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

六百十四章古風上

天終於亮了。

都堂鄭朗還在高談闊論,外面卻亂成一團。

特別是三衙諸官員集合軍隊,中書官員與開封府官員強徵民船,引起很大的混亂。

但上行下效,上面仁愛,下面官員也不敢馬虎,其實若是沒有勾心鬥角,如今這個朝堂真的很不錯,無論鄭朗或者龐籍、文彥博、王堯臣,皆是第一流的人才。

就是新三使司葉清臣,以及張方平、曾公亮等翰林學士,同樣是第一流的人才。

言臣高若訥與何郯等人也敢於進言。

要才幹有才幹,要言臣有言臣。

看這套班子,就象後世豪華的皇馬足球隊,但組合到一塊,會發揮多少才幹,那是鄭朗的能力了。

諸多官吏不懂什麼恩威並用,不過被逼無奈,自發的這樣做,一方面用鄭朗殺無赦要脅,一方面勸說,人命關天,徵你的船,權當做好事吧。商人不滿,但人命關天這四個字,卻溫暖了所有的老百姓。

宮中還在長談。

“陛下,還記得程師孟前年在河東做了一件事?”鄭朗問道。

這又是一個了不起的官員。

若說吏治之才,歐陽修能打上六十到六十五分,勉強及格,那麼許元與程師孟能打到八十五分。不過許元善長轉運,程師孟偏於水利,在這個偏項上兩人能打九十五分。歐陽修留下一個自己修建的醉翁亭,程師孟沒有,可他所過之地,洪、福、廣、越等州百姓卻自發的替他立生祠!鄭朗爲政已算是善了,離任後也不過太平州立即立生祠,杭州與恩州則是猶豫幾月後才立的生祠,渭州因爲死的人太多,至今還沒有立。可見其善政!

但朝中無人哪,所以飄啊飄。以至後人都不知道有這個良吏存在宋朝史冊上。

“程師孟,朕知道,他在河東做了什麼?”趙禎茫然地問。

此人是官宦子弟,與鄭朗是同年進士。因爲有才幹,升遷起來很快,數年間便歷任知南康軍、楚州知州、提點夔州路刑獄。瀘州戎人多次侵犯渝州邊界,提點刑獄使治所在萬州,與渝州相距遙遠,又多山路,往往一天後消息才能傳到。程師孟奏請將治所移到渝州。由是渝州乃安。

這是眼下的,瀘州戎以後還會侵犯,直到宋朝對瀘州用兵後,才得安寧。夔州沒有常平倉儲糧,程師孟建議設常平倉,是州倉性質。恰逢災年,賑濟災民倉糧不夠,師孟立即違制放倉。

不是他的職權範圍之內。又不上報,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反對之。程師孟說了一句話,若等到上報再批准後才能開放,饑民們早就死光了。於是災民得活。

結果他遇到封建王朝最好的年代,趙禎聽聞,不但不怪,反而很欣賞,將他調到河東路任提點刑獄使。

不過鄭朗指程師孟那件事,趙禎卻不清楚了。

鄭朗說道:“師孟在河東,河東多山,並且有許多土山。這些土山可以植桑麻果樹,然到春夏之際,雨季來臨,水從山上來,帶着許多泥沙,就象黃河一樣渾濁。百姓稱之爲天河。”

幾位大臣全部嘆息。

鄭朗不說,很難有人產生超前思想,想到綠化破壞帶來的水土惡化,不過提了,這幾人都是最頂尖的人物,還是能明白。正是這以億萬計的天河,才使黃河成爲地上河,災情不斷。

“這些天河一部分衝入黃河各條支流當中,一部分在各個山谷沉澱下來,程師孟路過絳州,看到這個現象,勸說正平縣南董村村民買地開渠,引馬壁谷水灌溉,使五百多頃瘠地變成沃土,原來畝產僅是五到七鬥,經過治理後,畝產達到兩到三碩。”

一碩十鬥,與石相比,一個是質量單位,一個是容量單位,兩者幾乎相當,若是麥,碩多一點,高梁會少一點,稻米會更多。大約相當。

趙禎說道:“快拿存檔。”

他不是真不管事,只是不喜折騰,又多將政事權交給諸臣,所以看上去是不作爲。

但若真不作爲,以趙禎朝的多災多難,如何成爲宋朝最好的辰光?

什麼都懂。

五七鬥到兩三碩,幾乎提高三倍多,鄭朗說得簡單,可趙禎也知道不會花費多少錢帛,但這是五百頃,一個萬春圩,當時有多少人翹首以待,動用了多少人力,也不過一千頃略多一點。

心中鬱悶,爲什麼朕沒有注意此事?

那可能一一注意呢?

前年是賈昌朝在朝,以賈昌朝的能力,又怎麼有眼力看出這其中代表的意義?

趙禎要看存檔,鄭朗索性喝茶。

說到現在,喉嚨有些發乾了。

趙禎有些感激地看着鄭朗,這時候他忽然感到劉備遇諸葛亮,符堅遇王猛,齊桓公遇管仲,周文王遇姜子牙那種感覺。若不是有其他大臣在場,他都想說一句:“朕得到了卿,也是如魚得水。”

對另一個太監說道:“備早餐。”

“喏。”

外面雨漸漸住止,不過天色陰霾,晨風呼嘯,看着外面的天氣,趙禎眼中再次充滿憂慮。

論效率,宋朝史上沒有一次兩府有這麼快的救災效率。前面邸報到達,後面各項救災條例就下達下去。但有一個時間差,黃河水位乃是歷年來頂點,決口又有這麼大,這一夜有多少百姓被洪水淹死,趙禎無法想像。

存檔拿來。

趙禎翻看,果有此事,但有可能程師孟僅是靈機一動之舉,連自己都忽視了其意義,又不想自誇,淡淡說了,所以奏報到了京城,幾乎所有人一起疏忽。

若鄭朗不提黃河,趙禎再看還會疏忽。但提了,他已隱約感到其意義,將奏摺放下,看着鄭朗說道:“鄭卿,繼續往下說。”

“陛下,臣前面說過京師可以治理。便是此策。從河東到京畿兩路,以及河北路,有許多地方乃是瘠地,還有許多鹽鹼地。除了種桑植麻外,若是種植莊稼,則是雞肋之所,種之收益不高,往往一畝地一年產量不足一石,不種又爲可惜。其實程師孟這個辦法拓展開來,便是一條治地治河之策。將這些地劃分出來。每隔幾百頃就着各個山陵土丘設堤,只要就山陵矮丘設堤,不一定計其大小,用工就不會有太多。河水洪大時,設斗門放水,或者直接掘堤放水,泄洪壓水勢,等到水平之時。沒有急流,將決口或與斗門關上,讓太陽蒸發水汽。河水肥沃的淤泥便會沉澱下來,鹽鹼地還能衝涮其鹽鹼的含量。河水退去,用斗門或者再次決堤,將水勢排去。一冬蒸發,圍內所有水份全部蒸發,淤泥卻全部積留下來,瘠地便會變成良田。一是能治河,二是能出更多的良田。這就是臣的第二條暫時治河之策。”

不會起多大作用,可是會起一部分緩解作用。

但有一個附帶的作用,這個附帶的作用甚至遠遠超過治河作用。那便是改良耕地。

王安石就是用此策,使是汴河得到八萬頃良田,河北北流黃河、滹沱河、漳河與御河得到四萬頃良田,十二萬頃良田,一千兩百萬畝,一年即可增加糧食兩千多萬石!

因此沈括說了一句很公平的話。深冀滄瀛間,惟大河(黃河北流)、滹沱、漳水所淤,方爲美田,淤澱不至於,悉爲斥鹵,不可種藝。

特別是河北路北路比較最爲明顯,因爲地勢低,海水經常倒灌,多是鹵地,無法耕種,但一用此法改良,滷鹼降低,上面再覆有厚厚的淤泥,立爲美田。兩相對比十分驚人的。

反對派領袖蘇轍也不得不承認,黃河所淤,宿麥之利,比之他田,其收十倍。

產量是三四倍,但同樣的面積,需要同樣的種子,肥料,以及人工,收成卻提高了十倍之數!

其實王安石變法,許多方面真的不錯,只可惜宋朝底子太虛,王安石做得太急,主打方向爲了國用,替國家斂財,導致許多方面沒有做好,以至於失敗,不能實現他的願望,卻引發黨爭,讓鄭朗時常想起來,十分嘆息。

說出來真的很簡單。

可是爲什麼沒有人想到?

趙禎與幾位宰相面面相覷。

王堯臣心中幸慶,幸好鄭朗從契丹逃回來,就憑藉鄭朗這些奇思妙想,也足以讓他擔任大宋的首相之職。契丹人說他是放大版的管仲,不過矣。

趙禎說道:“準。”

又說道:“你再寫一份詳細的札子上來。”

不能就這樣準了,還有許多細節呢。

“喏。”鄭朗答道:“這是以後之舉,當務之急,還是黃河決堤一案。澶州本來地勢比海高,河北向北地勢越來越低,洪水東北而行,滔滔不絕,不等水勢下去,就連決堤都無法堵塞了。”

趙禎黯然。

現在說如何治,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黃河向滄州或者契丹那邊淌,要治理,只能等到秋後,最少還要看它淌三四個月之久。多少良田被洪水淹沒?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故臣以爲先遣權發遣戶部判官事燕度行視澶州決河。”

權發遣乃是一個新詞,燕度惡整君子黨,王拱辰看着解氣,提議讓燕度權戶部判官,但因爲資淺,故命名爲權發遣,反正宋朝官員是越來越冗,權利是越來越架疊,官員職稱是越來越古怪。導致一個很搞的後果,現在鄭朗職權不明,有許多方面他都弄不清是不是自己管轄的範圍之內事務,還有笨一點的官員,都弄不清自己這個官職是用來做什麼的。

但鄭朗一句說完,幾乎所有人一起盯着他。

鄭朗與君子黨不是一路子人,卻以君子自居,那怕與夏竦沒有交惡之前,相處都是很淡,相反的,所處的幾個好友,未必是君子黨,但都是忠厚的君子。因爲其品行,對燕度這樣的人物十分反感。

爲什麼推薦燕度?

趙禎狐疑地問:“燕度有何能?”

難道與程師孟一樣,又是一個自己忽視的人才?

第76章 最要得第158章 撫琴(上)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340章 難第225章 割(三)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五百十三章 衣服八百零一章 反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18章 詩社(一)第274章 老貪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九百零八章 殿下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四百章 大戲·成上九百十五章 賣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第66章 法度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313章 瘦身第302章 殺雞(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18章 詩社(一)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198章 省試(中)第315章 宣戰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250章 謝第6章 約定(下)第252章 鬥法(二)第75章 幽蘭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128章 中(中)五百章 老大一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29章 中(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第242章 揚帆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05章 大三元(一)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252章 鬥法(二)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82章 魚鱗塘第94章 講仁(二)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70章 香閨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72章 走鋼絲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七百三十一章 心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77章 歉書
第76章 最要得第158章 撫琴(上)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340章 難第225章 割(三)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五百十三章 衣服八百零一章 反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第18章 詩社(一)第274章 老貪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九百零八章 殿下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四百章 大戲·成上九百十五章 賣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29章 陽光普照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320章 最牛的居士第66章 法度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313章 瘦身第302章 殺雞(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18章 詩社(一)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198章 省試(中)第315章 宣戰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250章 謝第6章 約定(下)第252章 鬥法(二)第75章 幽蘭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128章 中(中)五百章 老大一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359章 最強折家軍(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29章 中(下)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第242章 揚帆五百十八章 五問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205章 大三元(一)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252章 鬥法(二)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七百十二章 親事二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82章 魚鱗塘第94章 講仁(二)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70章 香閨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172章 走鋼絲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七百三十一章 心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零五章 倒計時二第77章 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