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

小於菟吃完了碗中的稻米飯,又接過內侍端來的一碗羊骨頭湯,他看着清澈的湯水道:“蔥花呢?”

內侍太監這纔想起來這位皇孫最喜蔥花,這才撒上一些。

如此,皇孫喝完這碗骨頭湯,一臉地滿足。

太子殿下是喜蔥的,因此皇孫也酷愛蔥花。

“叔叔?”

李治這纔回了神道:“要說這世間兵法最鼎盛之人便是李衛公。”

小於菟重重點頭,“那叔叔呢?”

李治神色犯難,且不說自己擅長什麼,眼下最頭疼的便是自立的問題,自己的事業還沒有頭緒呢。

李慎道:“於菟啊。”

小於菟乖巧點頭,“嗯。”

李慎一臉微笑地道:“這世上從未有人自認他的學識乃當世頂尖,因學無止境,所以要保持謙虛,敬畏學識。”

“嗯,侄兒明白了。”

李慎又道:“你先從最根本的識字開始。”

“嗯,侄兒這就去識字。”

見慎弟終於哄走了侄兒,李治也是長出一口氣,道:“還是你有辦法。”

李慎道:“辦法總比困難多的。”

四人再一次重新坐在一起,張柬之躺在一塊石頭上,正在休息。

狄仁傑道:“我去見見李御史。”

李治不解道:“去見他做什麼?”

“想問一些事。”

皇帝的車駕隊伍後方,一羣文臣正坐在一起。

上官儀將一些卷宗都放入箱子內,安排人手送去長安。

狄仁傑這個孩子他認識,這孩子時常與晉王,紀王爲伴,便撫須笑道:“仁杰?”

“小子見過上官御史。”

上官儀道:“你來做什麼?”

狄仁傑回道:“小子想見見李御史,有些疑惑,想問。”

上官儀朝着隊伍看去。

狄仁傑也擡頭張望,見到了許多官吏三三兩兩而坐,卻不見其人。

“依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李義府需要去忙一些事,這些天恐怕都不會在隊伍中。”

言罷,見狄仁傑還有失落,上官儀本就十分賞識這個少年人,便詢問道:“找李義府是有何事?”

狄仁傑行禮回道:“小子與晉王看過博州的案卷,在案卷上有記錄,那位啞巴在去年就見過李御史,此人說要報復崔仁師,既然他也在尋找崔仁師。”

上官儀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狄仁傑又道:“當江左人士找到崔仁師,之後他就死了,小子總覺得……”

“行了。”上官儀打斷他的話,看了看四下又道:“看過案卷的事不要與外人說。”

狄仁傑連忙道:“小子明白。”

上官儀道:“好了,你且回去吧。”

“喏。”

其實這些事朝中都明白,可博州的事,又豈止是狄仁傑所想到的這些。

上官儀又覺得自己很佩服李義府,他總能在必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管是那個啞巴對他的影響也好,還是因爲他向來仇視世家子弟也罷。

這一次李義府又挺身而出了。

回到車駕內的小於菟許久沒有動靜了,小鵲兒穿着紅色的漂亮衣裙,在小福的攙扶下,她吃力地爬上車轅,走入車駕內,就見到了兄長果然趴在書卷上睡着了。

前後不到一刻工夫,小鵲兒站在車轅上,她雙手叉腰道:“兄,果然吃完就睡了。”

小福笑道:“小殿下從小就是這樣的。”

在宮裡,小福是看着這兩個孩子長大,早在小於菟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已是一個吃了就睡的孩子。

別看小殿下年幼,分量可一點都不輕,說不上太胖,但很壯實。

“福姨,鵲兒想踢毽子玩。”

“好呀。”

現在的小福是宮中辦事的好手,掌管宮裡上上下下的起居生活。

因此在對待宮裡的事上,她很嚴厲,依舊如當年一樣,會大吼大叫,不過小福也是個賞罰分明的人,蘇妃與寧妃也十分器重。

聲音漸行漸遠,小於菟還在車駕內睡着。

隊伍的另一頭,李承幹坐在父皇身側,眼前是于志寧與褚遂良在稟報着事宜。

自李唐立國之後,武德年間就劃定了河東道,並且在山西建設四府十七州。

當年晉陽起兵之後,爺爺就對山西有着別樣的感情。

等褚遂良稟奏完,李承幹看着奏章。

李世民道:“地方官府還看着這些煤礦?”

褚遂良道:“正是,不過有些地方人士不太好對付,他們想要將煤礦佔據爲私有,上百人圍着煤礦,不讓官府動。”

岑文本躬身行着禮沒有當即開口講話,等着殿下的吩咐。

山西的煤礦確實很多,但是否由朝中看管,還需要擺平地方勢力。

他們自家地界的東西,怎麼可能輕易交給朝中看管。

如今河北的煤窯開展很順利,甚至爲朝中帶來了源源不斷地錢,在河北以煤窯勞動的人也得到了銀錢,維持了生計,甚至再過幾年就能讓他們脫離貧苦。

李承乾道:“褚侍郎,在煤礦地界內的村縣往後可以按需得到蜂窩煤,並且他們若是能夠進入煤窯勞作,朝中依舊給他們工錢,如居住,賦稅,或者是他們的孩子讀書就學。”

“可……”

眼看褚遂良還要再說什麼,李承幹又道:“能給予的就一定要給,儘可能團結鄉民,將領頭的人拎出來處置,千萬不要與鄉民動手,也不要與鄉民有衝突,找幾個辦事得力的人走一趟,最好是山西出身的官吏。”

聞言,聽到要團結鄉民,褚遂良豁然開朗,便知道這件事要怎麼辦了。

李承幹頷首示意他去安排。

李世民看了看身邊的兒子,看他遇到麻煩事,又如此冷靜地應對,這孩子從小到大向來冷靜。

李承幹在拿過岑文本的奏章,看着其中的內容。

岑文本行禮道:“稟陛下,殿下,這都是近幾日來,朝臣與地方官吏對科舉的擔憂。”

細細看着奏章上的內容,這上面所言的無非就是人們對科舉的擔憂,官吏的位置始終是有限的,而且並不能一直靠建立官職來安排官吏。

在各縣重新設置三司六監,這種手段可以一時間緩解官吏的冗餘,但位置只有這些,總有一天會不夠用。

哪怕一直開闢官職,也是用於一時。

這是他們對科舉的擔憂,用當下的環境來與以往的經驗判斷未來形勢的一種方法,科舉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種新制度就會產生與水土不服相關的種種問題。

“孤倒不是覺得他們說得不對,時代是在變化的,我們要根據形勢來改變決策,而不是一直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待。”

李承幹說了這些,也不能解開這位新任中書令的憂愁,這話沒有說到點子上。

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他又道:“當然了,到底還是位置的問題,往後朝中在每年科舉的前一年,佈告天下說出一部分需要招錄官吏的方向與相關位置的人手,讓人們在科舉前有所準備。”

岑文本又行禮道:“既然坊間知道收錄的官吏皆有用,世人也就沒有這麼多顧慮了,但也只能與世人告知一部分。”

“是啊。”李承乾道:“人們擔心的是滿腔的才華,得不到施展,但孤覺得朝中一定要給予他們施展能力的空間。”

“喏。”

又一件看起來十分頭疼的事被安排下去了。

見岑文本還站在這裡,李承乾道:“其實往後數年內科舉會越來越難,錄用的學子一定會更優秀,當年如孤那般十五六歲的人現在也有一部分在準備科舉了吧,這又是一代人。”

“科舉作爲篩選人才的途徑,在篩選過程的優勝劣汰,其實也是一種創造價值的過程,孤這麼說或許太過現實,也太過殘酷了,但這就是未來的科舉,會更加地殘酷,淘汰的人會更高,更加的困難。”

岑文本作揖行禮,而後去安排事宜。

這兩件事就是今天需要安排的政事,本來出行在外全當是放假春遊了。

“本想是國事暫時交由舅舅去安排,是兒臣疏忽了,舅舅就不是一個善做決斷的人。”

李世民默不作聲地飲下一口茶水。

車隊在平陰縣休整了兩日,再一次啓程,這一次的目標是泰山。

回到車駕中見到兒子睡眼惺忪的樣子。

小鵲兒道:“爹,兄又睡着了,是女兒叫醒的,擔心兄現在睡了,入夜之後又睡不着了。”

小於菟目光呆滯地看着前方,還有些似醒未醒的樣子。

李承幹遞給他一壺水,道:“喝點。”

他伸手接過爹爹遞來的水,水一入口便猛然提神,睡意頓時全消,道:“冰水?”

李承幹頷首,“分給妹妹一些。”

小於菟將水壺遞給妹妹,小鵲兒拿着比她臉還大的水壺,舉着喝下一口。

“別喝太多了。”

兄妹倆喝着水,聽着爹爹的話語,不住點頭。

車駕搖搖晃晃,內部的空間還是很寬敞的,李承幹側躺吃着核桃。

小於菟問道:“爺爺不是說出行在外沒有冰塊嗎?”

李承幹解釋道:“是路上的大戶進獻的。”

“嗷……”小於菟瞭然,拿着水壺又有些意猶未盡,“只有這些嗎?”

“只留了這些,還想喝多少,還想肚子痛嗎?”

聽到爹爹訓斥的話語,還有兄長耷拉着腦袋的樣子,小鵲兒便高興地笑了。

她覺得兄長一直很笨,還很不乖。

小於菟保持着他足智多謀的風采,又道:“待再來此地,他們一定還會獻上冰塊的。”

李承乾沒理會孩子,而是看向了馬車窗外,自顧自剝着核桃吃着,越是靠近泰山一路上的官兵也越多。

還有不少穿着儒生衣袍的文人遠遠站在官道邊行禮。

距離泰山還有一日路程,車隊又停下了。

趁着爹爹與爺爺要在此地先進行祭祀之後,才能去登泰山。

小於菟就先一步在薛萬備將軍護送下爬上了一座小山。

吃力地踩着疏鬆的山土,於菟在薛萬備的幫扶下,登上了這座矮山的山頭。

他明亮的眼神眺望遠處,看到了巍峨的高山,欣喜道:“那就是泰山?”

薛萬備瞭然點頭,道:“正是。”

小於菟遠眺高山,道:“是洛陽的老君山高,還是泰山高?”

聞言,薛萬備糾結道:“末將沒有爬過這兩座山。”

身後的矮山下,香火正在升起,還有齊聲唸誦經卷的聲音,那是陛下正在祭祀。

薛萬備牽着於菟的手道:“待回去之後,再去看看老君山。”

小於菟問道:“我也能爬泰山嗎?”

“殿下還年幼,尚不夠登山。”

“爲何?”小於菟拿出了些許不容忤逆的態度。

其實他也不用這樣表現,薛萬備又道:“末將可以揹着小殿下登上泰山。”

“當真?”

“當真!”

小於菟有些不服氣,看了看自己的短腿,又擡頭看看薛萬備的身高,道:“我想自己登泰山。”

薛萬備笑着點頭。

在登泰山前的祭祀很漫長,以來濟爲首的文翰四賢正在書寫着帛書,還有人在準備登山的禮器與玉帛。

從四月離開洛陽,現在已臨近七月了,這一路而來用了兩個多月。

到了夜裡,進行了一整天的祭祀才結束,又是叩首又是下拜,李承幹扶着父皇坐下來,道:“登泰山的禮儀恐怕繁多。”

李世民也覺得有些疲憊,道:“若是朕登不上泰山,就由你祭天封禪。”

若這番話被岑文本或褚遂良那些文臣聽到,他們恐怕會說這世上哪有太子祭天封禪的。

李承幹站在一旁不言道:“其實登山用來鍛鍊身體也挺好。”

“這一路走來朕想了很多,承幹啊。”

“兒臣在。”

“其實玄齡與鄭公的話語也不錯。”李世民看向站在不遠處的李績低聲道:“你向來與英公走得很近?”

李承乾點頭。

“李績是一個重信義的人。”說着話,李世民從懷中拿出黃布絹放入兒子的手中,吩咐道:“待你登基要有依仗,你有輔機還不夠,將來兵事上,可以讓他幫你。”

李承幹拿着布絹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無它,這黃絹上所寫的就是對英公的任命,讓英公幫助新帝統領天下兵馬的旨意。

李承幹收好黃絹坐在父皇身邊,神色帶着笑意,看向周遭的其他人。

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321章 臂膀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525章 塞人騎兵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69.第269章 蘇勖446.第446章 寒風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章 臣來告老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72章 長安再見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4章 臣來告老78.第78章 解氣?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1.第1章 太子殿下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33章 孫神醫467.第467章 運糧309.第309章 發兵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371.第371章 虎牢關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30章 請你道歉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321章 臂膀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23.第423章 江邊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6章 唐人的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1.第1章 太子殿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
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321章 臂膀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525章 塞人騎兵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69.第269章 蘇勖446.第446章 寒風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章 臣來告老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72章 長安再見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4章 臣來告老78.第78章 解氣?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1.第1章 太子殿下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33章 孫神醫467.第467章 運糧309.第309章 發兵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371.第371章 虎牢關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30章 請你道歉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321章 臂膀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23.第423章 江邊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176章 唐人的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1.第1章 太子殿下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