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

不日,章子俊吹出的牛皮就在朝堂上爭論起來,自有翰林編修夏志明,侍讀袁潔、嚴祖興、吏部王存禮、國子監祭酒李秉彝,出列道:“陛下,臣等吃過玉米,土豆,能飽飢,味還美,聽說這些全是從極西而來,已在章侍讀府上種植好幾年了。”

爭論的焦點在於畝產上,可畝產到底是多少,卻不知,作爲吏部尚書姚夔生怕自己的女婿大話說過頭,弄出欺君之罪出來,提議何不去章府一探究竟,最做定奪。

對這個提議首先戶部擁護,要真像傳說中所說的畝產能千斤,也不用千斤,能達到五百斤的話,也比目前的粟米二百多斤產量多出一倍,這將大大減輕朝廷對糧食的壓力,所以最起勁的就數戶部了,這可都是錢啊。

而以萬安爲首的禮部尚書鄒幹、刑部左侍郎曾翬、戶部左侍郎原傑、右副都御史滕昭、大理寺少卿宋旻等人認爲,這天下真有此種糧食,早就爲天下所用,爲何全在章侍讀家中,會不會是章侍讀的一個計謀。

此時在西院,章子俊正在吩咐家中傭人準備好玉米、土豆,這是前幾個月收成上來的,第二茬土豆剛種下去,正在拔苗,而玉米也是秧苗狀,只有前院中的幾壟紅薯到了成熟期,等會要全部翻收上來後下第二茬苗,吩咐廚房,等會有大臣前來試吃這三種糧食,所以要提前多多準備清洗好備用。

這是昨天跟岳父姚夔商量好的,估計今日朝堂會有一番爭論後,內閣成員說不定會來府上查看。

此時朝堂上果然爭論很激烈,以戶部、吏部支持章子俊的說法,看着姚夔一付風輕雲淡的樣子,相信這是真的,禮部、工部、兵部一些人感覺是在欺騙聖上,既然有很大一部分朝臣不信,做爲內閣的彭時就提出,讓陛下派人前去驗看真僞即可,而朱見深也興趣上來了,這幾種糧食沒吃過,也沒看到過,最後決定親自去章府一趟,如若不實,章侍讀就是欺君。

皇上要親自去章府,自登基來,朱見深沒走出皇宮一步,這是成化年後的第一次出宮,所以弄的排場有點大,光排場全部到位,又是禁軍開道,又是東廠、西廠、錦衣衛護衛就弄了半天,隨後一幫朝臣足足有幾百人跟隨,直奔西院而去,自有緹騎先去通報,把西院周圍全部由錦衣衛警戒起來,驚動了整個京城。

章子俊什麼都估計到了,就是想不到朱見深會親自來,朱見深爲什麼會來,不是爲了好奇,也不是爲了看糧食,更多的是散心,找藉口出宮遊玩一次,加上對章子俊的印象不錯,整個朝堂全部反對自己跟萬貴妃,唯獨這位章侍讀讚美,加上在錢皇太后的合葬這件事上,朝臣伏哭於文華門外,只有這位章侍讀在維持平息事態。通過這些事,朱見深有意想公開支持一下,只要事情屬實。如果事情不宜,也能保一下從輕發落。

這就是朱見深的性格,柔弱外還有點老好人,雖然胸無大志,沉迷奢靡專寵萬氏,不是明主,可對待朝臣還是很寬宥的。

一聲皇上駕到,章子俊不得不出門跪迎,萬惡的封建社會,這就是所謂的禮,章子俊雖然來到明朝十幾年了,動不動就下跪,從內心還是很有牴觸的,在一番君臣見禮後,一行人就來到了正房客廳,從客廳到大門外面按着官員等級,擠滿了官員,等於是把整個朝堂搬到了章子俊家中,足足有三百多位,前來的有內閣彭時、萬安、劉定之、商輅,接下去就是六部尚書一個也沒拉下,最多的是言官,都御史及各部給事中。

章子俊放出的這根爆竹實在是太大了,特別是戶部,天天圍繞着糧食轉,糧食就是銀錢啊,而章子俊輕描淡寫地道:“畝產能達千斤。”這不是在睜眼說瞎話,就是另有目的,各方勢力也糾纏其中,正在評估章子俊屬於那一派,如果是對手,利用今日的事堅決往下踩,如果是友軍就吹捧。

事情還要圍繞着另一件事展開,就目前劇烈的土地兼併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皇親、勳戚、中官及番僧通過賞賜、乞請、侵佔等方式大肆掠奪土地。而這一切的起因就是朱見深開創了皇莊起,番僧紮實巴乞靜海地爲常住田,嘉善公主求文安地數百頃,德王請壽張地四千餘頃,朱見深皆予。

有了這些先例作爲榜樣,各地的權勢豪強圈地強佔、搶佔就不足爲奇了。

前日戶科給事中邱弘等上言:國初,山東、北直隸土曠人稀,太祖太宗屢頒詔許民耕種,永不科稅。而現在權豪勢家,隨便指地爲閒田,乞請至數十百頃。地逾百頃即是百家之恆產,民生衣食之本,豈可循一人之私而奪百家之恆家呢?乞收前命還給下民,痛革往弊。

朱見深一面答應,這事全怪朕,往後一定要堅決堵住這樣的歪風,還下詔:自今以後請乞皆不許。著爲令。

回頭太后之弟慶雲伯周壽即違禁求涿州四六十餘頃,朱見深又開此例允准。自是勳戚效尤,接踵而來,翊聖夫人劉氏求通州、武清縣地三百餘頃,周壽弟長寧伯彧求武強、武邑地六百餘頃,皆給予。

給事中李森實在是看不過去了疏諫,不想朱見深不復省悟。後又有周彧奏乞武強、武邑民田不及賦額者籍爲閒田。詔遣官按視,皆民所墾闢輸賦之田,便據籍步量之,每畝百步,餘沒入閒田,得七十餘頃,李森不滿上書,要朱見深更正,不想朱見深命刑部郎中彭韶、監察御史季琮覆勘。韶、琮不復步田,但言民產不應奪。周彧上疏自劾說不忍奪小民衣食。朱見深一面詔以田歸民,說了一番民爲本之類的話,要改正啊,另一面又責彭韶等邀名,竟下獄,言官申救方得獲釋。

從這些以上種種來看,朱見深耳根子軟,爲自家皇親謀福利而無視國家根本法律,屢屢挖自家大明根據。

內閣大臣們也是想借用這一次章子俊的高產糧,平緩土地糾紛,畢竟大多數百姓是因爲地少才吃不飽飯。每畝地所產糧擺在那裡,只會少不會多,而土地就成了能不能吃飽飯的根本。

現在每個人的腦子裡全是一句驚雷滾滾的話,“畝產千斤糧”。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去,去章侍讀家釋疑,轟地一聲,整個朝廷全來了,轟地一聲,整個京城驚動了。

從這裡可見目前大明對糧食的需求及看重,牽涉到了每個人得飯碗,糧就是錢,錢就是銀,反過來有了銀,就等於是有了糧,首先彭時是首輔,主持一切,而章子俊只是配合,拿出了玉米、土豆,分別傳看,章子俊道:“陛下,此兩種糧食一謂玉米,一謂土豆,畝產在五百斤以上,可用作主食,可煮、可炸、可烤,味美。最後拿出幾顆紅薯,此糧可畝產千斤,可種植貧瘠之地也能高產,這三種糧最大的好處耐寒耐旱,可廣植。”

衆官員反覆驗看,紛紛稱奇,可以說大部分人還是第一次看到,特別是玉米,黃純純地也有人剝下一粒嘗之。傳轉了一圈下來還是疑惑,怎麼能知道高產,不能只聽章大人一面之詞,所以就三五成羣圍在一起竊竊私語起來。

章子俊必須要拿出最有說服力證明出來,才能信服,所以早就按排好了。

章子俊領着衆臣,在前院左右邊廂房後面,種植了兩壟紅薯,讓工部官員用尺子丈量得出六分地,也就是說不到一畝,隨即自有章家二哥徐經年領着家中傭人開始清理紅薯藤,此時在地頭上的衆多官員已經圍了三層了,有些小臣小官被攔在了府外不得進,挖紅薯現場在內閣彭時的建議下,只留下三品以上及工部、戶部主要官員,而朱見深也摒去掉一切隨從,在內閣六部大佬的簇擁下,對着這二壟紅薯地指指點點,對於農事,作爲皇帝的朱見深是有深刻體會的,每年祭祀農神並親自耕田。在先農壇行親耕禮是明代皇帝禮儀活動的重要內容。

皇帝親耕禮的具體規定。其中,參加親耕活動的百官需提前齋戒。京城官員提前進宮將耕田用的耒耜和種子呈給皇帝檢閱。親耕禮開始時,由戶部尚書和順天府官員分別跪向皇帝,敬上耒耜和鞭子。帝親耕禮所用的演耕地面積均爲一畝三分。 一手持鞭、一手扶耒耜,在地裡來回耕田三次,順天府官員跟在後面播種子。隨後,皇帝把耒耜和鞭子還給官員,然後登上演耕地北面的觀耕臺,觀看官員耕田。親耕禮完成後,百官行向皇帝慶賀禮,皇帝亦對參加禮儀的人員進行賞賜。

這也是後然把一畝三分稱之爲有田地的統稱,古代帝王在春耕時分,親自下地耕田扶犁,爲天下做示範,以勸誡全民課農,鼓勵農業發展,體現了一種表率作用。

所以農事對帝王來說並不陌生,這個開挖紅薯,衆臣還是第一次,紅薯埋已地下,章子俊爲了烘托氣氛,首挖就交給了朱見深。

章子俊道:“陛下,此紅薯首顆定當是爲君所挖。”

而朱見深也是興致滿滿,提着鋤頭就下了地,章子俊連忙跟上去,指着讓朱見深要挖的地方。

朱見深就是來玩的,這樣好玩的節目怎麼能錯過,章子俊早就看到皇上在邊上躍躍欲試,趕緊遞上“梯子”,果然,沒等章子俊把話說完,愉快地下地挖了起來。

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
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