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天分

太極殿羣臣向這位太子躬身行禮,雖說沒有山呼,衆人的態度依舊莊嚴。

今日早朝人數並不多,因有一部分都跟着父皇去驪山秋獵了,昨天沒有看出來,今天再看連文官都去了一部分。

太極殿內很安靜,李承乾看着衆人面帶笑容。

房玄齡先走出朝班,時任尚書左僕射,從官職品階上來說是現在大唐實際意義上的丞相,陛下不在,太子監理朝政,只有丞相來安排。

李承乾作揖道:“還請房相主持朝政。”

房玄齡頷首點頭,看着衆人道:“兵部先來。”

兵部尚書侯君集還在河西走廊,說話的是兵部侍郎段瓚,他站出朝班道:“陛下秋獵在驪山,所帶兵馬五千,昨日送去五百石糧草,往後糧草從何處調用?”

聞言,房玄齡看向了朝班另一邊,司農寺卿李大象站出來道:“今年渭南的官倉存了三百石糧草,可以先行送去,等各縣調度,後續的就可以交給兵部了。”

如此兵部侍郎段瓚點頭作揖行禮,走回了朝班。

今年剛被提拔的禮部尚書李百藥站出來道:“房相,今年各國使者都快來了,主持接見各國使者的用度是否可以提前準備了。”

房玄齡身形倒不顯得消瘦,也沒有中年發福的,看起來四十多歲的模樣,他撫須皺眉道:“此事留中書省再行商議。”

李百藥又向太子行禮這才走回朝班。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房玄齡身後,聽着這位房相有條不紊地安排着朝中的各類事。

就連宗正寺卿李孝恭也站出來問詢。

李承乾揣着手仔細看着早朝的種種步驟,不像以往的早朝,眼下衆人面對太子監理朝政,衆臣子說話的語氣都放低了不少。

而不是如往常一樣,站出朝班朗聲講話,就怕坐在皇位上的皇帝聽不到。

今天的早朝大家都很放鬆,更像是站在一起開了一個會。

入秋之後,朝中的事就沒這麼多,還有一些事是爲了來年準備的,就算真有什麼事,也不過是給驪山秋獵的大軍提供糧草。

早在去驪山秋獵之前,該安排的事也都安排好了。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房玄齡回身看了看太子,低聲道:“殿下,可還有要說的。”

李承乾這纔回神道:“大家辛苦了,其實……”

話語頓了頓,衆人看着這位太子神態輕鬆地來回走了兩步。

“其實有許多事情還不懂,孤還是要向諸位學習,虛心求教嘛,要是遇到什麼難事,需要諸位幫忙指點,還望不吝賜教。”

衆人紛紛一笑。

太極殿的氛圍也寬鬆了不少,大家三言兩語交談的也有。

李承乾接着道:“也不敢耽誤國事,朝中各部都快去忙吧。”

言至此處,房玄齡帶頭行禮,羣臣行禮之後三三兩兩散去。

李承乾揣着手走出太極殿,就見三個太監腳步匆匆而過,剛走過太極殿,這兩太監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腳步停下,蹙眉道:“這麼慌張做什麼?”

心說父皇都不在皇宮了,宮裡去驪山的人不少,想來應該沒什麼事了。

眼前的太監躬着身子道:“殿下,太上皇又發脾氣了,非要去秋獵,老奴幾個實在是攔不住。”

李承乾道:“行了,孤走一趟。”

這幾個太監終於如釋重負,連連行禮。

太極殿距離武德殿並不遠,李承乾回頭看去太極殿內的文武大臣早就走完。

這才邁步走向武德殿,今天的天氣很好,想必父皇在驪山秋獵一定很盡興。

武德殿在太極殿的東面,其實距離東宮也不是很遠。

剛走到殿外就看到一張胡凳被丟了出來。

“告訴他們!今天不讓朕去驪山,朕就帶着兵馬殺出一條血路。”

聽到殿內的話語聲,李承乾就見到了站在殿內的還有皇叔李孝恭,他現在也是一臉愁容。

“皇爺爺?”

“作甚!”李淵一聲怒喝,回頭見是自家的大孫便整了整衣襟,語氣緩和一些道:“你來做什麼?”

“孫兒想着來看看您。”李承乾小心翼翼邁步,走過被丟得一地狼藉的各種東西,又道:“咦?皇爺爺是在打牌嗎?”

李淵看了眼桌上的牌,道:“沒興致。”

先給了一旁皇叔一個眼神,李承乾坐下來道:“孫兒陪皇爺爺打會牌如何?”

李淵遲疑了片刻,又有些無奈點頭,“也好。”

李孝恭連忙上來整理着一張張牌。

三人坐在牌桌邊,拿出一些銅錢,李淵先是隨意打了一張牌。

李承乾也是應付着出了一張。

武德殿總算是安靜了下來。

連續玩了四五局,李淵越玩越不對勁,與這個孫兒打牌一直在輸。

李孝恭使着眼色,眼珠子都快飛出來了。

李承乾連續打出三個順子,手中的牌就出完了,揣着手道:“孫兒又贏了。”

“你小子怎如此熟練?”李淵沉聲問了一句。

“咳咳咳……”一旁的李孝恭劇烈咳嗽了起來。

“你咳什麼!”李淵不痛快道:“你還不是一直在輸。”

李孝恭連忙道:“您有所不知,這牌就是您孫兒做出來的。”

“啊……”李淵後知後覺,尷尬一笑道:“從來沒人與朕說過這事。”

李孝恭垂頭喪氣,心說好不容易安撫住這太上皇,還指望可以讓他老人家贏了牌高興高興,這位東宮的大侄子可真是下手不留情面,讓他的親爺爺輸成這樣。

眼看牌局也沒了興致,李孝恭看了看一旁掛着的弓箭,這是武德殿這位太上皇打算去驪山秋獵用的。

只不過掛在殿內,也沒用上。

李孝恭又道:“不如練練射箭,某家好久不練,手不知道是不是生了。”

聞言,李淵頷首道:“也好。”

讓幾個太監擺好了靶子,爺孫叔侄三人打算射箭玩,反正閒着也是閒着,乾脆在武德殿前擺開了陣仗。

李孝恭站在一旁。

李淵搭箭拉弓,一箭射出之後,皺眉看着遠處也不知箭矢落在哪處,反正是沒在靶子上。

李承乾走上前道:“讓孫兒試試。”

“嗯。”

接過皇爺爺手中的弓,李承乾先是試了試弓弦,不得不說這弓弦要拉開還挺費力氣的。

唐人酷愛長弓,這種射程較遠的長弓一度在歷史上流傳許久。

李承乾拉開弓,一箭射出,箭矢落在靶上,倒是沒有在中心。

李淵搖頭道:“長弓不是這麼拉的。”

“是這樣嗎?”

“也不對,腳要邁開。”李淵嘖舌道:“記得你小時候就教過你,伱忘了?”

“孫兒多半是忘了。”

看着太上皇耐心地教着太子如何拉長弓,李孝恭的心情也平靜許多。

不多時,李麗質快步走來,她乖巧地行禮道:“見過皇叔。”

李孝恭看了眼還顯矮小又有些稚氣未脫的李麗質,道:“你怎麼來了?”

“聽說皇爺爺生氣了,母后讓來看看。”

李孝恭看向正討教太上皇如何拉弓的太子,這太子揣手站着聽得認真,道:“其實你皇兄是個可憐的孩子。”

李麗質不解道:“皇叔何出此言?”

李承乾又從皇爺爺手中拿過長弓,一箭射出,這一次姿勢標準了許多,箭矢的力道也更大了。

精準釘在靶上,箭矢的尾部因餘力還不停搖晃着。

李孝恭低聲道:“陛下出去秋獵,太子殿下只能留在宮裡,只能在宮裡射箭散心,這難道不可憐嗎?”

“說得不對。”

“嗯?”

李麗質低聲解釋道:“皇叔覺得皇兄可憐是因爲他是東宮的儲君,又因父皇常有猜疑之心,這才讓皇叔覺得可憐。”

李孝恭沉默不語。

其實承乾是個令人省心的孩子,這長樂公主看起來又十分地聰慧,一語中的。

這宮裡的兄妹兩人一個比一個厲害。

李孝恭覺得自己老了,有一種老了跟不上年輕人的感覺。

照理說年輕人笨一些倒也罷了,可偏偏就很靈醒。

李孝恭笑道:“老夫在宗正寺還有不少事要辦,就先告辭了。”

李麗質又是乖巧行禮道:“皇叔慢走。”

而後,她快步上前道:“皇兄,皇兄,讓我也試試。”

李承乾將長弓遞給這個妹妹,她試着拉開弓,用盡力氣面色漲紅,也沒見這張長弓能夠拉開。

讓一旁的李淵撫須直笑。

就連一旁的太監們也跟着笑,太上皇能夠高興,他們也跟着高興。

其實太上皇已很久沒有這麼開心了,或許也只有孫兒與孫女在身邊,才能讓他老人家真正地開懷。

練了一上午的拉弓,兄妹倆這纔回東宮。

李承乾揣着手走在前頭。

李麗質雙手揹負,走在後頭。

兄妹一前一後走到東宮門前。

“麗質?”

“嗯?”

“母后的身體如何了?”

李麗質先一步走入東宮,道:“好多了,只要母后不累就很少犯病,就連孫神醫都說母后的病情只要好生調養就無大礙了。”

寧兒來到殿前,道:“殿下,中書省又送來了奏章。”

想起妹妹的行書很不錯,她的書法深得父皇的真傳。

李承乾道:“麗質,幫孤一起批覆奏章。”

“妹妹怎麼可以批覆奏章的,這不合適的。”

“孤一個人忙不過來,你來幫忙。”

“那好。”

對她來說,參與國事太過複雜,給皇兄幫忙就簡單多了。

其實都是一件事,換一種說法就輕鬆許多。

寧兒,李麗質,李承乾三人一邊吃着飯菜,一邊批閱着奏章。

戶部的奏章都是一些賦稅賬目,李麗質的數術很不錯,她可以熟練地撥動算盤寫出批註。

見太子殿下與公主殿下用好了飯菜,小福就來收拾碗筷。

一張長長的桌子,太子殿下坐在最中間。

長樂公主坐在左邊,就坐在太師椅上,雙腳還踩不到地,便這麼晃着。

寧兒姐坐在右側,殿下寫好的批註她都要檢查一遍確認無誤。

東宮很安靜,只有三人偶爾有交談聲。

昨晚批覆奏章都送去了中書省,等太子與公主殿下已經批覆好了一部分,便讓人趕忙送去,中書省也會派人將後續需要批覆的奏章送來。

一來一回間,太子監理朝政的工作就這麼繼續着。

李麗質已經盤完了戶部今年對關中各縣秋收的統計,而且按照皇兄的吩咐都記錄在了一張表格上。

她吹了吹墨跡,道:“小福,你讓人將這個表格也送去戶部。”

“喏。”

等在承天門外的小吏接過給太子批閱的奏章,便急急忙忙送去朝中各部。

中書省內,經過東宮太子批閱的奏章一份份地送來。

長孫無忌看着東宮批覆後的奏章神色凝重,同樣擡頭看去,見到房玄齡也是蹙眉不語,上前道:“房相覺得如何?”

房玄齡低聲道:“殿下批註的措辭倒是以往沒見過,不過意思上可以明白殿下是想說加強下面官吏的指導,尤其是地方縣丞或是地方的鄉老要增加實地監察。”

“是呀,太子殿下的批註一直都在強調鄉民生活。”

戶部侍郎李大象帶着一卷紙而來,“房相,這是東宮給的圖。”

“除了批覆還給畫圖?”

李大象將一卷紙鋪開,入眼的是一張表格,表格很大鋪滿了整張桌子。

房玄齡頷首道:“老夫在李淳風的道觀中見到過這種圖,說是他用來專研數術。”

經過一番講解之後,哪一縣有多少田地,入秋之後的糧食收成也都一目瞭然。

東宮儲君關心鄉民生活,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當太子批覆的奏章得到房玄齡的肯定,長孫無忌覺得自己心中的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李大象小聲道:“只不過這前後兩份奏章的字跡不一樣。”

房玄齡看了眼,頷首道:“嗯,確實不同,這表格的字跡仿的是陛下的行書,倒是更像是女子所寫。”

仿陛下的文書?而且寫得很漂亮。

稍加推測,房玄齡當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殿下的孩子中只有長樂公主習得陛下的文書筆跡,加之筆法還很生澀。

“呵呵,早就聽聞過國子監的夫子說,長樂公主數術天分了得。”

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79.第79章 家宴243.第243章 雪後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88.第488章 陳子昂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5章 冒失舉薦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36.第436章 老將186.第186章 杜正倫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70.第270章 新家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54章 陳年舊事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71.第471章 河東裴267.第267章 蘇亶第27章 長安傳聞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7章 善終的老臣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21章 負重鍛鍊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60.第360章 歸心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60章 秋獵歸來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41.第441章 塞人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52章 東宮舊人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36.第336章 老府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79.第79章 家宴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97章 謠言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128章 風波乍起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503.第503章 老君山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1章 圖表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
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79.第79章 家宴243.第243章 雪後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88.第488章 陳子昂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5章 冒失舉薦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36.第436章 老將186.第186章 杜正倫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70.第270章 新家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54章 陳年舊事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71.第471章 河東裴267.第267章 蘇亶第27章 長安傳聞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7章 善終的老臣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21章 負重鍛鍊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60.第360章 歸心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60章 秋獵歸來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41.第441章 塞人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152章 東宮舊人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36.第336章 老府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79.第79章 家宴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97章 謠言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128章 風波乍起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503.第503章 老君山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1章 圖表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