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

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

鄭朗不怎麼關心王則,一個神棍,有什麼值得可怕的,倒是後世那個民族英雄,稍有些麻煩,也僅是稍有些麻煩,最麻煩的還是梅山蠻與夔州土豪。他做着在樞密院最關健的一步。

裁兵!

但在裁兵的開始,卻是增兵。

想給之,先予之,夫子說的話。

來到特務營,問了王勇,西夏那邊應當不久就要發生大變。不過河曲之戰的推遲,他也不大敢確定。並且心中還喜歡,如果一切繼續按照歷史走向發展下去,自己做的努力等於沒有作用。

因此王嵩呆在西北,沒有回來。

王勇迎了出來。

王嵩離開後,特務營訓練稍鬆一鬆,畢竟王勇沒有王嵩那麼邪。

鄭朗問道:“人選有沒有挑好?”

“人挑好了,不知道行不行?”王勇怯怯地答道。他對南方同樣不懂,就包括狄青南方一行,派了兩個熟悉南方的兵士過來指導。但所熟悉的也僅是熟蠻地區,生蠻地區,即便是朝廷的官兵,同樣是生人勿近。

“將他們交給我吧。”

鄭朗說完,將這一百人帶走,但沒有直接塞到南方,而是讓樊家利用各種關係,進入各個商賈店鋪裡做夥計,學習粗淺的經營,察顏觀色本事。最少要琢磨一個多月後,也就是二月開始,才能將他們放出去。然後利用小商販的名義,潛入到南方各處。

消息很快讓趙禎得知,他不解地來到樞密院,問:“鄭卿,你打算派一百密探進入南方?”

“是啊。”

“是一百人?”

“是。”

щшш⊕ ttκā n⊕ ¢〇

“爲什麼比去西夏的更多?”

“南方地域更廣大,不得不如此。”

“但南方……”

鄭朗明白趙禎的疑慮。

宋朝國情頗類似後世,越來越偏軟,越軟野心家便越多,之所以不顧儂智高背景如何。殺的是什麼人,甚至將狄青抹黑成走狗,誇張狄青帶五十萬人滅儂智高,宋朝有這個龐大的後勤能力將五十萬人從京城送到嶺南去麼?實際這就是壯獨。看到國家越來越軟,覺得有機會可趁,夢想着恢復南天國,刻意顛倒黑白,一些不明真相,喜歡推翻爲己任的人推波助瀾造成的。對後世的恩怨,鄭朗不大管。

他只關注宋朝。

根源是趙匡胤兄弟。他們家是小官宦家庭,看到五代替更,自家是小官宦世家,也隨時有生命危險,因此痛恨這種武將把持朝政,爲所欲爲的狀況。包括開邊,想要開邊,必須駐兵。一駐兵武將就容易專權。

所以趙匡胤對着大渡河一揮金斧,俺不要了,要了朝廷不得利。相反是拖累朝廷,拖累中原百姓,這也是必然的,以宋朝落後的生產條件,即便鄭朗現在將湘西、雲貴奪下,不是爲朝廷得利,而是在替朝廷增加麻煩。第二便是不給武將專兵的機會。

這是核心思想。

那麼對這些各部族,宋朝用什麼政策來管理?

一是經濟,二是冊封。

這個經濟不是指從他們身上剝削,而且將錢變着法子送給他們。花錢買安。

具體做法便是榷場與茶馬,不是全部用茶葉來換馬匹,後人常說宋朝少馬,不得不從南方換馬。這是不懂行人的說法,南馬換回來,有什麼作用?不耐寒。跑得不快,沒有爆發力,馬又瘦又小,缺少衝撞力。這樣的馬能上戰場對抗契丹馬與西夏馬嗎?

相反的,因爲馬貴茶踐,朝廷不但付出茶葉,還有絹帛與銅錢,可是戎人得錢,全部悉銷爲器,而宋朝內部缺因爲少錢,鬧錢荒,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

實際鄭朗對這種政策十分反感。

不是馬換回來結束了,一路上的護送,以後的飼養,還會浪費更多的錢帛。不如不要這個虛名,直接送一些錢帛與茶葉給他們。反正是買安,何必要虛名,使自己傷害更大?

當然,不是絕對的,從吐蕃人手中換來的高寒地區戰馬還是管用的,但其他地區的馬要之何益?

但鄭朗所做的只是略略減少,不敢斷絕。史上南宋宋朝一度中斷了茶馬貿易,黎州青唐羌逼迫威脅宋朝恢復茶馬貿易,聚衆擾邊,以武力強行要求宋朝互市。西夏也是如此,不管勝負,因爲宋朝斷絕貿易,百姓反抗之,說食無茶,衣帛貴,結果元昊即便戰勝,還是求和。宋朝發明的這種茶馬貿易,到明清時還被奉爲制西蕃以控北虜之上策,實我秦隴三邊之長計。

鄭朗想了好幾年都弄不清楚真正的利害關係。

第二個方法便是直接的賞賜,爲什麼憂邊呢?是因爲吃不飽穿不暖,如果吃得飽穿得暖,這些蠻子何必要冒險發動戰爭呢?

其實無論是茶馬或是賞賜,都是在花錢買安。

鄭朗認爲這些蠻子起義都不是正當的起義,便是在於此,朝廷對得起他們,之所以謀反,乃是慾求不滿,又看到南方宋朝兵力薄弱,產生的慾望與野心。

第二個便是冊封制度。

不但冊封,還給予他們高度自治,任他們在各自地盤上胡作非爲。

朝廷也派官員,僅是名義上的代表,實際當家做主的還是各大蠻主與峒主。

至少在儂智高之前,宋朝看到效果。雖然憋悶一點,也花了不少錢,可南方一直相安無事。宋朝也可以將精力抽出來,防禦北方與西方。

在這種大背景下,趙禎並不希望南方多事。

那怕鄭朗將湘江與潭州說成天上的仙堂,趙禎都不大產生興趣。

故鄭朗立即答道:“陛下,有備無患,且只有一百個密探,朝廷花費錢帛不多,權當多養一名相公。”

趙禎搖頭一笑,沒有再過問。走了幾步,又問了另一個疑問:“爲什麼不派密探去契丹?”

別人不知道,趙禎卻知道鄭朗的野心。所以才奇怪,南方一百名間諜。西夏僅是三十六名間諜,契丹一個沒有。

鄭朗答道:“陛下,契丹與南方不同,與西夏不同。我朝不派密探進入西夏。西夏也有密探潛入我朝。即便泄露,西夏無可指責,不會因此事而重新開邊患。南方更不同,僅是看一看,瞭解他們的情況,與地形,氣候。不做其他任何有惡意的舉動。不易泄露,即便泄露,乃是我朝疆域,派兵士過來看一看情況,難道不對嗎?契丹雖派了密探,規模不大,也沒有多重視。然如今特務營直接由陛下親自主持,一旦泄露。必會引起契丹強烈的不滿。再說天下之勢,就是平滅西夏,也很遙遠。西夏未平,何必招惹契丹不悅,反讓兩賊化仇恨爲玉帛,聯手對抗我朝。因此臣刻意不去驚擾他們。”

“也是,”趙禎弱弱地說。其實連西夏他漸漸都不想對付,就這樣吧,天下太平,多好。

鄭朗下值,張方平又找上門,問道:“那個大比。今年還繼續舉行?”

這是鄭朗在王則起義之前就上奏的事,趙禎欣然允許,裁兵趙禎始終興趣不大,財政漸漸轉好,興趣更是不大,但強兵趙禎還是喜歡的。特別是增至六十多萬保丁。趙禎也想看一看這些保丁們的表現。

鄭朗點頭。

“行知,你可知道今年的財政?王則謀反,平定後要花費大筆錢去安撫百姓,嘉獎兵士,撫卹犧牲的戰士官吏,陛下又舉行了一次南郊大祭,今年災情又花費國家許多錢帛。三司那來那麼多錢?”

“三司還有多少錢?”鄭朗忽然來了興趣。

“不多了。若是內藏庫不厚,明年若有災,必然見底。”

“明年不用擔心,真不行,再售一次平安監的契股。”鄭朗托腮說道。明年還有事呢,又說道:“長痛不如短痛,不大比不增兵,就不能裁兵。軍隊數量龐大雍腫,戰鬥力卻是很低,國家財政又跟不上來……”

主要是鄭朗琢磨着,他在樞密院時間呆得不會很長了,這些事不安排下去,難道進入中書後,自己強行干涉西府事務?

“要麼,行知,你替我問一問內藏庫有多少錢帛?”

“我是西府相公,怎麼好問?”鄭朗答道。這纔是宋朝制度苦逼的地方,又說道:“陛下不喜斂財,內藏庫一旦有財帛,多半喜歡迅速用於百姓或者兵士身上,即便有,也不會有很多。”

“這個錢是怎麼用掉的?”張方平雖然連上兩份奏摺,還是沒有弄清楚。

鄭朗一笑,若自己不努力,宋朝往後去更壞,趙頊登基時達到高峰,那是特例,若正常年份象那樣,宋朝就瓦解了。那一年一皇帝死,一皇帝登基的賞賜,這兩項費用便是兩項驚人的數字,再加上雜七雜八的事務堆集在一起,因此國家一年開支是收入的兩倍。開支達到兩億四千萬貫,也就是一個百姓均攤一千多人民幣。這可是在宋代,不是在科技發達的後世,如何了得。

笑完後又說道:“安道兄,還有一策。”

“何策?”

“我曾粗粗的估算一下,若是將鹽茶酒礬各種弊端糾正,鹽至少能爲國家帶來四千萬貫的鹽利,茶能達到一千萬貫以上,酒能達到三千萬貫,礬能達到兩百萬貫。如今鹽正常只有八百萬貫,酒不足一千五百萬貫,茶葉只有四十幾萬貫,礬也只有幾十萬貫。相差了近六千萬貫,若能搜刮出來,兩年下來,國庫大豐。”

張方平一口茶水噴出來,說道:“行知,你想我早死啊。”

“那有何良策?”

“有沒有象平安監那樣的開源之舉,真不行,象蔗糖作坊那樣,多出幾個也行哪。”張方平天天想這個好事。

鄭朗也是無語。不過宋朝的三司,誰擔任誰苦逼,最好的便是王堯臣與王拱臣,王堯臣之時,三司很困,國家不打仗了,一系列的糾正,勉強維護過來,略有盈餘,這就是政績。王拱臣之時更好,風調雨順的數年。於是交給張方平一個好底子。到張方平時,又開始苦逼了。主要是底子還是薄,若是厚,張方平也不會急成這個樣子。

徐徐說道:“君沒有看到我在做嗎?”

“做什麼?”

“大比過後。我會聯手數人,共同提議裁去部分弱小之兵。免役法釋放部分二三四等戶,商業更繁榮。更長遠的,便是南方,這個很遙遠了。但有一條,卻不會很遠。棉花。”

“棉花?”

“樊家與幾十戶商人聯手培育各種作物種籽,改良進化。棉花需水不象稻米那麼多,產量又高,北方比南方更適宜種植。一旦大規模的種植,也會增加百姓收入與國家稅務。”

“可糧食怎麼辦?”

“向南,還有未來……”鄭朗答道。這是無奈,北方糧食產量太低,一畝地產量還不足兩石,而南方的圩田經過種子改良後。逼近五石,甚至超過。若是過了嶺南,三季。甚至可以達到六七石。北方想要糧食,一是遼東的北大倉,那是不大可能,一是遙遠東太平洋彼岸的幾種莊稼。靠這個大麥小麥高梁的啥,再擠,也擠不出什麼空間。

一個雜糧使清朝養活四億人口,若這個人口數量出現在宋朝,唐朝,漢朝,那將是一場巨大無比的災難。到處能人吃人。還有一樣,新技術,讓他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沒有這個本事,可所傳授的知識,有可能接近十九世紀中葉的科學理論。某些方面還超過了。新技術一旦發展起來,休說四億人,十億八億人也不存在問題。這是他胡思亂想的,整個地球,此時有沒有四五億人,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呢。

又說道:“安道兄,我已在考慮,在規劃,勿用擔心。但得慢慢來,心急吃不得熱豆腐的。也不能急,就象鹽茶酒礬,君看不到它的弊端?爲什麼不敢提?”

“是啊。”張方平嘆息一聲。但在心中,對鄭朗很尊重,這種慎重的態度,特別讓他佩服。而這種慎重的態度,在君子黨身上,沒看到一人有過。

貝州打得熱火朝天,鄭朗安如泰山,趙禎有時候看了看邸報,又看了看鄭朗態度,大約沒有關係,在皇宮中居然心安理得。王信與王凱的奏摺就到了樞密院。

鄭朗不怕賈昌朝,他有對抗的本錢。

二王卻怕得要命,說得含蓄又含蓄,不說賈昌朝指揮無方,只說不該鼓勵兵民胡亂殺人冒賞。這都是怎麼一回事?城內的人在謀反,沒有責任,招安,厚賞。城外的百姓多是無辜者,卻被當成反賊殺害。二人弄不懂,問鄭朗是怎麼一回事。

實際鄭朗此時對貝州沒有產生興趣。

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專門對付賈昌朝,讓賈昌朝丟人現眼,而是貝州城中宗教徒的本身。即便沒有賈昌朝胡亂指揮,讓王信破制,以武將擔任主帥,想拿下貝州城,依然很困難。

宗教信徒的狂熱,乃是世間最厲害的武器,正好貝州乃是河北重地,城中多有倉儲,要糧有糧,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王則發放了一批,宗教的狂熱,加上這批物資錢帛的發放,士氣正好達到最高點。

所以史上明鎬去河北不成功,文彥博一去便成功了,有戰術運用關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個士氣。苦戰了很久,若王則真是彌勒佛轉世的,施一施佛法,刀槍不入,士氣會更高。關健他是神棍,不是佛祖,士兵戰死還好一點,到天上做羅漢去了。若沒有戰死,輕傷問題也不要緊,若是重傷,同樣會痛,會喊,會叫,會呻吟,佛祖神話會漸漸有人在這一聲聲喊叫聲中,產生懷疑。士氣一落,什麼都不是……

王則錯就錯在起事之初,沒有趁勢擴大,那麼北方不會滅亡,但會讓他嚴重催殘。

二王的奏摺,反而讓鄭朗感到爲難,想了想,將奏摺呈給趙禎,高若訥說道:“河朔乃是朝廷重兵所積,今天釋貝州不討,會讓後人爭相佼仿,屢次啓亂,連遼人都笑之。”

趙禎看了看鄭朗。

鄭朗不作聲。

趙禎說道:“貝州亂,僅是王則蠱亂人心,百姓無知所累也,若能招撫,也是垂憐上蒼浩生之德。”

別人說多半有其他的想法,這句話出自趙禎之口,請相信。儘管他或多或少在替自己老師辨護,但愛護百姓的心,任何人不能懷疑。

高若訥無言。

夏竦忽然說道:“陛下,臣以爲所以貝州亂民出現,乃是樞密使失職矣。”

與他人無關,就是鄭朗之錯。

若強行說,真能有此一說,謀反首領王則乃是軍校,最先謀反的是一羣兵士。作爲樞密使,似乎或多或少有些責任。

可是龐籍與王貽永卻用悲哀的眼神盯着夏竦看。

看得夏竦心中毛毛的,他不是言臣,但是宰相,就事論事,言者無罪,難道說錯了嗎?

但高若訥跳起來,喝道:“夏竦,世人皆罵你是奸邪小人,我今天才知此言從何而來。貝州位於何處,別人不清楚,難道你不清楚?你幾年大名府如何主持的!朝廷自授賈昌朝爲河北安撫使,他乃是前度首相,誰敢處執他管轄區域內的事務!你不說賈昌朝有錯,居然說樞密院有錯。你居心何在!”

若不是在都堂,高若訥想抽夏竦的大耳光子。

高若訥的氣憤,讓夏竦莫明其妙。

龐籍用畏懼的眼神看着鄭朗,不知道是否是巧合,自朝廷恩撫賈昌朝,讓賈昌朝主持大名府,又兼判河北安撫使之職,鄭朗有意推開河北事務,全盤交給高若訥,美其名曰,避嫌。世人都知道我與賈昌朝有矛盾,你以前多擔任言臣,行事公正,你處理,無人懷疑,但我處理,未必妥當。似乎說得有理,高若訥對鄭朗印象一直不惡,便將河北事務接手過來。也就是說,即便強行追究樞密院責任,與鄭朗沒有關係,只能讓高若訥承擔。高若訥哪裡願意揹負這樣一個子虛烏有的罵名。

龐籍很懷疑,難道鄭朗避嫌是假的,挖坑等夏竦跳纔是真的。那麼他知道了王則會謀反?不象。這根本就沒有一點兒道理。

龐籍還能懷疑,高若訥連懷疑的念頭都沒有產生過,又說道:“陛下,臣請陛下作主。王則妖人謀反,乃是利用妖教主事,妖教非是一天兩天,而是發展了好幾年,纔有今天的規模。這麼龐大的妖教,前者夏竦在大名府,後者賈昌朝在大名府,居然沒有察覺。這纔是嚴重的失職,請陛下處執這兩人,以戒天下諸臣工。”

別人怕你夏竦,怕賈昌朝,高若訥不怕,當年僅是一個小言臣,便將閻文應弄出皇宮,給弄死了,如今他位高權重,你們倆人算什麼!幹就幹,大不了俺們一道同歸於盡。

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241章 黎明第282章 潮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277章 無敵(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44章 衣服第86章 第一觀(下)六百十章 夏雷五百章 老大一第251章 鬥法(一)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42章 花會(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五百十四章 糖果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54章 冤(上)第141章 問一(三)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五百六十二章 歸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6章 約定(下)第262章 琥珀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十二章 秋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六百十章 夏雷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四百十五章 惡化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19章 詩社(二)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337章 窟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139章 問一(一)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140章 問一(二)第306章 保護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96章 韓信第224章 割(二)第88章 潔字(下)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五百十六章 問邊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241章 黎明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九百十八章 扯皮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77章 歉書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171章 走鋼絲(中)第202章 捉女婿(中)四百七十一章 怒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
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241章 黎明第282章 潮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277章 無敵(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44章 衣服第86章 第一觀(下)六百十章 夏雷五百章 老大一第251章 鬥法(一)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42章 花會(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五百十四章 糖果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154章 冤(上)第141章 問一(三)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五百六十二章 歸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四百四十章 託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6章 約定(下)第262章 琥珀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十二章 秋後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六百十章 夏雷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四百十五章 惡化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19章 詩社(二)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337章 窟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第139章 問一(一)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140章 問一(二)第306章 保護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296章 韓信第224章 割(二)第88章 潔字(下)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五百十六章 問邊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241章 黎明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三百九十二章 約定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九百十八章 扯皮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77章 歉書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第171章 走鋼絲(中)第202章 捉女婿(中)四百七十一章 怒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