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古梧生煙雲 第一章 萬樺

這世上的智者,不計其數。

或成王,雄霸天下。

或爲輔,出將入相。

或陽略,謀定神州。

或暗算,神鬼不覺。

若論當今智冠天下者,連巷中小兒都知道,那必是慕雲一族了。

說到這慕雲一族,有三奇。

第一奇,族中之人,多生男丁。

自慕雲一族爲世人所知時起,族中生下來的嬰兒裡就鮮有聽說過女嬰。所以儘管慕雲一族中人數沒有多少,可數百年來香火延綿不斷,從未有過後繼無人的憂慮。

第二奇,所誕孩兒,天資聰穎。

族中即便是最尋常的孩子生下來,不出三歲,也能顯出大不同來。要麼過目成誦,要麼對答如流。更稱奇的是,偶爾有雙生或三生之子誕生,往往未及成年,已是胸有經緯,能設壇開講,引得四方英才前往聽講,聞名於世。

但是神明總是公平的,給了這子孫不斷又智冠天下的兩奇,就會附上一個陰晦的第三奇。

末子血虧。

絕世聰明的雙生或三生兒中,必定有一個最小的孩子,雖然與兄長們一樣的智力非凡,但長大後終是氣血不足,導致不能生育。這也是爲何數百年下來,慕雲一族的族人始終沒有那麼多的一個原因。

不過,這反倒顯得慕雲子弟的越發珍貴,歷代君王都是求賢若渴,爭先恐後地邀請慕雲氏的子弟出仕爲官。只是慕雲一族一直都大隱於市,不問公侯。族中偶爾有應承的,也都是那些相對資質平庸的獨生子弟。

這樣清高自傲的處世之道在太平盛世,倒無所謂,可碰到亂世就……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着?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何況這一方的神州大地上,自古以來就從沒有合過。

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最主要的一條,是因爲這片神州的正中間,橫着一條不可逾越的山脈------絕凌峰。

絕凌峰自西向東延綿萬里,把一整塊大陸劃成了南北兩塊。北面是沙暴落雪的苦寒之地,南邊則是一片山豐水足的富庶之地。南北隔絕如隔世,想合也合不了。

至於後來有了地崩之災,將絕凌峰震塌了一角又引出許多紛爭來,又作後話了。

每逢入春時節,絕凌峰上的積雪消融在山腳下匯聚成瀚江。

瀚江自北向南地又把南邊的大陸劃成兩片,東邊是千湖萬島一片水鄉,西邊是羣山峻林鬱鬱蔥蔥。

慕雲一族所在的國度,就是西邊的這片叢林之國。

百年前,前朝紛亂,太平了許久的這片叢林之國羣雄並起,割據紛爭,慕雲一族想要避禍於世已是不可能。

那時的族長慕雲嘯眼見戰亂已起,難保族人平安。於是當機立斷,帶着兩個孿生的弟弟去投了澠州的李氏。

李氏那時雖然勢力不大,只佔據一州六郡,但頗有錢糧和人馬。正愁帳下沒有將帥之才,忽然得智冠天下的慕雲一族來投,喜出望外,待其座上賓,再奉爲軍師,甚至連調兵的印信都一併交予了慕雲嘯。

這慕雲嘯見李氏保了族人再無後顧之憂,手中又有了印信,深感李氏的仁德與信賴,便與兩個弟弟放開手腳,一心一意地出謀劃策,帶着軍隊攻城略地,僅三年便助李氏一統了前朝所有的疆土,成就了帝業。

便是這樣簡單?

要知道天下謀者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能奇謀詭略之人,慕雲嘯如何能手到擒來?

因爲慕雲一族的聰穎之奇根本不是聰穎二字就完了的。

慕雲氏的策略勝在出其不意,更勝在毫無破綻。與別的謀士不同,雙生或三生的慕雲子弟除了天資聰穎,更重要的是彼此心意互通。出謀劃策時,若得了一策,一定是互相推演,反覆推敲,使之滴水不漏,所以慕雲之策向來就不是一位稀世謀將之策,而是兩三位合謀而成的絕世好策,有這樣軍師助陣,天下豈能有敵手。

李氏開朝後,改國名爲蒼梧國。至此,西邊叢山峻嶺的蒼梧國,與東邊千湖萬島的碧海國,還有絕凌峰以北大漠的伊穆蘭國,三分了天下。

開國的高祖皇帝李晟平很清楚,李氏能有今日,慕雲氏功不可沒,於是封慕雲嘯其爲太師,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職。

慕雲嘯固辭不受,說兄弟三人一體,無顏獨受封賞。

高祖皇帝哈哈一笑,這有何難,那朕便封你兄弟三人爲太師,共攝國事。

於是,便有了舉世聞名的慕雲三太師。

之後,高祖又頒下詔書,慕雲三太師的後代中,只要是有多生兒誕下,以後皆可憑本事出任太師,永保蒼梧國泰民安。

這慕雲氏自此感恩戴德,盡心輔佐李氏蒼梧。且百年之內,族中人才輩出。傳至幾十年前世間盛傳“墨香一刻,算無遺策”的太師慕雲鐸、慕雲鉉、慕雲錫三兄弟,分別善謀、善斷、善卜。這一胞三胎的兄弟在謀策時喜愛研墨,研完一勺清水便是推演一遍。待到墨香滿室之時,往往已決勝千里之外。

且這慕雲鐸比起他的祖先們的謀略,還有一點更勝一籌,那就是埋下的策略往往當時奏一效,數月甚至數年後又奏一效,令人防不勝防。

可人不過就是幾十年。

慕雲鐸再有謀略,也敵不過壽命。三太師中他已是最高壽的一位,且他那兩個弟弟也沒有留下子孫。他這一死,舉國震動。

第四代國君溫帝李厚琮自十歲登基時,慕雲鐸便是託孤之臣,如今失了棟樑之才,傷心欲絕,隔日便下旨讓慕雲鐸的雙生子慕雲佑與慕雲佐任了太師之職,世稱右太師與左太師。

按慕雲氏沿襲下來的祖制,百年來分宅不分府,太師府只有一座,但同時住着兄弟二人,離皇宮近在咫尺,都在萬樺帝都的西側。

本書的故事,便是從這座羣山之城------萬樺帝都開始了。

太師府權傾朝野,和至高的皇宮樟仁宮都在萬樺帝都的西側,朝中的大臣們都揣着近水樓臺的心思爭着將宅子置於側近。

獨有一人不同。

禮部尚書葉知秋生平喜靜,他尋思禮部行走之事雖主外較多,然而外宣內教,與宮裡相關的也是一樣不少。他身居尚書之位,素來不喜結交,也不願與其他大臣們走得太近。

所以他將自己的宅子安在了帝都的東南角,極其安靜的煙波大街上。

這條大街有不少市肆,大多都是賣文房筆墨的店鋪,很是安靜。且越往街尾走,越是冷清,走到盡頭,就是葉知秋的尚書府了。

殘陽將落,葉知秋正站在門前,背手踱步,緊鎖眉頭,似是在等什麼人。頂上數只雁過,啼出幾分秋意。帝都上下盡染餘輝,淡金色的一片。

不一時,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男子帶兩個家丁奔馳而來。見了葉知秋立時滾下馬鞍,“舅舅,我來遲了。容我更衣片刻。”

葉知秋嘆了一聲,扶他起來:“曉塵,你又去了哪裡玩耍?太師急召,已是要耽誤了。”

那年輕男子一聽太師二字,忙問:“是右太師,還是左太師?”

“是右太師,快先別說了,你舅母已把衣服拿到偏門下人房裡,你快去換了罷。”說完自己先上了車。

一聽是右太師,男子臉上一舒,忙應聲而去。

盞茶功夫,車裡又鑽進來那青年,不等坐穩就拉着葉知秋的衣袖喜孜孜地問:“舅舅,真的是右太師要見我啊?他身體可好些了?”

“嗯,太師傳人命我過去商議太子殿下出使碧海國之事,又說自病了之後許久未見,想見一見你。舅舅知道,你自小起右太師便對你青睞有加,肯親授你學問。但他終究是當朝太師,等下你切不可失了禮數。”

曉塵忙垂目稱喏,心中卻掩不住暗喜。

曉塵姓蘇,父母早亡,母親臨終前將一歲的兒子託給了胞弟,自此便被養在府中。葉知秋膝下無兒,只有一女,名喚葉茵,和蘇曉塵一同長大兩小無猜,葉知秋對這個外甥視如己出,因此府上皆稱公子。

兩人口中的右太師,正是蒼梧國的開國元勳的慕雲一族的後人----慕雲佑。

葉府偏遠,太師府又在皇宮側近,這一路走來,足足把萬樺帝都繞了大半。待到府前已是掌燈時分,下人們正掛起十二盞藁式描金祥雲燈,將府門上的六十三顆黃銅門釘映得燦燦生輝。

“拜見太師。”葉知秋深深一揖,身後的蘇曉塵也忙着拜下身去。

慕雲佑靠在太師椅上沒有起身,顯得有些乏力,只伸手示意道:

“葉尚書不必多禮,請坐下說話。”

慕雲佑年四十有七,按理說還未過一個男人最鼎盛的時期,但看上去身體虛弱得像一片枯葉,臉色蒼白,眼眶深凹,倒像是六七十歲的老人。

他望見葉知秋身後的蘇曉塵,臉上現出幾分喜色,向他招了招手。蘇曉塵起初還拘着形兒,老老實實地站在後面不敢說話,見慕雲佑朝他招手,樂得立時忘了葉知秋的囑咐。他上前幾步,單膝跪下,捧住慕雲佑的手道:“佑伯伯,孩兒可算見到你了。”

慕雲佑伸手去摸蘇曉塵的頭,卻有些夠不到,喃喃道:“你是又長高了……我蒼梧子弟的身形大多短小精悍,如塵兒這般偉岸的還真是少見。可謂鶴立雞羣,出類拔萃啊。”說完臉一沉,又問:“這些日子裡功課如何了,可有貪玩只顧着騎馬去了?”

蘇曉塵乖巧地把腦袋一縮,說:“孩兒雖然喜愛騎馬,但決不敢耽誤佑伯伯交代的功課,之前您傳給孩兒的《百戰策論》已讀到下卷,遇上好些疑難的地方想問,舅舅說伯伯需要靜養,不得擾了清神,孩兒便只好先窩在肚子裡。”

“哦。是什麼疑難,且說來聽聽?”慕雲佑久未與蘇曉塵講經談略,顯得饒有興趣。

蘇曉塵張口誦道:“孩兒讀到‘夫軍成於用勢,敗於謀漏,飢於遠輸,渴於躬井……’”忽然聞得舅舅葉知秋咳嗽了一聲,登時醒悟是不讓他再念的意思,於是看看葉知秋,又看看慕雲佑,口中聲勢漸微。

慕雲佑一怔,頓時笑了,說:“塵兒且等伯伯與你舅舅說完正事再細細聽你說。”轉頭向葉知秋正色道:“今日請葉大人來,不爲有他,是想商議此次太子殿下出使碧海國之事。”

葉知秋正坐一揖,“不知太師有何見教。”

慕雲佑緩緩道:“碧海國與我蒼梧國一衣帶水,世代交好。近幾十年來,爲共拒那伊穆蘭國,更是脣齒相依,互爲倚仗。自開朝以來,每五年都會互派使節以示貴和。此次聖上命太子殿下親率使團前往,不比往年,大有繼往開來之意味,滿朝上下都極是看重。奈何我體力不濟,出使一事都託付於左太師,聖上數次派人來垂問,我竟一問三不知,實是慚愧。”

葉知秋聞言,溫言相慰道:“太師言重了。這些年,太師爲了政事殫精竭慮,才抱恙在身。當下還須安心靜養爲要,此事左太師已有吩咐,他命下官將贈禮之數比往年翻了一番,又將使團隨臣人數增至七十二人,以示聖意。”

“葉大人辦事向來嚴絲合縫,無不放心。”

葉知秋聽着慕雲佑的語氣似是意猶未盡,輕聲問道:“太師可覺有何不妥?”

“並無不妥,並無…”,慕雲佑擺擺手欲言又止:“只是…內人近日聽聞出使碧海,偶有提及思鄉之情……”

葉知秋微微一笑,心下了然,回道:“銀泉公主殿下本就是碧海國當今聖主的御妹,遠嫁我蒼梧國二十四載,雖然與太師琴瑟和鳴,但心生思念是再人之常情不過的事了。若太師覺得妥當,下官明日便上奏聖聽,請公主殿下也加入使團同行,探望母國。”

葉知秋行走禮部二十餘載,對此中緣由心如明鏡。當年伊穆蘭國揮師南下來犯碧海,勢如虎狼,多虧了慕雲氏所出的金山之策助碧海國退敵解圍。碧海國爲答謝示好,將銀泉公主下嫁慕雲佑,媒妁之人正是葉知秋。

省親之事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入了出使碧海的使團便是公幹,事關國體。慕雲佑與銀泉公主既是夫妻,對此事理當避嫌,他平日爲人極是謹小慎微,想來不好上奏,更不好議於朝堂,所以請自己到府中來敘。

想到這裡,葉知秋不禁一笑,其實慕雲佑貴爲太師,何至如此。若是換成他弟弟慕雲佐,怕是一紙文書差人直遞到禮部着令立辦了,哪裡還囉嗦這些。

第一百一十七章 蟄居第五百零四章 國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鎮心第三百二十章 死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官第十卷 否極似泰來 第八十六章 移恨第一百五十三章 蠶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別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牆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暴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入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逃第四百七十九章 獨艦第七卷 渾天各一方 第五十五章 樑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烏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鷹勢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二十章 相弒第四百四十八章 兩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送湯第七卷 渾天各一方 第五十七章 就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籌謀第二百一零章 鎮胎第十卷 否極似泰來 第九十三章 月缺第三百四十零章 迷惘第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第九卷 隨風潛入夜 第七十五章 死結第十一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一百章 陽奉第三卷 山雨風滿樓 第二十一章 針鋒第四卷 冬冷復春寒 第三十章 噩夢第四百六十二章 徽紋第四百六十八章 脫殼第一百七十一章 舊恩第一百五十四章 獅辯第十二卷 歸雁入胡天 第一百零四章 家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潛影第五百零七章 貴和第一百三十三章 同舟第二百七十四章 騎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零章 迷惘第三百五十五章 止馬第三百一十章 妖狐第二百七十四章 騎陣第四百八十五章 浮華第三百八十二章 旁敲第二百三十三章 露吟第三百三十五章 設局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十六章 脫身第一卷 古梧生煙雲 第三章 搖紅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網第二百八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零三章 無依第二百七十章 隔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飛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霧第五卷 柳暗花未明 第四十五章 隔牆第四卷 冬冷復春寒 第三十三章 抜寒第四百一十零章 翻牆第一百六十章 卿問第三百九十一章 對飲第一百七十章 夜訪第三百七十九章 隱情第十一卷 大漠孤煙直 第九十六章 大夢第一百七十二章 韓氏第四百九十五章 冰結第二百六十六章 承露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十七章 瞎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待兔第四百四十一章 入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下懷第四百三十零章 毒誘第四百零四章 借刀第一百九十一章 騎虎第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第一百五十三章 蠶食第四百九十六章 沉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逃離第二百八十二章 詐取第四百七十零章 崩壞第一卷 古梧生煙雲 第六章 三分第二百九十四章 河澤第二百二十六章 鬆嵐第五百零六章 新朝第六卷 盤根生錯節 第五十章 蝕金第一百三十五章 現身第一百五十二章 祁烈第二百六十九章 對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重逢第一百三十章 交鋒第四百八十九章 曲玉第九卷 隨風潛入夜 第七十八章 流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烏合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途第一百七十九章 主母第一百二十一章 劫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衣錦第三百一十四章 守株
第一百一十七章 蟄居第五百零四章 國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鎮心第三百二十章 死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官第十卷 否極似泰來 第八十六章 移恨第一百五十三章 蠶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別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牆第一百一十四章 風暴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料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入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逃第四百七十九章 獨艦第七卷 渾天各一方 第五十五章 樑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烏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鷹勢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二十章 相弒第四百四十八章 兩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送湯第七卷 渾天各一方 第五十七章 就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籌謀第二百一零章 鎮胎第十卷 否極似泰來 第九十三章 月缺第三百四十零章 迷惘第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第九卷 隨風潛入夜 第七十五章 死結第十一卷 大漠孤煙直 第一百章 陽奉第三卷 山雨風滿樓 第二十一章 針鋒第四卷 冬冷復春寒 第三十章 噩夢第四百六十二章 徽紋第四百六十八章 脫殼第一百七十一章 舊恩第一百五十四章 獅辯第十二卷 歸雁入胡天 第一百零四章 家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潛影第五百零七章 貴和第一百三十三章 同舟第二百七十四章 騎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零章 迷惘第三百五十五章 止馬第三百一十章 妖狐第二百七十四章 騎陣第四百八十五章 浮華第三百八十二章 旁敲第二百三十三章 露吟第三百三十五章 設局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十六章 脫身第一卷 古梧生煙雲 第三章 搖紅第四百八十一章 天網第二百八十九章 料敵第二百零三章 無依第二百七十章 隔牆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飛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霧第五卷 柳暗花未明 第四十五章 隔牆第四卷 冬冷復春寒 第三十三章 抜寒第四百一十零章 翻牆第一百六十章 卿問第三百九十一章 對飲第一百七十章 夜訪第三百七十九章 隱情第十一卷 大漠孤煙直 第九十六章 大夢第一百七十二章 韓氏第四百九十五章 冰結第二百六十六章 承露第二卷 寂夜暗潮生 第十七章 瞎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待兔第四百四十一章 入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下懷第四百三十零章 毒誘第四百零四章 借刀第一百九十一章 騎虎第三百二十五章 重逢第一百五十三章 蠶食第四百九十六章 沉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逃離第二百八十二章 詐取第四百七十零章 崩壞第一卷 古梧生煙雲 第六章 三分第二百九十四章 河澤第二百二十六章 鬆嵐第五百零六章 新朝第六卷 盤根生錯節 第五十章 蝕金第一百三十五章 現身第一百五十二章 祁烈第二百六十九章 對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重逢第一百三十章 交鋒第四百八十九章 曲玉第九卷 隨風潛入夜 第七十八章 流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烏合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途第一百七十九章 主母第一百二十一章 劫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衣錦第三百一十四章 守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