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

目前的信芳不是瘟疫了,而是一場人爲的饑荒,好在勝芳地處平原水網密佈之地,河裡的水草,河邊的野草,水中的魚蝦之類繁多,不至於餓死人,可是目前大家怕了,最餓也不會去河邊找吃食,原因就是前一場的霍亂,生怕再一次感染瘟疫,其實在章子俊看來,河裡的魚蝦還是能吃的,只要在烹飪中煮熟,絕對不能吃生魚,是的,明朝人喜歡吃生魚,什麼生魚片早在明朝時就流行了,蘸着蔥薑蒜調的汁,窮苦人家蘸點鹽、醬之類吃,很普遍,在信芳城中,就有一家專做生食的酒譜鋪名曰河鮮齋,什麼醉河蝦、生魚片、熗河蟹、漕米魚、泡蝦米一應俱全,用的全是當地河鮮,配上大量香料,平時食材用鮮活佐之,配上一碗自家釀的甜米酒生意火爆,如果放在五百年後,有些當今明朝流行的吃食,肯定要被查封,內中肯定有寄生蟲,特別是生黃鱔片、河蚌肉等水產,再說了這幾種菜,吃的就是一個鮮活,在古代可沒有什麼重金屬、化學藥什麼的,在章子俊眼中如果要說衛生條件,什麼也沒有,也就是斬殺跟成品做了一個隔離而已,洗刷全在河邊完成,霍亂菌很容易污染到這種魚蝦上,而現在瘟疫已過,就又開始吃喝起來,無奈城中的糧食稀少了,爲了一口吃的,也就靠山吃山,靠河吃河了。

王家府中已斷糧二日了,喝的全是無米之粥,一大碗湯裡面有紅棗、山藥、小赤豆、肉桂、白果、桃仁、甘草等,凡是能當吃食的藥材,熬成了一鍋,連喝二大碗也能充飢,而城中一些人家就開始扒拉河草、割野菜充飢。

自從陶魯以老賣老地詢問王小姐,有現成的夫君可嫁,可否願意時,王小姐早就躲進後院閨房閉們不出了,瓶丫頭道:“小姐,那人很兇,奴婢也怕。”

王小姐道:“傳個話有什麼怕的。”

瓶丫頭道:“小姐,避開幾位叔伯,把一個男人引入小姐閨房,有違大防,對小姐名聲不好。”

王小姐:“死丫頭還知道名聲啊,那天早就被壞了,沒聽見王二叔那種陰陽怪氣的腔調嗎?說我不能再主持王家了,王家丟不起人吶。”

瓶丫頭道:“小姐,王二叔就想分家,三叔跟二伯不想分家也難了,二伯也說了,小姐再不出嫁怕耽誤小姐終身,也想分家。”

王小姐哀嘆一聲道:“你也看到了,如果分了家王家在勝芳就四散了,再說家中,沒有一個能頂的住,全自顧自的小家,這幾日來反而那人在主持着整個王家,林管家來說還分配着全府中的糧食用途,當然我也同意了他這樣的做法。”

瓶丫頭道:“聽二伯說,如果小姐真嫁給那個人,也算是王家有了真正的靠山,往後在勝芳再也不怕姚家了。還說那人學問很大,是朝中翰林出身,小姐等的不就是像他這樣的人嗎。”

王小姐道:“呸呸呸,誰要嫁給她了。”

瓶丫頭道:“小姐啊,可二伯好像同意這門親事,其實小姐早就該嫁人了,再說那天小姐被他又是摸… … 。”

王小姐喊道:“死丫頭該打嘴巴,這樣的下流話也能說出口。”

這閨房裡傳出了一陣嬉笑聲… … 。

只聽樓梯口傳來吳媽的聲道:“小姐,今日又是這種藥粥,給小姐的還有一小碗紅棗蜂蜜水,這是伯爺特別關照的,說小姐病剛好,身體還虛着,現在家中沒糧了,喝點紅棗蜂蜜一樣能,能什麼來着,能能補充血糖。紅棗能補血。哎,血糖是什麼,老身也聽不懂。”

瓶丫頭接過吳媽的食盤道:“那人很關心小姐啊,哪像我們這些做下人的,只能喝一碗藥粥,一會就餓了。”

吳媽接口道:“小姐,聽伯爺說,糧食就在這幾日能運到,讓大家不要慌,還有那位陶大人也說了,讓霸州知府派人在中亭河上等着糧船呢。”

瓶丫頭一邊給王小姐準備好碗筷,一邊說道:“小姐,要奴婢看,還是答應了這門婚事吧,嘻嘻嘻。”

王小姐滿臉羞紅地飯也不吃了躲進帷幕後,瓶丫頭對着吳媽調皮地吐了吐舌頭道:“以後呀,小姐有人關心着呢,不用我們做下人的整天惦記着。”

在王小姐的內心,這些天下來,也有了一種說不明的情愫,王小姐的父母在山西經商,王小姐之所以在勝芳是應二伯的一再鼓動,二伯家也有三兒二女,可是這幾爲全不是經商的料,前些年,二伯讓大兒子去福建收茶,結果茶沒收上幾兩,卻在當地娶了一戶茶商之女爲妻,不回家了,沒法二伯又盯上了二兒子,可是這位就是個書呆子,整天之乎者也,體弱多病什麼也幹不了,最後的小兒子更是紈絝成性,做生意賠的多,賺的少,幾年下來就把二伯家賠的精光,爲了二伯家,聯絡了幾位叔跟二伯一起合股南下經商,在勝芳就站穩了腳跟,王家在這裡做大,光靠山西老家是不現實的,缺少的就是能主持一方,能經營生意的主心骨,就這樣王小姐雖是女兒身,卻在生意上有天賦,經二伯好說歹說,王小姐的老父就讓小女來到了勝芳主持大局,在王小姐的主持下,利用王家在山西的商路及官場上的後臺,果然這幾年中才慢慢做大。

姚家經過這一次的瘟疫後,家裡死了大半,能幹活的幾位老掌櫃也在這次疫情中死了,剩下的全是無頭蒼蠅一樣,當家的姚雍也差點死掉,等回過氣來一看,只能跟王家聯手了,其實兩家也沒有什麼生仇大恨,全是害了眼紅病鬧得,想在勝芳一家獨大。這一切全是姚雍的大哥姚仁鬧出來的,姚仁沒讀幾年書,卻好勇鬥狠,爭強好勝,因爲姚仁有一個官身就是巡檢司,也就是地方上的捕盜官,巡檢司的設置、裁撤、考覈、升遷等事宜,皆由兵部統轄。然而,明代巡檢司不屬於軍隊設置,而屬於州縣掌管,由緝捕盜賊的“弓兵”組成,是地方武裝力量。 巡檢司儘管品秩不高,但在地方事務中卻很重要,對基層治安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盤詰過往奸細;二是嚴查販賣私鹽;三是緝拿潛逃兵卒;四是盤查犯事逃犯;五是緝捕強人盜賊;六是拘留無路引及生面之人。顯而易見就是個肥差,其中的貓膩很大,最初姚家就是利用姚仁發家致富的。

正當全城陷入絕境時,在次日清晨,勝芳河上駛來了五艘二百料的運糧船,由霸州巡檢司押運,姚仁作爲巡檢大刺刺地站在船頭,身邊二位胥吏一左一右,隨後的船上分別是弓兵守衛押運,船上卻掛着伯爵蟒旗,這一次刑凱也來了,六日前,當看到章子俊的親筆信,讓章二寶把府中的存糧,足足一千石裝運到霸州勝芳時,很是疑惑,當姚仁告知伯爺在霸州碰到了瘟疫,裝運這些糧食時救急之用時,做爲大哥的刑凱也坐不住了,帶了四名親衛自告奮勇押運而來。

按着信上的要求,二船的土豆,二船的紅薯,餘下就是玉米,加起來足足千石,也就是一石等於一百五十斤,這是章子俊算計好的,目前伯府經過三年的經營,土地由原來的二十頃,擴大到了六十頃,去年基本上解決了府內所有人員的吃飯問題,不用向外購買糧食,除了三種高產糧外,小麥、大豆、高粱也獲得了豐收,還利用河灘地種植了上百畝水稻,這些收穫的大米,小麥成爲了主糧,把紅薯、土豆、玉米作爲副糧。在府內還開了一個釀酒作坊,把紅薯、高粱這些作爲了釀酒的主料。對於這些,章子俊早就盤算的很成熟,就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副糧越多,各種肉食就多,雞鴨魚肉都能實現了,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區域內就是一個生態,作爲從小從農村長大的章子俊,顯然不會浪費這種自給自足的發展。而且實施起來沒有技術上的難點,而人力是最廉價的。

這一次運來的全是副食,關鍵時候能當主食,拯救饑荒,還能進一步把這些“高產”作物推廣出去。章子俊可不想利用這些“高產糧”去發財。

章子俊的“高產糧”朝廷也在種植,可是隻限在幾個皇莊,一些大戶人家試種,出產的這些糧食只當是一種零食,偶爾調調口味,比如目前在京城就有了“烤紅薯”擔夫,在街邊烤着當零食賣,就跟賣酒釀圓子的在一起。

要把這些當成了不可缺的糧食,需要朝廷大力推廣才行,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急也沒用。

此時的主食主要是五種,一曰蜀黍,這個蜀黍就是高粱、有的地方叫蜀秫、秫秫、 秫黍。二曰小米爲稷,又稱粟。 三曰小麥,四曰稻米。五曰菽,各種豆類的總稱。五穀豐登指的就是這五種穀類。不管怎麼樣,章子俊很有信心今後玉米、土豆將成爲新增加的主食,而紅薯就是最重要的副食。

雖然運來了千石糧,一個勝芳現有人口有二萬餘,也不夠分的,每個人只得了二個紅薯,或是二個土豆,一個玉米,而霸州府衙的義倉儲糧早就賑濟光了,剩下的就是戶部的官倉目前還未動,這個官倉每個府都有,每年由戶部審覈,知府譚璋目前也沒法了,早就回了霸州要動用官倉,所以想着霸州府開官倉賑災指望不上,也不會把糧食全運來勝芳,此時的霸州管轄着四鎮十三屯,屬順天府管轄,就算官倉放糧,輪到勝芳鎮也是杯水車薪,目前章子俊面臨的不是姚、王二家的人丁口糧,而是整個信芳城中的二萬百姓。

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序章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
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序章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