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

不日,終於來到了京城,寄住在城外玄院道觀,這道觀很是破敗,沒有香客,觀裡沒於道長,只有一個老道住着,每日裡上街擺攤給人測字算命謀生,老道也不管“過基峽”一行人等,到是相安無事。

而此時京城正在鬧饑荒,走江湖的打拳頭賣膏藥把戲沒人看,也賺不到錢,到最後連吃飯都成問題了,又聽人說朝廷有一個大官家裡全是糧食,一股無名火就起了,城外饑民遍野,城內饑荒蔓延,竟有朝廷官員囤糧居奇,立馬就激起了一股俠道之氣,又細細探訪,連日察看地形,在京城要打劫一個官府人家可不是鬧着玩的,其實,一點紅也不是要殺人,主要是控制住章府裡的人,再把糧食運出來,來一個劫富濟貧,想不到碰上了徐經年的槍陣,這纔有了前面說的一樁事。

自從“一點紅”帶着公上銘,公上纓從章府回道觀後,因公上銘受傷,就在道觀養傷,既然章府沒有糧食,道聽途說很不靠譜啊,接下去就先要填飽肚子,這位“一點紅”性格有點剛烈,平時也是十分仗義,也不是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光明正大。當年從帶着公上銘,公上纓這對兄妹出走,就能看出來是什麼樣的性格,曾還搶過錢,盜過墓。不過也做過很多好事,爲朋友幫忙毫不吝嗇,甚至爲了幫朋友出頭,連性命都可以豁出去。

這些年來行走江湖,年紀也大了,當年的許多衝動慢慢有所收斂,學會了更多思考,也結識了京城中好幾位“俠士”,經過一起商榷物色到了另一戶人家,這戶人家也是一個大宅院子,聽說裡面住着的是太監劉永誠一個本家劉濟,經過幾日打探,“一點紅”帶着公上纓就摸上去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整個劉府上下奢靡的不像話,雖然沒有囤糧,可府中的糧食也夠食用一年之久的,還在庫房中“偷盜”出了金銀及珠寶首飾若干箱。

劉永成是誰?在這裡就要說一說,明朝多權監,仗着皇帝的寵幸爲非作歹、殘害忠良。但是,有明一代,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太監也不乏其人。如鄭和,率領艦隊七下西洋。除了鄭和,還有一個太監,也曾做出過重大貢獻,與鄭和齊名。這個人,就是劉永誠。

劉永誠有多牛呢?他一生經歷過明朝的六個皇帝,分別是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因英宗兩度爲帝,算下來,他經歷了七個皇帝。在長達七十餘年的宦官生涯中,他深得歷代皇帝寵信,權勢益隆,他的家族也因此蒸蒸日上。別說在明朝,就是在古代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劉永城會武藝,還是位高手,三次跟隨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皆爲偏將,長期掌握軍權,武藝高強,軍功赫赫。在鄭和下西洋的那些年裡,劉永誠接替了他的工作,擔任朱棣的貼身侍衛。朱棣是一位喜歡重用太監的皇帝,老劉不但忠誠踏實,而且還有着不俗的馬上功夫,因此朱棣很喜歡年輕的他,給過他不少出戰立功的機會。

劉永誠屢次立功。宣宗即位後,劉永誠受命監視漢王朱高煦,協助平定朱高煦之亂。

磁縣地區的"妖人"李宣、張普祥等煽動起事,劉永誠前往緝捕,即刻平亂。宣德、正統年間,劉永誠多次領兵討伐朵顏三衛,史稱從此之後,"三衛從是寢衰"。

平定朵顏三衛後,劉永誠監鎮甘肅,多次出兵鏖戰沙漠之中,擒獲西番酋長。據記載每到出征陷陣時,都戴假鬍子衝鋒,之後凱旋受賞。

土木堡之變後,劉永誠的養子(侄子過繼)劉聚跟隨於謙一起負責京城防務,在京城保衛戰中立功。在英宗復辟的奪門之變中,劉永誠又帶兵歸順英宗,受到英宗信重,劉聚受廕庇得拜都督。這個時期,他再度出征兀良哈,旗開得勝。

可以說劉永誠的一生兢兢業業,並沒因宦官而卑微,英勇善戰的開通西域的侯覽,攻打兀良哈的劉永誠。這班堪稱名將之花的另類太監。

劉永誠爲大明立下的汗馬功勞,有大臣上奏,建議遵循北宋童貫慣例,爲他封王。童貫是宦官,他可以封王,劉永誠爲何封不得?後來,因有大臣提出,宋徽宗是昏君,不能效仿。而劉永誠也上奏推辭,劉永誠深諳水滿則溢、福禍相依的道理。這纔沒有被封王。他的養子劉聚被封爲寧晉伯。劉據也是一員虎將。他死時,憲宗打破先例,追封劉據爲寧晉侯。

自明一朝,除開鄭和,就沒有任何一個太監的在正面上的威望,能和劉永誠並肩。世人分稱二人爲鄭三寶、劉馬兒,史稱"內官之久典兵而無過者"。後世宦官對劉永誠的事蹟豔羨不已,以至於誤稱他爲劉馬侯,視之爲宦官封侯的先例。

作爲劉永成本家的劉濟卻是仗着劉永成的勢,收受賄賂,結交朝中、後宮內官衆多官員,大撈好處,過起了奢靡的生活,這一點還是因爲在朱見深的一味庇護有關。問題就出在皇莊。

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彭時等上言:皇莊之名自古無有,近聞故太監劉永誠之莊田欲立爲皇莊,深駭人情,人嘗謂四海之內莫非王土,何獨以此謂之皇莊?

如此下去,畿內八府不是官府禁地,即爲勢家之莊,百姓何以生存?值今旱澇相仍之年,應主論官私,許百姓入內採食,不得禁治及抽分稅錢。此亦救荒之一法。另外,畿內田土日狹,百姓如何養馬?如今應交馬匹已有虧空,乞有司暫停折賣馬匹。

道理都說清了,弊端也講明白了,朱見深也知道了,還嘉納其言,又說劉永誠由朕自行處分。就這樣,不了了之,沒有下文了。

可是這一次不一樣了,有司報,京城劉濟家被盜搶,還殺傷二個護院,就驚動了錦衣衛,其實錦衣衛還是很有責任感的,後人一聽錦衣衛、東廠什麼的,內心就把明朝這二個特務機構歸類爲反派角色,其實真正影響錦衣衛行動的人是東廠太監或者錦衣衛頭領,遇到好的領導,他們就幹好事,遇到殘暴的領導,他們也就只能殘暴。

比如憲宗皇帝的萬通,他是沒有野心的人,他在錦衣衛指揮使位上,基本沒有大的行爲,平平淡淡度過了自己的職場經歷;再如嘉靖皇帝時的陸炳,他對朝廷中的大臣及文人很尊敬,管理也很寬鬆,他們更多是和平相處,而不是一種監管與被監管的關係。

還有英宗時期的袁彬,“土木堡之變”時被俘虜,身邊的人都跑了,就只剩他一個人護衛皇帝,敵人來勸降時候也寧死不屈,還用自己的智慧將叛徒殺死,在被俘虜的那幾年裡,一直盡心盡責陪護在英宗身邊,英宗回去後,袁彬還爲其平定叛亂,他在位十二年,剛正不阿,清心寡慾,也改觀了當時人們對於錦衣衛的看法。

錦衣衛之所以被認爲是殺人惡魔,其實是做了背鍋俠,畢竟他們的權利是來自於皇帝,他們的職責就是滿足皇帝的需求,當時廠衛的創立,其實是帝王爲了平衡文臣所設立,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有些時候廠衛也很可伶的,太祖時期的“胡惟庸、藍玉”兩個大案後,當時的指揮使都被處死,其實他們也只是聽從命令。成祖後期,文臣力量較爲低的時候,錦衣衛的權利也跌至谷底。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歷史上的背鍋俠也數不勝數,皇帝們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所有人都得時刻準備犧牲,明朝錦衣衛也不例外,他們的所作所爲有些時候也是身不由己,像袁彬等人,他們對歷史有很大貢獻,也因錦衣衛的身份而被人戳脊梁骨。

錦衣衛的加入,很快就把“一點紅”給查了出來,京城內的“俠客”跟錦衣衛來了一場拼鬥,“俠客”們是坐地莊,地頭蛇,有良好的羣衆基礎,而錦衣衛是本地官府,就這樣來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跟官府周旋說穿了,就是被攆着逃,經過一番較量,在一場遭遇戰中“一點紅”戰死,公上銘,公上纓這對兄妹負傷逃亡。一不小心逃避到了章子俊府上。

章子俊一看這對兄妹又來了,還帶着一身傷,明顯是想要躲避一時,可是這樣帶給章子俊是有很大風險的,作爲朝廷官員,肯定要維護朝廷爲先,要不然被錦衣衛發覺,罷官免職就是唯一的歸路,說不定還要充軍戍邊。

另一面,要是“得罪”了這些江湖之人,就埋下了一枚釘子,今後如要出個門什麼的,半途上說不定被圍攻,殺個滿門也受不了哇。大多數人是同情弱者,有人求上門來,還受了傷,這讓章子俊確實不好弄。好在這兄妹倆是半夜翻牆而入,沒有人覺察,還是先救人吧,吩咐家中所有人,不許透露半點風聲,等風頭過後再說。

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序章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
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序章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