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

鄭朗腦海裡還有一些磚家對此戰西夏失利的評論與嘆息。(.)大大的民族英雄,打成這樣,怎麼能不讓人傷心!

其實元昊這樣打,是狗糞!

兩千多裡的防線,對於宋朝來說是漫長的,但對於西夏來說,同樣是漫長的。

史上范仲淹、張觀與龐籍十月初才兼赴三路,身爲各路部署兼本路馬步軍部署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然而府麟路戰役一直持續到臘月才結束,兩個月時間,四路長官皆沒有作爲。

若是范仲淹有作爲,與龐籍做一個小配合,西夏人的鹽州、洪州、宥州就能被攻陷,若是張觀有作爲,整個天都山、韋州城、鳴沙城,甚至靈州都在宋軍攻擊範圍之中。若是龐籍有作爲,戰到最後,元昊數次慘敗,再來一支生力軍,元昊能將十幾萬軍隊帶回三分之一,那就謝天謝地。

此時陝西緣邊各路,非是彼時各路,每一人手中皆握有無數大軍。

定川砦之戰,幾人再次犯下錯誤。

這一戰持續時間短,然而斥候消息會有多快?龐籍至少能騰出二十天以上的時間,從容乘元昊將主力軍隊帶向南方時,與府麟路的折家軍聯手,向銀州與石州發起進攻,甚至可以渡過無定河,向夏州發起一次象樣的進攻。

也許說他們是文臣,軍事修養差了,想不到這一戰略來解釋。

但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中國官員的一些缺點。

多數時候內戰是龍,外戰是蟲,消極防禦,苟安求和。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明哲保身。

一人是龍,三人是蟲,不知道配合,各自爲戰。

除張觀外。其餘幾人算是好的,但能找到三個缺點中的一個或者兩個。這才讓元昊這種豬一樣的打法,居然每一次得逞。

可是此次不會,一張巨大的蛛網已經漸漸拉開。

……

鄭朗密切關注着府麟路的戰事。

接到斥候稟報後。一顆心才安定下來。

只要張亢去了府麟路,那麼此次大捷便有了。

在這之前,也發生一些零碎的戰鬥,滅藏三族看到宋軍在築細腰城,感到危機來臨,糾集三族壯丁,反撲細腰城工地。但失去了西夏人支持,他們又算什麼?

連續進攻三次,丟下幾百具屍體,敗了回去。

與鄭朗無關,是在范仲淹境內,由蔣偕指揮的反擊戰。

但沒有想到他讓何儼去嵐州察看府麟路戰事,讓一人產生不快。

在嵐州境內,非是在太原。似乎與楊偕無關。可是楊偕產生聯想。

你在涇原路,也不是在延鄜路與太原,府麟路發生的戰事。關你屁事。

他心中又有鬼,認爲鄭朗是刻意派人來嵐州察看情況,想針對自己,於是先發制人。

上了一篇奏摺,彈劾鄭朗市易法。

屯田沒有說,范仲淹在做,龐籍也在做,形式不同,但性質差不多。無奈,從江南將糧食調動到陝西。路途太遠,損耗太大,朝廷財政吃不消,最好從當地解決。

不但要吃的,士兵爲了禦寒,還要喝酒。這個酒不是水釀成的。也要糧食釀造。

有誰敢不讓士兵吃酒,有的大臣本人就有很好的酒量。自己在吃酒,不讓手下吃酒?

專門彈劾市易。

事實若不是因爲戰事危急,想找市易法麻煩真的容易。

首先他說了桑弘羊,桑弘羊改革要旨便是鹽鐵、平準、均輸。這次改革,甚至不及王安石,名義是不斂於民,實際是變相的斂賦於民,於商,於大戶權貴。

好處便是漢武帝窮兵黜武,國家空虛,因爲桑弘羊的改革,使國家順利渡過危機。

壞處是給各個階層造成沉重的負擔。後來爲霍光將全家殺完。

事實漢武帝也看到改革給國家帶來的困擾,僅是國家財政危機時,實施兩次,一旦渡過危機,均輸法立即中止。

這就是最早的均輸法。

不會說好處,只說壞處,鄭朗的市易與桑弘羊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思想十分彷彿,甚至於比均輸法更激進。只不過區別鄭朗僅在涇原邊境實施,桑弘羊於全國實施。

正是這個邊境,才使得市易法種種弊端無限的降低。

楊偕自動忽視,不說弊端降低,而說前方作戰,軍機危急,鄭朗沒有得到朝廷允許,挪用朝廷撥下來的軍款經商,使士兵逐利忘義,軍心渙散,危害前線安全。

想戴帽子,十分容易的。

但楊偕也知道,如今國家財政困難,僅憑藉這一點是打不倒鄭朗。

於是說了最後一條。

是得到錢,但這個錢不是用來爲減少國家財政壓力,而是用來收買將士之心。再看看那個官職,部署兼本路馬步軍部署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馬步軍部署是掌管所有軍隊,經略使是掌管民政財政,安撫招討使是主管軍隊調動。

試問涇原路的民政財政與軍政權利,還有什麼不能管的?

而這個奇怪的職位正是鄭朗首倡提出,又親自去了渭州,統領三軍,如今又不顧國家安危,用經商的錢收買軍心,他要做什麼?

別要問相不相信。

只要往唐朝藩鎮割據上引,連呂夷簡都會惹一身騷。

奏摺到了京城。

此時鄭朗奏摺同樣也到了京城。

這篇奏摺寫得很長,講市易與屯田的利弊,皆是權宜之計,不能在全國推廣,包括屯田,以後除了弓箭手田外,其餘必須交給百姓耕種。國家不能貪這個錢,陝西產了糧食,就等於省下大筆的經費。

又說了三白渠與契股。

朝中雖有人仍提出異議,但大多數人同意,無他,實在缺錢。

造成缺錢主要是西北,西北用錢的地方,一個是兵器盔甲的消耗,士兵的補貼與軍餉。建寨堡的費用,傷亡將士乃家屬的撫卹,另外就是糧食後勤的費用。最後的費用佔的比例還不少。

只要陸續出現一些屯田與三白渠,陝西糧食會最大限度做到自給自足。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省去幾百萬貫。

打到現在,也不會有人認爲三兩年內讓西夏亡國,有可能繼續打下去,十年二十年,或者最後和解,和解西北還是要駐紮大量軍隊進行防禦。

就是沒有戰爭。這些耕地出現,對陝西民政也有幫助。

於是開始商議契股出售事宜。

鄭朗做了前例,執行起來不難,一份敕書下達,讓全國的商人蔘與,寫一個小紙張,我給多少錢,將錢集中起來。按照出錢的比例分配下去,再給契股,收錢。再大的豪強。也不敢與朝廷開玩笑。

錢帛便從豪強大戶手中斂來。

當然,以後也要按契股分攤所得,否則這麼多大戶吵將起來,誰也吃不消。

就接到楊偕奏摺。

別說,還是有市場的,沒有人說鄭朗學安祿山,但有人提出質疑。朝廷已經給了那麼多軍費下去,爲什麼還要用市易的錢進行獎勵?

小數額罷,十天兩萬貫錢,一年多少萬貫?

有這樣練軍的嗎?

全國都象鄭朗這麼學習。養一百多萬軍隊,得花多少錢?

別的不說,其他三路軍隊將士心中就會失衡。

於是呂夷簡讓小吏謄抄了副本,發向涇原路,責問鄭朗爲什麼要這麼做。

呂夷簡不是惡意,責問是假的。而是提醒。

他與富弼、歐陽修、尹洙等人勢不兩立,包括范仲淹在內,雖然爲了國家隱忍,但對范仲淹心中也不會很快活。

對鄭朗不惡,察言觀色,以他的聰明過人,或者老奸巨滑,能看出鄭朗雖不是他這一路子的人,但也不會是范仲淹這一路子的人。又因爲兒子的關係,暗中相助一把。

奏摺副本轉到渭州。

這時鄭朗已經準備開戰,接到這個副本後,勃然大怒。

楊偕的所做所爲,他看得很清楚明瞭,但官場就是這個樣子。或者說龐籍與范仲淹、韓琦做得不好,可換誰來,比他們做得更好?

而且府麟路表現十分神奇,不會影響大局,於是沒有說,只記錄各個將士的戰績,以便戰後能替他們討還一個公道。

既然想招惹我,那麼就看一看誰厲害!

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

不管怎麼說,楊偕讓他噁心了。

再次解釋,反正戰役來臨,說了斥候的事。康德輿回去,估計朝堂也聽聞了。

斥候將消息帶回,自己無法判斷其真假,只好派人通知府麟路做安排。但府麟路事關到朝廷西北最重要的一扇大門,怕這些大臣看不懂,更怕趙禎看不懂。

舉了一個例子,唐朝軍隊有多強大,都懂的。爲什麼屢次三番讓突厥人入侵太原、嵐州?

我朝軍事弱到這份上,建國以來,有幾次讓羌人,與契丹人兵臨太原城下?

爲什麼?因爲想從北方與西北入侵太原,一扇門是代州雁門關,一扇門是府麟二州。建國以來,府麟二州發生多次激戰,正是因爲此故。一直未失,太原在後方保證了太平,京城同樣也安全了。

這樣解釋,就是苗貴妃大約也能想明白!

所以折家數次要求內遷,朝廷不允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

府麟路必須要救,可自己在涇原,鞭長莫及,想救,只能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

然而朝廷此次雖派來許多士兵,新兵經驗少,有許多老兵弱兵,不是我一個人在裁軍,范仲淹在做,龐籍也提出要求朝廷裁減矮小老弱士兵,增加戰鬥力。

想要實施圍魏救趙之策,必須深入敵境,對敵寇進行一次狠狠的打擊。那麼臣必須手中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不但數量要多,還要精。精在何處?只好及時的訓練。時間太短,練不出,只有出重資進行刺激。

這是暫時的,一旦戰鬥力跟上,隨時會中止,這些財帛依然用在節約朝廷軍費上。

至於這個官職,也是爲了各路能迅速因地制宜調動軍隊。以及財政物力支持,抗擊西夏入侵。也是暫時的,不用楊偕說,一旦戰事緩和。我也要主動提出來,取消這一官職。

說我割據,有沒有看地圖,下面有吐蕃,上面有西夏,在這個夾縫裡僅擁有渭原涇與兩個小邊戎軍的地盤,想要割據。存在這個想法的人腦袋瓜子是不是壞掉了?

然後說了軍事計劃。

別問我爲什麼練軍,馬上我就要打了,出擊天都山,賞移口,韋州城,鳴沙城,將戰火蔓延到敵人境內,看一看以後元昊還敢不敢隨意舉全國精兵。肆無忌憚的攻擊我一處。

然後說了君子。何謂君子,君子是有才有德的人。何謂有德,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我達不到這一標準。不是君子。

楊偕以君子自稱,因此我想過,楊偕爲什麼自稱爲君子,他做了什麼?

與夏竦不和,胡說八道,導致西北兵力單薄。

害怕延州丟失,有人追究他的責任,僞造詔書,其不得有功,事後卻以有功自誇。

府麟路將士包括高繼宣的援兵。甚至將王吉帶的押糧軍算上,也不過兩萬餘人。卻要面對十幾萬敵人鐵騎的進攻。陛下詔楊偕於關健時候,出知太原,正是希望這個君子力挽狂瀾。

但陛下下詔讓他出兵援助,他做了什麼?

讓朝廷不顧幾萬對陛下忠心耿耿,正在浴血奮戰。守衛疆土的將士性命不顧,讓朝廷不顧將來國家安危,讓陛下將這個最重要的西北大門丟失。試問,一旦丟掉府麟路,西夏可以隨時與契丹側應,進攻代州,或者隨時跨過黃河,進攻嵐州,直逼太原,腹背受敵,國家怎麼辦?

又說訓練軍隊,不得擾民。

府麟路到了生死危急關頭,等到他將軍隊練好,是十年還是二十年,難道一個小小的府州與麟州能堅持西夏舉國之力十年二十年時間?

請問陛下,諸位大臣,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爲什麼楊偕要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貪生怕死!

但也不用說了。

可是我明白一件事,難怪朝中君子那麼多,其他的君子我不知道,但楊偕的君子,我是知道了,君子,君王是子也。

聯在一起,也就是君王是兒子,君子是君王的老子。

事實他們的目標也正是想讓皇帝做一個傀儡,一個聽話的乖兒子。

宋朝稍稍好一些,特別是明朝。

多數人說皇帝不好不好的啥,但有幾個人反思過文人這種猖獗所帶來的後果?

你不是老子,怎麼敢公開做出這種欺上瞞下的事?貪生怕死,還要戒告教訓趙禎一番,皇上,你要愛民啊。

寫到這裡,鄭朗笑了。是被楊偕活活氣樂的。

然後將劉真等人的關於府麟路戰鬥過程,各個將士的戰功記錄,一道放在奏摺裡,打好火漆,送往京城。

但沒有用加急信,而是用了普通的信奏方式,發向京城。

刻意將速度拖慢。

這樣,即便朝廷進行反思,支援府麟路,也到了第二次兔毛川大戰後。否則不知道派出那一個庸將前來,一旦是庸將,會讓元昊打一個漂亮的野外戰,自己這封奏摺就產生了失誤。

讓它慢下來,即便是庸將,兔毛川二次大敗後,自己進攻西夏,元昊軍心渙散,元昊也沒有心情圍奸這一支宋軍。甚至若派的人手得當,與張亢能在元昊匆匆忙忙撤退時,做一次漂亮的追擊戰,擴大戰果。

看着手下將奏摺送向驛站,鄭朗看了看妻子與兩個女兒,說道:“我要去前方,你們在渭州城中,不得外出,知道嗎?”

“知道,官人,你要保重。”

“嗯。”

“官人,別的長官也沒有上前線,爲什麼你要上前線?”四兒不平的說。

“所以別的長官沒有打勝仗。四兒,你想一想,當年爲什麼澶州城下能將契丹逼和?正是御駕親征,所帶來的士氣。前線將士越是怕死,越容易戰敗,越會死。我去了前線,僅是一個鼓舞士氣,也會增加勝利的可能。”

但四兒還是不捨。

鄭朗在她小嘴脣上吻了一下,又親了親兩個女兒,然後披甲上馬,離開了渭州。

但對於這場戰役,鄭朗並不擔心。

自己指揮能力也許欠缺,可有人,有老種,有狄青,還擔心什麼?

兵力更是如此。

西夏人是有五十萬軍隊,逐一得到證實。

元昊抽出十五萬人,在河西走廊與沙州又駐紮了數萬軍隊。還有,但在陰山下又留有一些軍隊。賀蘭山下與興州城中的軍隊,多半幫不上忙。實際面對的只有靈州以南,鹽州以西,惟精山以東,這一範圍的兵力。

若是正常情況,這一帶也分佈着十幾萬軍隊。但如今沒有,最少縮水三分之一。

並且他們不在一處,與宋朝軍隊不同,宋軍軍隊就是軍隊,成編制的,西夏因爲國家貧困,成正式編制的軍隊很少。大多數平時爲牧人,或者爲農民,到戰爭時才轉換成士兵。

想將這些人轉換成士兵,再集中起來,得多長時間?

也就是自己面對的只有五六萬分散在各處的敵軍。

等到西夏大軍糾集起來,或者元昊回來,自己早就結束戰鬥。

王勇也帶回第四封情報,同樣證實此點,不敢細細觀察,但各處軍營兵力在嚴重縮水,除一些州城外,各砦各營中士兵很少。

築細腰城也能反應,若是兵力雄厚,難道西夏人眼睜睜地看着細腰城築成功?似乎史上范仲淹築細腰城雖成功,可是西夏軍隊曾發動過不停的騷擾。還是范仲淹使計,將軍隊調走,細腰城才築成的。這也證明了西夏軍隊在南邊的薄弱。

至於最後能取得什麼戰果,只能看府麟路能將元昊拖到什麼地步了。拖得時間越長,這次出擊所取得的戰果會越大。

風蕭蕭兮河水寒。

雖今年氣溫沒有去年寒冷,地處西北,呼嘯的西北風也吹來陣陣涼意。

鄭朗忽然扭頭看了一眼東方。

楊偕這個君子他一直看不慣,上次沒有將他踩死,這次奏摺呈上,再有一個大捷,能將個僞君子徹底拍死吧。

喝了聲:“駕!”

小青帶着身後的侍衛,向鎮戎寨方向撒着蹄子小跑。

一行人漸漸消失在渭州城外天際處,天際處滿山枯黃,殺氣凜然。

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55章 鳴天下(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342章 相公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138章 大案子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76章 最要得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120章 內定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九百零七章 抽薪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71章 告密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184章 美人(下)九百十五章 賣第305章 疑問品第86章 第一觀(下)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第56章 鳴天下(五)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十八章 鳳凰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32章 割(一)八百六十章 鏟佃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123章 去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四百二十七章 度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40章 出手(下)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70章 香閨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47章 在路上(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175章 興趣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258章 問鬼(上)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31章 黃河第84章 臨江仙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199章 放榜(上)第172章 走鋼絲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114章 粉琴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243章 號角第286章 白蛇傳(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4章 第一米第101章 區別(下)第5章 約定(上)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九百二十四章 踏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155章 冤(下)第200章 放榜(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103章 大家(下)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
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55章 鳴天下(四)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第342章 相公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138章 大案子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76章 最要得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120章 內定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九百零七章 抽薪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71章 告密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184章 美人(下)九百十五章 賣第305章 疑問品第86章 第一觀(下)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第56章 鳴天下(五)第158章 撫琴(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四百十八章 鳳凰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197章 省試(下)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32章 割(一)八百六十章 鏟佃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第123章 去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二十七章 營救四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四百二十七章 度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240章 出手(下)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70章 香閨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五百八十九章 越長越大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47章 在路上(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175章 興趣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258章 問鬼(上)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31章 黃河第84章 臨江仙九百十三章 打壓第199章 放榜(上)第172章 走鋼絲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114章 粉琴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243章 號角第286章 白蛇傳(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五百六十章 魔術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第4章 第一米第101章 區別(下)第5章 約定(上)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九百二十四章 踏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第155章 冤(下)第200章 放榜(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第103章 大家(下)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