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

米脂因米脂水得名。米脂位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米脂水在縣東南一百步處,其地沃宜於種植穀子,穀子碾成小米金黃金黃,煮成小米粥上面漂了一層油脂。也許米脂的小米還有什麼成分,使女人吃了長得漂亮,個個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長得健美,大有作爲。“綏德的漢”爲什麼和“米脂的婆姨”齊名呢?到綏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綏德自古爲“天下名州”,地處陝北腹地,是大理河和無定河交匯之處,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聰明、勤勞、儉樸、堅韌不拔。名州的漢子更是出名。高大、彪悍、英俊的綏德漢,頗有北方陽剛之氣。

三國時的天下美人貂蟬是米脂人。才貌雙全的呂布是五原郡九原人。貂蟬嫁呂布,呂布戲貂蟬,史書記載各異,且不去管它。但是,米脂的女子長得漂亮,綏德男子長得英俊,卻是事實。陝北那句名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可以說,家喻戶曉。

正是因爲這樣,在此時但凡在米脂和綏德發生的許多糾葛,多跟男女關係相關。這也是西北人的性格豪放不拘成正比,這就生出許多婚姻上的事出來。

米脂縣令姚尚悟,成化二年三甲第二百零九名,青州人氏,起先在洪洞縣任縣丞,苦熬了八年後升官爲米脂縣令,主持一方行政,爲官還算過得去,雖然沒有什麼政績,維持地方安定也算是夠格。

在元朝泰定三年,當時的縣令呂東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寬加高舊有寨牆,局部段落砌石壘門,包括馬號圪臺、城隍廟灣等處,即所謂上城(又名小城)。

到了明朝洪武六年,綏德衛駐米脂守禦千戶王綱再修上城。駐軍一個千戶所。直到成化五年,因邊關吃緊,知縣陳貴興土拓城,將上城擴大至東城圪嶗。直到現在的縣令姚尚悟接替後,隨着整個延綏地區的軍事化,人口增多,山下興建許多民宅商肆,沿流金河(東溝河)北岸形成揹負城郭的居民區,米脂逐漸成埠,是一個外接榆林,內接綏德的交通樞紐中轉息腳處。所以驢馬店,打鐵鋪,客棧,酒肆,興旺繁華,現有人口一萬六千餘。

在北岸外有一年輕小夥子,姓楊名六郎。長得眉清目秀,脣紅齒白,氣宇軒昂。寺口巷有一富貴人家,家主世代經商,在米脂已經三代了,姓馮因年事已高,不管馮老爺怎麼努力,家道不興膝下只有一個獨生女,叫婉琰。這名字出自《抱卜子,中篇》崇婉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琅於毛墨之端,可見馮家對小女的期望,因膝下只此一女,長的花容月貌,不愧爲米脂的女人,容貌賽過昔日的貂蟬,馮老爺不捨得女兒外嫁,一心想要爲女兒找個不錯的上門女婿。

隨後便有許多後生要做馮家的上門女婿,有的衝着馮家的家財,有的貪圖賽貂蟬的美貌,紛紛前來主動說媒。

楊家六郎家境貧寒,可當不住六郎年少青春,氣度不凡,風度翩翩,雖然沒有考取功名,馮老爺見楊六郎身強力壯,容貌端正料想以後必有出息。有心招他爲婿,便邀請媒人到楊家提親。

還別說這位馮老爺的眼光真是獨到,作爲女方家主動招媒人提親,也是獨到。更爲獨到的是還讓人畫了楊六郎的畫像,讓女兒看,這小夥多麼地英俊,看看騎在馬上的英姿,要是手中拿着一把方天畫戟的話… … 。

可楊六郎的父母覺得兩家家境懸殊太大,貧富差距這麼明顯。只怕媒人是拿他們取笑,起初並不敢答應。

一次不成功,這位馮老爺並不覺得丟臉,反而更覺得女兒應該跟楊六郎很相配,所謂是郎才女貌,後來媒婆幾次到楊家提起這事,又說明是馮老爺子看中了楊六郎,六郎父母這才答應這門親事。

總算兩家口頭上約定結親,卻沒有信物憑證。楊家雖答應了婚事,無奈家中實在貧困,一時間拿不出聘禮,婚事便一拖再拖,可謂好事多磨。就這樣,拖了將近一年。馮老爺子急了。催促楊家趕緊來娶自己女兒,並表示不需要聘禮只要六郎入贅就行。

爲何這麼急,這馮老爺子也是奇人一個,因爲感覺自己年事已高,說不定再這麼拖下去,一閉眼就看不到女兒成婚了。楊家聽了這話,也不好意思再推脫。便讓馮家挑個日子,兩家正式結爲親家。

隨後馮家定爲二個月後成親,不料只過了一個月,馮老爺子突發疾病,不出幾天便駕鶴西去了。

馮老爺子死後,留下萬貫家財和未婚的女兒。外人見馮家有錢,想來娶了馮家女兒必定能得到豐厚的嫁妝。一時間上門提親的,入贅做上門女婿的人幾乎踏破門檻。

目前馮家只剩女眷了,自古碰到家中這樣的變故,如果沒有男人做主就讓叔伯出面了,就這樣婉琰的叔叔叫馮寶,見侄女年紀大了,可是遲遲沒人迎娶。只怕這侄女以後沒有依靠。 同嫂子商量之後,便一力做主,把婉琰嫁給了南門的教書先生錢德茂做填房。

再說楊家,因這一場變故,原本就畏畏縮縮的這門親事,便又停了下來,原因是馮家喪期,如要成婚還得等喪葬過後才行,這服喪期最少也的等一年半後了。

話說南門錢家,也是書香門第,雖不是富貴,也是米脂有名有姓的人家,到了錢德茂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好在還有秀才功名,便辦了一個私塾混口飯吃,日子過的還算過得去,這位錢秀才中年喪偶,就一直沒續絃,原因是因爲自視太高,在米脂這樣的地方,有秀才功名的人很少,這裡不似江南,文人墨客遍地,雖然已經年過四十在他眼中,能配的上自己的必定要相貌姣好,還要能歌能文,可謂是出得廳堂,下得廚房。錢秀才還有一個“優點”喜好打聽別家隱私,搬弄是非,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能把死人說活了。

正因爲有這樣的“愛好”,曾打聽到馮家小姐婉琰貌若天仙,賽過貂蟬,就託人結識了馮寶,許給馮寶好處後,讓侄女嫁給自己做填房,不想馮寶一口答應。

錢德茂在這樣的年齡迎娶一位二十三歲的美嬌娘,自然心中無限歡喜,成婚後三天,錢德茂突然好奇地問婉琰:“娘子長得美貌,父親又是大財主。怎麼到這個年紀纔出嫁?”

這話問的婉琰很難受,可面對自己的相公,也不好隱瞞什麼,面色抑鬱,眉頭緊蹙。一會低頭,一會嘆息。然後錢德茂對婉琰道:“娘子,我們已經是夫妻。還有什麼話不能說呢?娘子若有什麼苦衷可以告訴爲夫,沒準還能爲你分憂。”

錢德茂本身性格就喜好打聽別人家的隱私,對自家的娘子怎能放過?婉琰只能坦誠地跟錢德茂說道:“父親在世時,曾把奴家許配給北岸的楊家六郎。原本準備好了再過二月就成婚。

不料,家親不到一月就過世了。因爲兩家之前沒有交換過信物,楊家也沒有送過聘禮。父親死後,兩家都沒有再提起這門婚事。

說着說着,不禁落淚,想起父親給自己看的畫像上六郎那英俊的身姿,再看看面前這位滿臉皺紋的錢大秀才。不覺哀嘆出聲。

這位錢秀才的嘴巴能說會道,就對婉琰道:“嗨!說來夫妻都是緣註定。有些人相伴終生,有些人沒有那夫妻緣分就是強求也強求不來。這些都由天註定的,娘子就是傷心難過也沒用。“錢秀才很是得意,這麼美貌的佳人,成了自己的娘子,可笑某人就是沒有這樣的福氣爾。可是回頭一想,內心卻泛起了一陣陣醋味,原來娘子心中有人。

又過了幾天,錢德茂的一些同行及學生恭賀他新婚,便在外面設了酒席。喝得正開心的時候,有人打趣錢德茂道:“錢兄,聽說嫂子嫁妝豐厚,可謂是一夜暴富呀。”

錢德茂聽到這些話,卻心裡並沒有一夜暴富的欣喜,大家覺得好奇,便又追問緣故。錢德茂趁着酒興便把婉琰跟自己的閨房之語給道了出來,這錢德茂啊,就是一個大嘴巴。

衆人聽了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心中清楚這錢德茂夫妻兩目前只怕是男方剃頭擔子一頭熱,婉琰怕是不滿意這樁婚事的。

只是作爲外人,並不好過多地去說什麼。一時之間竟都沉默無語起來。

話說錢德茂這些”狐朋狗友“當中有一個人叫做楚德清學生,二十五六歲的年紀,平常做事做人都喜歡耍小聰明,爲人刁鑽。

本來只是人家夫妻的秘密,被錢德茂這大嘴巴一說卻讓大家都知道他妻子有不軌之心,對這樁婚事心存不滿。如果遇上善良人,人家也只是聽聽,沒準還會讓家中媳婦在走動的時候勸勸婉琰安心在錢德茂身邊,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可是這中間有一位楚德清這樣的人,可不是把把柄送到人家手上,引狼入室了嗎?楚德清自從聽了錢德茂這話之後,心中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序章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
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序章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