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

有了知府衙門口的六丈見方的水泥面,每日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接下去章子俊要在廬州農貿市場中,鋪設大明朝第一條水泥路,寬二丈,從農貿市場直通西二門,用明朝的度量算爲二里地,換算成米的話就是一里爲三百六十步,爲五百七十米左右,二里地爲一千多米長。

對於這樣的新鮮事物,起先不看好的人,應有了知府衙門前的“樣板”,變成了旁觀,起先想要出來反對的人,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知府是“修橋鋪路”造福後人,在做積德的事,而更多的人就是看熱鬧圖新奇,能用這種沙石泥水混合後結塊的東西,或多或少帶來的還是半信半疑,如果上面走馬車能使用多久而不塌?可是這種路面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下雨天不會泥水到處都是,晴天也不會塵土滿地飛,弄的一身土,走在上面平整而光滑。

這一次爲了做成這件事,準備了大大小小多個石碾子,王芿嶠還準備好了大量的沙石料,在林照磨的鼓動下,“喂,喂,你們別圍着看了,幫着拖石碾子,還有你,你,你,把這些碎石撥弄開”。

這些原本看熱鬧的“閒人”也是好奇,紛紛拿起一些簡單的工具加進了“築路”的行列,雖然沒有工錢,可是人一多,幫着扒拉幾下,也很是滿足。

在這二里路上邊上的商家住戶,多自覺自願地在各自門前扒弄起來,原因無它,此路弄好了,往後出門就是方便了自家啊,而且在古代,修路建橋被認爲是積陰德的事,古人云: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行善不被人知道,就能積陰德,《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常積陰德,惠及子孫。

所以沿途不管是窮苦人家,還是高門大戶,有力出力,有人無力就燒茶煮水,有些商家就在門前擺出饅頭稀粥攤,凡是參加修路的,就能吃上一個饅頭,喝上一碗粥湯,當然這是章子俊指定這些商家爲之的,早前天就送來了米麪,讓這些商家到時煮好放涼後,到飯時發放出去。

短短的二里路上,就像是螞蟻啃一條魚骨,一堆一堆的沙石在碾壓過後的路面上,三二人圍在一起攪拌的攪拌,打水的打水,許多衙役在一旁指揮着,好好!好!差不多了,拌勻了就抹平,不到一天就全部澆築好了路面,爲了防止行人,雞鴨狗貓,小孩子亂跑,林照磨帶着一幫衙役,特別挨家挨戶地關照道:“此水鏡路面需要三日不能踩壓,沿路每家每戶要主動擔起照看,因爲萬一家門口上的水鏡路面損壞了,不光沒有積德,反而要遭報應哇。

哎呀呀呀,這樣的說法,等於是戳在古人的神經上,那戶人家會反對,你看看有許多商戶及大戶人家特意在路邊上搭起了棚子,差人整天守着,更多的人家門口還用一些樹枝竹籤子在路沿圍了起來,防止人畜誤入。

知府定三日後,才能走人,而真正可以過馬車卻要在二十天後才行,這也是此種水泥路的特點,好在明朝沒有載重汽車,一般的運貨驢馬車拉個一噸重物算是超重了。

爲了做這條”樣板路“,章子俊目前一兩銀子也沒賺到,還倒貼了人工開支,把王小姐急的抱住相公抹眼淚,這樣下去可不得了,家中現在每月發給下人的月銀也發不出了呀。

三天後,全城的人似乎全來這條路上踩一踩,拖兒帶女,還有七八十歲的老翁老太,用柺杖東戳戳,西敲敲,人多了就熱鬧了,沿街的商家更是喜出望外,立馬西二門這條街上商鋪的房價飆升,更有人趕着驢馬車前來感受一番,什麼叫做平穩。

最先來府衙找章子俊的卻是都指揮使司的張都司,看到了此種比一些石頭還硬的“水泥”法,如果能用在軍事防禦上,比如城牆… … 。章子俊一聽連忙否決,“啊,啊,這個行是行,不過需求量太大了,還有就是要有鋼鐵做骨架才行,代價太大,加上城牆太高不然營造時會塌,而鋪路就沒有這方面的難度,所以鋪路更好,除了鋪路替代石板,還能做成碎石空心磚頭,此種磚頭不用燒製,還有排水管子、粉刷牆面、建房、建水渠、建水池、建… … 。”

張都司最後說出來的話語,讓章子俊大跌眼鏡,張都司說道:“既然此種”水泥“的用途這樣多,能不能建造墓穴。”

章子俊一聽當時就傻掉了,這也太奇葩了,古人的想法就是不同啊,“嗯!這個,那個,在用途上是可行的,還能做成棺材,不過是不是有些冰冷的感覺… … 。”

不想這位張都司來勁了,“哦,這可是好想法,比之用石頭做成棺材成本減輕了不少,我看行。”

沒法啊,古人把墓穴這種身後事看的無比重要,官越大越看重,難怪只要那一位帝王登基,首先就是選墓地,造墓穴,而底下的這些當官的也早早修建墓穴了,一些家資還算豐盈的人家,早就安排上了棺木,用上好的木頭,爲自己造一個結實的“壽棺”,放在自家祠堂裡面,每年都要請人上一遍油漆。

剛送走了這位張都司,就來了一羣商人,這羣人全來自烔煬老街上的,因看到西二門二里路上的“水泥”路面帶來的好處,前來要求知府大人爲烔煬街也一樣鋪設一條。

章子俊的生意來了啊,面對這羣精明的商人,早就想好了接下去的操作了。“大家靜一靜啊,不瞞各位了,本府已沒銀子再鋪一條這樣的”水鏡路“了,不過營造這樣的路,關鍵要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聽說在城南外十五里河上有一家名謂“廬州水泥廠”的地方出售此種水泥,只要把水泥買來,加上一些細河沙,小石子就能做出“水鏡路”出來,爲了這條西二路,像這樣的修路,原本要差徭役,還要徵修路稅,考慮到百姓窮苦,生活不易,本府動用了府庫的官銀,要知道庫銀是朝廷的,不是本府可以隨便使用的,這樣做本官已經冒着割職的風險,不過麼,目前那邊好像沒貨,前一陣爲了鋪西二路,早就被賣空了,如果誰要買的話,可以去排隊先定貨。這水泥不是本府說好就好,用途還真廣泛,除了鋪路什麼的,建房啊,造墓啊這些,想要做成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全都不在話下… … 。”

沒法啊,章子俊現在太窮了,需要爲水泥做廣告了,像這樣的機會怎麼能錯過,不說點好就太可惜了,所以往後需要水泥這樣的東西,只能讓這些人自個去找王侃買吧,官員是不能做買賣的。

知府大人親自說好,那就真的好,不過這樣一來,知府大人話裡話外是讓商戶們自己去解決鋪路的問題,來時本想着讓官府出資營造,可此時聽知府大人一說,才明白了,原來要各家自行解決建造所需的銀錢,不過想要鋪成“水鏡路”知府大人可以幫着指定一個鋪路隊,這工錢也要各家各戶出,最後知府大人說了,對商家這樣的想法,知府是讚賞的,大力支持,等路鋪好,可以知府背書,爲大家立一個功德碑。

這種水泥不光是這些店家商人看到了好處,還有一些城中的大戶人家,名門富戶們,要在自己家中鋪條小路,修個圍牆,建個門首什麼的,當然隨後全被知府守門攔在了府外,在大門外的“樣板”上,豎着一塊牌子,上面寫上“水泥”購買的去處。

這塊六丈見方巨大的似石非石的東西。整天有人在上面來回觀看,不管是下雨日曬,堅硬平整。章子俊很明白,當一種新的東西出來後,古人的好奇比後人更甚,隨着時間“水泥”就會慢慢被接受,目前心急也沒用,所以要賺錢還得利用擴建市場的方式,把商品房這一塊抓在手裡,這樣在建造這些房子時,可以把水泥用上去,當大家看到這種水泥可以鋪地、切牆、粉刷、做地溝、暗渠比原先的石板要方便,成本又輕時,就會照着去做。古人缺少的就是想像和實踐。

目前在市場裡外,讓大家感受最大的是平時泥濘的道路變得乾淨整潔了,幾個月來,章子俊和盛彌一老一少在市場建房時來回巡視,知府大人成了工地上的包工頭。

“來來來,在路邊上挖排水溝時,不能這樣敞開着,到時這水溝裡的污水暴露在外就會很臭,所以要做成暗溝,在沒有水泥時,這種排水溝用石條砌成,這樣做成本很高,目前有了水泥後,做這樣的排水暗溝就很容易,大家看先用磚頭在土溝裡砌成一條溝出來,在內用水泥加河沙粉刷,在等涼乾的時間內,用此種水泥,在邊上做成大小一樣的板,幾天後就把這些水泥板當成石板蓋之,就成了一條暗溝,上面站人或是走人也沒問題,重要是這溝不光是下雨天排雨水,還能把沿街屋裡的洗手、洗臉、洗菜這些水倒入裡面去,再也不要直接潑到門外的路上了,招來蚊蠅。”

水泥的應用興起了一個新的行業,就是在十五里河道中挖沙,一些原本外來流落到此地的流民,一些貧苦人家,紛紛揹着揹簍在河灘邊上挖沙,背到廬州農貿市場上,專門有一處收購點,一揹簍三文錢,一天只要背十次就能賺三十文,這還是用揹簍,如果是用驢車拉的話,一天能賺半兩銀,此時在廬州一文錢能買到一碗酒或是一碗醬油、又或是一碗醋,還能買到一個麪餅,三十文錢養活一家三四口是沒問題的,這也是章子俊有意放水,要把這些預付買房的錢花完。原本在古代建房投入是很大的,所選房柱,房樑的木頭,全要經過幾年後風乾,還要油漆彩繪,雕刻一些花草猛獸,製作花格窗戶,牆面全部是木板拼成。可是章子俊所建的“偷工減料”就是用圓木頭去皮後,搭建一個房屋的架子出來,上面用蘆蓆一鋪加上瓦片,外牆有些用磚塊砌,更多的是用一些石末煤渣子加入水泥後壓制成型,晾乾後的大塊空心磚,取名曰:“免燒磚”,爲自家謀福利,挖空心思賺錢。

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
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