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

得到嵬名夷山還是不行的,得連同他兄弟嵬名名山一起得到,只要將這對兄弟一起網羅,綏州城就能易手成宋朝了。有鄭朗在朝,種諤膽子壯,先做了再說。

與嵬名夷山語良久,並且用沒移一家做例子,允以最低團練使職位,派使潛入綏州,用一個若大的黃金盂賄賂。嵬名名山的小吏李文喜受之,暗中贊成歸順。所發生的一切,嵬名名山不知道,事後鄭朗懷疑嵬名名山知道,種諤爲了誘降嵬名名山,刻意用黃金打造的盂鉢,和尚持的乃是銅,金子比銅重了幾倍,好幾百兩黃金。沒這麼多黃金,利不厚,嵬名名山不會心動。一個純金盂就是放在宋朝那些富戶家中,也非是一個小數字,況且貧窮的西夏。李文喜敢隱瞞不報嗎?

多半是嵬名名山首鼠兩端,想得金投降,又怕宋朝不顧不問,遭到西夏人的報復。

手下聽李文喜說名山同意投降,返回稟報,種諤下了這麼大本錢,知道時不可過,過不可來,立即撥帳下所部,向綏州出發。臨行前,僅寫了一封信向陸詵彙報。

陸詵一看傻了眼,不錯,你種諤是鄭相公帳下的愛將,兩家還有親戚關係。但也要照規矩來,沒有詔書准許,沒有我的命令,你怎麼隨隨便便就將青澗城的兵力一起調走了呢?

立即下命令,派使向北方追趕,命種諤將軍隊帶回來。

使者速度遠沒種諤的軍隊快,兩國不算是承平,可自治平年間,只有西夏攻擊宋朝的,未見宋朝反擊西夏的。名山猝不及防,種諤軍隊突然出現,將他的部帳包圍。

名山只來得及匆匆忙忙披掛,拿着一把鐵槍準備上馬應戰,嵬名夷山大呼:“哥哥已約好投降了,爲什麼宋軍到來,你又要反抗?”

嵬名名山喝道:“我什麼時候說投降的?”

夷山道:“李文喜,你出來。”

李文喜無奈,只好手捧着那個黃金盂走出來道:“大將軍,宋使是派人來約降,小的膽子小,沒有向你稟報。”

看着這個黃金盂,其他諸將一起用懷疑眼神看着名山。

西夏太窮了,儘管名山掌控着綏州各部,也不可能擁有這個大金盂,有理也不說清,名山放下大槍,放聲大哭。哭完後捧槍向種諤投降。宋朝得大大小小部酋三百人,一萬五千戶,近十萬百姓,僅兵士就有一萬人。但多數部帳在綏州西北,既然投降,不能讓他們再留在西北,等李諒祚過來報復。於是種諤讓名山下令,讓西北諸帳向南轉移。

李諒祚聞訊大驚失色,西夏總戶數也不過七八十萬戶,這中間還要包括沙州與甘州回鶻部,蘭州六穀部吐蕃人,而最悍的部族只有橫山到綏州各部。兩次叛逃,達到十幾萬百姓,一萬多名戰士。還不算,甚至要搭上一個綏州。但他自己傷勢發作,病重,不能追趕,於是調動四萬大軍向綏州出發。陸詵的使者這才追上種諤。

事到此了,還能說什麼?

並且與老種的儒師相比,種諤不同,性格兇悍,若有兵士犯了軍法,立取肝肺,左右人皆不敢看。不但宋人,後來連西夏聽到這個殺神到來,皆聞風喪膽。

面對兇悍的種諤,使者更不敢說話。

就在他入彷徨之時,西夏四萬軍隊殺到。其實這時延州的實力遠遠超過史上延州,因爲緣邊朝廷刻意養了十幾萬匹馬,清一色騎兵是辦不到的,就是有馬,也未必會騎,騎兵不但要會騎馬,還要騎術精湛,辦到的兵士更少。不過騎兵數量遠遠超過史上的騎兵數量。此外還有許多火炮。

騎兵讓種諤得力,火炮並沒有得力。有,在延州城,來不及運到青澗城,種諤也怕陸詵不同意,先斬後奏,也未打這些火炮主意。

並且他只帶着青澗城兵力,而非是整個延州的兵力,帳下只有幾千名兵士。還有兵士,有名山的帳下兵士,但能指望他們出戰麼?

冬初之時,風沙彌漫,四萬鐵騎怒衝衝而來,騰起了萬里沙雲,很快向綏州城靠近。守城是守不住的,宋朝一味的苟和,西夏疏於防範,造成綏州城年久失修,城牆破損不堪,而且缺兵少糧。名山兄弟有些色變,種諤不慌不忙,將帳下宋軍率出綏州城,又帶了一些降兵降將,主動來到綏州西北要地晉祠谷扼守,等候西夏大軍到來。

不一會兒,西夏軍隊殺到。

種諤讓名山部下一百餘將士出戰,面對四萬夏軍,一百多名將士面如土色,一戰即潰。種諤及時下令將營壘關閉,又派人將綏州城中所有老弱一起集中起來,在後面擊鼓吶喊,迷惑敵人。

西夏軍隊衝擊宋軍陣營,然種諤坐中,偏將燕達與劉甫二人於兩翼,安然不動。數次進攻,皆被一撥撥箭雨射退。又聽到後方綏州城中傳來無數的擊鼓聲與吶喊聲,西夏所有兵士色沮。

直到這時候,種諤才下令三軍出擊。

只是戰了一會兒,聽得後方無數吶喊聲似乎在接近,西夏軍隊再次暴露出軍紀不嚴的弊病。許多部帳怕手下壯丁有失,部族實力受損,往後方逃竄,連帶着四萬大軍一起倉皇出逃。但要命的是此次種諤非是史上種諤,率領的多是騎兵,還有名山的手下。指望這些降兵打逆風戰是不可能了,可是順風戰人人皆會。他們也多是騎兵。速度上不佔劣勢,緊緊地咬在後面,一直追了幾十裡,四萬多兵士被斬殺三千餘人,俘獲四千餘人,餘者全部潰散,過了好幾天,才逃了回去。

又是一次輝煌的以少勝多大捷,雖不及張岊與張亢那幾次戰役來得神奇,但也不錯。

問題是,問題是誰給種諤出兵的權利?

……

朝廷正進行着一場更大的爭議。

鄭朗想法是比較完美的,但執行的還是人。

僅是一個裁官就會引起風波,況且還有清查僞冒保丁避稅,以及逃掉的避役錢以及各種稅務與隱田。

兩千多名京官下去,爲了保往差職,一個個拼了命。

這叫上有所好,下有所喜,查得緊查得苛,第一個能將許多官員定爲無能官員,或者苛民官員,罷廢了,就會有更多的職位出來。第二個國家缺錢,補罰逃稅漏稅也能爲國家來收益。

事實查到最後,各種免錢、逃稅錢,罰沒出來達到一千六百多萬緡之巨。可想而知,下面折騰得有多厲害。

其中有一人最突出。

就是那個後來的牛人章惇,侄子中了狀元,羞與其同榜,於是再考,居然又考中了。這個進士可不是大白菜,很難考的。往往來了近萬名舉子,只能錄取幾百人,其中還有明經諸科,同進士,真正的進士往往不足兩三百人,嚴格的僅有一百餘人。自鄭朗進諫後,只能有一百餘人了。比例近乎五十比一,一百比一。

這非是平常的那種一百比一,既然能考中舉子,真正走後門蒙進來卻是很少的,九成以上皆有些實力。當年富弼纔不可謂不高,就是考不中!但章惇就辦到了,一考考中,二考再中,雖不是狀元,然也將進士當成了大白菜。

朝廷也感到驚訝,因此破例以尋常進士調任商洛令。在商洛有政績,又調回朝廷擔任一個小京官。鄭朗查各部司名單,看到他的名字,怎麼能不注意。

刻意將他下放,領手齊州,不但讓他盤問官員才能,是否稱職,還有查稅與查隱田。隱田一共選了八十個州,有兩個條件,第一個乃是隱田比較厲害的州府。第二個頂尖豪門少。但有幾個州府還是有許多豪門的,例如齊州。

章惇領命後,面不改色,帶着官員下去問詢,糾出來五名貪官,七名不作爲或者有其他不好情況的官員,罰稅四十多萬緡,但沒有隱田來得猛烈。齊州本是京東路富饒之地,新運河開通,自修河起就給齊州帶來龐大的財富。鄭朗曾用各種作監約束富戶兼併。但治平時吏政敗壞到那種地步,甚至許多人認爲趙曙能活上十年二十年,鄭朗都老了,還能有什麼作爲?

連作監的約束力都沒有了,財富越多,倒向兼併的越多,由是成爲兼併與隱田的重災區。

後來人謳歌宋朝不約束兼併現象,說使勞動力解放出來,似乎有道理,造就了工商業進一步發展。但實際弊遠大於利,影響了國家稅務,使得貧困百姓生活產生壓力。

並且在兼併時還發生許多不好的事,比如愛國詩人陸游的兒子潥陽宰陸子遹巴結史彌遠,利用父親權勢與影響力與手中職權,誘騙潥陽主戶張挺沈成等人,以一畝田十緡價得一萬一千八百畝良田,給史彌遠做福賢莊。實際給的時候一畝僅給五百錢。百姓不服,上投官府,陸子遹會合巡捕,持兵追捕,冤主逃走,便讓巡捕將他們的房舍全部燒光。田沒了,家再燒完了,這日子怎麼過,百姓氣憤之下,進行抵抗,不讓陸子遹燒他們的廬舍,被陸子遹率官捕斬殺十幾人。當時潥陽還算是太平的,百姓一看官捕擊殺了十幾人,一個個嚇軟了,伏下束手就擒。陸子遹將他們關在大牢裡,灌以屎糞,再施以嚴刑,逼他們強行獻出地契,一文錢也不給。

前世鄭朗瞭解這段歷史後,每當讀到陸游那句家祭無忘告乃翁,再想想他兒子的作爲,深深嘆息。

但鄭朗也不敢馬上全部動手,一些頭痛的重災區,僅選了幾個州,齊州是其中最重要的大州。刻意選了章惇。

沒讓他失望。

章惇在齊州四個月,共清量出三萬餘頃隱田,全部處理,交給四等以下戶,清量隱田時,鄭朗有意讓官員帶着各監契股下去威脅,罰沒了四監契股近半成。半成契股,也是一筆驚人的數字,若放在鈔行拍賣,最少價值一百多萬緡。爲了強行鎮壓,又擊殺十三名反抗的主戶家人或家奴,流放了七十餘人,笞杖了兩百多人。現在沒有結束,纔是一個開始。

齊州隱患沒有了,但經章惇這樣玩,會引起多大的風波?

最初準備執行時,大家默契地表示了支持,或者沉默。隨着各地騷動,終於許多官員站出來表示反對,或者隱晦地表達方式方法不對,無論是隱田冗官或者逃稅都是要解決的,但可以用柔和的手段去做,這樣下去,天下必亂。

趙頊不得己,將重要的大臣一起聚集起來,進行商議討論。

諸多大臣進諫。

此時,支持的少,反對的多。

呂惠卿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還有諸公,且聽臣一言。”

現在瞭解呂惠卿的人不多,皆以爲他是堅定的改革派,不過言路自由,不能聽自己一面之辭,也要聽聽人家的說法。於是聽呂惠卿往下說去,呂惠卿又道:“祖宗自治國以來,以愛民爲國旨。何爲愛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個民非是指士大夫,包括天下所有百姓。他們是民,也是陛下的子女。”

未必當真,至少檯面上呂惠卿說法能講得通。又道:“例如河工之舉,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河工費用無論是用什麼方式得來的,實際還是出自百姓身上。然河工近半費用用於民夫,另一半費用乃是器械的消耗,朝廷沒有用科配得到器械,相反,皆是用市價採購。由是國家大治。治平數年,國家虧損了幾乎達到一個河工之數。這些錢帛用來做什麼了?浪費,賞賜。包括官員蔭補,爲何官員數量上升了那麼多,皆是官員氾濫蔭補。天下士大夫認爲朝廷五年僅蔭補一人太苛,由是生起對抗之心。但有沒有想過,以前他們蔭補了多少人?”

呂惠卿直指許多官員內心深處,爲什麼富戶反對,還有那麼多官員反對,難道朝廷做得不對嗎?主要就是裁減官員,將蔭補減少了五倍,讓一些官員心中不快。

呂惠卿又說道:“再說錢帛的去向,數年之間國家兩次大喪,僅是升官諸公皆多升了兩級(指職官,也就是所有官員工資漲了兩級),還有無數的賞賜,得利的有官員權貴。且說浪費,也多爲權貴鉅商所得,例調往鎮戎軍寨一斗糧食原先運價從江南而來,僅需不足四百文,爲何漲到一千文?官要剝削國家,冗官濫職濫爵,錢帛也要剝削國家的錢帛,還要不要這個國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現在小小的盤查,便天下洶洶,難道還想繼續治平故事?若此,陛下,臣辭其職,三司臣無力而爲也。”

“呂卿,請坐,”趙頊感動地說。

然後狐疑地看着鄭朗,不錯啊,這一番說辭何其給力。爲什麼說他德操不佳?

鄭朗一笑,與德操無關,呂惠卿政治理念也屬於改革派,不過此人陰險,非是常人所想像,不然王安石也不會被他迷惑。

呂公著說道:“鄭公,要麼下詔令,讓各種盤查官員動靜小一點?”

這倒是一個說法。

說不管不問,即便再保守的官員,面對國家財政赤字,也說不過去。但不是贊成這樣去做的。比如隱田,象以前那樣多好啊,一年來上一兩個州,查爲輔,警示爲主,矛盾不會激化,又阻止了隱田蔓延動向。何必來一個鯨吞,一下子查八十個州,並且還是徹查。

不但朝堂,就是下面盤查的各個京官,在普天反對聲中,許多人態度軟化。一些老好的官員,直接寫了辭呈,這樣來換取功績,俺做不出,讓俺掛職辭官。

鄭朗擺了一下手,說道:“諸位莫急,各個京官下去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我知道,這個等會兒說。我先說商稅。如今商稅已經是國家稅務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將稅務從兩稅向商稅上轉移是正確的,增加了國家收入,減少貧困農民的壓力,商業進一步的繁榮,給國家帶來更多富足。但有許多不好的事。國家爲了徵商稅,設都稅務院,各州府設都稅務或商稅院,關鎮也置務,對商品進行稅務徵收。太祖時置吏徵收,然這些小吏多隱沒官錢,因此太宗時王仁贍上書言其弊,各務置吏完全歸於朝廷,大則置宮監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臨、監押同掌。但由於州縣監酒監稅的財務官員,多是貶黜朝官的安身之地,士大夫多恥之。赴任後仍交給當地小吏主管。這些小吏一是取悅州縣官員,二是中飽私囊,因此加倍苛壓。”

趙頊皺了皺眉頭。

只要涉及到國家方面的,從鄭朗嘴中說出來的真相,皆讓人失望。

“再擱一擱,我說商稅的徵收比例,行者出貨,過務交納的稅務謂過稅,以百取二,到達市坊銷售,謂之往稅,以百取三,稅務並不比,可各州縣商務多如牛毛,不但徵稅,往往還變法強徵暴斂。臣曾計算過,若是百萬斤蜀茶輾販到三千里之地出售,僅是往稅過稅,以及各務新出來的名詞翻稅,就會達到兩萬貫(呂陶奏摺,兩千五百萬斤蜀茶輾三千里,苛稅有五十萬貫。)若此,我朝一年僅是中書統計上來的數據產茶就達到七千餘萬斤,僅是蜀茶就有兩千餘萬斤,是否能帶來一百五十萬貫商稅?這是不可能的,若是僅販運時的商稅就達到一百五十萬貫,再加上原地對茶農的徵稅,僅是茶葉一項,就可以替國家帶來的兩百五十萬貫收入。事實中書統計內外茶稅錢僅有四十九萬八千餘緡。還有兩百萬緡錢哪裡去了?”

用數據說話。

哪裡去了,不用說全部被小吏們貪污。

一個茶,兩百萬緡錢就沒有了,茶葉在國家財政裡才佔多大的比例?

鄭朗又說道:“這僅是正常的稅務計算。實際不是,許多大茶商有濃濃的背景,所過之處,小吏不敢徵稅。但是否就證明了稅務收不齊?非也,真正敢徵稅的皆是無權無勢小商人,這裡就有下去的監察司一件報案。”

將它傳遞下去,一個湖州中小茶商,與京城商人搭成交易,運了一批茶葉向京城銷售。但因爲路路商務苛薄,茶葉運到京城了,也逼得生生破產。一家人急得要上吊,正好朝廷派了京官與監察司官員下去盤查,遞了訟狀,要與這些小吏們打官司。

看到這個訟狀,鄭朗想起前世。家中有親戚在經營船舶運輸,有人給運費從山東裝煤到上海。價格也公道,結果打聽了一下,不敢接單。運費給了一百塊錢一噸,油錢與正常的稅務六十塊錢足夠了。來回一個半月時間,看似不錯。但實際不是,國家制訂了種種政策,制訂是出現於好心,爲了船戶安全,包括船舶裝配,人員配置,但船戶們爲了節約成本,總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好。做齊了,也休想賺錢了。這是無奈的事。在熟悉河道上跑,港監來檢察,一條中華香菸打發。陌生航道上跑,未必能打發掉,罰款來了,往往三萬五萬的罰,就是裝備齊了,想找麻煩還不容易,難道港監艇靠上來,一無所獲回去?

順利也許還能賺上一筆小錢,若不順利,碰上幾個悲催鬼,完蛋了,有可能罰上十萬大洋回來,那麼虧得連家都認不得。

與宋朝性質差不多。

而且查也難查,不查不行,一查會引起無數糾紛。

鄭朗看到大家看完,又說道:“諸位,你們怕麻煩,我更怕麻煩,若論最不喜歡麻煩的,你們很少有人能及我。但請教一下各位,不用麻煩,如何解決?或者默視這些現象繼續蔓延下去?”RS

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253章 鬥法(三)第700章 逆轉(上)第356章 猙獰第219章 處女地(一)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89章 長嘯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328章 光榮第72章 糊塗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297章 走隊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796章 二更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75章 幽蘭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157章 準備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82章 潮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275章 留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155章 冤(下)第253章 鬥法(三)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312章 刎第316章 佈施八百十二章 秋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10章 小鳥小飛(中)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300章 打雞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75章 幽蘭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第114章 粉琴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160章 八大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55章 鬥法(五)第340章 難第317章 祗園精舍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七百十章 親事一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十二章 秋後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第66章 法度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五十四章 救命法寶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
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253章 鬥法(三)第700章 逆轉(上)第356章 猙獰第219章 處女地(一)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89章 長嘯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328章 光榮第72章 糊塗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297章 走隊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796章 二更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75章 幽蘭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第157章 準備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82章 潮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275章 留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155章 冤(下)第253章 鬥法(三)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312章 刎第316章 佈施八百十二章 秋後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10章 小鳥小飛(中)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300章 打雞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75章 幽蘭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第114章 粉琴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160章 八大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255章 鬥法(五)第340章 難第317章 祗園精舍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七百十章 親事一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259章 問鬼(下)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十二章 秋後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第66章 法度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五十四章 救命法寶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