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

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

這一次來吐蕃的支教夫子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此人是曾是洛陽的崇文館主事。

這裡的崇文館就建設在藏布江邊上,桑布扎走上前時,就有唐人的學子前來詢問。

桑布扎行禮道:“我來尋現在的崇文館主事。”

現在的吐蕃崇文館主事名叫張大安,是一個年歲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很年輕。

吐蕃的四月剛恢復溫暖不久,到了午時正是陽光正好。

他跟隨着一個學子來到一處草原,這裡的水草十分茂密,還有十餘頭在這裡啃着草,牛羣看起來總是移動得很慢,但當過一段時間再看去,纔會發現它們已換了一片草地。

草地上的積雪還未完全化去,能夠見到星星點點的白雪,但青草已先一步長了出來。

吐蕃的四月天其實寒冬還未褪去,四周依舊是寒冬與肅殺的寒風。

孩子們提着線正在放着紙鳶,對於善於丟石頭或者趕牛,殺羊的吐蕃的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從未感受過的活動。

有的女孩子長得並不多麼高的時候就要嫁人,還有的男孩子在剛能記事開始,他的人生就沒了這麼多的色彩。

孩子們在草地上與天上的紙鳶,形成了一片春日裡少有的溫和。

這種場面在吐蕃確實是少見的,在以往吐蕃的孩子們不會這麼多聚集在一起玩耍,那時候的孩子們多數都在自己的牧場中,與牛羣或者是羊羣一起長大。

孩子們有了玩耍的樂趣,一切看起來都更好。

唐人的學子領着桑布扎來到吐蕃的崇文館主事面前。

“先生,這是吐蕃的大臣,桑布扎。”

聞言,張大安這纔回身看去,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吐蕃使者,笑道:“你都這麼老了。”

桑布扎撫着灰白的鬍鬚道:“以往我時常去崇文館與京兆府走動,原來你還記得我。”

張大安道:“我記得,那時候你是來唐的使者,你還與禮部打過架。”

“哈哈哈……”桑布扎笑着道:“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像是兩位多年不見的好友,那時候張大安也在京兆府任職過。

桑布扎又問道:“怎麼會來吐蕃?”

“崇文館缺少人手,現在的洛陽與長安需要能力更強的臣子,再者說我也想來吐蕃看看,上個月纔到。”

看張大安穿着唐人特有的衣裳,就連他也克服了吐蕃的酷寒與氣候。

桑布扎低聲道:“唐人是勇敢的,你們都不害怕吐蕃。”

張大安道:“其實我們一直擔憂你們不會歡迎我們,不知你是否可以說服更多的吐蕃牧民,讓他們的孩子來崇文館讀書。”

桑布扎盤腿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們的笑容,道:“我收到了贊普的書信,贊普又與天可汗有了約定,但很多牧民還是心有忐忑的。”

“你很瞭解現在的天可汗纔是,你在長安目睹了新帝登基。”

“嗯……以往的天可汗是強大的,現在的天可汗更加地嚴苛。”

“吐蕃與大唐的敵意源於不信任,源於當年的恩怨與戰爭,與其說唐人的戰爭是很殘酷的,放眼史書歷朝歷代的戰爭更殘酷,戰亂之年,俘獲了俘虜可以輕易將其殺害,甚至四十萬人,只要一聲令下,都可以坑殺。”

“甚至一個士卒都可以對俘虜隨意處置,在崇文館的書籍中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變了,追究爭議的源頭來實際地解決問題,畢竟若處置不好,就會有接連不斷的麻煩。”

“其實人在乎的都是自己,這無關於吐蕃的牧民還是唐人,唐人也在乎自己,吐蕃人也在乎自己,也唯有自己,從蠻荒走來到現在擁有了禮法,人就有了同情。”

孩子們的歡笑聲不斷,他們的臉頰被太陽嗮得紅彤彤的,張大安又道:“死去的人都已成了土,但這些活着人他們要更好地活着,不是嗎?”

桑布扎思量着這些話語,緩緩道:“更好地活着?”

張大安道:“陛下對崇文館的主張就是兼愛,那是我們中原的墨家學說,如今兼愛成了崇文館往外擴張的要領,聖人以治天下爲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中原的學說有很多,不能說每個人都能通學,但我們崇文館要教他們要學會愛自己,然後愛天下人,人好了,國纔會更好。”

“像是在雕刻文字時一樣,我們在施行治理時也將這種智慧用在了我們的方略上。”

桑布扎低聲道:“可你們兼愛的永遠是民,而不是吐蕃的貴族。”

張大安笑道:“這就足夠了,崇文館不能改變所有人,但願能做到改變一部分人,我們的目光是人,而不是爲了能夠在吐蕃立足,難道你們的貴族共同懲治底層牧民?”

桑布扎道:“所以你們選擇了最普通的牧民,而不是吐蕃大臣的孩子與吐蕃的貴族。”

張大安笑道:“崇文館在關中建設了十年,才向洛陽擴張,之後數年間開始去河北,遼東,南下揚州,可是我們的腳步並不大,崇文館在中原各地也僅僅只是在幾處州府有影響,可支教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我們的陛下說過,不論吏治還是民治,想要得到擴張就又要有千千萬的黔首支持我們,因此我們要積累,已過去了十餘年,哪怕再積累十餘年。”

“崇文館建立的數十年間,我們倒是發現了一些端倪,西域崇文館在教化之策上有着十分傲人的進展,甚至已有不少西域人在崇文館任職,並且開始在西域設立西域人爲首的官吏。”

桑布扎聽着這些話又有了笑容。

現在的吐蕃依舊有抗拒崇文館的人存在,這些人都是吐蕃的貴族。

正如張大安所言,崇文館想要興盛就需要積累,十餘年都過去了,不怕再來十年,腳踏實地,一步步走,披荊斬棘。

桑布扎隱約有些明白了,爲什麼兼愛在中原以往一度成了不被人們提及的學說。

“你們使用兼愛,可你們不會一直堅持兼愛。”

張大安頷首:“你說得不錯。”

桑布扎很喜歡這裡的景色,更喜歡吐蕃孩子們在這裡笑容,言道:“我能否經常來這裡看看孩子們?”

聞言,還未等主事開口,一旁的支教夫子行禮道:“您是吐蕃的大臣,自然可以來看望這些孩子,包括吐蕃的其餘牧民,隨時可以。”

桑布扎是松贊干布還在創業時期就是吐蕃大臣,他是松贊干布的臣子中最堅定追隨者,也是吐蕃大臣中最親近唐人的。

可在吐蕃,崇文館與吐蕃牧民之間的矛盾依舊在繼續。

在吐蕃的這段時日很平靜,支教夫子們每月都會來這裡相聚訴說着這裡的情況,以及他們在吐蕃各地遇到的問題。

而這些話語經過整理之後,由吐蕃崇文館主張大安書寫記錄,讓人遞交長安的崇文館。

“張主事,崔大將軍來了。”

駐守青海道的大將軍崔敦禮終於來吐蕃了,張大安站在藏布江,衣衫隨風而動,看着大軍策馬而來,馬蹄聲如同雷聲滾滾,一路驚起水鳥不計其數。

“吐蕃崇文館主事,張大安見過大將軍!”

敞亮的話語聲迴盪在江邊,崔敦禮拉起繮繩住馬,身後的大軍也停下了。

這位大將軍翻身下馬,爽朗笑着道:“老夫早就想來這裡,唐軍將士們也早已想踏足藏布江,暢快。”

他下了馬,又拉着張大安道:“走!借一步說話。”

“好。”

崔敦禮參加過吐谷渾的戰事,也參與過東征遼東的戰事,雖說是個文官出身,也有着唐人大將軍的豪邁之氣。

“老夫昨日收到朝中的政令,今日親自帶着人來修建吐蕃都護府,現在吐蕃各地局勢可還好?”

“回大將軍,一切都好。”

“哈哈!”

“不知大將軍是否要崇文館做些什麼?”

崔敦禮終於收起了笑容,壓低聲音,“朝中有政令,讓我們聯合一切能聯合的力量,穩固吐蕃大局。”

“多謝大將軍指點。”

崔敦禮望着開闊的吐蕃牧場,神色睥睨,道:“若要老夫出手,還望張老弟知會老夫。”

張大安笑着道:“那是自然。”

在遠處的吐蕃人眼中,兩個唐人在藏布江邊放聲大笑着。

幹慶四年,應該是關中谷雨剛過的時節,安西都護府內,大食使者與波斯使者分別坐於兩側。

波斯使者咬牙切齒地盯着對方,波斯王子卑路斯幾度要拔刀殺向大食人。

礙於唐軍在場,他們都不敢動手。

裴行儉覺得這事他一個都護……管不了了,將這些人都送去長安。

在西州城前送別兩路使者,裴行儉又看向一旁的白方,道:“你也可以藉此前往長安的。”

白方道:“長安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地方,只要去一次就夠了。”

裴行儉又道:“當真?”

白方是一個西域人,黃頭髮藍眼睛,他穿着唐人特有的圓領衣衫,黑色的靴子,雙手揹負還拿着一卷書,昂首看向東方,道:“待我爲天可汗馳騁疆場,建立軍功再去見天可汗,那個時候,我應該可以成爲唐人了。”

他正說着,回頭看去見裴行儉早已回了城。

白方依舊面帶笑容,匆匆跟上腳步,跟在裴行儉的身後,接着言道,“裴都護,我要爲天可汗殺敵,殺光天可汗的敵人,我才能成爲像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那樣的人。”

裴行儉一路上笑着與西州城內的人打招呼,白方讀的書越多,話也越多,以前他爲了心中的信念而活,進入崇文館之後,天可汗就成了他的信念。

只去過一次長安城,他就對天可汗無比忠心。

對他來說,背棄了玄奘之後,白方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他甚至還與一個胡人女子有了孩子。

當波斯王子卑路斯來到長安的時候,已是幹慶四年的夏季。

這個王子看起來也是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黃色的頭髮,衣衫破落,還有一雙藍色的眼眸。

此刻,皇城內,鴻臚寺的少卿郭待舉正在與一個叫辛茂將的大理寺少卿打架。

“郭少卿,波斯使者到了!”

郭待舉手拿着鞋子,將其塞入辛茂將的嘴裡。

而對方扯着郭待舉的頭髮,雙方一時打得難解難分。

辛茂將是隴西人士,今年才任職大理寺少卿。

“郭少卿!波斯使者來了!”那傳話的文吏再一次大聲道。

郭待舉大聲道:“朝中休沐了,讓他們回去!”

“這……”那文吏有些爲難,又道:“可是使者在長安城外不得入城,都要熱暈過去了。”

郭待舉一腳踢開了辛茂將,兩人再一次分開,只能跟着人先行離開。

盛夏時節的長安城,朱雀大街上都沒有什麼人,坐北朝南的長安城到了這個時節就像是個巨大的蒸籠,熱得人透不過氣。

郭待舉沿着朱雀大街兩側的屋檐陰影走着,一邊道:“陛下在休沐,朝中也在休沐,波斯使者在這個時候來做什麼?”

那文吏腳步很快,一邊走一邊解釋道:“說是波斯王子親自帶使者而來,郭少卿不見也就罷了,沒有鴻臚寺的接見,波斯人進不了長安城,他們被熱死在外面該如何是好,還望郭少卿可憐他們。”

郭待舉的腳步很快,帶着一些不耐煩的情緒。

一直走到城門口,見到了一隊波斯人,大概十餘人的樣子,一個個被嗮得滿頭大汗。

郭待舉也不好到哪去,就從朱雀門走到這裡,後背的汗水也打溼了一大片。

“哪個是波斯王子?”

卑路斯忙上前,遞上了文書,用他在西域學來的關中話行禮道:“這是裴都護的文書,我是波斯王子。”

郭待舉拿過了文書,確認了之後,這才放人進入城內,又道:“先送入驛館,下官會稟報朝中的,都等着朝中安排,等候陛下旨意。”

一羣使者跟在後方,還在用波斯語議論着。

至於陛下會什麼時候見他們,就不得而知了,這種事全看陛下的心情。

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69章 願爲前鋒424.第424章 重逢第174章 分寸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13章 班底構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33章 孫神醫第77章 立冬宴席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69.第269章 蘇勖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31章 折衝府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79.第279章 清查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77章 立冬宴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62.第362章 祭拜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62.第362章 祭拜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15.第215章 存糧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9章 父子春遊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75.第375章 登泰山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63章 杖責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53章 崇文館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0章 天分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74章 分寸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58章 講學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51.第351章 少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
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69章 願爲前鋒424.第424章 重逢第174章 分寸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13章 班底構成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33章 孫神醫第77章 立冬宴席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69.第269章 蘇勖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31章 折衝府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79.第279章 清查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77章 立冬宴席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362.第362章 祭拜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62.第362章 祭拜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215.第215章 存糧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9章 父子春遊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75.第375章 登泰山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63章 杖責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53章 崇文館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0章 天分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74章 分寸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58章 講學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51.第351章 少了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