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十三章 打壓

鄭朗說的閱兵儀式,乃是一箭雙鵰之舉。

第一是士氣。

軍隊改制,大肆裁兵之後,兵費仍佔據宋朝開支的六成多。這個兵費不僅是付給兵士的糧餉,還有,盔甲武器製造保養,後勤供給以及運輸成本,軍隊所用的各種物資,邊境各砦堡的維修費用,買馬養馬,等等。兵費是大頭,但只佔據其中的一半之數,可這一半之數得養活大量禁兵、蕃兵、鄉兵與廂兵,以及各種壯丁弓箭手、保丁的照顧。

朝廷是花了許多錢,但攤派在個人身上,卻是有限的。即便是兵士,又分成各個等級,就是一個等級薪酬也不一樣。改制前廂兵,上者僅給月俸三到五百錢,下者只給醬菜錢與食鹽錢。禁兵下者僅給三百錢,不過還有其他的待遇,就是下等禁兵也比上等廂兵強。而上等禁兵則給月俸錢七百,其他待遇也翻了一番。而塞滿了各個貴族子弟的捧日、天武、龍衛、神衛四軍一百三十五營上等禁兵月俸錢是一緡,其他待遇翻了三番。

後者一年的薪酬加上各種待遇,幾乎達到六十緡錢,有這個收入自然不愁衣食,況且他們本身家境就不錯,所以連搬一個行李,還要喊百姓做挑夫,這些人進入軍隊,不是來當兵的,而是來當少爺的。

而一些中下等禁兵一年各項收入也不過三四十緡錢,僅能勉強養家餬口,若不好,遇到一個貪墨嚴重的將領,層層剋扣,只好讓妻子做軍妓,若妻子長相醜陋,只能整天想其他主意,養一家老小。也就是說能養家的。沒有戰鬥力。有戰鬥力的,因爲生計,沒有心思去戰鬥與訓練。

更要命的是宋朝重文輕武,武將與士兵都遭到社會的岐視,因此民間有諺,好鐵不做釘,好漢不當兵。

改制後要好一點,然而鄭朗也有種種顧忌,不敢將步子跨得太大,這些弊端仍存在。包括剋扣糧餉,只能說現在吃空餉的將校少了,一些有能力與武藝的壯丁漸漸成了中下層將校,戰鬥力在提高。

甚至鄭朗一度將禁軍家屬向郊區安頓,減少禁兵家屬的生活成本,使禁兵安心。不過想要全部矯正,那是不可能的。

好一點,可兵士仍是宋朝的下等職業。

這個大閱兵,讓百姓看一看宋軍的威嚴。讓更多的百姓對宋軍認同,提高兵士的自豪感與積極性,也提高了一些士氣,那麼未來大會戰勝利的機率又加了一籌。

似乎是一條理由。但趙頊有些狐疑,他說的是宰相人選,非是戰士的士氣。

鄭朗又說道:“陛下,接替吳相公人選固然重要。但有一件事更重要。西夏經濟崩潰,帝黨與後黨矛盾會更激化,時機也就說來臨就來臨。伐夏遠比接替吳充的人選重要十倍百倍。”

趙頊點了一下頭。

爲了這一戰,甚至在仁宗時代就在佈局,有可能動用各種禁蕃鄉兵五十萬,若加上民夫人數會更多,動用的錢帛更是海量。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鄭朗又道:“戰爭乃國家生死存亡大計也,不可不察,上下不齊心,都不利於戰爭,何況這是一場滅國之戰。當初李繼遷還未成氣候之時,我朝征服都未成功,況且現在西夏已成了氣候。這不但需要將士驃勇,還需要上下一心。若連閱兵提高士氣都不同意,一旦開戰,就是不反對,也不會贊同。”

說得比較含蓄,不講拖後腿,放暗箭,而是說不贊同。

但趙頊會意了,嘆了一口氣道:“這樣也好。”

這番談話,是君臣私下裡的談話,其他人不知道。第二天都堂會,鄭朗又提出閱兵一事,講了前面的理由,未提後面。

而且有許多便利的地方,爲了迷惑西夏與契丹,章楶去了西北,卻將劉昌祚等大將調回京城,整編軍隊,宋朝禁軍又是主要集中在京畿一帶,舉行一場閱兵,不需要太多的興師動衆。

但鄭朗前面說出,後面就遭到呂大防與王珪的反對。

呂大防認爲沒有必要閱兵演武,會浪費許多錢帛,會破壞祖宗家法,讓武將重新擡頭。

前面理由並不重要,就着京城一帶的兵士閱兵,雖用錢帛,不會太多,幾萬緡足矣,這點錢帛還是在朝廷承受範圍之內的。後面理由纔是呂大防內心深處的話。

王珪卻說了一個讓鄭朗意想不到的理由。

開封城御道寬達二百步,是最理想的閱兵場所,但終點就是宣德門,一場閱兵動用數萬人馬,萬一有失,國家就會動盪。即便無失,也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後人中萬一有不宵之輩學習,朝廷危矣。

這是一條歪理,什麼人有本事在宋朝這種制度下,能完全控制幾萬軍隊作亂?有這種本事,何須控制幾萬閱兵的將士,只要控制防禦大內的幾百名將士,就有可能實現心中的野心了,那樣風險豈不是更小。

實際他與呂大防一樣,擔心鄭朗這一步步的激勵,又會發生唐朝的悲劇。再往深處說,不是自發地在維護士大夫的利益,天大地大,士大夫必須最大。

但再進一步往深處想,就讓人感到不愉快了,宋朝有許多人想消滅西夏,這是衆所皆知,然想與做是兩回事,宋人不但想消滅西夏,還有人想消滅契丹,有這個能力麼,再如契丹,也有人想消滅宋朝,一統天下,可能麼。實際宋朝卻已經在準備真正動手,不過爲了契丹與西夏有防備,至今只有少數幾個大佬知道。

宋朝伐夏之始,也就是鄭朗辭去宰相之始,這幾個大佬同樣知道,也就是說鄭朗呆在相位上可能不滿一年時間,僅花費幾萬緡錢,又不是制度上的變動,爲什麼不能讓一讓,況且伐夏是鄭朗領手,功成反而功高震主不得不退,失敗將會留罵名於史冊。一生的努力化爲一旦,鄭朗必然很慎重,爲什麼不能理解?

到了今天,又有鄭朗的教導,趙頊心智成熟,但沒有作聲。鄭朗同樣沒說話,將話題轉移到其他方面。

兩人不作聲,呂王二人也不好再嘮叨,可是有些機靈的大佬心中略有些疑惑,有點兒不對。這些年來鄭朗有大的舉措,皆於都堂會商議,這是有意培育宋朝的民主作風,不搞一言堂。許多時候種種措施都有人不同意,然後鄭朗逐步說服,甚至修改方案,重者都能否決。再架上他從來不擺架子,弄得宰相不象宰相,反而象是一個罪人。當然。正是這種低調的作風,讓趙頊與高滔滔十分信任,下面的臣子敬仰。但這次爲什麼連只提了一下,隨後連說服都沒有了?

這件事也就略過了。

隨後契丹派使來宋。並且帶來了許多禮物,耶律洪基此時很昏暗了,連選派大臣時都做了一個荒唐的舉動,將大臣分成甲乙丙丁六等。然後擲骰子,一就是甲,二就是乙。擲到一就選甲,擲到二就選乙。但耶律洪基不是傻子,糧食在這落後的年代,是每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宋使去賀元旦節,帶去趙頊的詔書,耶律洪基大喜,又派使帶着許多海東青與駿馬,以及其他禮物赴京,大侄子,你很不錯,咱們兩國是兄弟之國,等等。趙頊有氣沒氣地接待。

沒辦法,他還好一點,趙煦上位,整成了孫子。

契丹使者來,一是表示感謝,二是觀察,看這些農作物是不是那麼一回事。還有,聘請一些老農去契丹,宋朝從倭國引進的水稻,送到契丹了,但契丹那有人會種水稻,這得從宋朝請人去遼東指導。

還未到成熟的時候,但各種作物長勢頗得喜人。

張方平帶着這幾名使者到郊外看了看,然後說了一件事,就是收穫還不能交給契丹,因爲種子從大洋彼岸引進過來的,有一個適應進化過程,最少到後年,才能真正交給契丹。這些年宋朝大肆培育改良作物種子,天下紛紛揚揚,契丹也知道,張方平說法很合理。四個使者又親眼目睹宋朝派了專人細心在照料着這幾種作物,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宋朝。

就在這時,朝廷忽然下旨,將王珪與呂大防外放,以張方平爲平章事,範純仁、張璪爲參知政事,張商英與薛向爲樞密副使,呂公弼與章惇爲樞密使。張璪上位還是因爲鄭俠案,在鄭朗默視下,鄭俠案不了了之,張璪卻沒有放過,暗中查訪,查到馮京頭上,正是馮京唆使,鄭俠纔有這個膽量的。實際不可能僅是馮京一人,還有其他人,鄭俠案與王安石下馬案若將真相揭開,不知道會牽連多少官員,但揭開了有什麼作用,只能讓士大夫產生更嚴重的分裂,況且高滔滔顧全丈夫面子,根本不想揭開。鄭俠案沒有牽連到其他人,相反的因爲富弼是馮京岳父,張璪彈劾馮京,導致富弼下臺,去了洛陽養老。這是鄭朗在西北發生的事,鄭朗雖然反對,卻不能阻止。東府現在變成韓絳、張方平、鄭朗、範純仁、張璪,西府變成呂公弼、章惇、曾孝寬、薛向、張商英。

這次兩府大臣的大調動,羣臣大譁。

與閱兵事無關,連王呂二人自己也沒有想到閱兵一事成了他們二人仕途的試金石,而是這個人選。

鄭朗執政到今,一直在執行着異論相攪的政策,可是這一次來了一個暗黑無比的轉變,範純仁是鄭朗學生,張方平是鄭朗好友,韓絳與章惇是鄭朗死忠,薛向與張璪是王安石提撥上來的,是堅定的改革派,其中薛向在杭州時還擔任過鄭朗屬下,曾公亮是鄭朗的好友,因此曾孝寬對鄭朗十分尊重,就差點執父禮相待,鄭朗與張商英來往不多,可張商英是鄭朗提撥上來的,只有一個呂公弼還因爲鄭呂兩家的關係,動向曖昧。

現在的兩府幾乎等於是鄭朗的一言堂了。

難道鄭朗晚年墜落了嗎?

接着第二道聖旨又引起喧譁。

蕭浚與淑壽公主訂下親事,兩年後淑壽公主下嫁給蕭浚,蕭浚就是耶律浚,但這件事更機密,外界皆認爲他是鄭朗收留的第三個養子,執政宰相的兒子迎娶公主不是不可以,宋朝公主也沒有那麼金貴,但作爲一名權臣。還呆在相位上,讓其子迎娶公主,同樣是破壞了祖宗法制。

就在這兩道聖旨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道消息在流傳,鄭朗不久就要辭去相職。

鄭朗呆在相位上,作爲他的養子迎娶嫡親的公主是不大好,但他辭去宰相,其子迎娶公主也就沒有什麼了,甚至因爲這一變,變成了外戚。辭去了相位,也等於是淡出了政局。

其實這時候提出這樁聯親,將耶律浚推出前臺,不是太好。但迫於諸人的爭執,不得不爲,並且鄭朗還有一個用意,自己要下去,可不是真正致仕,離致仕時間還有好幾年。得將西夏事了,特別是伐夏時,自己將會統率幾十萬軍隊,再加上他的影響力。擔心高滔滔會有什麼想法。提出了聯親,現在人們並不知道耶律浚的身份,都認爲他是自己的養子,這是皇家的恩惠。若鄭朗有什麼不好的想法。諸將士必會反感,自己也就失去了產生野心的條件。

還有,他在宰相位置上。無論是韓絳、範純仁、張方平、張璪、章惇,或是曾孝寬、薛向、張商英,都能擰成一股繩。但鄭朗辭去了相位,張方平能聽王安石的嗎?韓絳能聽張方平嗎?範純仁能聽韓絳的嗎?那麼朝堂就會再次形成一團散沙的“良好”局面。

只能說是這些大臣上位後,能保證改革繼續執行。甚至兩府大洗牌過程中,王安石沒有進入兩府,讓許多人長鬆了一口氣。

實際這次洗牌鄭朗沒有參與,趙頊心意鄭朗能理解,趙頊更害怕伐夏失敗,自己功成將要拂衣去,趙頊索性來了一次大洗牌,讓自己寬心。可是人選鄭朗也不大滿意,比如張璪與曾孝寬兩人才能有限,而張璪不僅纔能有限,心胸還十分地狹窄,遠不如去年罷去的副相元絳。不過元絳下臺,是因爲其子耆寧,太學虞蕃上訟博士受賄,牽連到元耆寧,元絳操作,使元耆寧免刑獄,御史彈劾乃被罷相,出知青州。鄭朗改制三磨勘二保薦,就是對着官員操守而去的,若是重新召回元絳,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而且張方平與王安石因爲政見不同,一直不和。不過不用張方平,又能用誰?但好在自王雱去世後,王安石略有些意志消沉,做事不再象以前那麼固執激進,張方平更沒有司馬光那樣難纏。自己未下去之前,還來得及有時間替他們二人化解矛盾。

就在這時候,司馬光寫了一封信給鄭朗,隱晦地反對鄭朗打壓王珪,畢竟根據以往王珪的表現,他是一個十分忠厚的長者。鄭朗看後瞠目結舌,王珪老實?若老實,蔡確就不會在史上被王珪活活陰死。

僅是外放了,又能算什麼打壓,其實鄭朗打壓的只有一個人,包括劉摯,鄭朗都沒有動打壓的心思。這個人誰都想不到,那就是蔡京。成長過程不同,心路不同,可是也不能忽視天性。經過改制後,後一輩士大夫官風漸漸變好,溫和派也在未來會佔據上風。蔡京能變好最好不過,就怕他還是象史上那樣,那將是一條蠱母放在一羣綿羊中間了,危害會更大。因此鄭朗不敢賭,在他暗中調遣下,蔡京一直在南方擔任地方官員,實際這些年蔡京等於是淡出諸大佬的視野。

這纔是真正的打壓。

其他人,值得鄭朗動手嗎?

也有人詢問鄭朗是不是有想退出政壇的想法,得到準確答案後,許多士大夫失魂落魄,畢竟這些年鄭朗如同擎天之柱一般,支撐着宋朝江山。失去鄭朗,會給宋朝帶來什麼變數?

在這幾件大事下,端午閱兵反而沒有人去注意了。

所謂的閱兵也就是將兵士集合,隊型整齊地在御街上走一走。而且鄭朗爲了讓西夏契丹繼續迷惑下去,又提出了銀行監擴股,一旦擴股,朝廷也需要準備大量本金,也就沒有了戰爭的費用。

當然,這次擴股是假的。

端午節到來,大閱兵開始,先是重甲騎兵,重甲騎兵雖笨重,但威力不小,宋朝也設了一些,但主要還是輕騎。重甲騎兵過後,就是各式各樣的輕騎與步兵,還有武器。宋軍長久以來重視戰陣,實際效果讓人懷疑,但有一個作用,陣型十分整齊,略加訓練,就能達到閱兵時走方陣的效果。

兵士一隊隊整齊的走來,一邊走,一邊山呼大宋萬歲,陛下萬歲。花了一些錢帛,可確實鼓舞了將士的士氣與自豪感。但知道真相的士大夫不多,與呂大防一樣,擔心武將勢力會在鄭朗推動下,慢慢擡頭,因此許多言臣陸續對這次閱兵提出一些批評。

但當真如此?至少自己現在威信還是有的,所做所爲,也漸漸得到更多的人承認認可,並且在兩府大佬大洗牌下,還有那麼多言臣上書呢,鄭朗坐在家中,認真的細想着這個問題,忽然他想到一個可怕又無解的真相,那就是儒學核心中一個最嚴重的弊端。

第51章 進京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67章 跪門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67章 跪門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300章 打雞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94章 點將(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99章 講仁(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225章 割(三)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283章 宋詩第98章 講仁(六)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41章 花會(中)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264章 悲絲(下)第193章 送(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六十五章 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700章 逆轉(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124章 火六百十章 夏雷第89章 長嘯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56章 交接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110章 閉門羹(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
第51章 進京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67章 跪門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第67章 跪門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300章 打雞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五百七十七章 窗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94章 點將(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99章 講仁(七)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18章 大人物(下)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225章 割(三)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第283章 宋詩第98章 講仁(六)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41章 花會(中)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264章 悲絲(下)第193章 送(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六十五章 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700章 逆轉(上)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124章 火六百十章 夏雷第89章 長嘯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56章 交接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110章 閉門羹(上)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