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

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

明年用兵多,自己胃口大,不僅是儂智高,還想順帶着將梅山蠻與夔州路的一些頭痛的生蠻一道解決,那麼就非是史上崑崙關戰役了,持續的時間更長,用兵更多,當然,花費的錢糧同樣也會多。

這樣做很值的,不求開疆拓土,暫時對南方,鄭朗也不大感興趣。宋朝重心仍是在西邊與北方,但南方平了,就會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道理與諸葛亮徵南一個性質。

若諸葛亮不七擒孟獲,如何有心思六出祁山?

故這段時間十分低調,如言官所看到的假象,很少言,很少行,這還是那個一去太平州便大肆革新的鄭行知嗎?十分失望。實際鄭朗最害怕的就是他們。

導致鄭朗似乎在大多數時間內消失,若比較,頗類似於唐初的房玄齡,魏徵誇誇其談,實際主持事務的還是房玄齡,但翻翻史冊,問房玄齡做過什麼,大多數人又說不上來。

宋朝的弊端仍然存在,甚至越來越重,例如冗官,或者隱田,或者黃河,但國家在鄭朗微調下,變得日益富裕。戰爭,需要錢糧啊。所謂的多言多行,看似好,若真這樣做了,反對的人必然會很多。相位無所謂,但在明年下半年之前,鄭朗不想丟掉首相之職,以使自己的計劃遭到破壞。

他不說話,不代表着沒有其他人不說話。

文彥博上書言事越來越多,於是就有了下面一個看似的誤會。

當時彈劾張堯佐的言臣當中,資歷最淺的乃是唐介,他初爲言臣,才稍稍進入權利的核心邊緣,根本不知道兩府的操作情況。心中不服氣了,進言道,宰相文彥博專權任私,挾邪爲黨。知益州時,作間金奇錦,派中人入獻宮掖,因此升爲執政。及恩州賊起。由宮闈聞聽陛下爲賊憂,乃求平賊,奪明鎬之功。雖不行,仍爲首相。昨除張堯佐宣徽、節度使,臣累論奏,面奉德音,謂是中書進擬。以此非知是陛下本意。乃是彥博奸謀迎合,顯用堯佐,陰結貴妃,外陷陛下有私於後宮之名,內實爲自己謀身之計。

書上,包拯略有微詞。

好歹他對鄭朗印象還是不錯的,雖鄭朗在張堯佐的事上也做錯了,犯下包庇的嫌疑。但授張堯佐宣徽、節度使肯定與中書無關。你要攻擊文彥博,我不反對,但不要打倒一大片人。會惹下亂子的。

吳奎則認爲張堯佐外放,目標已經完成,沒有必要再惹大亂子,直接表示了反對,說文彥博雖做得不好,但有吏治之才,國家之倚賴。

三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片面性。

爭了起來,臺諫對掐。掐得死去活來。

唐介憤怒了,又上書道,彥博向求外任,諫官吳奎與文彥博相爲表裡,言彥博有才,國家倚賴。未可罷去。自始讓彥博獨專大權,幾所除授,多非公議,恩賞之出,皆有偏狹。自三司、開封、諫官、法寺、兩制、三館、諸司要職,皆出其門,更相援引,藉助聲勢,欲威福一出於己,使人不敢議其過惡。乞斥罷彥博,以富弼代之。臣與弼亦昧平生,非敢私也。

將兩奏結合起來看,意思就是你做皇帝的,連自己老婆都管不好,正是你二號老婆與文彥博眉來眼去,所以才讓文彥博猖獗到這種地步。

趙禎看到這篇奏摺,氣昏了。最後說了一句:“你再亂說,朕會將你貶竄!”

是准許你風聞言事,但不能風聞到這種天光,不是風聞了,是你要瘋了!

唐介朗聲說道:“臣忠義激憤,雖下油鍋也不害怕,況且貶竄。”

整成了一個滾刀的。

滾油潑不進,斧鋸砍不動,趙禎小白臉直抽搐,用手指着唐介:“你,你,你……”

他一個人的嘴巴是講不清楚了,就象一個受委屈的孩子,在外面被大孩子揍得狠,只好回家向老孃哭訴。趙禎兩個老孃不在人世間,於是找幾個宰執訴委屈。

將唐介兩封奏摺遞給諸位宰相,說道:“唐介言其他事乃可,何至說文彥博因貴妃得執政,此何言也?”

氣昏了頭,若唐介做得不好,喝斥貶竄就是,求兩府宰執做什麼?

樑適說道:“召唐介辨問。”

將唐介召進來,唐介豁了出去,大步上前,就象飛人博爾特一樣,眼睛一閃的功夫,就躍到文彥博身前,喝問道:“文彥博,你摸摸自己良心,張貴妃之燈籠錦衫是不是你夫人送入宮掖的?若有,不可隱於上前。”

文彥博臉色蒼白,這事兒……他也後悔。

當時上元節燈會,大臣是大臣,后妃是后妃,雖同站在皇城樓上觀燈,還有一點兒距離的。皇后母儀天下避諱稍輕外,或者趙禎的幾個小女兒歲數還小,也不用避多少諱,其他嬪妃一律保持着與大臣的距離。至今包括鄭朗與文彥博在內,只看到張貴妃苗條的身影,至於長得什麼樣子,根本沒有看清楚。

然而那件新未燈籠衫太耀眼了,皇上軟弱,後宮亂七八糟,甚至有一宮女,非是宮女,而是宮娥,宮女僅是一個對外遮醜的說法,她寂寞難耐,與小黃門難戲真作,用那一半東東解饞,被發現,趙禎居然還想替其求情釋放,最後是曹皇后擊殺之,這麼隱秘的事都傳了出來。不但自己,王拱辰送了幾個小瓷瓶子,同樣傳出來。

小瓷瓶子沒有大臣看到,自然無法彈劾,但那件燈籠衫多少人看到了?不但大臣,就連皇城樓下許多百姓都隱約可見,自己無法辨解。面對唐介的大義凜然,文彥博還能說什麼呢?只能拜謝不止。

樞密副使樑適看不下去,你一個小小的唐介,居然將當朝首相逼到這種地步,還要怎的?喝道:“唐介,你退下。”

讓我來就來,讓我退就退啊?唐介大怒,請神容易送神難,繼續狂噴。從文彥博噴到樑適,再噴到鄭朗,你纔是真正首相,正是你不作爲。才導致文彥博胡作非爲。

鄭朗氣得不行,唐介若用燈籠衫言事,鄭朗無話可說。

但其他的,豈不是在亂說一氣,休說文彥博,自己、呂夷簡、龐籍,或者趙禎。那怕後來的宋徽宗、蔡京與趙構、秦檜等人,那一個人能將天大地大,道理更大的宋朝言臣控制?

文彥博定會有想將自己擠下臺,做第一首相的心思,上位歸上位,做事歸做事,此時文彥博頗有吏治之能,也能做到以國家利益爲己任。什麼不作爲!

自己做得小心,可自己不是神,正是數位宰相一起發力。才取得的皇祐之治!文彥博居功甚偉!

然而怎麼辦呢?

難道強行將他抱下去?或者派侍衛將他拖下去?那個麻煩更大,誰敢扼殺言臣的進諫?

趙禎氣得不行,數次喝退,唐介不聽,俺就是不退,大不了將俺下油鍋吧。這一羣宋朝的超級大神們,只好默默聽着小小的唐介數落,趙禎無奈,我管不了你,有人能管你。將御史中丞王舉正喊來,讓唐介的頂頭上司下命令,使唐介離殿。

王舉正上來,看到事情大條了,喝退唐介。

一干大佬氣得全部在喘氣,文彥博氣得同樣不行。可彈劾宰相是御史的權限之一,文彥博還只能拜言說道:“臺官言事,職也,願不加罪。”

趙禎不允,立召制書舍人於殿廬草制責之,竄唐介爲春州(廣東陽春縣)別駕。

唐介幹出這件事,已是必貶無疑,不過這一處理過重,然趙禎憤怒,羣臣莫敢諫,正好蔡襄召回京城爲左右言,進諫說道,唐介誠然狂直,然而容受盡言,是帝王的盛德,必望陛下矜持而貸也。

有人開頭就好辦,作爲御史臺的老大王舉正也不想手下小弟太委屈,趁機進諫責唐介太重。

趙禎喜歡被大臣虐,被唐介虐狠了,當時憤怒,但過了幾天,心中又後悔起來,想了想,敕書朝堂,告諭百官,改介爲英州別駕,復取其奏以入。派中使護送介至英州,且戒令必全之,無令道死。

知制誥胡宿又進諫道:“唐介坐言事得罪,責授春州別駕,嶺南水土,春州最爲惡弱, 製出之日,皆謂介若至此,必無生還之理,想不到聖慈含垢,哀憐其觸罪就死,特改貶英州。”

這就是說話的學問,先揚之,後求之。

鄭朗卻在沉思,英州也在嶺南,但在韶州之南,相比於環境,英州確實比春州好多了。但兩廣地帶,不僅是春州,還有其他大片地區因爲居住的人少,瘴氣多,成爲治理兩廣的大患。甚至有的地區就連當地土著人也害怕瘴氣,白天耕種,一到傍晚來臨,瘴氣降臨時,跑到山上躲避瘴氣的侵害,這將會成爲治理嶺南的頭號難題。

對於瘴氣,連後世的科學家們都含糊其辭,雖種種說法誇大,確實有之,至少鄭朗沒有多少好辦法解決。

鄭朗在想着心事,胡宿繼續往下說道:“此誠天恩與唐介無量,然臣遇見猶有不安,或聞專差中使押至貶所,朝旨有在路不管疏漏之語,此次處分,頗非尋常。竊尋以前的臺諫官貶黜,無此體例,一旦介若因霜露之病,死於道路,四海廣遠,不可使家至戶曉,也使朝廷負謗於天下,其傷不小。就使介安全至貶所,然亦不可着爲後法。臣與介不相識,在朝亦不曾往來,所以縷陳區區,不避幹忤者,正爲朝廷遠防一切。望陛下垂聖恩,留省愚言,追還使人,以全朝體。”

說來說去的意思就是爭一個要不要派中使押送,派中使押送貶與不派中使押送貶,性質截然不同。前者是罪,後者僅是一次正常的朝廷貶黜。

殿中侍御史樑蒨亦爭,於是即追還中使。

 既然唐介沒有罪責,文彥博就要處置了,罷文彥博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之職知許州,以樑適爲參知政事。

鄭朗很無語。

樑適是有點兒本事,可這個人德操太過惡劣了,將他弄到中書,自己必須要時常提防。況且樑適再有本事,也不及文彥博,於是經常看手中這三個小弟。劉沆不錯,可初來乍到,對中書政務不大熟悉,不能重用。頭痛,高若訥,半個打醬油的,又往往不知輕重,頭痛,樑適,吏治之能不及文彥博。小心思眼還挺多的,頭痛。偏偏唐介提及富弼,不然將富弼弄到中書,還能做自己好幫手,現在卻不能開口。倒是西府讓他眼熱,龐籍、富弼與王堯臣。

一件燈籠衫,價值也不過幾百緡錢,自己看得不清楚。頂多一兩千緡錢,樊樓一頓奢侈的宴席就沒有了,數敗俱傷。值得嗎?

事情還早着呢。

手下小弟弄走,王舉正心中不服,特別是知諫院此次抽了後梯子,才導致的結果。王舉正便奏吳奎與文彥博互相往來,文彥博罷之,知諫院吳奎也要罷之。

出吳奎於知密州。

王舉正愛護小弟,包拯也要愛護小弟,奏道:“唐介因彈大臣,並以中傷吳奎,以誣惑天聽。”

趙禎不聽。人家唐介弄到嶺南去做一個小小別駕,你的小弟卻在富裕之所密州,銀行所選十七州府之一,你還要怎麼的。

王舉正更是憤怒,索性說包拯與吳奎陰結文彥博也。

說來說去,最後讓趙禎相信。數月後以包拯爲龍圖閣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出之。又徙爲高陽關安撫使。包拯也妙,一路北行,越行越遠,索性查看各州賬目,有許多老百姓因爲貧困,欠負國家公錢,於是一路免除,百姓歡呼雀躍。說得好聽的,這是寬貸貧困百姓,說句不好聽的,這是用國家的錢買自己的名。

不然何來的包青天。

若放在前朝,問題就大條了,王舉正再次彈劾,然趙禎也妙,不聽,還認爲包拯是良吏。

這乃是宋朝最好的時光,最愛民的皇帝最春風得意的時候,不過好時光不長久了。所以鄭朗對宮中那個妹妹一直不痛恨。

一年即將過去。

西北傳來一份極其重要的情報。

以前阻卜一直臣服於契丹,雖數次謀叛,但被契丹鎮壓下去。契丹對西夏多次用兵,臨近其境,多從阻卜征取兵源,以及物資,畏於契丹之勢,其王屯禿古斯及酋長豁得刺、喘只葛拔裡思,還不得不在加受的沉手兵役賦役後,繼續象以前那樣貢獻其所產馬駝氈玉。

西夏貧困,雖阻卜各部有兵士參與對西夏的征伐,心中痛恨,可是不得不與一些部落聯繫,販其牛馬駝氈,進入宋朝榷易。這是正常的榷易,後與鄭朗搭成協議,遠高於市價購買牲畜,僅是大牲畜,不是氈玉這些物資,那個是用來用的,對農耕沒有作用。交易量開始龐大起來。

阻卜本來疾苦,遭受戰爭帶來的殘破後更苦,得到這條商路,沒有拒絕,一邊繼續臣服於契丹,一邊大肆與西夏交易,獲取來自中原的布帛、茶葉、瓷器以及少量鐵器。契丹知道後,派人斥責。

爲此,阻卜各部產生爭執。

有的人畏懼契丹,有的人認爲我們雖臣服於契丹,然因爲西夏戰爭,徵稅日重,又多有壯丁死於戰爭之中,對得起契丹了,總要給我們一條活路。阻卜王屯禿古斯聽從後者建議,對契丹的責問敷衍了事。

但阻卜的大王類似於中國春秋時候,各部擁有很高的自治權,一部分忠於契丹的部族不滿,還有一個地緣的關係,阻卜各部分散於外蒙古中南部,地域廣大,人口稀少,有的離西夏近,大肆交易會得到很多好處,有的離得遠,幾乎沒有得利,爭執聲不斷。一個大部族的酋長豁得刺其弟爲了爭執,與屯禿古斯發生衝突,蠱惑其兄侵掠併吞屯禿古斯的部族,取代屯禿古斯地位。

屯禿古斯得知後很害怕,自己的部族沒有豁得刺的部族大,他們又有契丹支持,一旦開戰,必然不敵,於是派使來西夏請附。

西夏諸臣莫名,因爲他們想到了楊守素出使宋朝時,鄭朗說的話。

在使者到達時,楊守素心中感慨萬千,妖孽啊!差一點都失去對宋朝抵抗的勇氣。

開始商議,三個國家皆差不多,有鷹派,有鴿派。好戰派認爲反正契丹一直沒有答應議和,兩國是好不起來了,宋朝懦弱,沒宋朝的事,不用擔心他們,主要敵人乃是契丹,這也是元昊臨終的遺言。因此,接受阻卜的投誠。甚至有的大臣異想天開,一旦阻卜投誠,再勸宋朝出兵收復幽雲十六州,三國將契丹瓜分,一勞永逸。

可是他們曲解元昊的意思,想要與宋朝交好得拿出誠意,還是象以前那樣勒索,無賴,侵耕,擄掠,讓宋朝如何與西夏安好?若是沒有這些事情,即便鄭朗爲首相,想要對西夏開戰,也不可能。

有的大臣還是很理智,宋朝未必安了好心,那個宰相更是神出鬼沒,不得不防,西夏國力狹小,一旦接納阻卜投誠,西夏與契丹再無寧日。因此拒之,並且可以用此向契丹示好。

後者包括楊守素在內。

真的很管用,史上正是拒之,遼興宗想了想,西夏應有誠意了,遮遮掩掩半年後,終於接受西夏之降。

但討厭就討厭在出現鄭朗,先是將寧令哥弄到契丹,對此沒藏兄妹寢食難安,沒藏兄妹不支持,後者如何佔據上風?

其次是鄭朗變相的種種支持,導致西夏手中有了一些對抗的本錢。況且公開放一個月鹽路,得運多少鹽前去宋朝?以前不讓運啊,否則以一些宋朝貪得無厭商人與西夏的聯繫,一月能運走多少青鹽?甚至會輕易的得利幾百萬緡之數。

終於前者佔據上風,楊守素無奈道:“太后,大相,要麼再派使前去宋朝,若宋朝遵守承諾,我們就同意收留屯禿古斯。”

這次使者不是楊守素了,無他,他是主降派,不招沒藏訛龐喜歡,而是派了李守貴作爲主使,楊守素心中哀鳴,李守貴也許長得比自己帥,也許牀上那個活計比自己能力,故能討沒藏氏歡心,可是牀上那個活計本領能代表着出使的本領麼?

李守貴未到宋境,消息已經送到宋朝京城。

高若訥有些遲疑:“鄭朗,真大肆放開鹽路一月時間?”

“放,爲什麼不放?不放他們必不敢接受屯禿古斯。只有放開,才讓他們看到希望,認爲我們宋朝有可能也會對契丹動手,纔有底氣與契丹僵持下去。”

“但一月鹽路……”

“無妨,一不需朝廷錢帛,二是一些商賈貪得無厭,不顧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次正好給他們一個沉痛的教訓。”(。

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四百三十六章 和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六百十一章 天命五百八十章 指桑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251章 鬥法(一)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98章 省試(中)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55章 冤(下)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241章 黎明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54章 鳴天下(三)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29章 陽光普照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41章 新時代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七十一章 怒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零九章 前兆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77章 歉書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四百十五章 惡化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36章 蛇書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41章 花會(中)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84章 臨江仙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86章 第二抓·抓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3章 選書第356章 猙獰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348章 在路上(四)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45章 在路上(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47章 花之戰·筆筒
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四百三十六章 和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六百十一章 天命五百八十章 指桑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251章 鬥法(一)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第198章 省試(中)第360章 最強折家軍(二)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155章 冤(下)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八百六十章 鏟佃第241章 黎明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54章 鳴天下(三)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329章 陽光普照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341章 新時代第220章 處女地(二)四百七十一章 怒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零九章 前兆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77章 歉書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四百十五章 惡化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36章 蛇書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41章 花會(中)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84章 臨江仙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86章 第二抓·抓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3章 選書第356章 猙獰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348章 在路上(四)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第345章 在路上(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47章 花之戰·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