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九章 上樹

七百零九章 上樹

趙禎朝人才濟濟,星光璀璨,讓後世歎爲觀止。但各人有各自的特色,例如賈昌朝,也不能說他一無是處,性格陰柔,可也想使國家好。若是一棍子將他打死,肯定是不對的。

鄭朗看輕范仲淹發生的慶曆新政,看重范仲淹的德操,略有些偏差,慶曆新政是不能將它一味誇大,可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不改宋朝是死,改說不定還有生的機會。

但有的人很古怪,例如歐陽修。

說他是文壇大家不假,可在官場上說句不好聽的,在鄭朗心中就是一個地道的神經病。

除了一個范仲淹,所有大臣他都看不起,好朋友蔡京是媚臣,韓琦是小人,更不要說賈昌朝呂夷簡等人。然後用他的大嘴巴與筆桿子當棍,拼命地攪,攪得整個朝堂烏煙瘴氣。

因此招來許多大臣的憎恨。

比如楊日嚴。

那件事使歐陽修好幾年不能擡頭。

僅是楊日嚴還不能倒歐,隱隱在楊日嚴倒歐過程後面還站着一個人,陳執中!生性古板安靜的陳執中,根本看不起歐陽修的輕浮狂躁。於暗中隱隱地做了推動。

歐陽修不是穿越者,否則他一定會在心裡說,俺們做了什麼,這是在北宋,貞操觀念不嚴重,並不是後世餓者死小,失節者大的年代,大不了就與晚輩嘿咻幾下,值得這麼整的麼?因此聞聽陳執中府上三婢慘死一案,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

歐陽修出手。可是趙禎朝後期最強大的武器。

他的文筆無幾人能及,寫了一篇奏摺,這個奏摺遠勝於趙抃那篇。說“見宰臣陳執中,自執政以來,不協人望,累有過惡,招致人言;而執中遷延。尚玷宰府。”

“執中不學無識,憎愛挾情,除改差繆。取笑中外,傢俬穢惡,流聞道路。阿意順旨,專事逢君,此乃謅上傲下愎戾之臣也”

等等。

趙禎看到歐陽修奏摺後哭笑不得。

對陳執中趙禎也隱隱有些不滿,可一直在用,有趙禎的考慮。這幾年首相變動很大,先是文彥博貶出朝堂,鄭朗因事務去了南方,接着龐籍判到延州,樑適也貶出朝堂。前後總計三年時間,僅是首相位置上。就出現四次調動,宋朝文臣升升降降很正常,可調動得密集,也就不正常了。會嚴重影響政策的延伸性。

缺少掌控大局的人,鄭朗還在潭州。龐籍在西北,誰能主持這個國家大局。難不成是歐陽修嗎?扯蛋也不是這麼扯的。陳執中雖有種種不足,包括德操才能吏治等等,可多次爲相,經驗可以稍稍彌補這些不足。

最後一條趙禎自己無視。雖他喜自虐,因此大臣敢於進諫。可不能所有大臣天天不辦正事,專門進諫彈劾,陳執中能處理政務,也比較聽自己的話,雖對陳執中不滿,心中也有些不捨。

於是做了一個宣判,讓歐陽修外知蔡州,賈黯知荊南。理由很簡單,奏摺是奏摺,比如歐陽修彈劾鄭朗的奏摺嚴格說是奏摺,非是彈劾文書,這個沒有什麼制約。歐陽修與賈黯彈劾陳執中的已不能算是奏摺,而是真正的彈劾文案。

陳執中乃是首相,只有言臣纔有真正彈劾首相的權限。歐陽修是翰林學士,賈黯是知制誥,皆不是言臣。

聞聽兩人補外,趙抃停下與範鎮的爭吵了。

趙抃倒陳,範鎮不同意,認爲朝廷設御史是以防讒慝,而非使其自爲讒匿,如御史臺諸言臣說得是對的,那麼陳執中可以誅斬。如不是,當誅御史。認爲御史臺小題大作,一個勁的倒相,最終會妨礙政務。倒相倒得光彩,可最後宰相能讓御史臺倒來倒去,成爲燙手的山芋,誰來擔任宰相,誰來治理國家?

進諫重要,處理政務纔是國家最終目標,這個輕重要把握住。

真相是不是這樣,誰也猜不透範鎮的內心世界。

因此知諫院與御史臺發生第三次嚴重的對掐。兩大言臣機構掐來掐去,反而將陳執中這個當事人遺忘。

聽到朝廷處分歐陽修與賈黯,孫抃又想起正事,進諫道:“竊見近日以來,一些正人賢士,紛紛引去,呂溱知徐州,蔡襄知泉州,吳奎黜知壽州,韓絳知河陽。此皆衆所共惜也,又聞歐陽修知蔡州,賈黯知荊南府,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堅欲請郡者,非它,蓋因不能奉權要,萬一有緩急事,陛下何從詢訪,何從質正,還望陛下勿使修等去職,留爲羽翼,以自輔助。”

趙禎同意。

這是趙禎性格決定的,雖然歐陽修倒來倒去,倒得所有人測目而視,同樣也倒得一些牛鬼蛇神不敢膽大妄爲。這是爲政的唯妙唯肖之處。

但歐陽修這件事再度提醒趙抃。

還是正事要緊,陳執中一日不倒,國家一日不得太平,不與範鎮爭辨了,只論陳執中,上奏數道奏章,看到趙禎還是無動於衷,使出剎手鐗,陛下,不同意罷黜陳執中,請將俺也補外吧,以避陳執中。

聽到這件事,鄭朗忽然想到後世,明朝,東林黨。

皇上,你庭杖俺吧,打得越厲害越好,俺馬上就能揚名天下。外放大州比挨庭杖可輕鬆得多……

中間是有許多清直大臣,可無形中在走向一條更戾氣的道路。

趙抃等大臣一起相逼,趙禎投降了,出陳執中判亳州。

倒陳大戲落幕,以文彥博爲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宣微南院使,富弼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然而趙禎讓言臣弄得心中慼慼,特別是文彥博。幾年前是帶着爭議下去的,爲了文彥博,包拯與王舉正同樣掐得死去活來。想了想,喊來小黃門,到外面看士大夫的反應。

小黃門回來稟報:“陛下,士大夫皆相慶朝廷得人。”

“那就好,那就好。”趙禎撫胸道。心中也納悶,這些大臣難道這麼容易忘事,這麼快就忘記文彥博是如何貶出朝堂的?但他還是不放心。正好歐陽修奏事殿上,趙禎將此事語與歐陽修,說道:“古之求相者。或得於夢卜,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於夢卜哉?”

別的大臣能放心,唯獨就怕歐陽修反對,憎恨歐陽修的人有多,可因爲他的文章風滿天下,和者同樣有之,一旦歐陽修帶頭鬧事,反對文彥博。馬上宋朝就會出現最尷尬的一幕,無人可爲首相!

還好,歐陽修頓首稱賀。

以張昇代趙抃爲御史中丞。趙抃雖好,可讓趙抃折騰得趙禎寒心了,國家不能當真一個又一個首相地倒下去。索性將御史丞換了人選。

又以龐籍代富弼判幷州。龐籍入京敘職時,入對,上下齊心皆誇二相之美,趙禎心中也有些自得,就問龐籍:“朕用二相何如?”

龐籍說:“二臣皆朝廷高選,陛下撥之。甚副天下望。”

趙禎又道:“誠如卿言,文彥博猶多私心重也,略有不足,倒是富弼,萬口一詞,皆曰賢相也。”

龐籍搖頭苦笑,答道:“文彥博與臣在兩府相處時久,臣知其所爲,實無所私,只是惡之者抵毀之語。況且前者被謗,今當更加小心謹慎。至於富弼曾爲樞密副使,卻未執大政,故朝中士大夫未與之有怨,所以交口稱讚,翼其進用而己,是有所圖也。如果富弼以陛下爵祿樹私德,則非忠臣,何足稱賢。若一以公議概之,則向之譽而傾化爲毀者,陛下宜所察。且陛下既知二臣之賢而用之,則當信之堅,任之久,然後可以責其成功。若是一人言進之,示幾又以一人言穎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至。”

這幾句話包含着許多道理,只是龐籍多牽涉其中,不好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說得有些隱晦。

富弼好是好,可他沒有做首相,一旦做了首相,要做事,就必然得罪人。要麼就鼓勵陛下你用爵祿來收買大臣。

不是大臣不好,朝中好大臣不少,可得堅持住。動不動就罷廢了,看看這幾年,首相副相換了多少人,天大的本領,也不能短短一年,或者幾個月就將國家大治。

即便鄭朗治理兩廣,花了七千萬緡,朝廷竭盡全力去支持,人才,物力,要什麼有什麼,接近三年時間了,至今還是一個半成品。爲怕誤事,與政策的延續,鄭朗強諫朝廷留下週沆田瑜等幹吏,還不知得那一年,才能真正看到成效。

對於歐陽修等人的做法,龐籍更加反對,昔日自己也曾做過言臣,多對事不對人,然而現在呢,整換了性質,專門對人發起攻擊。但與鄭朗一樣,面對這個羣體,龐籍不想得罪。

龐籍還有兩條未想到。

文彥博初爲首相,不知輕重,纔能有了,固能盡心盡責,然而倒臺後再度爲相,心態不一樣了。至於富弼雖賢,可是此時的富弼,還沒有能力總控朝局。這說得有些玄乎,也就是富弼有擔任副相之能了,做副相不錯,可做首相能力欠缺了一些。

二人爲首相,也不比陳執中好到哪裡。

半斤對八兩,彼此彼此。

真正能擔任首相的,趙禎心中有些忌憚,能詢問卻不想用,正坐在趙禎對面。

趙禎聽了沉默大半天,說道:“卿之言,善也。”

龐籍還沒有想到另外一件事。

張貴妃死後,趙禎心情低落,導致身體每況愈下,掌控能力大不如昔,腦袋清醒時很不錯,腦袋不清醒時,就容易受到一些大臣的蠱惑。有一個比喻,段譽的六脈神劍。

總的來說,這一結果,皆大歡喜,包括陳執中本人,一度時間裡,他閉門思過,關在家中待罪,都不敢自去中書處理政務。早走早好,省得京城裡繼續被這些大臣反覆地噴。

龐籍也離開京城,心中同樣慶幸,若不是鄭朗指撥,自己同樣必落得象陳執中這樣的下場。

還有一件很高興地的事。

李日尊到了京城。

他今年三十多歲,自青年時代起,就多帶着將士前去前線殺敵,開疆拓土。本來不需這麼急趕路的,聞聽自己的老頭子在升龍城遭到此打擊,身體不行了,重病在牀,他擔心李德政會出事,國內會有變,於是匆匆忙忙一路北上,騎馬急行,六月初便來到京城。

觀者如山。

李日尊感很很羞侮,他未想過是自取的羞侮,聽着京城百姓的奚落聲,心中反而更加仇恨。不過他頭腦很清醒,交趾完了,沒幾十年光景,是休想恢復了。

於是忍辱負重,不但臉上沒有什麼表露,反而在驛館對接待的宋朝官員小心地奉誠着。

然後他就發現一件事……

笨拙。

許多宋朝官員根本不象那個南方的宰相,表現笨拙,反應遲鈍,甚至不分內外,對交趾百姓的下場表示同情之心。但大臣們表態不作數的,關健的是宋朝的皇上。於是他出了驛館,暗中打聽了一下趙禎爲人。各種消息迅速反饋回來,讓他隱約產生一些莫明的幻想。

趙禎接待。

依然表現出一位仁君的風範,並沒因爲他是戰俘而輕視,和顏悅色安慰。馬上女兒也要出嫁了,索性破例,再度封李日尊爲交趾郡王,這也是宋王朝對李德政的封賞。

李日尊心中幻想更濃重了,他做了一件事,當着宋朝君臣的面,號淘大哭。

趙禎有些傻眼,問:“李卿,爲何要哭?”

“陛下,臣等有罪,蒙陛下恩賜,饒恕臣等犯下的重罪,可是,可是……”

“說,可是什麼?”

“天朝大軍南下,將三城物資洗掠一空,連廟宇殿堂寺院都拆了,城中也未留下一點糧食布帛。”

趙禎心中想樂,此次鄭朗擄得太狠了,硬是讓越李三座最大的城池變成三座鬼城。無奈,兩廣花費太大,可這一戰花費也不小,浪費的物資武器,以及撫卹賞賜,皆是一筆不菲的錢帛。於是鄭朗縱兵大掠,得到大量物資糧帛,作價近七百萬緡,還有部分香料等未出售,有可能收入會更多。維持這場戰爭還是不夠的,但在這筆收入之下,朝廷縱然津貼也不用多少錢帛了。

於是說道:“李卿,你返回交趾之時,朕會撥十萬兩銀子,二十萬匹絹給你帶回大羅城,秋後再讓兩廣調撥五十萬石糧食,援助你們交趾百姓。”

從節度使再度封爲郡王,重新給了李日尊大義,又返退這麼多物資錢帛,不可謂不仁義。

然而李日尊心中幻想更厲害了,他說道:“謝過陛下,可是,可是……”

接着繼續號淘大哭。

“還有什麼要求?”趙禎臉色終於陰冷下來。

李日尊伏在地上,未擡頭,並沒有看到趙禎臉色的轉變,一邊哭一邊說道:“可是陛下,天朝大軍懲戒倒也罷了,然後捲走無數軍民,如今交趾十萬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陛下能否饒恕他們,將他們從兩廣釋放回去?”RS

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03章 捉女婿(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327章 等待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87章 潔字(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18章 詩社(一)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59章 道(三)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147章 狼變羊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十八章 燦爛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五十九章 刀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八百十七章 雍齒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277章 無敵(上)第92章 爭琴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332章 拉手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98章 省試(中)九百零七章 抽薪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30章 解元(上)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178章 蓋棺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700章 逆轉(下)第19章 詩社(二)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77章 無敵(上)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九百零六章 資敵四百七十一章 怒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四百二十九章 召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46章 恭賀第192章 仙子第71章 告密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
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160章 八大王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第203章 捉女婿(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327章 等待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第87章 潔字(上)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18章 詩社(一)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59章 道(三)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第147章 狼變羊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八百十八章 燦爛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五十九章 刀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八百十七章 雍齒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第277章 無敵(上)第92章 爭琴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332章 拉手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79章 兩小鬥中丞·四季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98章 省試(中)九百零七章 抽薪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30章 解元(上)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178章 蓋棺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700章 逆轉(下)第19章 詩社(二)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77章 無敵(上)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九百零六章 資敵四百七十一章 怒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章 老大一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四百二十九章 召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46章 恭賀第192章 仙子第71章 告密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