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

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

高梁成熟,準備收割。但鄭朗沒有想到招來一尊大神,趙禎聽說此事,刻意派藍元震前來觀刈。

看着藍元震,鄭朗心中很無語,說道:“藍都知,陛下過矣。”

高梁是他的無心之舉,當時心情不好,自己只出了一面,隨後倒是崔嫺過問的次數多,僅種了幾畝地高梁,值得你這麼大的大神親自代駕親臨嗎?

藍元震笑咪咪地說:“值得,值得。”

還是與這個小相公說話舒服,對內侍從來沒有持排斥的心理,做錯了痛斥,但做對了也誇獎,甚至還提撥王昭明。簡直將他們當作大臣看待。這份尊重讓藍元震很感動。

但不僅是來觀刈的,有一條用意。

西北大戰是契丹與西夏人的戰爭,宋朝是撿便宜的,但萬一有失,宋朝邊境從此不寧,又不是趙禎所希望看到的。畢竟與上次不同,這是宋朝主動挑釁。

鄭朗要的也就是這個主動“挑釁”,宋朝再也不能抱着以前的態度,得等人家打過來才做反擊,失去主動權。適當的在利於自己情況下,拉開一些反攻的號角,也是激勵人心的表現,漢唐辰光不要想在宋朝實現,可也不能太過於保守。

君臣二人各懷各的心思。

趙禎很擔心,就想到一件事,淝水之戰時謝安在下棋,歡歌作樂,於是晉朝乃安。澶淵之盟,寇準於澶州城大肆喝酒作樂,於是父皇乃安。不要指望鄭朗會象寇準那樣做,將自己推到前線去。鄭朗也諫,進諫十分溫和,是良臣,非是諍臣。但宋朝還缺少諍臣嗎?自己讓大臣們罵了多少次?

因此讓藍元震前來觀看鄭朗態度。

不會指望鄭朗尋歡作樂,沒有孝喪在身,也不會過於尋歡作樂,但若是很淡定。那麼此戰就有把握,不淡定,一副憂心仲仲的樣子,這一戰會有諸多風險。

藍元震不會說出的。

可是趙禎還有一個用意。鄭朗與他交流時,隱晦地說出,趙禎也聽懂了,想要改革,必須贏得大多數權貴支持,無奈,上下配合。才能水到渠成。朝堂分成兩派,便於掣肘是好事,但若兩派爭執太嚴重,那麼這個改革落實下去會變成什麼樣子,很是讓人質疑了。呂夷簡臨離開京城前,也說過,范仲淹發起的改革是激進式的,鄭朗有可能會採用稍保守更溫和的作派。團結雙方進行。不大易。

甚至包括太監在內。

然而鄭朗性格孤淡,不喜交往,包括太監。離得太遠,適度地讓他們來往,也利於以後的溝通。或者這就是鄭朗所說的中庸與那個度。

但這次趙禎很配合的。

前去西北兩個監軍,第一個張惟吉,以前爲趙元昊官告使,力排衆議,說元昊驕橫必叛,務必備邊。可惜沒人聽。後來數次在邊事上提議,都展現了先見之明。是一個耿直敢言的太監。

第二個便是與鄭朗打過交道的孫全彬,十分忠謹。陝右羣盜殺鳳州巡檢,前去擒殺,後來又率兵解救延州,明鎬也曾誇其驍勇,得邊人情。

事實兩個太監去了府州後,沒有妨礙軍務。配合張亢的行動,使得隨後計劃執行得十分順利。

這一切,鄭朗遠離京師,並不知道。

要觀刈,也到了成熟時候,鄭朗讓家中的佃戶將幾畝地高梁放倒,高梁用石碾碾下來,一一曬乾,吹揚雜粒癟粒後過秤稱,曬穀場上就象過年一樣,擠滿了人。

知道這幾畝地高梁產量會很高,但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樊月兒甚至與四兒因爲爭執不下,相互賭了一些小錢。

算了一下,結果很喜人的,一畝地產量達到三石二斗,實際有可能不足,鄭朗很懷疑地派人重新丈量一下那幾塊地的田畝。皇上派人來觀刈,一切必須上正規來操辦。

量了後,果然不出鄭朗預料,鄭家以前不會象現在那麼新盛,但幾代小吏下來,量田時頗有照顧的,不過幾代小心,不是很過份,田畝略大,但大得不多,出了一點兒。

藍元震嘆息道:“鄭相公太小心了。”

“藍都知,你不來,我也不必關心這件小事,大一點對我家來說,問題也不嚴重,小一點也沒有太大的損失。相信朝廷不會計較我家每年這一小點兒的稅務。”

藍元震大笑。

“但陛下過問,上奏天庭,就得要小心,沾到天家的事,那怕是再小的事,也不能馬虎。”

藍元震悚然起敬,說道:“陛下常誇你是良臣,我心服也。”

“陛下對臣子如此優待,不做良臣,如何愧對陛下?”

“是啊。某些人比起鄭相公,有天壤之別。”

“藍都知,恕我多一句嘴。”

“那敢,請相公指點。”

“歐陽永叔他們雖躁進一點,用心本也不壞,一些君子德操確實很好的。”

“你是指歐陽修?”藍元震恥笑。

“歐陽永叔那件公案多有存疑的地方,但他想國家好是勿用置疑的,不過書生意氣,想得太過簡單。要客觀的看待他們。”

藍元震不以爲然,也不想爭辨,說:“你再算一算。”

這一算減產了,只有二石七鬥,也是一個很高的產量。藍元震心滿意足地帶着這份數據返回京城,趙禎先是問鄭朗態度與反應,藍元震老實地答道:“鄭相公從未提起過西北戰役。”

“哦,”趙禎踱了幾步,若是其他人,這不算答案,但若是沒有把握,鄭朗不會不擔心的,這是一個很小心的臣子。這種沒反應,恰是自信的表現。想到這裡,一顆心稍鬆了鬆。看着產量,很好奇地將陳執中喊到內宮問:“陳卿,你久在青州,青州多有高梁,一畝地會有多少收成?”

陳執中答道:“高梁收成不高,遠不及麥稻,一畝地收成好也不過一石五斗。不好的甚至不及一石。”

“會不會有兩石七鬥產量?”

“絕對不會。”

“你看一看,”將鄭家的收成數據遞過來。

“怎麼可能……或者鄭家田畝大?”陳執中不相信地問。

“原來田畝是大了一點,但鄭卿自己親自丈量,覈對了田畝。否則畝產會達到三石二斗。”

陳執中這一回不相信也不行了,鄭朗也犯不着用這個產量來買功,他年齡與資歷稍欠缺外,功勞鄭朗已經立得太多,滿園芬芳,不需要在這個大花園裡增一朵無名的小野花。陳執中與鄭朗沒有太多的衝突,兩人也沒有太多來往。但聽女婿說過,鄭朗對自己評價還可以,不象其他的君子,幾乎將自己劃爲小人行列。所以說得很客觀,說道:“陛下,請推廣此法。”

這不是江東的高產田,經過多年的選種育種,纔得到的高產田。而是先進的種植方法。一畝地就算增加一石二斗,也不得了啦。

趙禎也有此意,又派了藍元震前去鄭州。討要鄭朗的種植方法。

鄭朗一聽皺眉,說道:“種植方法我可以交給陛下,但此法千萬不能推廣。”

那不是增產,而是憂民。

兩人剛剛說話,京城送來邸報,是西北戰役的事。本來鄭朗在丁憂,與鄭朗無關,可此事是鄭朗發動的,故將邸報送來,以備完善。

西北戰役開始打響。

先是郭逵拜見契丹小皇帝。

遼興宗一聽鄭朗派的人。很感興趣,將郭逵親自召到大帳,問:“你們鄭相公怎麼想起來過問朕的出軍?”

“陛下,鄭相公聽聞陛下親自出徵,提前恭賀陛下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遼興宗大笑。揚了揚手中的信說道:“鄭相公的字寫得越發長進。”

字還是過去的字,但經歷不同,造成書法不同,以前僅是淡與宅,多了意趣活潑,意趣還在,但多年的官場生涯,居於高位,字體便增加了一份貴氣與莊重。說實話,這樣一來,他在書法造詣上恐不及以後的四大家。不過作爲上位者,反而會更中看一點。

郭逵忽然想到鄭朗對這個皇帝的評價,生在富貴鄉,漢化深,已經少了契丹祖先的銳氣。這都要開戰了,你關心什麼字體好壞?但不會說出來,繼續道:“這個臣不懂。”

兩國“兄弟友邦”,臣子見到對方主君皆自稱爲臣,皇帝的哥哥與弟弟,敢不稱臣!

實際鄭朗信中說了,很含糊,多一略而過,其他全是好聽的奉誠話,不良之言,但用了四六駢體寫的,除了營養不良外,倒也花團簇簇,很美麗的一篇駢文。

郭逵又說道:“鄭相公又關照臣再帶口信給陛下,陛下乃是尊貴之體,前來攻伐西夏,以揚契丹國威,本是好事。可是元昊此人頗是狡猾,陛下萬萬不可大意。”

遼興宗大笑,笑完後說道:“鄭卿是好心,他也有才華,可論軍事,未必及我朝。軍隊也是我朝最爲強大,至於元昊……”

又是大笑。

郭逵道:“小心一點爲好,而且鄭相公也擔心,陛下畢竟身份尊貴,不能有任何大意與危險。所以又向我朝陛下進言,派一些將領做了安排。”

“什麼安排?”

“鄭相公的意思與朝廷一樣,我朝與西夏已經議和,陛下最好不要開戰。但開戰了,鄭相公一直很擔心陛下,請我朝皇上下旨,做了佈置。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有失,我朝會冒充貴國軍隊,以保衛陛下安全。”

“都是什麼話!”遼興宗很不悅,還沒有開戰呢,就聽到一張烏鴉嘴在刮噪。

“陛下,恕臣罪,這是小心,貴國與西夏出戰,幾乎必勝,又讓臣前來觀察貴國軍威,請陛下准許。”

“是你們宋朝皇帝的命令,還是你們鄭相公的命令。”

“是鄭相公的請求,我朝皇帝答應,所以臣才前來的。”實際與鄭朗無關,是張亢的主意,後來用快馬通知鄭朗,鄭朗寫信同意並配合。

“朕準了。”遼興宗高興地答道。

鄭朗的所謂大勝,他根本就沒有放在眼中,幾十萬宋軍聚集陝西。僅在國內打一打,都不敢深入到西夏境內,即便勝利,匆匆忙忙入境擄獲一番。迅速撤回來,這算什麼行軍作戰?

但看中的是鄭朗斂財之能。

比起宋朝的富足,契丹太窮了。不要多,一年能讓契丹增加五百萬貫收入,那也了不得。

既然鄭朗要看,就讓他的手下看一看契丹的軍威。

又問道:“鄭卿母親去世了?”

“鄭相公七個娘娘,去世的是大娘二孃。還有五個娘娘。”

“他也是一個孝子。”

“那是,但鄭相公也誇獎陛下仁愛,對兩位太后十分孝順,對皇太弟更加關愛,儒家的孝悌之道,在陛下身上都能看到。”

遼興宗又是開心地大笑,契丹也重儒術,經常用儒學進行科舉用人。而且郭逵到來。他也歡喜,得讓宋人看一看,契丹有多厲害……

張亢第一步計劃成功。

想要參戰。必須抓住時機,可是兩國交戰在即,雙方都派出大量斥候巡邏,自己斥候不得進,不能把握戰局情況。早了不行,遲了更不行。有了郭逵在遼國小皇帝身邊,隨時可以聯繫,還是公開的聯繫。

隨後大軍徐徐西下。

拖得久,契丹不但兵力多,準備更充分。包括大量糧草物資。

兵分成三路,蕭惠兵出黑山,率領六萬五千人馬,順着北河套地區揚長直入,兵發賀蘭山。

皇太弟耶律重元率領一萬精騎兵出南路,與中軍側應。

他自己率領重臣蕭孝友等率領十二萬兵馬向屈野河上游進發。

元昊不安。

十九萬契丹精銳部隊前來討伐。他心裡壓力可想而知,即便與宋軍交戰,定川寨宋軍前後出動的兵馬也不足十七萬人。雖是宋軍仰仗地利與守城優勢,取得大捷,但在野外交戰,自己的軍隊反不及契丹人。

先是下令北河套地區百姓向南方撤離,避開契丹的兵鋒。結果很糟糕,許多百姓來不及撤離,被契丹人先後擄獲。同時失去大量的牛羊。

元昊心中大爲惱火,但發作不得。做了幾步計劃,先是連續三次派使,前去契丹中軍大營求見遼興宗,說道:“臣願意將所有收留的夾山百姓送還給陛下,另外進獻方物,以表臣恭順之心。”

遼興宗答道:“若是恭順,讓元昊親自前來解釋。”

咬住這一點不放。

使者沮喪地離開,郭逵說道:“陛下,這不大好吧。元昊是國主,他怎能親自來見陛下?”

“郭將軍,契丹乃是第一大國,萬國來朝,那一個國主沒有來進謹過朕,元昊算什麼?”

“這也是。”郭逵連連點頭。

他於其是進勸,不如是挑唆。當真安了好心,無論怎麼分析,契丹敗比西夏敗有利。將消息派手下通知張亢。此時遼軍離府州並不遠,若是沒有阻擋,騎馬快兩三個時辰便到達了。

張亢再次將諸將召集,把郭逵送來的情報遞給諸人傳閱。

王信看後,嘆了一口氣:“遼國小皇帝輕率如此,怎能不敗?”

秘密不解開不要緊,一解開也不是很神奇,包括張亢在建寧寨前一戰,西北諸將皆知道若是在西北交戰,風沙會產生的影響。偏偏契丹不知,將時間選作在秋天作戰。

秋天西北風多,而且多是西風,或西北風,或西南風,東北風有之,少之又少,這麼大的影響,契丹竟然沒有一個將領指出來。更爲巧妙的是契丹皇帝爲了揚威,此次出征也不是對宋朝不利,每次行軍作戰,都將郭逵喊來,居於旁邊聽講。郭逵很機靈,問他意見,唯唯諾諾,要麼勸和,契丹人更爲看輕。於是契丹動向,全部爲宋軍得知。

孫全彬問道:“那麼說來,契丹當真會大敗?”

雖準備了,孫全彬還是不大相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是十九萬多契丹大軍,怎麼就能失敗呢?

“敗是多數,”狄青沉聲說道。

“我們大宋軍隊比契丹還要強大?”種詁問的。

“不能這麼說,戰爭也要根據情況,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前秦軍隊、袁紹軍隊與曹軍都比對方強大。可是因爲不小心,最後大敗。我軍實際不比契丹軍隊弱多少,但也不會比對方軍隊強大。三國軍隊實力拋開騎兵優勢,實際是西夏人最弱。可地形惡劣,往往讓他們佔據優勢,”狄青很客觀地評述。

“所以我朝先前……”

“是此故,無論我朝或者是契丹,在沙漠上交戰,皆不及西夏人。故先帝討伐李繼遷,多不利。契丹如今也在犯下這樣的錯誤。”

“我明白了,爲什麼鄭相公每次進入敵境,迅速撤離。”

“不僅僅是這個原因……還是談正事吧。”

大家盯着行軍作戰地圖,王信想了一會兒說道:“以我之見,元昊多半在賀蘭山外展開第一戰。”

“我也同意。”狄青說道。

契丹分成三路,元昊吃掉南路的契丹軍隊沒有多大作用,而且離契丹中軍太近,只有北路的最爲可能。不過能不能吃下,衆人商議良久,也沒有判斷下來。

只有一條是肯定的。無論西夏人能不能吃下北路契丹軍隊,遼國小皇帝是不會放手的,決戰主戰場還是在中路。

做了種種安排,大家坐下來等晚餐,開始閒聊。

武將在一起,還能說出什麼好話,粗魯不堪,不過兩個太監很高興,與文臣談話文鄒鄒的,有時候用了生澀典故。聽都聽不懂。還是與這些武將們閒磕,比較容易。

孫全彬又再次問道:“張將軍,狄將軍,王將軍,契丹必敗了?”

得寫奏摺回去稟報。

“敗的可能性十之八九,”張亢含蓄地說道。

“鄭相公果然神人也。”孫全彬嚮往地說。雖時間出現誤差,但大至走向幾乎全部猜測出來,這還容易麼?

張亢也是一臉嚮往,道:“鄭相公乃有武候王猛之才,我欽佩之。”

幾人中倒是狄青更知道底細,不得不承認鄭朗有遠見,自己同樣遠遠不及,但在戰爭細節佈置上,鄭朗還差了一些,可是人無完人,做到鄭朗這一步,確實遠非他人所及。

消息送到京城,滿朝君臣都是拭目以待,心中忐忑不安。前半段鄭朗猜對,可後半段還沒有發生。沒有猜對,僅是準備了一些契丹式樣的盔甲與武器,浪費的錢財並不多,宋朝就不必派兵,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後果。若是猜對了,派兵會發生什麼情況,君臣皆不得知。

但在這時候,發生一件連張亢都想不到的事。

元昊面對契丹軍隊,不敢有半分大意,並且定川寨輸得慘,越慘他準備越充分,去年就在制訂各種詳細的計劃,與行軍方案。然而他還是不想與契丹人開戰,未戰,面對契丹近二十萬軍隊,他的心也膽寒。

逼得無奈,派使對遼興宗說,我親率党項三部酋長前來大營拜見陛下。

遼興宗接受消息後,感到很愕然,難道這小子真的改邪歸正?於是派右離堇蕭嘀冽前去西夏大營查看。蕭嘀冽來到西夏大營,見軍馬並不多,只有兩三萬人。

肯定要派軍馬的,契丹大軍前來,一點不防範也不是元昊了。但只備了這點兵馬,說明元昊還沒有作好作戰的準備。大咧咧的端坐中間座位,狠狠訓斥元昊,美其名曰陳述禍福。

元昊只是耷拉着腦袋,唯唯諾諾。

蕭嘀冽回來將情況反映,遼興宗再派使者蕭革詰問納叛背盟之罪,元昊繼續做龜孫子。

態度表現很好,蕭革才說道:“你跟我來我中軍大營,向我主請罪。”

帶着元昊,來到遼國大營,張亢聽到消息後很愕然,然後一個個好奇契丹小皇帝會怎麼做。

不但張亢,郭逵也好奇。

元昊帶了進來,郭逵細細打量着元昊,一張黑臉,眉毛飛揚,一看便不是善類。遼興宗也回過頭看着郭逵,本來他想說一句:“這就是宋朝的將領郭逵。”

宋朝與西夏議和,契丹突然反悔,派使對宋朝說,你們想和可以,但現在不能和,必須等我們契丹打完了才能議和。邀功請賞之意十分濃厚。宋朝不敢得罪這位老大哥,只好派丁度帶着國書出使契丹,做了解釋,非是我們想要馬上議和,乃是元昊歸順之心頗誠,數次派使求和,所以本朝許其款附,從此則於西人無陡絕之曲,與北朝亦無結怨之心。再次請求契丹勿必掛念百姓幸福,勿要出兵西夏。

碰到這個軟哥哥,遼興宗也氣得不能作聲。

不過沒有說,人家來做什麼的,只是觀戰,並沒有助兵。會助兵,那是自己大敗,會派兵士前來保護自己。自己能大敗嗎?這不算破壞宋朝與西夏的友好。主要還是想拉攏鄭朗,不管這一戰如何,財政多少會出現緊張,他更希望國內有一個會理財的大臣。

不說,是給鄭朗留一份面子。

元昊進帳後立即跪下,說道:“罪臣謹見陛下。”

好歹是一國之主,遼興宗大笑,將他扶起,斥責一頓後,元昊很乖很聽話。乖寶寶性格發作,既然低頭認輸了,面子有了,遼興宗也高興起來,讓人進菜上酒。

元昊再次放下身架,能不放嗎,他孤身入營,遼國小皇帝兇性發作,派人將自己抓進來,往契丹一送,西夏整個散架了。遼興宗賜其酒,元昊作臣禮,前來敬酒。隨着又折箭爲盟。

郭逵一看傻了眼,這兩國馬上就要重歸於好了,怎麼辦?

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339章 放巴士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239章 出手(中)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158章 撫琴(上)七百十章 親事一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292章 點將(上)第279章 天下第177章 平靜第193章 送(上)第19章 詩社(二)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7章 坐禪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97章 省試(上)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四百四十章 託下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38章 大案子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260章 天網第239章 出手(中)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157章 準備第294章 點將(下)第341章 新時代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156章 交接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239章 出手(中)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102章 大家(上)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84章 美人(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第197章 省試(下)第243章 號角第130章 解元(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84章 東風第38章 謝絕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306章 保護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155章 冤(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50章 謝第266章 淨第300章 打雞第341章 新時代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242章 揚帆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五百七十七章 窗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六十章 凝望
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第339章 放巴士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239章 出手(中)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158章 撫琴(上)七百十章 親事一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292章 點將(上)第279章 天下第177章 平靜第193章 送(上)第19章 詩社(二)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7章 坐禪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97章 省試(上)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四百四十章 託下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38章 大案子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五百六十一章 追第260章 天網第239章 出手(中)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第157章 準備第294章 點將(下)第341章 新時代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四百零二章 呂夷簡的用意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156章 交接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239章 出手(中)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102章 大家(上)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84章 美人(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第197章 省試(下)第243章 號角第130章 解元(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284章 東風第38章 謝絕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第306章 保護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155章 冤(下)第115章 高山流水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50章 謝第266章 淨第300章 打雞第341章 新時代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242章 揚帆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五百七十七章 窗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七百六十章 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