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

大比轟然落幕。

這段時間正好是正月,百姓不是很忙碌,觀者如山。

對此趙禎還是很喜歡的,最好京城百姓勇武,那麼在京城就可以挑選出許多精衛,符合宋朝祖宗家法的幹強枝弱宗旨。

想得很好,實際不可能,京城乃是宋朝最繁華的場所,在這種環境下,怎麼會讓百姓悍勇?

又下詔將諸土兵、廂兵、壯丁、保丁、弓箭手編入禁軍,但摘除了一些人,有的是從地方上走後門來的,能參加京城大比,以爲有好事呢。對此鄭朗沒有過問,裝聾作啞,可表現不好,一律刷了回去。權當免費讓他們來京城旅遊一回,但沒有追究,怕煩,也講不清楚。另外就是各蕃戶,有的不願意離開部族,將家人遷到京畿附近居住。還有少數人家庭情況好,讓他們做壯丁、弓箭手可以,但放棄家鄉的家業,進入軍營,心中卻不喜。這些兵士全部讓鄭朗放棄。

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進入禁軍。

首先除了少數走後門來的,能進入一府前三的人,就沒有一個是差的,十分武勇,因此編制皆是上禁兵(到了慶曆時,因爲趙禎優待兵士,下等兵有之,很少,幾乎佔不到百分之五,以中禁兵比例最多),有少數人還擔任了都頭、十將等低層軍職。即便在禁軍中,薪水皆是很高的,有誘惑力。

其次除了少數地方官員表現出色,能公正的對待差役,納了大量二三四等戶入差,擔任壯丁與弓箭手外,象這樣的苦活多是四五等戶充任,更不用說是保丁。在何郯等人的清查下,有的四等戶財產確認明確,都讓他們擇除出來。禁兵的收入對三等戶以上者沒有吸引力,對於這些貧困的五等戶來說。已經是天堂。

因此大多數人得以入選,一共擇出四千二百餘人,充入各處禁兵軍營。事實這些人的戰鬥力,即便進入禁軍中。也是十分可觀的。

又聽聞元昊之死,趙禎心花怒放,雖說他以“正道”治國,但不是宋襄公那種呆板的“正道”。加上入春以來,氣候正常,各地莊稼長勢很好,一高興之下。下詔今年過雙元宵。

閏正月,兩個正月,不過大肆操辦兩個元宵節,還是破天荒第一次。

不過因爲王則一事,提前下詔停黜貢舉,等到以後王則平定,他想了一想,再下詔讓禮部重開貢舉。可許多學子回去了,最後不得不將科舉中止,沒有讓他喜上加喜。

大比結束。鄭朗重新回到樞密院,準備聯手龐籍等人上書,借勢再議裁兵。

但沒有想到趙禎主動將兩府宰臣召集,在都堂說起裁兵之事。

說得比鄭朗還詳細,對禁兵提出好幾條要求,有可能是受到鄭朗啓發,又問了一問,或者又與其他臣子進行過商議,幾點要求頗爲合理。首先就是負重跑,全身鎧甲四十幾斤。再加上必備的武器,一些簡單的行李,負七十幾斤重,每天行程五個時辰,須能行軍一百里路。也就是負了這麼多重量,還要達到正常人的速度。

對行軍速度。後人同樣很迷惑,有時候看到軍隊每天行軍只有二三十里,有時候能看到軍隊行軍能達一百多裡。

其實也要看情況的。

宋朝速度最快的記錄是儂智高事起,朝廷僅用幾天時間就將詔書發到嶺南。因爲道路比唐朝發達,加上一路各驛站換人換馬,日夜不停急奔,使每天信件的速度以一千多裡向南發送。

但正常的快報速度每天只有四百來裡,至於普通的奏摺,那只有天知道。

高繼宣支援府州,僅十餘天就將兵士從開封帶到府州,全部是步兵,每天行軍速度達到近一百五十里路。古代羅馬步兵因爲道路發達,正常速度能接近一百五十里路。但不能與高繼宣相比,河東的道路終不及古羅馬道路,多山,還有陸續渡過數條大河。並且高繼宣領兵到達府州後,當夜還襲擊了西夏軍營,也是一次奇蹟。

這些情況終是特例,正常宋朝步兵的行軍速度只有四五十里,軍隊越多,帶的輜重越多,行軍速度就會下降。軍隊若是少,各州府能提供糧草支援,輕裝前進,天氣正常,道路好,就能達到每天行軍百里的高速。若是大部隊,道路複雜,連綿的雨天,有可能僅只有二十幾裡。騎兵差不多,元昊數次襲擊宋朝,往往是數萬或者十萬大部隊,但讓他將軍隊速度提高到五百里,正常每天行軍三百多裡。若是慢,即便是騎軍,速度有可能只有七八十里路。

要看情況的,道路、天氣,在我境或在敵境,軍隊素質,協調能力,皆能影響到行軍的速度,沒有多少可比性。

但不是作戰,各營兵士進行測量,心理負擔不重,所選的道路皆是大道,又不是多日跋涉,只測量一來一去兩天的速度,若連百里達不到,也無法上戰場。

接着就是對弓馬的要求。

在很早之前便有了標準,但這個標準很混亂,於是趙禎給了一個標準,步弓要合七鬥以上,馬弓要合八斗以上,弩要二石以上。

就連武器也做了標註。

不同的弓會有不同的效果,弩亦如此。

弓多是黃樺弓、黑漆弓,後者爲優,趙匡胤在揚州製造一批能使用近百年,宛如一新的弓箭便是黑漆弓,但多以黃樺弓爲主。弩更復雜,牀子弩不能算數,還有更高級的弩,神臂弩、克敵弓、射速更快可蹶張難度更高的馬黃弩(宋朝弩手弩不多,多用腳踩而發,故兵士張弩力往往是弓力的三到四倍)、威力更強的神勁弓(這四種駑中神臂弩威力是最弱的),現在一起沒有出來。此時宋朝弩多是鐵臂鉤(腳張弩的一種)、黑漆弩、跳蹬弩。

弓弩力爲了統一,弓就是黃樺弓,弩就是鐵臂鉤。

這也是最低標準。

當然越強越好,記載中宋朝有一武卒能蹶張十一石弩,但不可能爲他特地打造十一石強弩。臂力越強,拉弓蹶弩速度越快,臂力弱,不但拉弓蹶弩速度快。也不能多次發射。若是一個兵士能張三石弓,但他張兩石弓,也不過十幾次而己,最後力弱。就連兩石弓也張不滿。

若是連七鬥弓都張不滿,那麼上了戰場,也是做炮灰的。

除了弓弩外,宋朝常見的兵器是刀槍,刀有手刀、掩月刀、戟刀等八個標準刀,槍有雙鉤槍、單鉤槍、錐槍等九種,近年又加上鉤鐮槍、劈陣刀、削馬斧三種破騎兵兵器。除了槍刀外,還有狼牙棒、訶藜棒七種十分猙獰的棒,不是普通的木棒,上面有巨槌,有刺,有鉤,殺傷力很強大,還有開山斧、靜燕斧等斧器。以及對力量要求更高的鐵鞭、鐵鐗、連珠雙鐵鞭、鐵鏈夾棒等兵器,盾牌步兵多是旁盾(一種長盾,非是電影上的那種大方盾)。騎兵也是旁盾(但多圓形,這個與後世影視裡那種小圓盾形式頗相似)。

這個要求比較複雜。

一般要求招式純熟,不會出現一百零八招等武術套路,少者幾招,多者十幾招,用於劈砍擋禦等等。

達不到這個標準者,列爲最末一等兵,將名冊交於西府,等全國統報上來後,由西府與三衙共同逐步淘汰。

趙禎說完。看着幾位宰相。

幾個人全部愕然。

其實宋朝大多數大臣皆同意裁兵,國家養不起這麼多軍隊全,也是大勢所趨。然而趙禎磨磨蹭蹭,不大情願,冗兵在他手中膨脹,但裁兵在他手中卻進行得很緩慢。

一個個不明白。爲什麼皇上這次又轉了性子。

趙禎也是苦澀的一笑。

主要是貝州的戰報,自己花了重金所養的兵士,在貝州城交戰時,往往還不及一個普通的百姓,這讓他感到心寒了。正好鄭朗進諫,於是順水推舟,同意鄭朗進諫。

他也忽視了,非是不如百姓,此時貝州城許多百姓讓王則洗過腦,全成了宗教狂熱分子,戰鬥力不亞於蕃兵,普通禁兵哪裡是他們對手?過了這個熱潮,對王則的佛祖身份產生懷疑,馬上就會打成原形。

張方平欣喜地說道:“陛下,此舉英明也。”

他也上過戰場的,鄭朗身先士卒,平易近人,將士樂爲其用。而且涇原路裁去大量的老弱病殘兵士,還是有一些弱小兵士,表現不佳。這些兵士根本就不能上戰場。不能上戰場,養這些弱小兵士做什麼?身體瘦弱不是錯,但充入兵營混飯就是錯。這一裁,又會再度裁去大量兵士。幾年後國家財政會更加健康。

鄭朗卻徐徐說道:“陛下,一旦裁淘開始,再請陛下下詔,除了將領外,凡是年過五十以上者,勸退。”

前度裁兵主要針對一些老殘,六十歲開外的普通兵士現在幾乎絕跡了,殘廢的兵士也幾乎絕跡,還有許多五十多歲的兵士。實際這些兵士戰鬥力也在下降。

這時代人壽命短,過了五十歲還有多少體力。往往輾轉操練,多有病患,國家浪費大量金錢,對於兵士來說,也不是仁義的做法。

趙禎默然一會道:“準。”

然後看着大家問:“你們可有異議?”

誰有異議?這幾年國家讓這個錢逼得幾乎走投無路,邊境安寧,爲什麼不裁?

鄭朗又說道:“陛下,臣還有一議,一旦裁兵,需大量安置費用,請將平安監再售五成契股。”

夏竦說道:“財政尚可,不必售了吧?”

平安監收入漸漸穩定下來,但穩中有升,一年所得超過兩千多萬貫。實際有的大臣心中後悔,當初不當爲這眼皮子錢售契股。幾乎一半就分走了。實際還不止,平安監不僅有礦藏的收入,還有來回交易的收入,從海外帶來的大量香料、玉石、珊瑚,後者會產生許多附加值,銷售營利,以及各個作坊的收益,還能有一千多萬貫的連帶收益。但售契股時,最高時半成契股僅得八百幾十萬緡,得不償失。

鄭朗面無表情,說道:“夏相公,國家財政可不可。你問方平。”

今年財政危機根本就沒法渡過去。

應算是風調雨順,雨水好,好得黃河出現史冊上第三大決堤。淹沒了多少地區?會產生多少災民?

好在夏收比較順利,全國各地都會有一個收成。得搶在決堤前將糧食收購上來,否則一旦決堤開始,那些囤積糧食的商人可不管老百姓死活,會拼命的漲價,到時候會有多少百姓活活餓死?

準備糧食,國庫裡得有錢帛。

黃河決堤,不能就讓它一直自由活動。還得要治,又得要錢。

王則平叛後,賞賜撫卹又得要錢。

大量兵士淘汰後要退伍費,裁淘的兵士不會少,要的錢更多。僅靠國庫那一點存餘,遠遠不夠。關健現在分紅開始,能賣一個高價。若是等到各種開支出來,商人知道國家急需用錢。想賣都不賣不出高價。

張方平皺着臉說:“三司錢帛並不多,還有貝州那邊每天都在花錢……”

鬱悶地搖頭。

還是沒有想明白,這些錢究竟用在何處。

趙禎說道:“準。”

對這個問題看法。各人皆不同。鄭朗是不想讓官方佔着絕對的主動權,以免貪污腐化,最後使平安監就象茶政一樣,明明會有一千多萬緡錢的收益,最後反而只有三四十萬貫。這個收益,還不如放開,收取商稅也比這個收益高。但此時欲罷不能,朝廷說進行通商法,也有人提出要通商法,可那些大戶豪強們得了利。不允許朝廷這麼做,所以卡住了。平安監若發展到這個地步,鄭朗會欲哭無淚。再放一步,這樣已分成九千五百股,朝廷佔據其中五千股,控制能力進一步下降。僅餘下最後五百股。那是捨不得放的,會有更大的用場。況且今年會嚴重缺錢用。

各個大臣們心中想法不同,他們是不捨,放得太可惜。

張方平同意,那是身關到自己職責,三司一旦揭不開鍋蓋,與前兩任相比,他就沒有了政績。

但趙禎想法又不同,這種聯營,他看到一個好處,就是各個大戶與豪強緊緊與朝廷捆綁起來,利於國家統治與穩定。鄭朗所說的天下,讓他啼笑皆非,所謂的天下不是所有人的天下,而是精英的天下,窮困百姓無論宋朝怎麼做,也取締了部曲與奴隸制,給平民百姓更多的自由,但他們永遠還是精英的走狗。

趙禎無語,可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

實際不要說封建制度,就是其他制度,也不可能做到讓老百姓真正當家做主的。做主與封建制度一樣,永遠是精英人士。請上位,不要聽官方的忽悠,想方設法努力奮鬥上位吧。

所以鄭朗說出來,趙禎就同意了。

皇上同意,還有什麼反對的,況且對平安監,其他人都不大懂。

兩道詔書隨後下達,各營進行一次測試,將兵士測試結果分成各等,上報朝廷。未說裁淘的事。再售平安監,正好在分紅,利又好,效果是最佳的時候。

鄭朗開始準備前往貝州。

明鎬打了很久,大約也到了去的時候。

忽然就接到張岊轉來的沒移皆山投奔信件。

一個山遇惟亮,讓沒移皆山怕了,不但他怕,實際西夏有許多親宋部族心中都有些擔心。戰爭時候,有一些部族僥倖投奔過來,安置妥當。不過那時李元昊派出大量士兵,於邊境盤查十分嚴密,除了兩次宋軍從蕭關北上,帶了一些部族過來,其他部族不得投。

不打仗了,邊境盤查還是很嚴密,可不及以前,然而這時候各部族猶豫不決,打仗宋朝不管,一一接受,不打仗,宋朝爲了苟和,會不會將他們再次象山遇惟亮一樣出賣。

不但先問好了,還是問鄭朗。得讓宋朝的宰相,明日最亮的星星點頭,沒移皆山心中才能放下心,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

難題來了。

鄭朗看着信有些發呆。

若是宋朝國庫不緊張,有個四五千萬貫積餘,無論是寧令哥,還是沒移一家,都是好機會,可以當成一大一小兩面旗幟,藉着誅滅西夏亂賊的口號,討伐西夏。但現在不是開戰的時機,不收留肯定不好。山遇惟亮還能說得過去,沒移氏再不收留,那就說不過去了。一旦收留,沒有寧令哥嚴重,那牽涉到正統皇位之爭,可是有一個當世第一美人,一個西夏的皇后,問題同樣非同小可。

他怔忡地看着信,然後將西府幾位大佬一起喊來說道:“季長兄、敏之兄,醇之兄,你們怎麼看?”

幾個人盯着信。

信上說得很委婉,元昊死了,這個現在都知道了,沒藏也派了楊守素爲使,前來告喪,使者已經到達延州。

又說西夏國內有人對沒移產生不滿,沒移皆山惶恐不安,故請宋朝收留沒移族。還望鄭朗垂憐。

龐籍想了一會說:“行知,依我之意,最好勿得收留,以免給西夏藉口,重新開戰,貝州都未平,此時戰不利。”

是一個說法。

但高若訥則是另一個說法,沉聲道:“西夏有謠傳,新幼主血統有疑,國內動盪,我朝都可以藉機征討之,爲何不敢收留。難道再犯山遇惟亮之錯乎?”

龐籍隱隱感到收留會有麻煩,但高若訥提到山遇惟亮,不敢作聲。

王貽永則說道:“還是稟報陛下吧。”

這麼大的事,西府也不能作主。

“好,”鄭朗將信轉給了趙禎,趙禎先是莫明其妙,忽然意會,不僅是沒移一族,還有一個皇后呢。收留元昊的皇后?當場他也傻住了。

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41章 黎明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36章 小戰(中)第116章 談生意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第265章 大星第209章 大三元(五)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5章 考(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312章 逃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五百零九章 前兆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五百七十七章 窗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120章 內定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796章 二更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248章 劉郎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四十章 太傅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56章 呂夷簡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九十七章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00章 區別(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21章 詩社(四)第280章 依(上)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第2章 修剪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121章 喜訊第157章 準備第275章 留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265章 大星第40章 花會(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05章 大三元(一)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六百三十九章 始第164章 君子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88章 潔字(下)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272章 衝動第62章 召見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00章 放榜(中)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
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41章 黎明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36章 小戰(中)第116章 談生意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第265章 大星第209章 大三元(五)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5章 考(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312章 逃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五百零九章 前兆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五百七十七章 窗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120章 內定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第207章 大三元(三)第796章 二更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248章 劉郎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116章 談生意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四十章 太傅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56章 呂夷簡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七百九十七章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00章 區別(上)第32章 岳父的糊塗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21章 詩社(四)第280章 依(上)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第2章 修剪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121章 喜訊第157章 準備第275章 留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265章 大星第40章 花會(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05章 大三元(一)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六百三十九章 始第164章 君子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88章 潔字(下)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272章 衝動第62章 召見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四百三十章 吳昊的下場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00章 放榜(中)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