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講仁(七)

這句話徹底推翻了以前對義的認識,而將它定爲愛的反義詞,惡、恨!

這一個推翻,可了不得,不僅是儒學有可能全部推翻,重新認識,連民間的一些說法也要推翻,比如義氣,哥們,你對我仗義,好了,不是對我好,講信用,而是你對我很恨很反感,恨惡!鄭朗索性停下來不講,等大家議論完了,再發話。

有很多大儒不服氣的責問。

鄭朗也不回答,等問得差不多,才拱手道:“聽我說一句,我還沒有講完,講完你們再交流或者指教我不遲。還有,我講的是夫子之道,非是墨子兼愛。請稍等一下,很快我就將它講完。”

不管承不承認,也確實要等人家說完了,才能辨。說了半句就辨,也沒有這個理兒。人羣漸漸平息起來。

“如是言?夫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唯仁人爲能愛人,能惡人。”

僅一句話,反對的人沒有聲了,一句出自論語,一句出自大學,全部是孔夫子說的。

“故《國語》曰,愛而不仁,又曰仁而不親。此仁乃仁義也。置於天地,雲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愛而不義非愛也,仁而無義非親也。墨子云,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此迂闊言,孟子作惡語曰,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是禽獸也!”

這一段說有愛有恨,纔是對的。若象墨子那樣幹,將人家的國家當作自己的國家一樣愛戴,將別人家當自家,別人當自己。這纔是仁。天下有這理麼?所以孟子說,是無父之言,是禽獸之言。

事實也不能這樣玩,比如作爲一個宋朝人,能將契丹當成自己祖國嗎?

因此仁不但有愛惡,還有敵我。這種仁才能豐滿起來,然而後來的人呢?一起被忽悠住了,全部成了傻蛋,不但將此仁變成了墨子那種迂闊的仁,還有什麼以和爲貴啦。

這纔是讓人最痛惜的地方。

至此,鄭朗已隱隱接觸到他所在說的仁義核心。也沒有看下面滿是驚疑的人羣,繼續念道:“故齊王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尚志?曰仁義而已矣。孟子又曰,王何必言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何爲義?”

劉處身邊一個小吏問道:“少監,不是恨與惡吧?”

“聽他言……”劉處繼續搖頭。

“《中庸》曰義者,宜也。上古文字始創,字稀也。先有骨文、鐘鼎、大篆、小篆也。”說到這裡,擡起了頭,道:“何宜爲義,等一下我再說,大家看一下骨文宜的寫法。”說着將宜字的甲骨文抽出來,傳遞下去。(奶奶的,甲骨文打不出,複製也不行,大家有空自己搜一搜。)

“今之宜,安居所也。上古共產均富,所出之瘠也,故俎肉勻之。其義或祭祀也。此爲一宜,二宜也……”又傳下去一個宜字,這一回在原來的宜字上又加了一把刀字。繼續念道:“是故多有鐘鼎,曰宜太牢,宜一宰雲也。”

這個宜不僅是割肉,還是殺牛殺羊,甚至殺人的。

甲骨文現在無人考,可鐘鼎文有人研究,驗證並不難。

想要推翻鄭朗的話,除非從甲骨文或者金文(也就是鐘鼎文)上找出另一個義字出來,這是不可能的。就是找出來,中庸上義者,宜也又如何解釋,難道說孔夫子說錯啦?

但承認了鄭朗說的對,那麼有可能整個儒學都要推翻重寫。

這纔是劉處不能言的地方。

現在對甲骨文與金文考證還沒有那麼嚴謹,所以後來董仲舒犯一個嚴重的錯誤,將義曲解,這一曲解,又導致了後人曲解。

兩個宜字傳下去後,全場鴉雀無聲,靜得連根針落在地上,都有可能聽到。

馮元記錄的手都開始略略顫抖起來,一旦今天讓這小子說法成立,以後儒學怎麼辦?

“義所出者,是於戰國中期也。先以儀爲宜也,儀行者,義行也,容烈血之威威含嘉彰,始代於儀。墨子又曰,義耳義耳,焉用言至哉,義者,利也,君子不恥!孟子則不然,曰,側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爲,達之於其所爲,義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禮記》曰,義者,仁之節也,仁者,義之本也。夫子曰,上好義,則民莫敢不屈。此義,非乃墨家兼愛者,善有賞,惡有罰,道德輔之,王化之道也,故則民莫敢不屈,否之,何屈乎?故君子以直報惡,何謂直,義也、理也、德也。”

這樣說,就將仁義講清楚了。不是墨家那種濫老好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你打了我,我先與你講道理,還不行,再報之德,再不行,大家PK吧。但要反擊得光明正大,伐正義之師。

治國也是如此,以道德化之爲主,輔以獎罰,這纔是孔夫子沒有講出來的話。

是不是如此呢?不好說,其實孔子這個義說得很模糊,也許意識到了,丟了許多話尾巴,但沒有認真去解釋,倒是孟子說得比較清楚。也僅僅是比較二字,還沒有鄭朗今天說得清楚,直接來一個定位。

可同樣不能否認,鄭朗這些話都是從孔孟的言論當中延伸出來的,細思之,確實有此意。

“仁者,乃側隱之心,義者,乃羞惡之心。故仁者,乃義之本也,義者,仁之節也。是故《逸周書·本典》雲,能收民獄者,義也。易曰,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荀子曰,夫義者,所以限禁人之爲惡與奸者也。《禮記》又曰,大夫強而君殺之,義也。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是故莊子取之,雲所謂仁者,同好者也,所謂義者,同惡者也。此乃儒家仁義也。”

這裡的義不僅僅是與仁的對立羞惡心,還是一種刑罰,甚至刑殺!

但不是鄭朗說的,也不是從甲骨文中考來的宜、儀、義,是周朝禮官說的,孔子說的,荀子說的,孟子說的,莊子說的。

隨便搬出那一個出來,都將下面這羣人活活給砸死。

“法家苛刻,以懲治民,故秦亡於二世也。道家消積,追求飄緲,故尋於神仙之道也。墨家迂闊,亡哉,久矣。唯儒家仁義之道,長存於天地之間,奉爲國家宗教也。”

也就是法家太苛刻了,不是治國之道,只能被統治者借鑑,道家太消積了,只有用它來修練神仙的法門,但這是好話還是歹話呢?墨家根本不可取,所以很早就消失不用了。只有儒家纔是治國的法門所在,也是國家之道的宗教。

“聖人義,何曲解此?董仲舒也。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以人安義,以義正我,故仁義爲言,人也,義之爲言,我也。義者謂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後可以稱爲義,故言義者,合我與宜以爲一言。以此操之,義之爲言我也。”

這一段話是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在這裡,他將義抽象成“人與我”的關係,更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而抹殺了義原來與仁的對立性,與刑殺刑罰的性質。

自此以後,仁義變了味!

“董儒曲之,國者困之罰,無仁義用也,於以法家裡,儒家表,一誤千年,誠爲可恨也。”

正是因爲董仲舒的錯識,仁義是好的,愛人嘛,但僅靠愛人怎麼能治理國家呢?只好用法家的一些理論,作爲國家的裡子,輔以儒家的道德治國。何必如此,事實儒家也沒有反對刑罰,但比法家更進步一些,以道德愛人化人爲主,以“義”爲節,這纔是儒家的王道。

實際上也沒有多大區別,現在的統治者還不是這個政策?

但這樣一講,就能更清晰一些,並且明確了治、愛、化爲本,義爲輔的開明政治,同時也不需要羞答答的以法家爲恥,不好談論。

就是這個細微的區別,卻有可能產生一個巨大的進步。

合上紙,實際根本沒有看,以他的記性,還能說錯嗎?

然後再次鞠躬,道:“我歲數小,或者見識粗陋,還望各位包涵。”

說完了,帶着兩位小美妹,就離開了。

可在下面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人離開,也沒有一個人發出聲,一個個全部聽呆了。

第149章 算計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294章 排陣(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8章 危機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04章 殺雞(下)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80章 較勁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249章 母訓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98章 失信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89章 長嘯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278章 無敵(下)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59章 問鬼(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64章 天堂(下)第160章 八大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19章 詩社(二)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第314章 一荷渡湖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92章 點將(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43章 問一(五)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六百十一章 天命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八百章 光暗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109章 懸壁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63章 天堂(上)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第159章 撫琴(下)八百十七章 雍齒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90章 三家祖第92章 爭琴第89章 長嘯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五百四十三章 爭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十章 親事一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173章 走鋼絲(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
第149章 算計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294章 排陣(上)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第8章 危機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04章 殺雞(下)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第80章 較勁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249章 母訓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98章 失信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89章 長嘯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第278章 無敵(下)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三百九十七章 大戲·和尚的傳奇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59章 問鬼(下)第219章 處女地(一)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64章 天堂(下)第160章 八大王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187章 第二抓·求第19章 詩社(二)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八百三十四章 吾往矣第314章 一荷渡湖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92章 點將(上)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43章 問一(五)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五百十三章 衣服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六百十一章 天命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八百章 光暗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109章 懸壁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第63章 天堂(上)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第288章 狐威(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第159章 撫琴(下)八百十七章 雍齒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214章 代朕去看看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90章 三家祖第92章 爭琴第89章 長嘯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五百四十三章 爭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十章 親事一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第173章 走鋼絲(下)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第102章 大家(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