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

整個明代最沉溺於宗教方術的皇帝有兩個——成化皇帝朱見深和嘉靖皇帝朱厚熜 。與嘉靖單戀道教不同,成化時期是一個“僧道俱幸”的時代,以李孜省爲首的僧道方士們不但獲得了宗教上的崇高地位,甚至佔據重要的官職和部門,作爲制衡朝臣的主要力量,登上成化朝的政治舞臺,和宦官、後宮沆瀣一氣、把持朝政。

這樣一來最跳腳的就數這些“十年寒窗”苦讀的文官了,很明顯朱見深繼宦官後讓這些僧道方士來制衡朝臣的又一支力量,可以說李孜省是成化朝最成功的方士,他也是江西人。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江西這個神奇的地方。江西自北宋起人口稠密,地少人多,老百姓想當農民沒地、想經商沒錢、想做工匠又恥於身份低下,都希望科舉入仕。但僧多粥少、名額有限,而術士絕對是另一份極有前途的職業,無需資本投入,又不必放下讀書人的體面,還免去經商、做工的操勞,幹得好了出入宮廷加官進爵,至不濟也能行走江湖混個溫飽,所以,江西士人對這一行當趨之若鶩。明代江西出了數位著名方士,給明成祖朱棣堪定陵址的廖均卿是興國人,整個十三陵可以說是他挑的地方。導致明英宗復辟的“奪門之變”中,爲主謀石亨指明“天意”的方士萬也是南昌人,後來官至工部尚書。正一道天師派的祖庭也在江西貴溪龍虎山,除了張元吉等歷代天師,到了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邵元節也出自這裡。他們都依靠方術開闢了一條通往權力核心的新途徑。

朱見深日益對文官的不信任是因爲早年兩爲太子, 幼年卷於皇位之爭,精神壓力極大,對文官們無好感,主政後又離不開這些文官,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後又兩宮皇太后爲爭英宗合葬跟朝臣弄得很僵,所以對文官集團產生不信任,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只有萬貴妃陪伴,主政後重用宦官,發明了一個新官職“傳奉官 ”,後又重用方士僧道,所爲這一切是內心缺少安全感,總覺得有朝臣針對自己。這才放任萬貴妃插手朝政,又放出宦官汪直組建西廠。

天順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見深下了一道詔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爲文思院副使。這便是“傳奉官”之始。“傳奉官”是當時人們稱呼那些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很明顯,這違反了正常的手續,卻只是爲了滿足皇帝或者後宮中某個妃嬪或宦官的願望。這一舉措對制度的破壞,帶來了三個後果:

第一,從此,皇帝視官爵爲私物。只要皇帝喜歡,可以隨意地任用官員,從而破壞皇帝與官僚士大夫之間的平衡。朱見深自己,也往往一傳旨就授官百數十人。對於士大夫們來說,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這樣的行爲,無疑將官爵變成了“人主私器”。

第二,傳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說明其中大部分人是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官職的。對於一個文官政府來說,混雜着一大批出身於軍人、僧道、工匠、畫士、醫官的官員,朝廷的文化認同性必然產生問題,在運作中的衝突必然加劇。而傳奉官中多數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結交宦官或者行賄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職,他們的在職也就大大地敗壞了吏治。

第三,既然傳奉官由宮中旨意直接傳授,而又不需要經過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宮中大權的嬪妃及太監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賣官鬻爵。據說,樑芳取中旨授官,累計達1000人。傳奉官的泛濫,引起了許多官員的不滿。

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張稷上疏,談及傳奉官給朝政帶來的混亂。張稷說,自有傳奉官後,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識的,武官中竟有從來沒拿過弓箭的,自古以來,有這樣的政治嗎?因此,官員們紛紛請求淘汰傳奉官員。朱見深雖然有時也偶爾淘汰一些傳奉官,但是總體上是傳授的要比淘汰的多。

爲何章子俊說朱見深是“昏君”,是因爲隨後的操作中,越來越看不明白朱見深的一系列騷操作,而後又大肆封賞僧道官,這就讓章子俊徹底明白了皇帝的內心,寧願信鬼神,也不願信朝臣,而宦官、僧道官、傳奉官這些,只不過是擋在前面的炮灰,把自己包裹起來,已求得自身“安全”。

李孜省是南昌人,曾經以布政司吏待選京職,後因貪贓事發,斷送前程。他沒有回鄉,而是藏匿在京城等待機會。得知當今皇上好方術,就苦學“五雷法”,這是一種祈禱術,據說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

經過多年苦學,學有所成的李孜省結交宦官樑芳、錢義、韋興等人,以符籙進獻,得到皇帝賞識,被留在身邊使喚。此外,還精通房中術,一專多能。

用章子俊的說法推測,李孜省大概算是一個懂氣象預報的性心理諮詢師。比一般的老農觀天看日測天氣強一點,在房中術方面,懂得女性滿足的手段,還能讓宦官在兩性上,雖然沒有感官上的享受,卻能獲得心理滿足感,聽說在大明的東面島國,有使臣專門來明朝學這一個,在許多案例中,溝通深宮中的皇帝和江湖上的術士,出身底層的宦官起到了良好的橋樑作用。

兩年後,大概是李孜省的法術經常應驗,授太常寺丞。御史楊守隨以“太常職司祭祀,應慎重選人,怎可用贓穢罪人”請罷之,給事中李俊亦以爲言。朱見深不得已,乃改其爲上林苑副監,可見不是不知道此人的來路。

而李孜省得官的途徑是成化朝最被士大夫們詬病的弊政——不經吏部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選官過程,直接由宦官“傳奉聖旨”任命的傳奉官。打破了兩個常規:一是避開了士人通過科舉而仕逐級升遷的正常途徑,直接做到七品官;二是打破了明朝吏難以入官的慣例。

繼李孜省之後,方士鄧常恩、趙玉芝、凌中、顧玒等人都得到了朱見深的寵幸。當時各路僧道、方士、工匠雲集京城,這些人都以宦官爲經紀人,被推銷至皇帝面前,吏部尚書尹旻天天跑到左順門“候接傳奉”,按例,第二天他要到御前去補奏,後來連宦官們也覺得他煩,叫他接旨授官即可,不用再走程序。

雖說看上去只是一個七品芝麻官,但是朱見深對李孜省寵幸日甚,並賜其兩枚印章:一曰忠貞和直,二曰妙悟通微,許共密封奏請。又賞賜金冠、法劍等物。

李孜省勾結樑芳等太監,又以萬貴妃的兄弟們爲外援,在皇帝的指示下,開始干預政事。

就在這一年,大明西南天有異象,連續地崩,先有麗江山崩,雲南麗江軍民府,巨津州白石山約長四百餘丈,去金沙江二里許,一日山忽裂分其半,走金沙江中,山上木石依舊江水壅塞,淹田漂廬,府州及察院具報以聞。後有雲南劍川州地動,大理府地震有聲,民屋搖動。通安州,人皆偃仆,牆垣多倒塌。至亥時,鶴慶府、劍川州地大震,由亥時至天明,連震一百餘次,直到午時方止。廨舍牆垣倒塌,壓死軍民囚犯皁隸二十餘人,傷者多人。鄉村民屋倒塌一半,壓死男婦不知其數,到二十四日卯時方止。

是年,潯、梧、高、廉百姓反抗,旋敗。廣西田州(百色、田東、田陽地)頭目黃明起兵,亦敗。是年,四川越巂衛一日地震七次,數日後又連震。

這可嚇壞了朱見深,急招李孜省詢問天象,在李方士的一番玄天說地之後,要在午門口起一高臺作法。朱見深又任方士李孜省爲右通政,月擢李孜省爲右通政,寄俸於通政司,仍掌上林苑事,旋遷左通政。時傳奉官日多,方士僧道因此升官者數遷人之多,方士顧玒爲太常寺少卿,方士趙玉芝、凌中亦累升官至太常卿,道士鄧常恩亦進爲太常寺卿,均與李孜省相倚爲奸。此次以中旨授官者達數千人後。取太倉銀三分之一入內庫,供方士們作法祈禱平安。

至次朝中大臣言官們實在看不過去了,紛紛上書皆極論傳奉官之弊,首及李孜省、鄧常恩等人,有南京禮部右侍郎章綸上疏曰:“李孜省乃是奸詐佞臣也,專弄左道邪術、虧損國體,大失人心。吾朝自有能人正士,早年吾聖人家章子俊就能先卜泰山異動,而方士李孜省之流索取太常金銀,乞望割恩於壞事之小人,明正法典以告天下。”

臥槽,章子俊好好地在廬州,正享受着地主老財的奢靡生活,無辜躺槍。

此時的朝中大臣,不管以前跟章子俊作對的,還是交好的,被章綸的上疏一提,纔想起大明朝中還有這樣一位讀聖賢書,曾官至翰林講學的聖人後學,唉呀,同是聖人後繼的文官,如果此時讓章子俊上疏駁李孜省的左道邪術,事情不就成了麼?

在這些朝臣們看來,章子俊跟自己一樣是讀聖賢書的文官,以前章子俊很是低調,卻在玄學、奇技淫巧上讓人詬病,對章子俊有點嗤之以鼻,可此時跟這些方士假道術一比,卻不那麼認爲了,因爲章子俊在朝時,所說的論調都能用聖人之言作爲支撐,所做的事爲國爲民,唉呀呀,慚愧,慚愧… … 。

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
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