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

文彥博說道:“行知,非也,漢唐之時,胡虜依然侵襲不斷,況且我朝豈能算是更弱小者?”

在鄭朗與趙頊帶動下,朝堂顯得更尊重,以前政務時多稱名字(見各種史書記載),現在對長輩與平輩稱公稱官職稱字。似乎是一種說法,鄭朗搖頭答道:“非也,寬夫,漢武將匈奴擊敗後,匈奴餘部有多少次再入侵漢疆?唐朝是有騷邊之事,那在何處?回鶻之所,河中(指中亞地區)之所,即便有東突厥騷邊,若武后不利用裴炎、程務挺、張虔勖等人架空裴行儉,後來又將黑齒常之、程務挺、張虔勖、王方翼等良將殘害至死,自毀長城,何來受困於契丹、突厥與吐蕃?明皇開邊,起初不是開邊,僅是自衛反擊,開元之時,適度發動了一些戰役,有沒有妨礙唐朝變得更富強?開元末年,胡虜有沒有膽量再來騷邊?只是晚年後昏政,至王忠嗣死,再度自毀長城,又默認李林甫專權,盲目開邊,居然坐讓高仙芝屢屢出兵遙遠的河中,以唐朝之生產力,能經營好河中地區麼?想經營可以,不能動用國家錢帛將士,學習班超,勝也罷,敗也罷,不損國家實力也。”

“卿言中的。”趙頊說道。

這纔是理智的說法。

不一味軟弱,也不盲目開邊。

“不敢當。若非是明皇昏政,到天寶初年,胡虜何來膽量侵邊,即便有,僅是小股不知天高的盜賊,不足爲害,而非是象西夏這樣,以一個臣屬之國,不顧國家大恩,屢屢來犯邊。”

“我朝非是更弱小者,”文彥博仍堅持己見。

“是啊。可因爲我朝沒有掌握好中這一字,對唐朝武將專權有杯弓蛇影之患,由是內斂與苟且偷安,於是西夏與交趾這些小國家以爲我乃是更弱小之輩,弱小罷了,還很富裕,由是屢屢入侵。”

鄭朗說到這裡,不由地看了文彥博一眼。

文彥博作爲東府宰執還是可以的。若到西府,必然會敗事,對軍事一竊不通,甚至還不如呂公弼。

鄭朗又道:“西夏人是什麼態度,暫且不去管他們,窮兵黜武之後。西夏困窘,屢屢興風作浪,徒自取滅亡。陛下,臣倒是提議另外一件事,自文公提議裁兵以來,諸臣多有進諫,臣根據他們的諫議,寫了一篇奏摺,一是裁兵。二是對軍隊進行一些強化與改革,以求用費節約,還能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有此等事,快將它遞上來,”趙頊故作驚喜地問,但暗中用疑問的眼神看着鄭朗,還在地震呢,這時候說出來,未免時機不大對。

鄭朗稍使一個眼色。

快沒有了。隨着莫州地震不久到來後。馬上地震結束,這時提出改革。反而會是好事。於是說道:“陛下,對天道之事,臣以爲太遠,往往不求天道本心也。若是天道對人道有心,地震頻繁,臣以爲非是某奸小專權,難道臣是奸小乎?即便韓琦有錯,也不能說韓琦乃是奸小,僅是一些舉措失誤罷了。之所以降下頻繁的地震,乃是國家有弊端不懲治也。不知者不怪,知者不改,豈不是過失更重?此乃陛下失誤,兩府失誤。特別是冗兵一事,若再不改,地震還不會平息。”

歐陽修反擊一句:“依行知之意,若改了,地震就會平息下去?”

“永叔,我也不知,若是天無心,地震還會頻繁,若天有心,朝廷革故鼎新,奮發向上,富強國家,造福黎民百姓,地震就會消失。然而天有心,天無心,我實不知,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夫子都這樣說了,況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鄭朗不置與否答道。

歐陽修以爲他在耍滑頭,並且許多大臣上書彈劾他,此時歐陽修也不敢出風頭,悶哼一聲,不再言語。

鄭朗派人取來一份厚厚的奏摺。

第一步改革的就是禁軍。

此時七十四萬人,將其中的老弱殘疾一起銓落,減裁成六十萬人。禁軍少了,就要保持其戰鬥力,先是從保證禁軍自己戰鬥力開始。

第一步就是改革宋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習慣,唐朝建制也是一府五百人,與宋朝的一指揮差不多,然而唐朝中期多是將領兼任節度使,雖以府爲單位,實際將兵久在一起,互相知道,由是戰鬥力強大。宋朝不可能再用節度使了,有節度使,僅是一個虛職。

只有從基層着手,宋朝在指揮使上也有更高一層的指揮單位,最高一層乃是三衙,其下還有班直,如殿前指揮使就有左右二班,內殿直有左右四班,散員有左右四班等等,一班又有二到五直,多者數千人,少者只有一千幾百人,特殊的一班只有幾百人。又有一些班直僅有虛權,沒有實領兵權。管理十分混亂,又未起到編制作用。

鄭朗做了修改,取消班直制度,在指揮使之上設團指揮,除特殊的僅有二營指揮者,其餘皆是統管五營,設團指揮使,都虞候,都知,副都知,押班。官制仍與班直差不多,只是將班直的指揮使化爲團指揮使,明確化。

改革的意義,也就是將指揮使上更高一層軍事機構常態化,使其兵將熟悉,至少在團指揮使以下者,各中低層將軍與士兵會十分熟悉,戰鬥時利於各中低層將領指揮士兵。到戰鬥時,指揮從一營變成一團,那麼指揮會變得迅捷有力。比如十萬大軍的會戰,原來有可能是向兩百多指揮使下命令,如今向四十幾名團指揮使下命令就可以了。

有效彌補宋朝對武將專權矯枉過正產生的一個嚴重弊端,同時兩千幾百名兵士縱然謀反,也不會形成多大的危害。

其實嚴格地說,也就是將宋朝的班與直正式化。

依然沿用改制以來的種種措施。

一些大臣看到這裡,雖有些人心中存着疑問,也不大好作聲。

這是第一步的改革,第二步改革則是爲了增強其戰鬥力,必須進行嚴密的輪換制度。要求每一營兵將皆要去邊境戍邊,不經過邊疆的薰陶。京城許多禁軍多是紈絝子弟。

原因鄭朗不解釋了,紈絝到什麼地步,這些大臣多耳聞目睹。

第三步改革就是降低兵士的困難,已在京城的也就算了,不在京城的,以後逐步向京城四周安置,西到洛陽,北到大名。東到應天,南到蔡鄧,離京城近,調動容易,若有急時,也能緊急調動到京城拱衛京畿安全。當然。也必須保證京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禁軍,以便用最快速度調動大批軍隊。

在這裡,鄭朗做了解說,爲什麼要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雖說朝廷對禁軍不薄,可京城物價昂貴,居之大不易。雖不薄,然其家屬若沒有能力,僅靠禁兵一人的薪糧養活。一家人仍入不敷出。但在農村不同,生活成本低,可以用一些逃荒田、墾田、查沒田進行安置,就是沒有,其家屬也可以做工,或者佃農謀生,就算不去替別人做工,家中沒有耕地,若是生活在農村。以宋朝的薪水。也足以讓禁兵一家人得活,那麼軍營裡做生意。或者讓妻子做軍妓的種種醜陋現象減少,戰鬥力會無形增加。農村人樸實,讓他們做生意肯定不行,但讓他們當兵,戰鬥力會比城市兵更強。有名的例子就是戚家軍,戚繼光多用農村兵,正是這個原因。

以前鄭朗就說過,許多人思來覆去,不得不承認有道理,在宋朝也能比較出來,京城禁軍待遇肯定是最好的,然到了戰場上,戰鬥力卻遠不及蕃軍與與鄉兵,甚至連義務兵弓箭手都不及之。

依然兼顧的策略,安軍心,降低士兵成本,在這個基礎上,並沒有主張將京城的所有禁軍一起裁去,後面還有拱衛京城的措施,那就是保丁。其實這一點十分重要,京畿要地,在宋朝君臣心中地位第一。一個個尋找唐朝滅亡原因,其中就有一個,唐朝京城兵不多,一起散到各地,由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最少得讓京城有一支強大的力量。第一是京城,第二是京畿。若做不到這兩點,什麼改革也通不過,就是趙頊自己心中也有忌憚。

不過這得慢慢來,因爲有一個大比制度,以後大比選進禁軍的家屬,陸續安置在京畿附近的農村,已安置在京城的不去動,以免產生不安與騷動。

第四是精盔甲兵器,今年就算了,到滑州第二鋼監成立後,技術更先進,將大規模的換成鋼製的盔甲與武器。還是慢慢來,以便節約成本。

第五條直指吃空餉!

鄭朗也不知道會出現多少空餉,但有。

若不及時處理,一旦蔓延開來,後果十分嚴重。比如名額是六十萬禁軍,以及後來種種措施,足夠用了,但若出現空餉,發薪水有六十萬,實際只有三十萬二十萬禁軍,浪費嚴重,也會出大事的。

裁至六十萬禁軍,就必須保證國家有六十萬禁軍,一個都不能少。

裁減開始,讓武臣清查各營人數,若有空餉者,嚴懲不怠,相關的指揮使一起罷官罷職。

又提到清查之舉,國家如今裁至一萬九千幾百名官員,少數因犯嚴重錯誤罷官者,一些病死殘者,實際多數官員到了三十多歲後才能任職,二十幾歲領官者終是少數,加上壽命不及後世,現在又出了一個七十勸退,官員的政治壽命嚴重縮短,不增加官員,一年也會自動產生一千多名的官職空缺全文閱讀。這些空缺必須要頂上的。

數量不少,但後面眼巴巴的人更多,數萬職官在後面等着,還有此次黜退的幾千名候補官員,每年又產生的大量新職,有進士補官,有蔭補之官。新政策,蔭補變成五年一補,有蔭補資格的會蔭補兩千餘名,還有六七百名各種科考進士與同進士。若是嚴格執下去,五十年後,冗官現象也就沒有了。但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嚴格執行,冗官現象會越來越好。

眼下問題仍然很嚴重。

許多職官到了蔭補時間,還有一些表現好的黜廢補官,有文官,有武官,因此每一缺出來後。會有多人爭之。

於是鄭朗提議,讓文官適度地查隱田,武臣適度地查各營空餉情況與貪墨剋扣情況,作爲考覈成績錄用。這也是做爲官員的底線,若連不得包庇都做不到,還有什麼資格爲官。

正是這一條,產生了一些爭議。

第六條將校的選撥,將校來源有三。蔭補武將後代,有功武將後代,有功將校的升遷。稍做變動,自指揮以者下,指使都頭正職必須進行考覈,以弓馬爲主。選撥強壯者或者有戰功者擔任。團指揮使不但要求有武藝,還必須要求有指揮能力,必須進入西府由西府與三班院官員進行考覈弓馬策略,考覈通過後才能勾當。做爲蔭補者,或者授任功臣後代者,可以進入軍中,只能擔任副職,以免貽害國家。表現突出者,也可以與普通將士一道進行考覈。或者到西府進行考覈,才能擔任指揮使與團指使。

這一條看似有爭議,但不嚴重。在座的皆是士大夫,同樣瞧不起那些武將們,有的武將後代進入軍中,要武藝沒武藝,要能力沒能力,反將軍中鬧得烏煙瘴氣,多數士大夫感到十分憎恨。

也就是一裁六治策。

其次就是廂兵。

治平時擴張最嚴重的就是廂軍。膨脹到了五十萬。養一個廂兵不及養一個禁軍。但其費用卻超過了一個鄉兵,實際放在戰場上作用不大。僅起國家勞役作用。免役法恢復,又有鏢行監配合,各地有大量鄉兵與保丁補充,就是災難到來,也有了用工代賑的策略安置災民,廂兵已經不那麼需要。因此鄭朗懇請裁至二十五萬人,裁去一半。也不是完全裁去,後面還有,一部分歸流到各種鄉兵之中。

事實鄭朗也沒有在廂兵上多費筆墨。

所有策略主要就是一禁二鄉。

下面就是鄉兵,十分複雜,有鄉兵、弓箭手、蕃兵、民兵、保丁,壯丁不算,那屬於地方的差役。各種義勇,弓箭社也不算,前者是差役,後者乃是民間自發的武裝自保組織。若再細劃下去,名目更多,陝西保捷保順,河北忠順,河北陝西強人,砦戶,河北河東強壯與弓箭社,河北河東陝西義勇,陝西護塞,川陝土丁,荊湖義軍,土丁,弩手,廣南西路土丁,廣南東路槍手,福建路槍杖手,夔施黔思等處義軍、土丁,江南西路槍杖手,邕欽溪峒壯丁,河北河東敢勇,蕃兵等等,皆屬於寬鬆的鄉兵範疇。

着重講的乃是蕃兵與蠻兵,前者又是主要的,畢竟北方纔是國家頭痛的地方,南方就是有騷動,也不足危害國家。

蕃兵主要是蕃人、羌人、氐人與少量回鶻人,如今還要加上女真人。慶曆前組成很鬆散,多是純粹的民兵性質,慶曆後才正式成軍。有蕃兵、蕃敢勇、蕃捉生、蕃弓箭手、強人等,其中蕃兵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軍隊,其他皆是民兵形式,十分混亂。構建更混亂,有的依據各族爲單位,大首領以上自刺史下至殿侍,並補本族巡檢,次首領爲都軍主,百帳以上者爲軍主、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軍使、副兵馬使,以功次補者爲刺史、諸衛將軍、諸司使、承製、崇班、供奉官至殿侍等,還有職賤品卑者的十將。還有的另分甲與隊。

史上熙寧時改制,才變得秩序井然,仍抽丁嚴重。九丁以上者抽五丁,六丁以上抽四,四丁取三,三丁取二,二丁取一,並刺手背。雖對蕃人很少徵稅,但十分岐視,包括不準蕃漢通親等等政策。

此次逐一取消。

依然保持各蕃部的完整性,一旦打亂,會引發不妙後果。但編制與禁軍一樣,不滿百人者以都爲單位,滿指揮者以一營爲單位。半耕牧半訓練,與陝西保捷軍待偶一樣。

少數正式建制的蕃兵(指脫離了部族範疇,真正歸國家領導的軍士),待遇與禁軍一樣,甚至准許他們在自願的情況下,將家人遷移到京畿附近安置。開放婚姻制度,准許蕃漢聯親,以便融合蕃漢。

同時減少抽丁數量,九丁以上抽三,五丁以上抽二,二丁以上抽一,或建爲蕃兵。或者爲強人、弓箭手。民兵性質有稍許補助,僅是冬閒時訓練,但是戰時獎勵與正規軍士一樣,以便提高積極性。

減少了抽丁數量,事實也在裁軍。十萬蕃兵也太多了,必須將他們裁到六萬人左右,人數少就能提高待遇,加強士氣。河北河東亦是如此。成立類似蕃兵的機制,河北兩萬人,河東一萬五千人,陝西則是裁減,保捷保順十三萬軍隊裁成六萬人,南方各路民兵增加四萬鄉兵。待遇與蕃兵一樣,半禁軍待遇,家人免稅,屯軍之所耕地所獲歸己,以做補助。

有許多好處,第一離家近,沒有輪戍之苦,特別是南方炎熱的氣候,當地若有一部分鄉兵做補充。會減少輪值的北方禁軍,減少不必要的死亡。第二戰事到來,能緊急調動一批軍隊。第三其家人消費不大,有一半薪酬對於貧困戶以下來,以及屯耕足以保證家用。

實際等於恢復了一部分地方軍隊編制。

鄭朗有忌憚,數量沒有敢多放。

這批軍隊等於是正規軍隊,耕爲輔,訓練作戰爲主。雖禁軍減少,但增加了十九萬鄉兵。戰鬥力並沒有下降。實際用費僅相當於十萬禁軍的用費。

既將他們當成正規軍隊。增加邊境的戰鬥力,於是各路大肆裁減各種強壯義勇。河北強壯裁至十萬人,義勇裁至五萬人,河東強壯裁至八萬人,義勇裁至四萬人。其他各路也大肆裁減了不必要的義勇強壯強人土丁。將這些人一起釋放出來,讓他們專心從事農耕生產。

保丁未動,一是嚴格執行下去,有救濟性質,二是他們分散在兩京與淮北一帶,能增強與拱衛京畿安全,禁軍裁減了,京畿的力量必須增強,三是與巡捕聯手防盜,能減少盜賊發生,事實自保甲法執行普及後,京城附近再也沒有發生一起農民起義現象,四是能爲禁軍起到補充功能,挑選一批壯士進入禁軍,其家離京城本身不遠,有的都避免了家屬安置難題。

第二波改革終於發起。

諸位大佬看完奏摺後,議論紛紛。

不是所有條款都同意的,比如文官與武臣的巡查制,經過許多天討價還價之後,變成了不定製,偶爾需要時巡查一番,不能做爲常制,以免引起騷動,使國家安靜。

裁得太狠了,蕃人抽丁變成八丁以上抽三,四丁以上抽二,二丁以上抽一。稍減一減,最少增加幾萬名蕃兵與蕃人民兵。各地成立部分的軍隊,也沒有太反對,陝西地方武裝力量都變得如此,況且其他地方,確實這種輪戍制度因爲疆域增加,已經變得十分不便,特別是嶺南與蜀南一些地區。也擔心陝西軍事力量裁得太狠會嚴重削弱,又經過討價還價,河北鄉兵變成兩萬五千人,河東兩萬人,保捷軍變成八萬人,南方各地鄉兵變成五萬人。廂兵變成三十萬人。各地民兵也在鄭朗奏摺的數字上有所增加。

一個月後,鄭朗看着最終的數字,仍然搖頭不止,改制後,這些鄉兵與蕃兵名爲鄉兵,實際與正規軍隊相差無幾,若是在其所在的地區作戰,這些軍隊戰鬥力也超過輪戍的禁軍。禁廂鄉兵總數字仍達到一百一十五萬之衆。

並且各地義勇數量略一增加,使得鄭朗無法進行另一步的計劃,讓更多的州縣實施免役法!

只能等。等平滅西夏後,再一次進行改制。

爭的還有裁減時間。

許多人認爲象慶曆那樣,分十幾年陸續裁減,節約國家用度,鄭朗這一回沒有同意,反正欠了那麼多債務,再欠一點也沒有關係,早裁國家財政會越早進入健康循環。

爭執很久,九月下旬,在莫州地震後,終於定落下來,詔書天下。

趙頊帶着羣臣到宗廟祭拜列祖列宗,是文彥博的提議。

無論鄭朗做了多少妥協,還有許多大臣反對,有的大臣根本就不贊成對軍隊動這麼大規模的改革。春天改制已經騷動天下,隨後地震大水,難道還嫌不夠折騰嗎?

但鄭朗與趙頊這一回堅持了,對於任何超過底線的進諫全部拒絕,至於反對聲,更沒有聽進去。因此文彥博提議,不是鄭朗說的嗎,若老天有情,此次地震原因所在,乃是宋朝君臣不作爲也。現在作爲了,拜祭太廟列祖列宗,再拜祭上天。作爲了,就不會再地震。但反過來說,若再地震了,那麼就是鄭朗說法就是錯誤的,此乃擾民之舉。

趙頊不同意。鄭朗說的是天道幽遠,不知道有情或是無情,文彥博你曲解了。

鄭朗這時候說道:“若此,就依寬夫之言,若天有情,請保佑我大宋蒼生,若天無情,國家如此之多的弊端,改革艱難,繼續用地震來破壞國家的革新,讓我們大宋永遠地消沉。”

同意了,然而這話怎麼聽怎麼讓文彥博不是滋味。

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345章 在路上(一)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三十九章 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82章 潮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307章 鄭體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第186章 第二抓·抓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81章 依(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56章 交接第71章 告密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305章 疑問品第268章 戲法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89章 長嘯第69章 王老虎第21章 詩社(四)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六百十章 夏雷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六百三十九章 始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71章 告密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157章 準備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19章 詩社(二)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3章 選書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319章 最神奇(下)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61章 道(五)第612章 賢相(上)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336章 小戰(中)第221章 處女地(三)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251章 鬥法(一)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
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345章 在路上(一)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288章 狐威(中)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三十九章 始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第282章 潮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307章 鄭體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八百九十七章 大會戰九第186章 第二抓·抓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54章 鳴天下(三)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81章 依(下)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56章 交接第71章 告密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六百七十七章 復北歸中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305章 疑問品第268章 戲法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89章 長嘯第69章 王老虎第21章 詩社(四)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六百十八章 遠方下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六百十章 夏雷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六百三十九章 始九百十八章 扯皮第71章 告密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第157章 準備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19章 詩社(二)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3章 選書八百九十五章 大會戰七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319章 最神奇(下)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61章 道(五)第612章 賢相(上)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336章 小戰(中)第221章 處女地(三)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七百六十三章 辦不到的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四百八十章 站隊上第115章 高山流水第251章 鬥法(一)第187章 第二抓·求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