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戒石外,大堂前東西兩側還各有科房數間。
東側依次爲吏、戶、禮及架閣庫、庫房、東倉房,西側依次爲兵、刑、工及承發房、招房、西倉房。
三班六房,這是現如今州縣胥吏總稱。
不過事實上,“六房”並不是六間房同義語,而且這州縣衙門中也不只這六個辦事機構。
除開六房外,還有存放公文檔案架閣庫;負責登記收發文件、謄寫狀榜等事宜收發房;負責管理縣屬銀錢出入庫房,又稱賬房;專司知縣審官司時原、被告應填之表格及口供筆錄事宜招房;負責管理糧倉倉房等等。
別說小九晏哥兒了,就是可貞也偷看目不轉睛。再聽着蘇慎娓娓道來着這些科房職能,那就是津津有味了。
可貞衆人看着科房,與此同時,兩側科房裡一衆官吏們和聞訊趕來衙役們,也都湊一起打量着這逶迤而過車隊。
“瞧瞧,到底是大家子出身,竟這麼多輛馬車。”數着那已經過去了二十多輛馬車,有人摸着下巴嘖嘖有聲道。
“馬車還罷了,你看那軲轆,這車上物什分量怕是不輕啊!”這個有眼力,觀察入微,說不得是刑房典吏。
“那是自然了,咱們老爺出身武功堂蘇家嫡房,老太爺就是內閣行走閣老。太太又是癸丑科蘇六元蘇老爺唯一外孫女兒,聽說出閣時候天家還賞了金玉如意,這場面自然是要。”說話之人語氣裡是說不出豔羨,到底熟讀詩云共子曰,不如有個好阿爹!看來以後還是得多修煉修煉投胎本事兒了。
這一句話落地,引得暗自圍觀衆人都議論紛紛了起來。
官上任,官要摸摸底下人底細這是必須。而當下屬自然也要打聽打聽上司身份背景脾氣秉性。以免官上任三把火就燒到了自己身上。
但凡能衙門裡混轉,沒有一個是傻,也沒有消息不靈通。
所以,很就鬧明白了這任老爺出身。鬧明白後,有人暗自警醒,有人卻不大放心上。
以前經歷告訴他們,富不過三代,越是這樣世家出身就越是棒槌,多少出身顯貴老爺們連衙門裡書吏都不如,只知道錢是好權是好。連師爺寫好了帖子狀紙都念不利索,一個個都是白字老爺還尤不自知,這樣例子他們見過聽說過那是海了去了。所以啊。一大半都是存了觀望心思。
不過自打蘇慎來了之後,雖還未正式上任。可只走了一圈後,這衙門裡上上下下一個個就都已是繃緊了皮了。
還是那句老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雖說這任老爺來掖縣時不聲不響。並沒有三裡一迎五里一接,左一個“紫氣東來”,右一個“兜青龍”。
而且說起來,這老爺也實是年輕。可架不住人家這身邊都是能人啊!從師爺到長隨,一舉手一投足一言語,滴水不漏水潑不進。一看就知道一水都是衙門裡老資格了,說不得是比自己都精幹。
再看上頭幾個衙門裡主官們沒有一人像以往那般給老爺塞師爺塞長隨要各項銀子,也沒有人一見面就先敲打兩聲。這還有什麼不知道,都趕緊夾緊了尾巴做人了。
到了現,眼看着蘇慎交接上任,有條不紊。雖說還沒有什麼政績,可也不像之前那個棒槌似一過來就嫌三嫌四要修衙。便是一些有心思。再不情願也只得掐滅了,到底這臉面哪有小命來緊要。
而等到知道知縣太太也會跟着老爺上任後。所有人對這太太也好奇起來了。
這老爺路子看起來不大好走啊,可走太太路子,那說不得是捷徑。
於是紛紛都走起了路子,打聽起了太太消息,免得到時候一摸兩隻腳,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
所以,任知縣太太是蘇六元唯一外孫女兒,這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秘密了。
只是天家還賞了金玉如意,這就是很多人都聞所未聞了。一瞬間,都竊竊私語了起來。
“蘇六元?這名字有趣,怕不是想中六元吧!那這蘇六元是什麼人啊!”
一個小皁隸,也就舞夕之年光景。剛剛走了關係花了銀子進了衙門,正是看什麼都稀罕時候。見到知縣太太車馬進來,一溜煙跑到了頭來。聽得衆人議論紛紛,出聲好奇道。
有人故意逗他,“呦,小猴兒,這麼小小年紀就知道六元是什麼了?”
這小皁隸還未聽出這人意思來,還有些得瑟,剛想擺弄兩句,有人出聲笑話了。
“什麼啊,人家蘇六元有名有姓,姓蘇名鐸。正是因爲中了六元,才被尊稱一聲蘇六元。”
也有人取笑他,“猴兒,都來了半個月了,連這都不知道,也忒不上心了。再這麼糊里糊塗下去,仔細你師傅趕你出去。”
衆人聽了這話,都紛紛笑了起來。
而站儀門側小門旁管廚二爺聽了,想想還是不放心,一溜煙趕緊趕了採買上人上街面上置辦時鮮瓜菜珍饈和青瓷碗碟去了。
這樣出身人,這飯菜,可得往精緻精貴上走了,再上那大魚大肉簡直就跟罵人沒兩樣了。
不只外衙人議論紛紛,內衙裡此時也都觀望着。
佐官屬官也都是朝廷命官,自然也都是有這個住房福利。雖然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可但凡是官,那就都得迴避。來到這外鄉,說不得租個房子就得花去一整年俸祿了。所以能有現成宅子住,即便不甚寬綽,可大多數人還是非常滿意。
至於胥吏們有吏員宿舍住,倒不是國家有意照顧他們生活,而是出於防止他們進出衙門泄露舞弊考慮。再加上,本朝又規定,官員和胥吏們無事一般不能出衙門,以免擾民,所以只讓他們住縣衙裡。
各房典吏們,也大小是個人物。不管怎麼說,還能分到一個小院落,帶着家眷們一起入住。
不過這普通書吏們,就只能住吏員宿舍了。而且一年到頭,也只有休假時候,才能回家探親。
可貞聽說過這吏員宿舍數量一般來說都是和編吏員人數相關,按照州縣情況,有五六個人住一間房,有兩三個人住一間房,這比之單獨院落條件是要差很多。
不過據蘇慎說,他們衙門裡吏員宿舍條件還不錯。因爲幾年前前任知縣上任伊始,就大修了一次衙門。所以並不像別衙門吏員宿牆不及肩,茅不蔽日,逼得書吏們只能偷偷出去重賃屋子遮風避雨。
不過可貞聽說這衙門是前幾年剛剛翻修時候,實是大吃了一驚,“一上任就修衙門?”
沒說出口是,怪不得會被名爲平調,實爲降調弄去當府學教授了。
這不是棒槌麼!
但凡有兩分腦子官,到任之前就一定要禁止修衙。而且這話還得說斬釘截鐵,一定要讓吏胥們不敢借機派累民間。
一來衙門建築講究風水,前人是請了堪輿家“相地”之後建造,後人不能隨意改動,一旦改動了則不利於官。二來修衙門就會靡費錢糧,輕則官聲不好,重則容易造成虧空。如果官員上任伊始就修繕衙門,往往與朝廷所倡導節儉美德相背離,官員往往會因此落得壞名聲。三來地方官任期短流動性大,俗話說“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又言“鐵打衙門流水官”,沒有哪個地方官員會終其一任,也沒有哪個地方官員想終其一任。既然如此,何必修衙。
可這位倒好,一上任不用等人開口下套就大喇喇要修衙。
這樣腦子,要不是會投胎,說不得早就被一擼到底了。
不過,說句實話,這壞名聲人家背了,可這好處卻是便宜了他們和這衙門裡一衆官吏們了。
畢竟,大傢伙都是拖家帶口。衣食住行都是基本,誰不希望這住宿條件能好上一些。要是一到下雨天就外頭下小雨屋裡頭下大雨,那還不得愁死個人。
尤其是蘇慎還帶了幕僚家人上任,千里迢迢來掖縣,工作這般辛苦勞神還要住宿上受罪,這也說不過去不是。
蘇慎帶來家人幕僚,大多都是隻身前來。不過稿籤並錢糧、賬房兩位師爺倒是把老婆孩子一起打包帶來了。這三位娘子雖然都知道知縣太太今兒要到了,不過之前就得了任罡話,暫時不用去見禮,所以都只湊一起說說話。
倒是一衆官吏們太太娘子們,尤其是主簿和典史太太,都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畢竟若是知縣太太進門時候若是排場一頓還罷了,她們也知道該怎麼行事,也有個章法。可恰恰人家根本就沒排場也就是不想張揚,這該如何行事就值得商榷了。##$l&&~*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