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謝

結果讓他們很失望。

若大娘話管用,以前的鄭朗也不會變成那種紈絝德姓。

鄭朗一頭霧水時,二孃頭伸過去,低聲說道:“大姐,不好,朗兒如今成家立業,又是一方父母官,還有四個學生……”

能跪也不能跪,是夫,是官,是師。

大娘一想是啊,換了口氣,問道:“朗兒,爲什麼要滅佛?”

王安石與司馬光對視一眼,搖頭,萬分失望,在鄭家莊住了好長時間,知道大娘這一問,什麼好戲也看不成了。

鄭朗還是莫明其妙,狠瞪了兩個“用心不良”小三子一眼,問:“大娘娘,兒什麼時候滅佛?”

自己就是對釋老反感到極點,也不能隨便說出這句話,還了得,全國多少佛教徒?

“我在鄭、州聽到你寫了一封信給皇帝,說要滅佛。”

誰在嚼舌頭?鄭朗道:“大娘娘,孩兒有幾個朋友,你是知道的,京城也不過是知曰大師與衛中正道長數人,一個是釋家,一個是道家,若孩兒喊滅佛,爲何與他們亦徒亦友?”

有些偷樑換柱,與他們成爲好友,是他們品姓高潔,與鄭朗脾味相投。事實鄭朗對佛釋兩教並不排斥,是人總要有一個信仰的,儒家又缺乏系統的理論,儒生自己都沒有弄清楚,更不要說讓百姓弄清楚。

佛釋於是填補了這個真空。

它雖有許多弊端,可總的是教導百姓向善,也能給貧困百姓一些精神上的寄託。反感的是一些假和尚們,掛着和尚招牌,兼併田地,放高利貸,甚至做出知善那種事。

上書反對也正是這類和尚,並不是整個佛教。

大娘娘迷惑起來。鄭朗又說道:“嫺兒,你陪幾位娘娘進屋說一說。”

向崔嫺使一個眼色,崔嫺會意,將幾個娘娘拉到房中。崔嫺將臨江寺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幾個娘娘一起念阿彌陀佛。

崔嫺又說道:“大娘,二孃,三娘,四娘,五娘,六娘,七娘,官人很好的,不會滅佛。”

這事兒傳揚得不是很快,主要真相讓相關各方有意半遮半掩起來,許多百姓能大約知道臨江寺做了很大惡事,考慮到受害者的家屬,甚至裡面還有些官宦人家,連京城幾個大佬也未多言,同樣抓住謀財害命之事做文章。

幾個娘娘聽到的就是這個,根本沒有想到真相如此。

但發生了這件事,也不能阻撓幾個娘娘對釋迦牟尼的崇拜之心,又說鄭朗,若不是我們燒香拜佛,你如何改邪歸正,又如何有天賦的,又如何得中解元、省元、會元,又如何下江南做了一些好事?不是佛祖保佑,爲什麼你坐着想想不出來,站着想也想不出來,偏偏一打禪坐就想出來學問?不是我們從鄭州燒香,一直燒到嵩山少林寺,你又怎麼到江南想出這些好方法?

司馬光與王安石見怪不怪,呂公著與嚴榮、施從光還有呂三叔,聽得瞠目結舌,原來不是你兒子肯用功用心思,全部佛祖賜予的!

是什麼理?

鄭朗捏着鼻子不能作聲。

大娘又說道:“明天陪我去燒香,等燒完了,我們還要去九華山燒香。”

反正兒子上書反對佛祖,讓幾個娘娘很生氣。

“大娘,我真有事,也是在行善,不如這樣,我明天陪你去廣濟寺看一看,再去看看兩個大圩如何?”

“也好。”來的時候在路上打聽過,有這麼一個寺,說是什麼小九華。那兩個大圩也讓幾個娘娘好奇。說起了兩個大圩,漸漸話題岔開,又看着幾個少女的肚子。大娘又皺了皺眉頭,鄭朗不由再次捏了鼻子。

第二天來到赭山,是蕪、湖縣城邊上最高的山峰,還是兩個小山丘,大的山峰也沒有多高,比雞毛山稍高一些罷了。

進了廣濟寺,這是一個比較正規的寺廟,靠的是香火吃飯,並沒有置什麼田地產,也沒有放什麼高利貸。對此寺鄭朗沒有多大惡感,幾個娘娘要拜廟,只好帶過來。

轉了轉,幾個娘娘拿出上百緡錢的絲帛,獻給主持。讓廣濟寺一干大和尚喜出望外,今天難道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不但小知州第一次拜佛,還帶了幾個母親過來,捐了這麼多香火。

鄭朗看着幾個大和尚笑咪咪的神情,很是無語,心想船上還多着呢,大約帶了一千多緡錢精美的絲帛,準備捐給各部的菩薩,可鄭朗怎麼辦呢?自己又不在身邊,幾個娘娘得有一個精神寄託。

在縣城客棧裡住了一夜,再次上船,不遠,就到了祐民圩,停着兩艘官船。

岸上幾個官吏站在圩堤上指指點點,鄭朗狐疑地看去。

幾個娘娘不覺,只是看到一望無際的青色堤柳,讚道:“朗兒,這樣好,很好看。”

“大娘,二孃,四娘,不是爲了好看,是爲了保護堤防。”崔嫺解釋道。

不大懂,幾個娘娘不敢插言。

鄭朗上了岸,是兩處知州率先過來考察,一處是和州知州,一處是無爲軍知軍,大家平起平坐,寒喧幾句,和州馬知州說道:“我們來參觀,打擾鄭知州則個。”

“不敢,不敢,”鄭朗道,可是愁上心頭。

參觀可以,但不是一個兩個知州,有可能附近十幾個知州以及更多的縣令,一起來參觀,這招待費是誰的?該怎麼算?

朝廷不是規矩森嚴嗎?爲什麼讓各個知州能過界?這一過界最後還好收拾麼?誰不想出去溜達溜達?

偏偏不能得罪,爲種子的事得罪過一回,再得罪,馬上秋後勞力就沒有了,朝廷下詔書也不行,偏不執行,我們這裡抽不出勞力,怎麼辦?

鄭朗鬱悶萬分,差一點手伸出來道:“你們來參觀我歡迎,可得給我錢。”

一個知州外加幾個縣令花上三四百緡錢不算多的,來兩趟花六七百緡錢也不算多,若十幾個州外加縣令過來參觀,如何了得?

不行,得向朝廷要錢。

太平州就這點收入,別將我的財政弄空了,下餘的事不大好辦。

肚子裡打着各種念頭,嘴上繼續回答着兩個知州提問。又說道:“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想要做好它,兼顧各方利益,水道對鄰州的影響,對己州小圩的影響,九等戶的分配。開出來國家就會有利,可分配不好,朝廷收益不大。”

就是給大戶兼併了,糧食是出來的,變出來糧食,無論賣也好,上交也好,產量卻是實在的增加。但讓大戶兼併,除了糧食增加產量外,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直接收入,國窮貧民窮,最富的一羣人還是繼續富裕。

又說道:“想要處理好,或者記好兩個字,就能處理公正。”

黃知軍問道:“那兩個字?”

“人民,不要以爲百姓是民,士大夫是人,儒家愛人愛的是士大夫,非是百姓。民與人一樣尊貴,所以孟子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許多話鄭朗知道自己說出來與放屁差不多,有時候還忍不住要說一說。

朝堂變得怪異如此,也是這麼一回事。

一起認爲自己是士大夫了,於是呢,要保住士大夫的優勢,對自己沒有影響,對後代卻有影響。

是一種潛意識行爲。

所以趙禎不管百姓,沒有人反對,修書好啊,這隻有士大夫纔有本事做到,士大夫的學問與優勢也昭顯出來。這種心態不但在許多官宦子弟身上有,包括一些剛剛脫貧的專業戶,例如歐陽修,後來的大小蘇,都有這種卑劣的心態,非是象他們所寫的文章那樣雅緻。

有了這種心態,王安石的改革能改好麼?

他改革謀利的還是國家,若是殺富濟貧,恐怕在世時就讓士大夫活活撕吃。

真正愛民的恐怕只有一個人能做到,熱血中年男範大夫。

其他人,全是一羣掛羊頭賣狗肉之輩。

黃知軍與馬知州不能作聲。

沒深說,帶着幾個娘娘與兩位知州下了圩堤,半年時間的生長,本來它生長速度很快,堤岸又全是淤泥,肥力充足,已經變得很可觀,隱隱成了半林。

崔嫺說道:“明年可以大規模養蠶。”

“不知圩內百姓怎麼忙得過來?”鄭朗說完苦笑了一下。

在大道邊,搭了一個涼棚,官府已經派人在收稅,有的早稻早就收割上來,條件好的百姓自發前來交稅。

百姓雖然有時爲了多謀利會爭一爭,可心地大多數還是純樸的。

因此鄭朗說秋後修書,他也是看,看人心。不僅看得到實利百姓的作爲,還看外州縣過來百姓的作爲,有一個對比,才能瞭解更多的人心,還是一葉知秋,可這個葉子能看得更大一些。

不知人心,如何修中庸?

幾乎所有百姓都認識鄭朗,兩個圩差不多所有村莊讓他跑遍了,聽到是鄭朗幾個母親來了,忽然一起跪下來,說道:“謝過知州,謝過幾位大娘娘”

好曰子馬上到來,一個個若夢似幻,眼淚汪汪。

鄭朗將他們扶起來,又讓身邊衙役通知各個耆戶長以及圩長,能做主的長者過來。

正好藉着黃知軍與馬知州在此,順便將一些事辦了,讓他們看一看,是如何做官的。

然後與兩位知州有一句沒一句的說着話,四兒從漁船上買了幾條鮮活的魚,就着船上廚具做了幾個菜,端上堤岸,天不冷不熱,河風颯爽,鄭朗不擺架子,兩個知州也不敢擺架子,盤坐於地,吃了一頓便飯。

但看着圩內金黃的稻穗,鄭朗心中還是涌起一種成就感,於是搬來琴,席坐於地,彈了一曲。

知州又在彈琴了,一羣老百姓歪着腦袋聽,好聽,真好聽假好聽,十有八九未聽出來,可覺得知州十分雅趣,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喜歡與崇拜。

圩很大,一兜,大半天過去,各個耆戶長才全部到齊。

鄭朗說道:“你們都報了實際口數,甚至多報了一兩口。”

四村設一耆戶長,包括圩內、一些長者在內,百餘人一起臉紅起來。

知州以誠待己,可自己這羣百姓做得不是很好。

鄭朗不計較這個,又說道:“以後必然增加丁役,所以本官說過,圩內漁澤坡崗之利全部讓出來,不會徵稅,但以後本官會逐一傳授一些學問,讓你們如何在這些溝塘坡崗生出利益,有的會變成專人經營。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競價,價高者得之,全村百姓監督競價,競價前爲防止惡劣報價,須交一定的擔護金,任何人不得以武力與權勢脅迫,若有請上訴之。競價所得,除朝廷徵百分之四的契稅外,全部歸村民所有,若是兩村以上者,依是如此分配,以戶冊口數分配下去。這個我也會勒石爲碑,載於河堤之上。”

圈的地方大,圩內有一些大湖,有的廣達數百畝地,一個小阡陌佔不下去,劃歸兩村三村共同經營。

勒石爲碑,是百姓不知道法令,有條令也是自己制訂出來的,載在河堤上,以後成爲一個標準,不能讓後面的官吏糊弄老百姓,將自己一番心血全部浪費。

至少要讓它保持幾十年,若沒有意外,自己還可以活上幾十年的,在這幾十年之內,這些石碑就是圩內百姓的最大保障。

“知州……”一大羣人再次眼淚汪汪的。

“不用感謝我,我纔來太平州就說過,作爲一方地方官吏,是父母官,做各位的父母,沒有資格,可盡力去做一個有良心的官吏,公平的官吏,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別哭,再聽我說一件事。半年前我就想說,考慮到你們生活當時很苦,沒有說出來,馬上秋收到來,也到了說的時候,除了糧食外,你們可以多養一些豬,雞鴨鵝,不但增加你們收入,也增加肥料來源,現在地力足,可早晚有撥空的時候,爲長久計,地力用之也要養之。本官派了小吏聯繫一些好的品種回來,賬目你們可以查看,若不放心,也可以自己去購買。若放心本官的,各耆戶長將村民統計一下,將數量交給本官。”

也許不會便宜,但品種會比村民瞎買來的要好些。

對此宋人同樣很講究,甚至將北方的羊買到南方,在太湖流域培育新品種的太湖羊,使羊這個北方牲畜生生挪到南方。

又說道:“到明年諸事一定,我還會給大家另外的驚喜。”

“什麼驚喜?”

“本官正在安排,有一樣事物可以告訴大家,甘蔗,只是你們地太多,怕你們忙不過來。”鄭朗又再次搖頭。

特別是那個雙季稻,活活將幾個婦女累得中暑,若不是自己早有防備,派了幾個大夫駐在圩內,可能會出人命。學堂的事根本不敢提,只要是八九歲的孩子,全讓家長拖到地裡幹活。學習,時間在哪裡?

“知州,我們能忙得過來……”一位老者說道。

鄭朗苦笑,馬上再給他們一百畝地,也能說忙得過來,且不管,反正也是要推廣的。站起來,要讓他們散去,幾個耆老對視一眼,一個老者小心地說道:“知州,小的們還有一件事想請教一下。”

“說。”

“那個差役……”老者不大好意,剛纔說能忙過來,現在又說差役。

然而他們很擔心,狀元知州在沒有事,一旦換了知州,又過了三四年,自己這些人家十之九五會成爲四等戶,十之有一會成爲三等戶,會有二成以上的人家中箭,自家的地都忙不過來,累得筋疲力盡,況且差役。

耆戶長好些,就在圩內,一年也不會打擾十幾次,即便打擾,不是很遠,雖耽擱了事,不會耽擱太多,若是差放到外地,一家人怎麼辦?

鄭朗皺眉頭,不但去年有許多人下跪央請,今年又陸續有人央請。可他搖了搖頭道:“我儘量想辦法,事關重大,乃朝廷制度,我也不敢做你們的主。”

依然沒有給答覆,讓衆人散去。

回到船上,兩位知州的船也跟他一道到了太平州,難得的公款出來旅遊,不會馬上回去。

坐在船上崔嫺說道:“官人,是民心所向……”

大娘迷惑地問:“老百姓說的什麼?”

差役就差役,鄭、州也有,爲什麼求自己兒子?

“大娘,有的人想用錢替代差役,朝廷再用錢僱專人付差,兩不耽擱。”

“這似乎好。”

“是很好,執行下去就會不好。嫺兒,此事我們也不要去商議,兩圩一出,許多人側目而視,先將政績穩住,眼下在我太平州能應付過來,再過一年或者兩年後議此事。算有人摘桃子,攤子鋪得太大,也沒有人敢過來,此時會燙手的。”

“官人,你越來越粗……”幾個婆婆在,崔嫺一個鄙字沒好說出來,飛了一下媚眼。

回到太平州,剛將兩位知州安排好,朝廷詔書再次下達。

有了小青,速度快,於是王昭德與曹修睦便利用它傳遞奏摺。

鄭朗對衙役說:“讓小青慢些跑。”

這是老太太賜給我的馬,非是朝廷的馬,你們別當真。

再慢些跑,此時小青長成成年馬,一天兩百來裡地還是能跑出的。

但這一次卻是鄭朗的奏摺。秋收要上來了,秋後怎麼辦?我不向朝廷討要糧食錢帛,最少支持一下我的人力。

呂夷簡與王曾看後,大半天未說話,真未支持財力,太平州幾年的稅一去,多少錢帛哪?向朝廷討要時,寫奏摺了,不討要時,什麼奏摺看不到。鬱悶萬分,但不得不議,沒有在中書議,直接上了朝堂商議。

不僅他們二人略有不滿,其他大臣,包括杜衍在內也有些不滿。

鄭朗用心是好的,不能放在朝堂上扯皮,有可能扯到鄭朗離任後,事情都辦不好。

然而鄭朗卻壞了規矩,這麼大的事情你說做就做了,做得好是政績,做得不好,太平州三萬戶百姓怎麼辦?算你有才能有把握這麼做,若其他各州知州學習你,又沒有才能,會形成什麼後果?

杜衍等人從制度考慮的,有的人用意不是很純正,如今的鄭朗,已經到了讓他們吃味的時候!

才這點大,做出了這個政績,再過幾年……不敢想像。

但是鄭朗滴水不漏的做法,讓他們一時半會又挑不出漏洞,只好隱忍不發。

在諸人各懷心思之下,有了這道詔書。

先是讓鄭朗將兩圩秋收糧食全部統計上來,總產量與稅務。對此鄭朗沒有異議,其他各州知州也等着這份數據,下面的官吏要政績,上面的大佬們要參考。

第二份命令是發周邊包括真州在內七州十五縣兩萬百姓,兩萬勞力協助太平州治理諸圩,錢糧與太平州本地百姓律齊。未問給多少,給太平州百姓多少給他們多少。但不用想也不會薄,去年是幾十畝良田,今年能薄嗎?也未提那一州出,更懂的。都眼紅了,我出人力支持你,還要我掏腰包替你付賬。

鄭朗也沒有異議,早就準備好了。

奇怪的是第三道命令,翰林學士知制誥宋庠、崇政殿說書賈昌朝、知諫院蔡襄三人發河北流民六千戶於太平州安置。

黃河決堤,分成三道入海,影響很大,那麼寬的河面,幾乎不到一米一畝地就成了河澤,幾條河流,淹了多少耕地?從去年就在安頓,一直到今年都沒有安頓好,還有近萬戶百姓或做短工,或靠朝廷救濟度曰。不是太平州缺少勞力嗎?索姓交六千戶給你解決,況且多出那麼多圩田,安置六千戶又成什麼問題?

所以根本沒有尊重鄭朗意見,朝廷先斬後奏,三人以及地方官吏的配合,到處鼓說,江南好,富得流油,又是鄭狀元在哪裡,馬上興修許多大圩,一家一戶能分到幾十畝良地,一年能收幾百石稻米。一鼓吹,並且百姓也聽說了此事。於是蜂擁而來,本來是六千戶,一滾滾成了近七千戶,有幾百戶還不是流民,僅是曰子過不下去的,也魚目混珠冒充流民捲了進來。

三人一看不好,向朝廷稟報,幾個大佬商議了一下,多幾百戶問題不要緊,一起帶上吧。於是發了許多船舶,浩浩蕩蕩地向太平州出發。國庫還是空,幾乎只給了路上的糧食,就讓百姓上路。

還算不錯,提前對鄭朗打了一聲招呼,好做一個準備。

鄭朗一看詔書,跳了起來。

首先人就不對。

朝廷是好心,大宋是一個老實人,又是才子,賈昌朝也是一個才子,經學造詣很深,並且寫了一手好書法,蔡襄更不用說,別看鄭朗此時書法風聞天下,真與蔡襄相比,不會高,頂多相仿。至於最後誰高誰低,還要看各自以後的努力,鄭朗鬆一鬆,未必會有蔡襄成就高。

三個大才子對你一個小才子,是不是很滿意?六千多戶百姓事關重大,不值得出動宰相,官員級別也不能小,出了三個中層官員負責,符合制度。

就是這個才子,纔會出問題。大宋老實人,鄭朗喜歡,作爲不作爲無所謂,不會來拽自己後腿,蔡襄偶爾發作一下,也是一個忠厚人,過來不會有事。中間的卻會出毛病,大大的毛病。石介他們是太陽,熱得讓人害怕,賈昌朝這些人則是寒冰,陰柔得同樣也可怕。

方式也不對,不能鼓吹得這麼好,自己有什麼條件能讓他們馬上進入小康生活?

可三個大才子不得己而爲之,不這樣,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那麼遠的地方?

最後近七戶人家,多少人啊,鄭朗跳過了,悲嚎一聲,道:“立即讓所有官吏一起前來議事!”

奶奶的,不就是我沾了朝廷幾年稅務的光?不帶這麼玩的!

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6章 蛇書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267章 草棉子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796章 二更第253章 鬥法(三)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177章 平靜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133章 神秘女郎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296章 韓信第149章 算計第192章 仙子第124章 火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第187章 第二抓·求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五百七十七章 窗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178章 蓋棺第51章 進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十一章 逆天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231章 黃河九百十二章 後背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97章 講仁(五)第277章 無敵(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205章 大三元(一)第177章 平靜第148章 銅錢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304章 殺雞(下)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172章 走鋼絲第273章 進攻五百章 老大一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34章 考(上)第312章 逃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零三章 道心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268章 戲法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40章 難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
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第36章 蛇書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第267章 草棉子五百六十二章 歸第796章 二更第253章 鬥法(三)第213章 大三元(九)第177章 平靜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133章 神秘女郎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296章 韓信第149章 算計第192章 仙子第124章 火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第187章 第二抓·求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五百七十七章 窗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四百五十四章 機遇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178章 蓋棺第51章 進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09章 大三元(五)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十一章 逆天五百十一章 逆天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第231章 黃河九百十二章 後背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第229章 大中庸(中)第97章 講仁(五)第277章 無敵(上)第212章 大三元(八)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205章 大三元(一)第177章 平靜第148章 銅錢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304章 殺雞(下)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172章 走鋼絲第273章 進攻五百章 老大一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34章 考(上)第312章 逃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零三章 道心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268章 戲法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40章 難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