶力,象他那樣學習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鄭大夫不鼓勵我們盤坐默想。”

“那個寺裡倒底發生了什麼?”

“查案子,案子未了,暫時封鎖起來。”

“不對,你們好古怪。”

司馬光無輒了,只好用手堵住耳朵,只顧讀書,不聽她的發問。

魏大娘子微笑地看着十妹胡鬧,家中兄弟姐妹多,十妹最小,於是一起寵着,至今未訂親,這幾個小郎‘性’格不同,相貌不同,但有一個共通之處,皆帶着濃濃的書卷氣,脾氣也好。

想與船艙裡小狀元有什麼,那不可能的,人家都成了親,若不是丈母孃古怪的死了,連妻子也帶到江南。可就是他幾個學生,似乎也不錯啊。

她心中‘亂’想了一會兒,看到鄭朗睜開眼睛。

魏小娘子又好奇地問道:“鄭狀元,你剛纔在默想什麼學問?”

“知行合一。”

“就這個啊,好簡單,知道的與做的合一就是了,真……”笨字差一點說出口。

“是啊,我很笨,這個問題想了一年有餘,還沒有想好。”

幾小眼中卻泛起光來,司馬光與王安石站起來,說道:“請鄭大夫賜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四句話,除嚴榮有些‘迷’茫起來,其他三個少年全部凝神沉思,過了許久,王安石道:“妙言。”

多好的話,看看孟荀做了什麼事,一個‘性’善,一個‘性’惡,置易經相對而相生於何地!所以說無善無惡乃心之體,有善有惡乃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不對,道:“鄭大夫,非中庸也。”

“正是。”鄭朗嘆息一聲,清初有一些明朝遺老怦擊王陽明,說正是他的心學禍害了明朝,這句話說得有些過。但思想的確有很大的片面‘性’,良知覆蓋認知,輕忽認知之心邏輯分析功能。以心‘性’爲本,偏心狹隘的唯心主義,使他的心學帶着濃濃的主觀有失偏頗的缺陷。道德情感‘交’待不明,對道德的內在動力認識不清。

而知行合一正是寄託在他這四句真言上,因此也帶有許多缺陷。

用意是好的,等知道了纔去做,何謂知道?一輩子也休想提知道二字。不知道就去做,更是盲目行事,不足取。那怎麼辦呢?知道了不切實際,不知道不能做,於是說,此須識我立言宗旨。今人學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件,故有一念動,雖是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我上上言宗旨。

所謂的行,一個念頭發動便是行,那怕有不善的念頭,立即中止,因爲你已經做了!這樣將行的難度降低。

輕輕地將這幾句釋完,又道:“若如此,良知之心能動能靜,看似好事,時久必然會出現知而不動,好心不辦事,或者一味糾纏於善惡之間,還不如學而致用更加客觀。”

呂公著忽然說道:“我懂了,大夫之言,乃是世上根本難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比如善惡,比如知行,比如‘陰’陽,然……”

“然而我們卻打算制訂一個標準,是不是?”鄭朗問。

“是。”

“其實知行合一,拋去主觀思想太過分明外,還是有許多可取意義,正如標準,何謂標準?只能說盡力使它接近真理。所以我想到了這句話,以及它的意義,爲去蕪存‘精’,思考很久。”

知行合一與鄭朗思想很相近,鄭朗修儒學,也是將它從誇誇其談,變向實用‘性’,包括他釋的仁義、禮、忠恕與中庸。不過想要採納知行合一,必須對王陽‘陰’的知行合一,做更大的手術。

嘆了一口氣道:“好難。”

“是難,”魏小娘子忽然道,難怪一想一兩年,原來如此啊。知行合一,她聽“懂”了。可越聽到後面越是茫然,繞來繞去的,不知道幾個人在說什麼。

自己聽都聽不懂,肯定很難。

鄭朗與四個少年一起扭頭看她,然後爆笑。連沉穩的呂三叔,也讓這個小姑娘逗笑起來。

沒有理這個好奇的大‘波’妹,鄭朗說道:“我考慮過許多理論,經有因革,不必引用講解。繼絕學,倡道統。經所以載道。經所傳者,義也。六經皆我註腳。宇宙在我。知行合一。六經者,道之所寓。理即氣之條理,言知只在物。‘性’因心而名。唯有知行合一,爲最佳。比如此次我們到江南來,就是將學的放在行當中,通過行再完善自己的學。”

其實這種知行合一,已經偏離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四個少年更好奇,偏偏他們記憶好,聽得仔細,一起問道:“鄭大夫,剛纔你說了那麼多,能不能詳解一下?”

王安石回味一下,沒有寫在紙上,更沒有標點符號,但可以通過鄭朗說話時的停頓辨別,道:“鄭大夫,剛纔你可是講了十種儒學理論?”

“莫急,再過一年吧,我們專‘門’討論,然後總結,再著書如何?”

“好,”四個學生齊聲答道。

必須有一個實踐認識過程,這也是鄭朗在臨來江南的路上反覆說過。

魏大娘子已經將魏小娘子拉到船頭上。

“五姐,爲什麼拉我?”

“不要打擾他們,他們在談一‘門’輔國助民治萬世的大學問。”

“就他們啊……”魏十妹扭頭看了看船艙裡幾個十幾歲的少年,嘴巴張得大大的。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也是鄭朗曾經引用過的一句話,如今在宋朝廣爲流傳,爲少‘婦’再度引用過來。

“難道他真是天上的文奎星下凡?”小姑娘納悶地又看了一眼鄭朗。

“我也不知。”

……

船很快到了太平口,碼頭就在太平口,上了岸,不遠就是當塗縣城,也是太平州的州城。比起蕪湖青戈江碼頭,太平口碼頭熱鬧多了,停泊着許多船,東下西上的皆有,有貨船,也有客船,還有一些漁船。

鄭朗道:“魏大娘子,魏小娘子,你們就在此換船吧,我這艘船是從鄭州僱來的,今天讓他們回去。”

“謝過鄭知州。”

“勿謝。”

魏十娘忽然走到鄭朗面前問:“鄭知州,你是不是天下的星星?”

鄭朗哭笑不得,看着大‘波’妹,真的好大,使鄭朗忽然想起某位童顏巨‘乳’的“老師”,道:“我不是天上的星星,僅是地上一粒砂石。”

小姑娘皺着鼻子說道:“哼,我纔不信呢。”

被她姐姐拉走了。

一行人又被她逗樂起來。

回到家中,家中坐着一位等他回來的客人,王知州。

相互寒喧過後,王知州道:“鄭大夫,張家六子我處罰了一下,‘交’出所有侵佔的湖澤,另外補稅賦五百緡錢,同時杖一百,你看如何?”

這案子講不清,若嚴格要求,僅太平州最少就有五十戶人家犯了案。這樣的處罰,算是很重。

但不是他判決就判決的,一會兒‘交’接時,除了清點賬目,查看覈對州庫物資,還有對一些案件質疑,以及其他一些程序覈實,才能完成‘交’接。不查清楚,萬一有個什麼,新知州就必須爲上任知州揩屁股。

鄭朗若咬住自己對張家六虎判罰不公,自己‘交’接不了,甚至有可能會受牽連。

“你說呢?”

“我認爲此罰爲公,以後鄭大夫接任,也要以無爲而治民,若凡案重判會有‘騷’動,必然不美。”

“於是在知州任內,放任張家六兄弟成爲六隻惡虎?”

王知州臉‘色’微變,鄭朗說得很不善的,但不敢辨,道:“非是太平州一州,每一州皆有這樣的人。張家算是好的,僅是有錢有勢的鄉紳。有的人家是權貴豪‘門’,地方官吏時常苦不堪言。唯有敷衍二字。不相信,鄭大夫以後會拭目以待,若一味力求公平,地方必然‘騷’‘亂’不休。”

“你是好心,但你不懂的。我不會去做那種‘混’資歷的官員,更不會做目光短淺之徒。前幾個月我寫過一篇策論,說做人如登山,不能盯着遠處,必須盯好足下。然不能始終盯着足下,有時也要停下來,看一看遠處。不僅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還要有一顆遠大的心。眼光能看多遠,就能走多遠。”鄭朗半是勸戒半是譏諷地說道。

“受教,”可是王知州不以爲然,心裡想到,我若有你的才華,也會有遠大的心,但我不是你,不‘混’日子怎麼辦?

“王知州心情我瞭解,想早點‘交’接,這樣吧,判他補賦稅三千緡錢,灘塗可以耕種,名份必須是朝廷的,而非他的‘私’人財產。”

“不行哪,張家請了太平州一個最憊懶的訟鬼,叫猴三,一旦判罰過重,經這個訟鬼一糾纏,案子沒有數月時間休想了結。”

訟鬼,又是一個宋朝不好的羣體!

鄭朗心中對這個‘混’資歷的王知州更加不滿了,都是什麼啊,湖上鬥毆,臨江寺死人,張家六霸,惡訟鬼,有些憤怒地說:“你讓他家補賦稅五千緡,或者從頭一直清算下去,該補多少賦稅就補多少賦稅。否則我立即回京,對陛下稟報,太平州的新知州我無法勝任了。上任知州‘混’時光,使太平州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我治理不了!”

……

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201章 捉女婿(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九百零四章 春天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146章 恭賀第70章 香閨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六十二章 歸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39章 授筒第66章 法度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250章 謝第305章 疑問品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143章 問一(五)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72章 糊塗第224章 割(二)第219章 處女地(一)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42章 花會(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四百九十章 文臣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151章 抓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264章 悲絲(下)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40章 難第87章 潔字(上)九百十九章 輾壓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24章 火第53章 鳴天下(二)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283章 狐威(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40章 花會(上)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3章 選書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304章 殺雞(下)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39章 問一(一)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09章 懸壁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145章 唱和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00章 放榜(中)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93章 點將(中)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06章 求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
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201章 捉女婿(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九百零四章 春天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第25章 唱歌的時代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146章 恭賀第70章 香閨第185章 第二抓·誤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五百六十二章 歸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39章 授筒第66章 法度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24章 三疊陽春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250章 謝第305章 疑問品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143章 問一(五)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72章 糊塗第224章 割(二)第219章 處女地(一)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42章 花會(下)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四百九十章 文臣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151章 抓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264章 悲絲(下)第189章 第二抓·詩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40章 難第87章 潔字(上)九百十九章 輾壓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24章 火第53章 鳴天下(二)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283章 狐威(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40章 花會(上)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第14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第3章 選書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304章 殺雞(下)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39章 問一(一)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3章 三疊陽春(中)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09章 懸壁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145章 唱和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00章 放榜(中)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93章 點將(中)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06章 求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