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

李震又道:“家父知曉河西走廊的修建事宜是太子殿下在主持,李義府趕走了馬羊羣是應該的,在修繕城郡一事上這些馬羊算得了什麼。”

李承乾擺手道:“言過了。”

有細微的風吹來,讓蠟燭的火苗有稍稍地晃動。

李承乾道:“其實孤並不在意這件事。”

李震心裡更踏實了。

李承乾接着道:“孤身爲東宮太子,自然會保全河西走廊以及牧民的家業。”

見太子給自己倒上茶水,李震連忙道:“謝殿下。”

“英公的家業自然可以留在河西走廊。”

李震點頭道:“喏。”

“孤讓李義府回來吧,河西走廊也修繕得差不多了。”

“末將明白了。”

李承乾起身道:“天色不早了,回去吧。”

“末將告退。”

收拾好中書省,李承乾吹滅這裡的蠟燭,關上了大門,遠遠看去,見到月光下,正一路走向朱雀門的李震。

心中思量了一番,李承乾並沒有去東宮,而是徑直去了立政殿。

此刻的立政殿內,小兕子正在與母后說着今日跟隨李道長的所學所得。

父皇坐在一旁,看着一卷書,嘴裡嚼着幹棗。

見到兒子來了,長孫皇后笑道:“承乾,準備了銀耳羹,正巧兕子不願意吃。”

“皇兄!”小兕子快步跑來,抱住皇兄的腿,剛好能夠到膝蓋。

李承乾抱起她蹙眉道:“小兕子又長高了,也重了。”

她咧嘴笑着,道:“明達按照皇兄的方式,畫星圖,這樣更好記了。”

指着一張圖,她笑道:“這個像馬兒,這個像熊,還有這個像一張弓……”

將一些星星連線在一起,成了一幅幅圖畫,也是爲了讓小兕子更好地記住,不過在說法上,兕子還是用道門的方式來講述。

將星圖上的點點星星連起來,形成圖案,一來能夠讓她更好辨認,也可以讓她充分發揮想象力。

放下小兕子交給母后,李承乾拿起一碗銀耳羹,坐在父皇面前吃了起來。

也不用父皇賜座,太子很自然地坐在了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嘴裡還含着棗,問道:“味道如何?”

李承乾將一碗銀耳羹喝完,點頭道:“好喝,羹湯清甜。”

等太子放下碗筷,一旁就有宮女將其收走。

李世民的目光又看了眼正在作畫的女兒,又道:“李績的兒子來見過你了?”

“兒臣正想說這件事。”

李世民點頭,示意他直說。

“河西走廊修繕至今已到了收尾階段,讓李義府回來吧。”

李世民放下書卷,閉着眼道:“李義府修繕河西走廊有功,該如何封賞?”

皇后稍稍擺手,讓殿內的宮女都退了下去,就剩下皇帝一家還在殿內。

“兒臣聽說這位李義府當初來科舉之時與門閥子弟多有矛盾,甚至在朱雀門前大打出手。”

“嗯。”

李承乾揣着手,“讓他入御史臺,以御史的身份再調任去洛陽。”

“何意?”

“兒臣不熟悉李義府,將他派去洛陽磨礪一番,再看看他的能力。”

“怎麼?在河西走廊還不夠他磨礪的嗎?”

李承乾搖頭解釋道:“不,兒臣不打算磨去這個人的棱角,相反,兒臣希望這個人的鋒芒能夠更銳利一些,如果他真的有心要與門閥爲敵,那麼他去了洛陽之後,定會鋒芒更甚。”

李世民正欲開口,卻聽兒子繼續言道。

“讓李大亮將軍也回來吧,換一個將領戍守河西走廊,最好是英公的兒子。”

長孫皇后坐在一旁聽着父子間的話語,多少帶着一些利益交換與博弈的味道。

承乾可以讓李義府回來,可也要求他的父皇將李大亮也撤回來。

“不行。”李世民搖頭道:“河西局勢未穩。”

“那好。”李承乾又道:“讓英公的兒子去河西走廊,讓段侍郎回來。”

稍稍睜開眼,目光觀察着這個兒子,似乎是瞧出了一些端倪,神色如常頷首答應。

如此,李承乾準備離開,“兒臣不打擾父皇母后休息了。”

小兕子道:“皇兄,明達想要去東宮。”

看着追上來的妹妹,李承乾抱起她,得到母后點頭後,便領着她去了東宮,在東宮還有李麗質與東陽可以照顧她。

兩個孩子離開之後,長孫皇后將女兒的圖一張張收拾起來。

殿內依舊很安靜,沒有皇后的准許,一衆宮女站在殿外,不敢入內。

良久,長孫皇后纔開口道:“承乾恐怕是另有圖謀。”

李世民看着妻子的笑容,道:“你似乎還有些高興?”

“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圖謀了,當母親的自然高興。”

李世民用熱水擦了臉,低聲道:“承乾是想要將整個河西走廊成爲他的產業。”

長孫皇后幫着丈夫脫下外衣,道:“這有什麼不好的,如果河西走廊真成了承乾的產業,往後一旦有什麼變故,以這個孩子的手腕,定能保住河西諸地,況且他向來是個好孩子,萬事想得周全。”

李世民不言語。

“陛下,若說承乾能夠守住河西走廊,對陛下來說未必是壞事,若心有顧慮,也不會答應承乾。”

“怎麼?難道以後承乾要跟朕分家過嗎?朕還不至於跟孩子計較。”

每每聽到丈夫這滿是傲氣的話,作爲妻子只能無奈一笑,這個家還是老樣子。

夜深了,小兕子一到東宮就跑去找麗質玩。

見剛回來的殿下神色疲憊,寧兒準備好了熱水。

安靜的寢殿內,李承乾聽着自己的呼吸聲,坐在水桶中,感受着熱水的溫度。

沉重的睡意襲來,李承乾洗了個澡便早早睡去。

翌日,天剛亮的時候,兩道旨意傳了出來。

召回李義府,任職御史臺御史,赴任洛陽。

召回兵部侍郎段瓚。

李震調任河西走廊。

李績家的府邸門匾已換了。

李績看着站在面前的兒子,直到聽見旨意,與他說了不少話。

聽着父親的解釋,李震這才醒悟過來,關於河西走廊的事,從來不是自家與太子之間的事情。

而是陛下與太子之間的交換。

“父親,孩兒恐怕昨晚說錯話了。”

李績低聲道:“無礙。”

在帝王家事面前,哪裡能說得上話,這一次終究成了皇帝與太子之間搖擺的條件

李績心裡很舒坦,至少太子是爲自己家着想的。

“往後我們家的家業不重要,你去了之後定要看住河西走廊。”

“孩兒明白。”

李績負手而立,道:“軍令不可耽誤。”

李震快步走出家門,翻身上馬後,一手拉着繮繩,一手舉着旨意,在這個時候還顯空曠的朱雀大街上奔馳。

就快出城,他舉着旨意大聲道:“奉旨調任河西走廊,軍機不得延誤,速開城門。”

本來還未到開城門的時辰,見到來人高喊着,急忙打開城門,放人離開。

準備上早朝的時分,李承乾見到了大將軍,笑道:“英公。”

李績躬施禮道:“太子殿下,臣慚愧。”

李承乾笑道:“大將軍不用慚愧,是孤疏忽了。”

昨晚的事,一早就有了結果,在皇帝與太子之間的交易中,河西走廊出現了巨大變動。

首先修繕河西走廊的李義府被調了回來,就連兵部侍郎也被召回。

而李績的兒子被調任河西走廊任職河西道折衝府都尉,但依舊由李大亮調遣。

英公的家業保留在河西,並且英公的兒子去河西走廊,是爲了看護太子在河西走廊的修繕事宜。

往後東宮與李績會走得很近。

因河西走廊一旦修繕完成,來往關內外的西域客商會更多,難道說他們會繞過河西走廊嗎?這根本不可能。

早朝上,陛下對兩道旨意的緣由隻字不提,也沒人提及這件事。

一個月之後,關中進入了二月,天氣乍暖還寒。

夜裡的氣溫很低,李義府比段瓚先一步回到了長安,在河西走廊接到旨意之後,與李震交接好各項事宜,便快馬加鞭回來。

本想着比段侍郎先一步到,現在李義府只好策馬在長安城的城門前晃盪。

長安城宵禁了,城門也不會爲自己一個新上任的御史打開。

難怪段侍郎會慢個半日腳程,原來是早就算好了腳程,等他來長安時,正好是城門打開的時辰。

如此,李義府也打消了在長安短暫落腳的念頭,按照旨意徑直去洛陽覆命,不用向朝中稟報河西走廊事宜。

“駕!”李義府一聲大喝,策馬朝着洛陽方向而去。

沿着渭河一路前行,就快走到渭南地界的時候,李義府拉住繮繩,讓馬兒停下。

而後安撫着疲憊的戰馬,緩緩走入眼前這個村子。

馬蹄聲與戰馬打響鼻的動靜在夜裡很清晰,一直走到了渭南縣的縣衙前停下。

久居河東的裴明禮對戰馬的聲音很敏感,他從睡夢中醒來。

先是爬上了牆頭,看到來這裡的只有一人一騎,問道:“什麼人?”

“御史臺李義府,前來見裴縣令。”

得知當初的裴行儉已是渭南縣的縣令,當初河西走廊確認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心裡是落寞的。

當年一起科舉入仕,一年之後就天差地別了。

不過現在的李義府換了一副心境,他修繕河西走廊有了功勞,以科舉入仕是個文官,又沒有從軍的資歷,只能繼續任職文吏。

他現在是御史了,並不比裴行儉差,這是他心中的底氣。

縣衙的門緩緩打開,裴行儉快步走出來,看着對方,笑道:“李義府?還以爲伱會過兩天才到。”

夜色下,李義府鬍子拉碴,面容並不好看,還有些狼狽。

裴行儉將人請入縣衙內,問詢道:“在河西走廊還有人欺負你嗎?”

李義府剛想說有李大亮將軍欺負,但話語又停住了,那也不算欺負,還給了許多教導。

看他欲言又止的樣子,裴行儉道:“現在你不用擔心會有人欺負你了,你是御史,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可以狀告他,他們都會怕你。”

李義府灌下一口涼水,又接過裴明禮遞來的一張餅,狼吞虎嚥往嘴裡塞着,當真是餓壞了。

裴明禮現在依舊經商爲生,今年也打算大幹一場,只是目前還是寄居在守約的官衙內,若有空閒便像現在這樣,給守約端茶倒水。

其實守約說過很多次,都是同鄉好友,不用這般行事。

再怎麼說將來若能夠在長安立足,守約的收留之恩太重了,一定要報恩的。

李義府敲了敲胸口,吃得太着急噎住了,好不容易將食物嚥下去,覺得肚子裡有東西,這才舒坦許多。

裴行儉笑道:“這一次聽說你要去洛陽赴任。”

“嗯。”

“去年洛陽死了很多人,現在的洛陽由吳王殿下主持治水,馬周暫代洛陽刺史統管洛陽一切事務。”

言罷,裴行儉笑道:“這些都不用我說,你應該也都知道了。”

李義府重重點頭,拿起第二張餅繼續往嘴裡塞着。

“你在這裡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奔赴洛陽,天亮時動身。”

“謝裴縣令收留。”

“不用客氣,你我雖說只是相識,見過幾次而已,但很佩服你能夠孤身一人在河西走廊建設四郡。”

正值深夜,裴行儉笑道:“你自便。”

裴明禮幫着給李義府的戰馬洗了洗,餵了些許草料之後,也去休息了。

今晚,李義府昏昏沉沉睡去,他心裡感念太子的指點,只是回來之後依舊見不到太子。

天色稍稍亮堂,李義府就睡醒,他走出縣衙,接過對方爲自己準備的乾糧,又道:“多謝。”

裴行儉叮囑道:“到了洛陽就來書信一份。”

“好。”李義府咧嘴一笑,騎在馬背上,打量着四周,已有不少縣民出來走動了。

渭南縣還開設了許多作坊,天亮了纔看清楚這裡的樣子。

可也沒時間細看了,李義府策馬一路朝着洛陽方向而去,現在的他覺得自己至少是有朋友的,沒有攀附的意思,僅僅只是朋友。

裴行儉收拾了一番心情,還要繼續忙碌縣內的事,有時會想,自己要是也能去河西走廊看看,那該有多好。

第115章 各縣彈劾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186.第186章 杜正倫207.第207章 演武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98章 奉命放假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73章 終章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3章 孫神醫第116章 用心險惡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76章 唐人的城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186.第186章 杜正倫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36章 成了傳說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16章 人的孤獨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17章 善意的話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6章 德智體美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78.第78章 解氣?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76.第376章 封禪339.第339章 議東征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91章 及冠賀禮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73章 終章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43.第243章 雪後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568章 長安之南79.第79章 家宴
第115章 各縣彈劾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186.第186章 杜正倫207.第207章 演武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98章 奉命放假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73章 終章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3章 孫神醫第116章 用心險惡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76章 唐人的城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186.第186章 杜正倫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36章 成了傳說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16章 人的孤獨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17章 善意的話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16章 德智體美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78.第78章 解氣?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376.第376章 封禪339.第339章 議東征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91章 及冠賀禮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73章 終章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43.第243章 雪後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95章 合力撈魚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568章 長安之南79.第79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