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問一(三)

進了馮家,馮夫人也高興的從裡面走出來,看着鄭朗,問道:“你就是鄭家小郎?”

“見過馮大娘。更新”

“免,不錯,也長大了,”馮夫人看着他嘴上的小絨鬍子,和藹的說道。以前京城莫明的傳言,說此子因爲身上的營養全長在心智上,所以長不大了。鄭朗發育得有些遲,還真讓許多人相信。

後來鄭朗漸漸發育,又有人說,身體長得晚,是營養吸得少,所以才這麼晚長身體的。

對此,鄭朗無可奈何。

“坐下吧,不用拘束。”馮夫人道。

馮元心想,任何人會拘束,此子纔不會拘束呢。鄭朗坐下,江杏兒與四兒還站着,馮元是小皇帝的老師,多少心中還是有些畏懼的。馮元說道:“你們也坐。”

都坐到皇宮裡去了,我家這個府邸你們兩個小丫頭儘管坐得。

“謝過馮給事中。”兩個小姑娘欠身,大施萬福之禮。馮夫人看着可愛,道:“官人,這兩個小丫頭雖有福氣,可倒也乖巧。”

元不置與否,這纔看着鄭朗,問:“鄭小郎,先恭祝你高中解元。”

“僥倖僥倖,謝過馮給事。”

“不知道想問什麼?千萬不要讓某讓難住了。”馮元還沒有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呢,帶着笑容說道。畢竟親眼看到鄭朗,這麼小,外表的假像,讓他迷惑了。又熱情的吩咐婢女上茶,府上的三個小婢女搶着跑出來,一邊上茶,一邊用眼睛瞟。瞟着瞟着臉就紅了。

鄭朗心裡想,幸好不太帥啦,否則麻煩事兒更多。茶沏好,馮元又用溫和的態度說:“問吧。”

“恕罪則個,”看到老倆口子人那麼熱情,皆是讓人尊敬的長者。鄭朗越發不大好意思。未問,再次施一大禮。

老馮略略有些醒悟,這小子,今天不會真讓自己下不了臺吧?

鄭朗先炮製了第一個問題,道:“子爲親隱,義不得正,君誅不義,仁不得愛,雖違仁害義,法在其中矣。《詩》曰。優哉遊哉,亦是戾矣。請教馮給事,法爲何物?”

這句話出自西漢時大儒韓嬰書寫的《韓詩外傳》,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若是翻將起來,就是一件文壇大事。

首先要從鄭朗說的仁義起講,孔夫子沒有說很多義,即使有。也很隱晦。但孟荀卻將義發揚光大起來,不然對孔夫子的一些言論不好解釋。但也是很零碎的說,加上後人一再將他們往神壇上捧,於是後人的後人越來越迷惑,恐怕也非是孟荀本義。

在孟荀對孔夫子的仁義禮詮釋中。認爲仁義是對立的,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聯繫的第三者。就象今年春天呂夷簡與老太太一樣,李宸妃死了,呂夷簡要賭了,議事時呂夷簡忽然問:“聞宮中有妃嬪亡者?”老太太緊張了,道:“你想連宮中的事都管嗎?”但呂夷簡坐着未動。老太太讓小皇帝與諸臣散朝,獨留下呂夷簡,道:“卿何離間我母子也!”

豪賭開始。再也沒有回頭的路,呂夷簡只答了一句:“太后他日不欲全劉氏乎?”

老太太沒有作聲,第二天李宸妃還是按照一個普通的妃嬪舉行葬禮,呂夷簡火大了,要求見太后,不準這樣做。一定得按國喪下葬。小皇帝很莫明其妙,若大的宋朝。一天有多少事務在等着你大宰相處理,不就是死了一個妃嬪嗎?所以小皇帝十分悲情,連親生母親死了都不知道內幕。這也是後來呂夷簡無比得寵的原因。

范仲淹上百官圖,上千官圖都沒有用。

正常發展下去,要麼老太太下不了臺。要麼老太太會對呂夷簡下黑手,強行封他的嘴巴。不過呂夷簡看好了。老太太現在對權利的心思沒有以前那麼重,心有些偏軟,遠遠趕不上武則天,軟了的人總是好欺負的,因此一步步進逼。

怎麼辦呢?老太太派了羅崇勳居中調停,代話說,豈意卿亦如此也!別人不說,你可以哀家一手提撥上來的,怎麼也如此對哀家。呂夷簡見老太太還執迷不悟,於是就直接說了:“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

老太太,我這是爲了你好!

羅崇勳被最後異日必有受其罪者嚇壞了,別人不說,自己可以老太太第一心腹,於是跑進皇宮勸說。最後讓呂夷簡得逞。

但若沒有羅崇勳在中間起一個潤滑作用,結果會十分尷尬。

所以仁義對立,居中需要一個強力的調停者,這個調停者是什麼呢?

就是禮!

這是鄭朗通過後世的一些儒家學者的著作,慢慢想出來的。孟荀也說了,說得很含糊,不是很系統,所以後人誤會越來越多。

在韓嬰這裡,變成了法。

不但禮變成了法,義的意思也在改變,與仁不是對立,而是相附相生的,因此說義不得正。它是一個十分完美的褒義詞了,很接近後來的義薄雲天,大義凜然,義氣的“義”。

但還帶有一些仁義對立的立場,所以說子女爲親人隱過,義得不到正張,君誅不義之徒,就失去了愛仁。不過雖害了仁義,法卻在其中。

中間的種種馮元哪裡能想得到?本來可以很簡單的解釋,但話從鄭家子嘴裡出來,知道不是那麼回事,遲疑了一下,答道:“法理!”

“儒家怎麼低頭到了需要借用法家,才能中和仁義的地步?”鄭朗又問道。

又來了,馮元苦笑,道:“鄭家小郎,那個仁義能不能不談?”

這事兒真說不清楚,一直以來,歷朝歷代以儒家爲表,法家爲裡,都得到了所有人的公認。結果讓他在太學一說。搞得天下讀書都十分愕然。不但在議論,解試考就沒有一個考官出有關仁義的題目。

“馮給事,本來想不說的,可還有兩句話我沒有明白,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

其實無論孟子與荀子,對孔子的言論與思想,做了許多詮釋,可他們都將這些言論切割零亂的分散到一篇篇文章故事當中,沒有進行專門的解釋。這纔是鄭朗感到可惜的地方。

一旦將從西漢以來形成的第二次儒家高峰產生的漢學全盤推翻,有可能都能給整個民族帶來積極進取陽剛的意義。

工程太大了,他膽子略小,人又小,又害怕學問不夠,資歷與聲望更不足,因此眼下還沒有這個勇氣。不過今天這一談,卻是很必要。這是幾個月後一件最有用的武器。

我學的就是儒家大言。上古的聖人大義,一旦給人形成這種印象,休說你是八賢王了,就是皇帝,或者老太太本人。做錯了,即便我是舉子,照樣爲了遵守聖人大義,對你進行彈劾!

不過與馮元交流一下,也能聽聽這個當朝大儒不同的聲音,對自己會有所啓發。

但還是有些歉意,擡起了頭,看着馮元。馮元有些苦惱,還在仁義上繞,繞得馮元暈。可仁義是儒家的核心所在,不說仁義,如何談儒家?這段話說仁的實質是侍奉父母,義是順從長兄,智是明白兩者的道理不相違背。禮是在這兩方面不失之節,態度恭敬。

孟子認爲人是性本善的,所以有的話與孔子一樣,認爲不好的,含蓄的將它隱去。因此這段話說得很含蓄很溫和。不過有的問題還是避免不了的,將整篇《孟子》一段段的翻看。就知道有些話多激烈了。

當然,說出來,沒有什麼,所以鄭朗又說了下面一句話:“君子處仁以義,然後成仁也,行義以禮,然後義也,制禮反本成末,然後禮也。三者皆通,然後道也。”

君子用義的手段處理仁,才真正是仁。以禮行義,纔是真正的義。制訂禮,反本了便成末,禮就有了。三者皆通,纔可言道。不過也有爭議之處,有的人認爲禮比仁義更重,比如鄭朗所用的第一段話,韓嬰潛意識裡,就是將這種法,實際就是禮,凌駕於仁義之上的。不過還有一辨,要看什麼情況,比如孟子在與淳于髠對答時,淳于髠說男女授親不近,禮與?孟子說是。淳于再問,那麼嫂嫂掉到水裡,能拉她嗎?孟子答道,此時不援,豺狼也,男女授親不近,禮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權也。

這個觀點鄭朗很贊同的,時勢不同,輕重不同,仁義禮三者在不同變化之中,援嫂時仁,是義,因爲權,輕重側向仁義,禮爲輕,所以能伸手救援。可憐的海瑞,《孟子》在明朝都成爲亞聖了,居然還將女兒活活逼死。難道沒有看到這一段話嗎?

淳于又問,今天下溺,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答道,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表面上的意思說,天下都掉到水裡,爲什麼你不去救,孟子答道,天下掉到水裡,想救只能施以道,嫂子掉到水裡,僅伸出手就行了,難道你想伸伸手就救了天下?

實際在這裡,所謂的道,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種種儒家的真義在裡面,所以仁義禮皆要爲它服務。不過要聯起來想,否則有可能又讓人發生岐義。

這三段話本來也沒有什麼,似乎還沒有人注意。就是聯繫在一起,也不會有人去注意。但前面鄭朗說了仁義,再聯繫到一起,馮元臉色有些難看了。

他感到屁股上有刺,坐不住,站了起來踱了幾步。

換一般人真想不到的,然而馮元在儒學上造詣有多深哪,然後有些驚懼的看着鄭朗,小子,你將仁義都糟蹋這樣子了。再糟蹋禮麼?

鄭朗沒有放過他,所以歉意呢。

這樣的一個忠厚長者,今天會很爲難了。

說道:“馮給事,晚生有一個不好的想法,認爲這個禮是仁義的紐帶。但荀孟二聖也沒有說得太清楚,若按夫子修《易》來解釋,陽陰是在變化之中的。所以時勢不同,仁義禮三者的輕重變化也不同。甚至晚生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個禮是不是就是一種制度?或者韓嬰所說的法,就是禮?”

“這個不能說啊,小郎,”馮元正擔心着呢。

自古以來,儒家將禮說得天花亂墜,看一看,爲了這個禮,包括孔子等儒者修了《禮記》、《周禮》與《儀禮》三本書籍,去逐一論述包裝。更不要說後來的儒生修了無數本的經義註解了。

但僅成了政治與經濟的制度,那是什麼?原來這麼高尚的“禮”居然只是統治者的手腕,用來統治老百姓的。那麼儒家的祥和還能存在嗎?再加上之前的仁義,從漢朝漸漸發展起來的儒學,有可能全部轟然倒地。就包括馮元本人學到現在的經義,都要全部重新推翻,然後呢,逐一去推敲,甚至將幾千本幾萬本的經義書籍,作橫向的聯繫整理。

那一個人有這本事?

除非大腦整成了天河一號計算器。

事實也如此,鄭朗腦海裡有硬盤,推敲起來,都十分困難,至今沒有多少頭緒。所以也想問一問,看看馮元的想法與態度。然而老馮嚇着了,真的嚇着了。

你小子折騰字也好,畫也罷,那是小道,無所謂,甚至爲了學琴,創造出來幾支新曲子騙騙那個大和尚,也是一件雅事。可別往儒家上面整?叫我們如何自容?!。

九百十九章 輾壓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第282章 魚鱗塘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175章 興趣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四百二十九章 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89章 長嘯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79章 擋箭牌第202章 捉女婿(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130章 解元(上)五百四十章 太傅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九百零三章 融合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十一章 逆天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11章 小鳥小飛(下)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第39章 授筒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97章 講仁(五)第106章 求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337章 小戰(下)第65章 對眼第84章 臨江仙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93章 點將(中)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第125章 笑場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八百十七章 雍齒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197章 省試(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700章 逆轉(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93章 講仁(一)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357章 撫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59章 道(三)第69章 王老虎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19章 詩社(二)第154章 冤(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90章 三家祖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第312章 逃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293章 點將(中)第456章 不能答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
九百十九章 輾壓四百八十五章 買單者下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第282章 魚鱗塘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175章 興趣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四百二十九章 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89章 長嘯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79章 擋箭牌第202章 捉女婿(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130章 解元(上)五百四十章 太傅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九百零三章 融合三百六十八章 花一樣的開五百十一章 逆天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11章 小鳥小飛(下)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第39章 授筒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97章 講仁(五)第106章 求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337章 小戰(下)第65章 對眼第84章 臨江仙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93章 點將(中)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第125章 笑場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八百十七章 雍齒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197章 省試(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700章 逆轉(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第93章 講仁(一)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357章 撫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59章 道(三)第69章 王老虎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19章 詩社(二)第154章 冤(上)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90章 三家祖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第312章 逃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293章 點將(中)第456章 不能答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